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创新和探索

2015-02-27徐莉丽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4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探索新媒体

徐莉丽

(作者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创新和探索

徐莉丽

(作者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

摘 要:在新媒体不断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舆论环境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舆论引导成为当下的一个难题。新的传播方式赋予了新媒体较大的影响力,其对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应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探索。本文主要对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创新进行充分分析,以便快速提升舆论引导的威信力。

关键词:新媒体;舆论引导;创新;探索

1 前言

在当下的信息时代中,新媒体在推动突发事件、生成舆论引导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媒体潮流的席卷而来,舆论引导在渠道、主体、传播空间、传播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人们对于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引导能力、引导思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中,党报应以自身的公信力引领舆论导向,作为核心媒体,一定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舆论引导地位。

2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创新与探索

2.1 注重市政报道,突出核心地位

在党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市政报道,因为市政报道是舆论引导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体现党报心系全国百姓的一种体现,其更能够突出党报的核心地位。由于一些市政报道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在内容的表达以及报道方式方面比较生硬,无法吸引受众的眼球,对于相同的市政报道,受众更愿意去微信、微博中找相关报道,因为微信与微博的报道方式更加多样化,可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因此,党报只有不断的对报道方式进行创新,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舆论的主导性与权威性。党报的报道方式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与创新。

2.1.1 语言应具有亲和力且通俗易懂

由于市政新闻相比其他新闻具有较强的政治性,语言表达方面比较严肃且生硬,无形中会使受众产生一定的距离感,难以与受众产生共鸣。在市政新闻报道中,应增加语言表达的亲和力与通俗易懂的语言,特别是部分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报道,这样才能与受众之间产生共鸣,继而提升市政新闻的影响力,这也是做新闻的最好效果。

2.1.2 市政报道应贴近百姓生活

根据以往时政新闻报道的相关情况来看,报道的都是一些大事件,距离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有点远,使得难以激发受众的兴趣。因此,市政新闻报道应调整报道角度,尽量使新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贴近。如2015年1月20日,宿迁新闻《今天,你去蔬菜平价店买菜了吗?》其新闻开头是:蔬菜平价店的建设,是我市平抑物价、惠及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事关百姓“菜篮子”的民生工程,所以可以多做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生活报道。这样,贴近人们群众实际生活的时政新闻,关系到广大受众的生活问题,这样受众就会提起兴趣,产生继续读下去的欲望。

2.2 强化新闻评论,体现党报权威

报纸的灵魂就是新闻评论,对于党报来说,新闻评论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党报是众多报纸的引导者,好的新闻评论才能体现党报的权威性。在当下新媒体的浪潮中,媒介竞争从以往的信息发布权转变为当下的解释权,以此来竞争社会新闻价值坐标。在新媒体环境中,党报想要保持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就应对自身的评论形式以及评论方式进行创新与强化。

如有篇新闻报道是有关菜市场的,为什么现在的豆芽比之前的白、胖、长。其下面的新闻评论是:豆芽为什么这么“肥”?激素催的!其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以肥修饰豆芽,使评论具有趣味性,并给人以深刻印象,以跌宕起伏的语气,提醒市民今后对待“肥”豆芽要谨慎;还有一篇新闻评论语是“火车站代售点违规,关!”这样一个“关”字,再加一个感叹语气,明确表达了编者的态度,这种强有力的表述让人读来比较信服,以此来吸引受众,并与受众之间产生共鸣,这样不仅可充分体现党报的核心地位,而且还能大幅度提升党报舆论引导的主体性与权威性。

2.3 加强报道深度,充分体现个性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中,人们不仅要了解信息内容,而且还要求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背景以及其与政治、社会的关系,这就使得媒介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应对新闻进行准确、全面的解释与回答[1]。深度报道即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报道的一种方式,对一件新闻要进行深入且系统的挖掘,对于相关的难点与热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挖掘新闻的深层含义与实质,以深度报道来吸引读者的眼球与兴趣,党报的深度报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2.3.1 关注民生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2]。民生报道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的主要报道,同时也是受众喜爱的新闻报道。如有关地沟油的报道、蔬菜涨价的报道、

山区教师以及山区儿童的报道,这些报道不仅可充分体现党报与人民的联系,而且还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

2.3.2 做好监督,体现导向

要强化服务意识,注重新闻的深度开掘,关注新闻传播的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并且应对信息环境和报道理念进行强化,找准新闻的兴奋点、看点,对重大新闻精心解读,对个性化信息进行贴身式服务。此外,党报舆论监督是加强社会安定团结和稳定的重要方法,对一些虚假新闻的报道,党报应给予重视并进行监督,告诉人民相关新闻的真实性,以此来加强党报的导向性。

2.3.3 赋予新闻动态性

新媒体环境下,给新闻传播的载体以及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微博、电子杂志、微信等,使得信息传播的时间与形式向快节奏与多样化方向转变,其与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节奏更加符合。因此党报也应具有动态性,满足当下受众阅读的需求,做活一些适合浅阅读的报道以增加党报的吸引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党报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应采用具体化、情节化、生动化的形式报道新闻内容,创新报道方式。在进行市政新闻报道时,应综合运用多种报道方式,对党报新闻的写作方式与内容进行创新,使党报新闻既能生动具体,又不啰唆繁复。同时,党报工作者应依照相关的体裁特点与写作技巧,使党报最终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简单明了,真实而不做作。在当前新媒体的发展冲击下,怎么做新闻,怎样做好新闻这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了。

参考文献:

[1]付卓婧,孙磊.互联网空间下高校学生话语权法律保障与舆论引导平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31):12-15.

[2]张洁,勇素华.应对自然灾害危机的舆论引导机制研究——基于“议程设置”理论[J].理论导刊,2014,6(23):22-25.

作者简介:徐莉丽(1972.8-),女,研究方向:新闻写作,职称:编辑、记者。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探索新媒体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