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那些“错”出来的风景

2015-02-27江苏省张家港市江帆小学唐琼芳

新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讲道理船长小鸡

□江苏省张家港市江帆小学 唐琼芳

语文课堂,那些“错”出来的风景

□江苏省张家港市江帆小学 唐琼芳

如果没有“错误”,那就不是课堂。面对“错误”,教师要用心去寻找和发现语文课上“错误背后的风景”:也许是一处语言表达,也许是一种情感熏陶,也许是一个价值引领;或者渗透方法点拨,或者蕴含观点启蒙,或者关乎人文关怀。教师要适时、合理、有机、无痕地把握好每一处“大错小误”,以自己的宽容与智慧点染“另一种”语文味的美丽风景。

语文课堂大错小误美丽风景

“错误”对于学生来说,真可谓“最熟悉的陌生人”。对于“错误”带来的教学机遇,我们教师经常会遇到。所以面对“错误”,我们应该对自己说“错有错的风景”,然后用心去寻找和发现“错误背后的风景”。这样的风景,也许是一处语言表达,也许是一种情感熏陶,也许是一个价值引领;这样的风景,或者渗透方法点拨,或者蕴含观点启蒙,或者关乎人文关怀。

风景一:“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否定“错误”,价值引领。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由于生活阅历、思想深度、文化视野等的局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带有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不可能都是正确的、合理的。下面以《船长》一课的教学加以说明。

课近尾声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船长,你会怎么做?”这时有个学生“别出心裁”:“假如我是船长,我会和其他人一起逃生。因为第一,我上有老,下有小;第二,救生艇上又不缺我一个位子;第三,国家把我培养成船长很不容易……”从口语交际的角度来说,这位学生回答得有理有据,但很明显价值观有问题。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毫不含糊地直接否定、大胆否定:“因为你不是船长,你才会这么做;但假如你是船长,你一定不会这样做!”一语点破,顺理成章地把学生所谓的“独立见解”引入到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上来。说到这里,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教师以“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名义,不在“错误”处合理地否定,学生的情感又怎么能够与文章最后一句话“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深度地对接?又怎么能够称量出带着作者心跳和时代体温的评价——“在英吉利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这句话的分量?

风景二:“转个弯,美丽不打折扣”

——保留“错误”,人文关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换个角度看风景,风景便会有不一样的风采。在课堂上,如果我们老师能够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文关怀”的角度看待“错误”,转个弯,那么“错误”也会摇身一变,变成一种“美丽”的教学资源,让处在“疑无路”的学生重获“又一村”的喜悦,让师生之间都获得一种最温馨的关怀。

这是一堂一年级的语文评优课,内容是认识几种动物和它们的叫声。老师先让学生和这些动物打招呼,并学学它们的叫声。接着,老师要请学生一个一个地说。“我来!我来!”台下晃动着一只只“神气活现”的小手。“小鸡说话——叽叽叽,小猫说话——喵喵喵,小白鸽说话——咕咕咕,小青蛙说话——呱呱呱……”被请到的学生个个对答如流。显然,一切都在老师的意料之中。可就在这时,“状况”出现了:有个小女孩,居然把“小鸡说话”对成了“咕咕咕”。顿时,学生哄笑起来,小女孩满脸通红,无力地低下了头。这位年轻的老师,意识到了小女孩的错误,从容地走到女孩身旁,一边示意大家安静,一边摸着女孩的头对大家说:“你们可别笑,这是一只聪明的‘小鸡’,还会说‘外文’呢。”在大家惊讶的目光中,老师引导学生说起来:小鸡会说小白鸽的话——咕咕咕,小鸡会说小猫的话——喵喵喵,小鸡会说小青蛙的话——呱呱呱……此时的小女孩又自信地抬起头,小脸如花朵般绽放。

风景三:“如果花朵会说话”

——牵引“错误”,方法点拨。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我们常常告诉学生要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但仅仅“告诉”是不够的,只有教师精心搭桥,智慧点拨,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方法,学以致用,才能真正听到学生语文素养拔节的声音。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易错的环节“暴露错误”,这样便可以“点其要害,拨云见日”。

譬如,二年级下册练习3口语交际《学会劝阻》,侧重点是学习和掌握劝阻技巧。教师先让学生交流平时生活中是怎样劝阻别人的。学生说得兴高采烈,但大都缺乏条理。于是,教师抓住这一契机,以学生熟悉的“不要摘花”为例加以指导。第一步,懂得“劝阻”的意思:“劝阻”包含两个意思——“劝”和“阻”,“劝”就是讲道理,“阻”就是阻止。第二步,明白“劝阻”的顺序:那到底是先讲道理还是先阻止呢?不少学生回答:“先讲道理,因为‘劝阻’一词,‘劝’在前。”面对这样“意料之中的错误”,教师没有马上表态,而是顺势牵着“错误”往下说:“好,那如果按你们说的,先讲道理的话,还没等你把道理说完,人家早就把花给摘下来了,你讲道理还有用吗?”学生心领神会:“没用,得先阻。”第三步,学会“劝阻”的语言。

教师利用一个“错”处,抓住一个“阻”字,牵引学生“顺藤摸瓜”,自己辨析、顿悟和修正,一步一步“拨开云雾见青天”。这个时候,学生对于“如何劝阻”理解到了怎样的层次呢?本来是不得要领的,现在不同了,在老师的一步步点拨下,学生已经能够将“劝阻摘花”的技巧迁移至另外几处生活场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风景四:“被风吹过的夏天”

——分享“错误”,语言表达。

“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训练方式力求多样”,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明确,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必须抓住“一切机会”扎实训练。这样才能让每一次训练在学生心灵中真正留下痕迹,甚至成为他们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有一次书面练习中出现了“用短文中的词语填空”,这主要是考查学生认真审题及对短文信息的提取能力。一般来说学生很乐意完成这类题目,因为答案都能在短文中找到。其中有道题是“()的夏天”,正确答案应该是用上短文中的“炎热”二字,极其简单。然而全班还是有一位学生填错了,显然是忽略了“用短文中的词语”这一重点要求,而用上了自己的词语——“(被风吹过)的夏天”。这真是一个“美丽的错误”!理智告诉我不能简单地打个叉就算了,脑海里倏地冒出一个念头——分享“错误”,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分享的时刻到了,这位学生介绍说,“被风吹过的夏天”这个答案来自于一首歌,因为听过这首歌,印象特别深刻,所以不知不觉就写上去了。有位学生紧接着说,虽然没听过这首歌,但是“被风吹过的夏天”让她想起了“六一”节那天,学校草坪四周插着的一排排小风车,风吹过时快乐地转啊转,发出“呼啦呼啦”的声音,真好听。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思维被带进了自己喜欢、感受很深的情境或画面里。

(浪漫的)夏天——我们全家总动员,去过三亚、青岛、厦门这些海滨城市度假。湛蓝的天空,柔软的沙滩,清凉的海水,可爱的贝壳,真是太美了!

(清爽的)夏天——去年夏天,我跟着爸爸去东北吉林,气温不像我们这边这么高,去的那几天最高才二十几度,带给我凉凉的感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长白山的原始森林、天池、还有冰泉。

(快乐的)夏天、(多彩的)夏天——暑假里,我每天都要看书、练琴,还学做家务活儿。有时会约上同一小区的几个好朋友去影院看电影或到生态园玩。有几次我还跟妈妈一起参加他们单位组织的文化志愿者活动呢!

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遗憾,那不是生活。如果没有“错误”,那就不是课堂。可以说,适时、合理、有机、无痕地把握好每一处“大错小误”,就如同给教学打开了另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景致。风景,没有距离。

猜你喜欢

讲道理船长小鸡
“讲道理”的面包
闪电小鸡
小鸡想飞
出发吧,船长
怎么跟孩子讲道理?
讲理的八大戒律
讲道理等
丢失
小鸡不见啦
蚂蚁小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