APP下载

社交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下的网络暴力现象研究

2015-02-28沈益顺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网民暴力社交

沈益顺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社交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下的网络暴力现象研究

沈益顺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社交媒体是人与人之间用来交流意见、见解,分享经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社交媒体成了这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然而光芒之下阴影也随之产生,网络暴力问题浮出水面,近几年,网络暴力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本文分析研究了网络暴力问题发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社交媒体;网络暴力;产生根源;解决方法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社交媒体的概念。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1967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论被认为是社交网络的理论来源,即“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社交网络即社交网络服务,也称社会性网络服务,是利用P2P技术建立的基于个人的社会性网络服务技术,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的网络关系。社交媒体依托于社交网络而存在,可以说,社交媒体是社交网络的具体运用。

(2)网络暴力的概念。目前来看我国学术界对于“网络暴力”还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概念界定。有学者给“网络暴力”下的定义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也有学者认为“网络暴力”不是指现实中受害人流血受伤等肉体上遭受的摧残,而是指无理由或者基于一定的原因,由网民中的个体或群体实施的,在网络上对别的网民或者某一事件的当事人采取诽谤、谣言、诬蔑、骚扰、侮辱等方式进行攻击,并造成恶劣影响或形成威胁的一系列言行的总称。

当然以上定义都只是一家之言,要更深入地了解到底什么是“网络暴力”,必须从网络暴力事件本身出发进行分析研究。

2006年4月,一位叫“锋刃透骨寒”的网络游戏玩家在“猫扑网”上声称自己的妻子“幽月儿”有了外遇,并且公布了妻子和情人“铜须”的QQ对话并加以痛斥。随后网名为“铜须”的魔兽玩家遭到网友的人肉搜索以及恐吓和骚扰。为了平息事端,“铜须”用长达六分钟的视频来否认桃色事件,而那位“受害者”丈夫也承认对其妻红杏出墙的说法多有不实之处,从而请求网民取消追杀,但还是无法平息这场惊天动地的网络骚乱。

分析上述事例,笔者认为网络暴力根植于社交网站,来源于网民对现实生活中人或事的极大不满,发生于网络空间如社交网站、论坛等平台,事件在社交网站、论坛中情绪化、非理化、极端化的传播,形成一边倒的舆论,最终产生“暴力”行为。

二、网络暴力产生的根源

(1)网民未能正确利用社交媒体所赋予的主动权。社交媒体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和信息时代发展趋势,但任何事物都有着两面性,信息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以及社交媒体的社会特性决定了网络暴力的产生。不管社交媒体的形式和特性将会随着科技如何改变,赋予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能力是社交媒体最大的特点。社交媒体正是基于网民获得更多的主动权这一重点才得以迅速发展,也是源于这一点,网络暴力才有机可乘。有的网友为了追求刺激,用煽动的言辞发布信息,引起网络上的骚动,其中不乏虚假信息和言过其实的表达,使得部分网友在表达意见时很偏激,由此产生了网络暴力。

(2)社交媒体背后的管理者不作为。就以演员邓超的“出轨门”为例,首先是微博网名为“圈内老鬼”的博主当日发布的两条微博:“哎!又一跑男出轨了”、“明天10点,约?”引发众人猜测,随后,多名微博主纷纷跟进,邓超的名字被点出。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邓超出轨”话题迅速在微博平台上形成热潮,话题阅读量达6.1亿,26万人参与讨论。而最后这位名为“圈内老鬼”的博主并未拿出邓超出轨的证据,并表示是自己收到了错误的消息才导致此次事件。这次事件对邓超及其家人都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仔细分析这起事件,不难看出除了虚假信息发布者本身的问题外,是社交媒体背后的管理者未能对虚假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才导致事件不断升温,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三、解决途径与方法

(1)社交媒体管理者要当好信息把关人。社交媒体海量信息良莠不齐,其中夹杂着许多虚假的或是充斥暴力、色情的不良信息。作为社交媒体的管理者应该在不良信息出现后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它们广范围地传播而造成严重后果。对一些经常性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虚假、暴力、色情等信息的网民,应将其账号封锁或禁止其发布信息和发表言论。

(2)权威媒体要有效引导舆论。在开放的互联网中,每个人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同,在接收信息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遵循“权威法则”。例如,对同一事件的报道,新华社持某种观点,而地方小报持另一种观点,人们大多会偏向于新华社的观点。权威性在社交媒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事实上,纵观之前的网络暴力事件,有些网民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相信了错误的信息,有些是被某些极端言论所刺激成了网络暴力的施暴者。所以,当网民被海量信息冲击得无所适从时,权威媒体应当站出来将网络舆论引向正确的方向。

(3)网民要提升网络素养。社交媒体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有趣,能更快速地获取信息,这本是件好事,但是部分网民却利用社交媒体对他人造成伤害。网民是网络暴力的主体,要解决网络暴力问题,网民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迫在眉睫。首先,网民不应该随意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其次,网民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在官方确认之前要保持冷静,不随意评论。在面对网络暴力的时候,网民需要提高自身的传播素养的同时提高辨别事情是非曲直的能力。

四、结语

网络暴力本身和社交媒体并没有必然联系,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交媒体给网络暴力提供了存在的空间,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解决网络暴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希望随着制度的完善、管理的到位和网民网络素质的提升,在不久的将来,网络暴力会彻底消失。

[1]唐子茜,汪先平.试论网络暴力的形成、危害及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1,23(1).

[2]陈秀丽.网络暴力现象内涵及原因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05).

[3]陈京晶.试论网络暴力的形成[J].科技视界,2015(20).

G206

A

1674-8883(2015)24-0062-01

猜你喜欢

网民暴力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反性别暴力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暴力”女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暴力云与送子鹳
向暴力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