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在电视媒介中的表达——以成都市为例
2015-02-27于中碧
摘 要: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城市为宣传和营销,利用各种方法对城市进行包装。在众多媒介中,通过电视媒体的平台来传播和塑造城市景观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本文以成都市为例,对其城市景观在电视媒介中的表达进行研究。
城市作为人类生存的空间载体,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一个城市的形象如何,不仅关系到人们对这个城市的认同和评价,而且还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随着大众媒介的日益发展与普及,人类现已进入一个媒介化生存的社会。受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人们更多的是借助大众媒介来认知一个城市。媒介已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同时还在不断塑造和建构客观世界在人们心中的镜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认知模式下来探讨电视媒介和城市景观的关系及作用就显得愈发重要。
1 城市景观及其构成要素
景观是地理学的重要概念,一般可以理解为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城市景观是城市中各种物质形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以及在城市物质形体环境中的生活方式与特定的文化活动。 [1]
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包括:人为景观要素、自然景观要素、历史文化景观要素以及城市理念景观要素。人为景观要素包括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自然景观要素,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历史文化景观要素,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每一座城市都有其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城市理念景观要素包括市民精神和城市精神。市民精神表现为一个城市的市民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所体现出的凝聚力、认同感和归属感。城市精神是生活理念和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意志品格和文化气质的提炼。 [2]
2 城市景观与电视媒介
2.1 电视——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
电视之所以成为表达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是因为电视具备声画结合的特性。一帧帧画面的剪辑衔接、一段段音乐节奏的变化、一句句解说词的生动勾画,使城市在电视媒介中是有生命力、鲜活、生动的。
其次,电视的覆盖面广。电视媒介在我国的覆盖面广,卫星信号质优,电视设备普及度高,受众数量多,电视对受众年龄及文化程度均无限制。
另外,电视公信力强。虽然网络的出现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大,但电视媒体具有传播力强、公信力和影响力大等优势,这是其他媒介所不能企及的。
2.2 城市景观与电视媒介的关系
城市景观通过电视媒介的表达,可以构建并提升城市形象。电视媒介对城市景观的表现是人们了解一座城市的窗口。电视媒介中城市的街道、建筑、雕塑等向人们展现城市的外貌;城市文化、市民的精神风貌、素质等展示城市的性格特征。城市景观若呈现得当,可以极大地提升城市形象。同时,电视媒介需要城市景观丰富电视内容。另外,电视媒介还可以通过播放城市宣传片来获取巨额的广告收入。
3 成都的城市景观在电视媒介中的表达
3.1 主要路径及现状
3.1.1 城市纪录片
以成都为拍摄对象的纪录片有《找乐——成都》《话说长江之成都漫步》《寻味成都》《走遍中国之天府的记忆》《穿越:成都气质》等。以《穿越:成都气质》为例,该纪录片分为12集,第一集《变》,在川西林盘、金沙遗址、民间竹器中看成都城市的变迁;第二集《通》,通过马可波罗把成都的地域、生活美食、文化艺术串连起来;第三集《安》,介绍金沙遗址以及成都人对安稳生活的追求;第四集《逸》,从交子发源地道出成都独特的休闲气质;第五集《情》,文学巨擘巴金凝聚起的成都人的爱情、家园情和家族情;第六集《义》,透过川剧展现出蜀人的侠义之气;第七集《载》,通过蜀绣、曲艺、皮影来展现成都手艺人与时俱进;第八集《道》,青城山的道教文化,深刻影响了成都;第九集《开》,音乐、美食、旅舍,展示成都兼容并包的态度;第十集《合》,热气腾腾的火锅,煮出成都人洒脱、乐观、开放的气质;第十一集《天》,从天府之国到大熊猫名扬四海,成都人自古就懂得崇敬天赐自然之物;第十二集《成》,“成都,都成”,对成都今后发展的期许。整个纪录片通过一系列的景观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既有厚重历史,又没有太多历史负累,变通安逸、情义载道、开合天成的成都。
3.1.2 城市宣传片
表现成都市形象宣传片有很多,如《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中国,成都》《典型中国 西部中心》《典型中国 熊猫故乡》以及《国家形象宣传片之角度篇》等。以张艺谋导演于2003年拍摄的《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为例,影片从一个外地人的眼光来描绘出成都的形象,其中贯穿了成都著名的景观建筑、风俗人文、商业、饮食等。都江堰、火锅、川剧、蜀绣、茶馆、熊猫、宽窄巷子、望江楼、金沙遗址标志等无数个景观汇聚在一起,组成了展现成都形象的符号系统。纪录片中成都给人的感觉是休闲、安逸、现代、动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1.3 影视剧
目前以成都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主要有《成都我爱你之过去与未来》《芙蓉花开》《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和《成都我爱你之好雨时节》等。影视剧和宣传片不同的是,它是以展现剧情为主,城市只是作为背景,通过剧情的开展来展现城市的形象。以《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为例,影片以成都为舞台,以几个大学生毕业后奋斗的心理历程和他们对待生活和爱情的态度,,剧中展现出的成都是一个香艳的成都,一个美食的成都,一个惬意的成都,同时也是一个略带悲情的成都。
3.1.4 音乐电视
2008 年“5·12”地震后,为了让全国看到成都平静与安定的面貌,由张靓颖演唱并参与拍摄了成都城市形象音乐电视《I love this city》,在该影像中,整体上体现了成都地震后的安宁与祥和。画面中孩子的玩耍、市民的笑容、有序的交通、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这些景观连串起来展现出成都的精神:坚强和勇敢。
3.1.5 其他类型
在其他类型中有城市电视新闻、旅游节目等电视节目中均出现有城市景观。通常情况下,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多少会涉及到城市景观。《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中有一期就是在成都都江堰拍摄的,节目里面呈现了都江堰原始森林,以及当地的风俗民情。
3.2 电视媒介中建构的成都形象
3.2.1 影像中直接展示的硬形象
在众多的城市宣传片、影视剧和纪录片等影像中,成都被描绘成一座被水滋润着,到处都是历史古迹,建筑现代时尚,一个既有时代感又兼具历史感的城市:都江堰、杜甫草堂、武侯祠、宽窄巷子、蜀绣、火锅、熊猫、春熙路商业街、高新区软件园、人民南路、廊桥等,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景观一一被串联起来,将成都的硬件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在电视媒介上呈现的成都,是一座动感与安静共存、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古老而又时尚的城市。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形象,人们渐渐去认识这座城市、了解这座城市,从而开始对这座城市形象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3.2.2 影像背后寓涵的软形象
影像通过对成都市硬件形象的展现,使受众有了一座城市的总体面貌,而在这些表象背后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城市软形象。城市软形象将成都的城市精神、城市价值、城市文化等意识形态层面的思想集中体现出来,如成都的哥义务运送救灾物资,通过出租车司机的举动,体现了成都人的人文情怀;火锅、茶馆、麻将,则体现了成都人的生活方式:安逸休闲,正是这样的生活态度塑造了这座城市“海纳百川、和平共处”的城市品格;道家思想在成都起源后,与佛教、儒家思想交汇融合后更是形成了“智慧、悟性”的成都文化……这些元素汇聚在一起,诠释了成都市“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
4 引发的思考
影像中我们看到的成都是一个完美的、几乎没有任何缺点的城市,没有脏乱的街道,没有小商贩;画面中的城市是和谐的、令人神往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干净的街道、井然有序的交通、热情的居民、环境优美的公园等。而展现城市中的边缘人群生存状态的景观,如贫民区、流浪汉、流动商贩等景观不仅在城市的物质地理中处于被排斥的边缘地位,而且在电视媒介中,也是被忽略的景观[2]。我们在电视媒介中看到的城市景观与现实世界中见到的不大一样,“现实”与“影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