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粉丝电影对传统电影创作的影响——以《后会无期》为例

2015-02-27王若璇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7期
关键词:郭敬明韩寒

摘 要:2014年的中国电影,尤其是2014年夏天的中国电影激发了80后的集体回忆,两位80后作家中的代表郭敬明、韩寒跨界电影圈,用镜头语言代替了文字创作,通过电影来表达对生活、对成长的回忆和思考。以郭敬明和韩寒庞大的“粉丝”为主导的观影群体纷纷走进电影院,使得《小时代3》和《后会无期》在短时间内创造了电影票房的传奇。“明星+粉丝+电影”的模式也将这个文化现象——“粉丝电影”推向了风口浪尖。

所谓“粉丝电影”,是指基于文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和前提,将明星、名人本身的关注度和公众注意力转移到特定的电影产品中进行营销的电影,最终使粉丝的存在感、归属感和认同感转化为票房。韩寒导演的电影《后会无期》自2014年7月24日上映以来,卖座率稳步攀升,最终在短期内票房达到6.5亿,是2014年具有高票房的电影处女作之一,引发了舆论和媒体的广泛关注。然而,异军突起的背后,此类电影本身确实存在着一些硬伤。

1 形式大于内容,故事内容碎片化

电影现象大于电影本身,“粉丝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流行现象,所以粉丝的极大关注并非对准电影本身,而是消费粉丝自己对明星的想象和情感。就如《后会无期》,大批粉丝冲韩寒奔赴电影院,但是电影的故事叙述却或多或少具有碎片化倾向,在价值观上不够清晰且建设性不足。经典的段落和语言贯穿影片的始末,但是就电影的组织和表达而言,所有情节的铺垫、人物的出场、场景的变换都没有为一个统一、合理和明晰的主题而服务。似乎人物一一出场、场景一一铺开,就是为了搭建一个让“韩式”金句和黑色幽默桥段适时出现的临时平台。

观众即使看了《后会无期》多遍,也最终可能只记住了片中的某些段落语句,但却很难梳理出整体的故事脉络。难怪有网友大呼看不懂,更有人狠批是“伪文艺电影”。的确,“粉丝电影”的独特“光环”最终局限于导演与制片方自己的造势,而导演对于故事本身的内涵表达,则表现得力不从心,观众解读不知所云。

2 放大明星效应,产生非理性消费

粉丝电影具备多种营销手段——利用“明星效应”进行营销,将明星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粉丝的追捧与追随“变现”;以微博为主要传播媒介,以其他社交媒体为主打平台,多种渠道综合利用进行广泛传播。

其中作为社会公众人物的明星,具有较强的“意见领袖”作用,在媒介传播高速发展的当下,公众视野下的一点点不合理行为与言论都会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体快速传播,从而对公众生活和社会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任何“明星效应”的过分夸大和利用,都会激起狂热粉丝的不合理思考与过激行为。在《小时代3》和《后会无期》先后登陆全国银幕的那几天,某社交媒介上粉丝之间的口水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是去看《小时代3》还是去看《后会无期》”成为大家“站队伍”“分品位高下”的一个“大议题”。郭敬明的粉丝攻击韩寒粉丝“装文艺”“假正经”“去看你的Word文档吧!人间烟火的绚丽不适合你”。而韩寒的粉丝则反驳郭敬明的粉丝“因为你专看脑残片,才会过不好这一生!”等。韩寒粉丝和郭敬明带领的“时代家族粉”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分成两派,争吵不休,一为偶像而战,二为自己的品位而战。粉丝冲动的炮轰和非理性消费对舆论环境和影片市场环境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影响。

3 粉丝电影频出,传统电影受挑战

然而,粉丝电影在今天能够成为一个流行现象,也说明其具有某些特殊的作用,对当前的专业电影或传统文艺创作带来了富有价值的启示和意义。

3.1 刺激传统电影重视艺术创作的三贴近原则

电影是给观众看的,不应曲高和寡,以观众喜欢的方式讲述生活是我们一切艺术创作的核心和成功的基础。近年来的部分传统电影偏离生活的轨道,用晦涩难懂的语言试图站在哲学的角度剖析和阐释,或票房失利,或口碑较差,并未能够真正意义上成为被市场认可和观众认可的好电影。电影符号是可以被观众“直接感知(视听)的实在的物质形态”。好的艺术创作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要想在最大程度上得到观众的认可,就必须创作出有生活质感的作品,从通俗易懂的视角来窥探生活的真谛,才能真正激发出观众的情感共鸣。

3.2 激发传统电影拓展合理高效的营销方式

传统电影靠艺术创作力就能产生高票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对比之前诸多科班出生的电影大导的票房失利,粉丝经济和强大的营销推广方式无疑是《后会无期》票房成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现今,基于媒介整合的现状,如何在多媒体互动中发展电影经济,寻求和拓展良好的媒介平台是电影宣传需要考量的最佳途径,也是每一个电影人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而众多媒介平台中,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被认为是目前开展粉丝营销最理想的平台,由于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传播的广泛与快捷性,对电影票房拉升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传统电影必须以积极的姿态拥抱这些交互平台。

3.3 明确电影提供娱乐和梦幻的首要任务

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使众多的年轻影迷愿意走进影院寻求短暂的心理安慰,从而躲避现实的烦恼。而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兼娱乐工具的电影,服务作用应是其首要任务,不论国内国外,不论男女老少,走进电影院,作为电影观众,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娱乐,所以只要观众觉得乐,觉得有趣,觉得不错,就会为电影埋单。同时,电影也是制造梦幻的机器,是让大众在紧张的生活和工作之余体验生活,达到心理满足和慰藉的载体。借助电影屏幕,观众可以实现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梦想,借助片中主人公的经历,可以对比现实中自我的情感,从而认识自身的价值、生活的意义。所以,电影的休闲娱乐功效必须处于首要地位。

4 刺激电影产业市场竞争,出现优质电影

粉丝电影以低成本的投资和短时间的制作周期获得较高的回报率,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电影创作者思考电影创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大制作、名导演、强技术可以吸引观众的目光,但是未必能带来高的票房和持续的关注。因此,粉丝电影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电影产业的发展,更多演员的跨界导演,文化名人的转行影视业,这些“大动作”都会为现今的电影业的发展以及电影作品的创作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换个角度来说,非科班出生、非专业人士的影视创作者更便于突破专业教育下条条框框的限制,而按照自己的理解,更好地依照观众的口味进行自由创作。此外,粉丝电影刺激和“倒逼”传统电影产业在竞争中创作出更为优质的产品——符合大众审美的,有较高文化内涵和品质的电影作品。

5 总结

粉丝经济成就了这个“造星”的时代,在这个充斥着“偶像”的社会环境中,如何让这些意见领袖正确地履行其应有的舆论导向作用与信息传播职责,关乎“粉丝电影”的未来发展。

电影符号系统向受众传播的过程,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译码过程,更是文化内涵的解码过程,而传统电影创作只有从“粉丝电影”中汲取有用的养分,实现自我的完善,在迎合“粉丝”需求和坚持电影品质中寻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才能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做更多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才能让自己的作品开花,让观众开心地埋单。

猜你喜欢

郭敬明韩寒
“我是赛车手”:韩寒的飞驰人生
韩寒 笑一笑,已苍老
张本煜,韩寒说他值得比现在更红十倍
没出生时,就叫韩寒
중국의 미래를 열어갈 ‘주링허우(90后)’
The Fall of Han
关于郭敬明的一封家书
郭敬明就像是一个便秘患者
“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
名人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