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5-02-27◆占伟
◆占 伟
关于“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占 伟
“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整合课程中的投影知识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是学生识读工程图纸和掌握建筑构造知识的基础。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必须保证有充足的课程学时和合理的授课计划;在投影知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形体的感性认识,加强根据三视图画立体图的技能训练;要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要结合两大部分的学习目标,精心设计课程考核的内容。
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建筑识图与构造”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实际上是由 “建筑制图”和 “房屋建筑学”两门课程整合而成的。这种整合也是一次专业课程体系的小改革,是值得肯定的课程建设,促进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制订。但各种版本的 《建筑识图与构造》都是以民用建筑构造和建筑识图部分为重点,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了学生对投影知识的学习。而建筑制图中的画法几何的一般知识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这是学生识读工程图纸和掌握建筑构造的基础,所以投影原理、投影规律和投影方法的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么,面对现状,怎样进行 “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的教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对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一、保证必要的课程学时
“建筑识图与构造”既然是两门课程的整合课程,又要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那么在周学时分配上就不能简单把它看成是一门课程,即 “1+1=1”,而至少应该是 “1<1+1≤2”。比如,如果 “建筑制图”和 “房屋建筑学”的周学时各为4学时,那么,整合后的 “建筑识图与构造”的周学时就不能是4学时,而至少应是6~8学时。只要课程学时保证了,其中的投影知识部分的学时就不会过多地被挤占掉,任课教师才不会为了完成本课程重点知识章节的教学任务而随意削减投影基本知识的教学时间,学生也就不会对投影知识浅尝辄止,而是可以深入地学习,为后面的工程制图和识图以及建筑构造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制订合理的授课计划
投影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是投影最基本的基础知识,教材编者基本都是采用文字描述加简图示意,学生通过看书自学都能掌握这部分知识,所以教师就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讲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点的三面投影规律”要花点时间讲讲,因为它是学习线、面、体投影知识的基础。线、面的投影应以特殊位置的线和面的投影规律为重点,因为建筑物的墙面、楼地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交线大多是特殊位置面和特殊位置线。求作一般位置线的投影、倾角及实长,求作一般位置线与一般位置面的交点,求作两个一般位置平面的交线等,不必花过多的精力去讲解,因为这些知识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而分析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平面截切立体则要花点时间好好讲授,因为这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常见几何形体和平面立体的组合体的投影是投影知识的重点,建议多安排一点教学时间。两立体相贯的知识不必计划太多的时间,一是求作相贯线的过程相对较烦琐,今后的作用也不太大;二是两立体相贯其实也可以看成是组合体形式,只要学生把组合体的投影学好了,学习相贯体的投影是不成问题的。
三、利用形体模型组织教学
教材上举例画形体的三视图给学生提供的都是形体的立体图(轴测投影图),看图画图,学生缺乏对形体的感性认识,因为立体图本身就是一种投影图,其立体感和直观性没有实物模型的强。要使学生尽快建立空间立体感,就得让学生多接触一些实物模型,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性认识。所以,在讲授根据形体的立体图画出其三视图前,应先让学生训练根据形体的实物模型画出其三视图。学生手里拿着模型画投影图相对要容易一些,而且同一个形体模型在三维投影体系中因不同的摆放方式可以画出不同的投影图。当不同的投影图画好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其他的学生来回答每一种投影图所对应的形体的摆放方式。另外,还可以将两个或多个形体模型组合成新的复杂模型让学生画其投影图。如此训练,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形体模型得到充分的利用。
四、糅合章节进行技能训练
教材往往是把投影的基本知识(正投影)和轴测投影编成各自独立的两大章,建议任课教师把这两章的知识讲完后,要加强学生识读三视图后画轴测图这个环节,这就像是建筑从业人员识读工程图后建造房屋一样。只要学生能根据教师提供的三视图画出立体感比较强的轴测图,就说明他真的看懂了三视图,也学会了画轴测图。因为要想画出轴测图,首先得看懂三视图,在头脑里形成空中立体形象,然后再用轴测投影图进行表达。这样,学生既训练了如何画形体的轴测图,又提高了识图能力,一举两得。
对不完整的三视图进行补线后再画出立体图(轴测图),更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比单纯地根据三视图画轴测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有的补线题可能有多种答案,画出来的立体图也会不一样,学生经过一番假设想象,最后能画出一个正确的立体图,学生既有成就感,又增强了自信心,空间想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五、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把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讲投影知识时,课件中的画图过程采用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喜闻乐见。鉴于 “建筑识图与构造”学时比较紧张,教师还可以把自己精心做好了的课件先挂在自己教学的班级QQ群上,或利用网络平台推行慕课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前能进行自学,课后能再次学习和复习。这样,既能保证了教学进度,又能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深受学生的欢迎。另外,由于这门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所以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走出教室积极参加专业认知和课程综合实训。
六、精心设计课程考核的内容
建筑识图和建筑构造两大部分的学习目标各有侧重,教学设计也不尽相同,那么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如何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呢?笔者认为,投影部分的考试内容应尽可能少考理论知识,主要考查学生根据立体图画投影图和根据投影图画立体图的能力,试题要偏重于动手画图;工程制图部分应主要考核学生根据施工图回答图中所表达的内容的能力,试题要偏重于识读工程图纸;建筑构造部分主要考核建筑物六大组成部分的设计要求和构造做法,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构造,试题要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回答和画建筑物重要部位的构造详图。
“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面对一年级新生,如何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能力和帮助学生掌握建筑物的构造知识?这对任课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市场需求和针对授课对象,我们要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乐于思考,勤于总结,探究课程教学改革还在路上。
[1]赵研.建筑识图与构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穆林林,李乃忠.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改革[J].现代物业,2007,(6):35.
[3]陈小琴.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学园, 2014,(6):52-53.
(编辑:秦俊嫄)
占伟,男,硕士,黄冈师范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方向。
G642.0
A
1671-0568(2015)32-00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