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创新循序渐进

2015-02-27张锦蓉

学语文 2015年2期
关键词:作文思维教师

□张锦蓉

作文创新循序渐进

□张锦蓉

作文创新教学是语文教师不能回避的教学课题,但是不少教师忙于应付高考,图走捷径,往往欲速不达。教师要以建构主义相关理论为指导,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如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积累、带领学生进行作文实践、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等。

创新作文;建构主义;知识积累;作文实践;思维训练

一、第一层次夯基础——落实知识积累

苏轼说:“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富兰克林也认为:“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时,就阅读和摘录了1500多种书,可见,丰富的积累是创造之基、创新之源。学生的汉字书写、词语运用、名作记诵等,都需要积累以养成,学生的语言功底、文学素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也需要储存、积淀。储蓄的材料愈多,产生的联想愈丰富,思想就愈活跃。不少学生不疏于知识积累,缺少人文熏陶,未能掌握积累方法,未能形成积累的习惯,因而知识贫乏,视野狭窄,思路闭塞。这样,创新自然无从谈起。我们可从三个方面落实知识积累。

1.学会积累,养成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为什么积累”和“积累什么”,能从自己以学习需要和个人爱好出发,有目的有步骤地读书,制定好积累计划,安排好积累时间,一有新的思想观念、好的写作素材就及时记下来,且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形成日积月累的良好习惯,而不是一曝十寒,时奋时辍,更不能让有价值的材料擦肩而过。

2.勤于笔录,博采广撷。“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十遍不如手过一遍”,教师可指导学生用剪贴式、薄本式、卡片式、提要式、札记式等方法摘抄生动词语、名句、警句等,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摘抄写景状物优美、表达情感有时代感的激人上进的事例材料,以增进自己的思想积累,还要对较长的文章予以压缩、提取,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原文的精髓,以锤炼自己的语言功力。必要时,还要对积累的材料熟读成诵,形成牢固的记忆能力。

3.立足“三性”,学会取舍。在积累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立足“三性”:一是全面性,要全面顾及积累的内容,不能只局限于文史哲一类,还要向自然科学领域倾斜,做到文理渗透,为作文题材拓开更广阔的领域;二是精要性,要学会用辩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透视材料,精于选择,精粹地切取要点,精练地扼取要害,使作文既富于逻辑性,又富于针对性;三是代表性,就是使选择的材料富有代表性。在积累时要推陈出新,形式上可进行人物谱、故事囊、风景册、火花集等分类选取,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内容上要及时记录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材料,这就需要多涉猎电视、网络、杂志新闻,善于思考,勤于记录,科学归类。这样,积累的过程即成为创新意识萌动的过程。

二、第二层次练硬功——加强作文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儿童跨进学校大门以后,不要把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新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刘国正先生也说:“打个比方,课内和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张开一翼,自然飞行无力,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作文创新训练更是如此,只有开展丰富的作文实践活动,督促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拓视野,长见识,学生才能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顿悟事物的意蕴,引燃潜意识中的创新火花。反之,若囿于狭隘的教室范围和少量的作文训练,学生只能鹦鹉学舌,拾人牙慧,遑论有什么创新意识。

1.深入生活,观察感受。要象苏霍姆林斯基带领学生到大自然去观察感受、领悟意会捕捉文思一样,

教师也应有目的有计划带领学生深入五彩缤纷的世界,或投身于自然的怀抱,去看朝霞暮霭、赏明月流星,或投身于生活的激流,去农村、工厂、街道、医院、工地调查实践。引导学生心灵激荡地感受理解社会的美点、闪光点,揣摩领会生活中或隐或现的思想意蕴,领悟洞悉事物之间的彼此联系和规律。学生回顾历史,洞烛现实,神往未来,往往领其妙,悟其理,形诸文字即有深厚的生活底蕴和新颖的思想认识。如今,各个学校的文学社就是不错的平台。

PAL逻辑对研究自然语言具有一定的作用。假设在问答片段中,A没有说!P,但根据等价关系有“你不知道P,但它却是真的” ( KQP ∧P)。与动态语义相比,信息流的动态逻辑以会话为中心,这是“语用学”范畴。

2.多样活动,苦练内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浓厚了,创新意识便激活了。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分别组成书法小组、美术小组、演讲小组、记者小组、编辑小组等,以文学社为阵地,全面开展读书笔记评比活动、日记周记展评活动、节目主持活动、模拟法庭辩论活动、手抄报比赛、演讲竞赛等,使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启动,一有所得,便发乎情,诉诸文,通过大量的写作实践以磨练自己的笔力,修炼内功。同时,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参加各级作文竞赛,如“中华圣陶杯”作文竞赛、“语文报”杯作文大赛、“新概念作文”竞赛、“新华教育杯”作文竞赛等,把自己新的体验和认识表达出来,以获取成功的愉悦。这样,学生写作内功深厚,吐纳自如,一扫僵化之学生腔。在这样的训练下,我校学生在近几年的作文大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的学生数量占全校学生的10%。

3.倡写“三文”,真情告白。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活动时,还要提倡学生在日记、周记中实话实说、真情告白,写好“三文”:一是真话文,“吾手写吾心”,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力求表现人物的多重性格、事物矛盾的两面,力避千人一面的脸谱化、套路化,不蹈“高大全”的履辙。如写作:《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时,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心路历程,就能够写得细致真实,情感的波动起伏。有学生这样写道:今天,我坐在考场里,回首高中三年,身后的脚印触目惊心。我知道,人生旅程荆棘丛生。逃,怯弱;避,消极;退,无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只有扛起坚韧的大戟,毅然前行。文章发自学生的肺腑,的确感人。二是时代文,要指导学生作文紧跟时代步伐,深入联系生活,再现热点焦点,“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如2014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胶片与数码时代”,有学生这样写道:于是,佳能的“感动常在”听上去更像一句难以实现的诺言。而偶尔翻开的母亲的相册,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我却总能收获发自内心的感动。因为,即使泛黄,却依然能看见那一抹动人的微笑。文章带给我们鲜明的时代气息。三是创新文,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敢于反弹琵琶,勇于观念创新、形象出新、形式变新,充分展示本色,深刻表达个性。如写作:“为富不仁”时,还可让学生写作:“为富”未必“不仁”。“为富不仁”几乎是中国沿袭几千年的观念,如今反其道行之,以《“为富”未必“不仁”》作为标题,学生这样写道:时下,“好行其德”的“君子”富户越来越多,但“为富不仁”者也绵绵不绝,我们反对的只是不仁不义的生财之道,凡是按党的富民政策走上富裕道路的,我们不但不反对,还应拍手叫好。这样大唱新时代的颂歌,立意巧,取材新,有独到之处。如此,作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勤于写作的良好习惯,而且还塑造了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人格个性。

三、第三层次促发展——强化思维训练

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的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在作文指导中,灵活的思维训练与创新教育密切相关,学生如果只会按一个固定方式或教的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是不会形成创造力的。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在培养学生常规思维的同时,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逐步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学习方法,勇于打破思维定势,构成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变通性和深刻性的思维品质。如果说知识积累是创新之本,语文活动则是创新功力的修炼,那么,思维训练则是创新能力的发展。

1.飞越激情,联想想象。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能从真实的自然界中创造一个相似的自然界。”一个联想想象力丰富的人,能把自己已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创造出种种新形象,或幻想出前所未有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联想想象力就像活化知识的酶。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地展开相似、相关、相类、相反、因果联想,运用推测性训练、扩展性训练、再造复述性训练、看图想象性训练等手段,促使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飞越激情,尽力驰骋联想想象的翅膀。写作《忘记与铭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根据韩诗中你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等高考作文,可引导超时空地重新组合各类知识,创造出崭新的形象,从而突破常规思维的

牢笼,形成具有广阔性、流畅性的思维品质。

2.尽力发散,大胆求新。要培养学生的求异精神。求异精神属于发散思维的范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精髓之一,是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包括多向思维、侧向思维、求异思维等,教师可运用一题多做、一事多写等方式辅导学生“横看成岭侧成峰”,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如2012年安徽卷作文的材料: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良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写这个材料作文时,可以从细节观察、防微杜渐、正本清源、拥有责任等方面多向发散,可以减少思维的单向性,增加思维的多维性,发展思维的流畅性。另外,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反弹琵琶,大胆求异,从前所未有的新角度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对事物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的新颖见解,从而否定常规的权威定论,否定一向认为“是”的事物,发现其中的“非”来。如2013年辽宁卷作文的材料:

一位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有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和尊重。“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颗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和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这类作文,就能打破思维定势,抒写个人感受,形成富有灵活性、变通性、批判性的思想品质。

3.聚合比较,力求深刻。在作文思维训练中,仅流于发散思维的训练,往往失之于随意、肤浅、盲目,甚至为“独抒新见”而强词夺理,因此教师还必须对学生进行聚合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把从不同渠道得来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重新加以整合,使之明确无误地指向一个(或一种)正确的选择。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多题一做法、比较选择法,梳理、调节、控制各种答案,进行一番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工作,使结论从四面八方射向一点,力争开掘得吏加合理、准确和深刻。如针对2014年安徽省高考作文材料: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可指导学生聚合比较,边破边立,重新写作《剧本修改演员说了算》,如此,富有深刻性的思维品质才以能形成,富有创造性的思想火花方为燎原之火。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注重协作学习,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新课改无论怎样改都万变不离其宗,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主线;课堂无论如何翻转,也都必须以高效课堂为目标;作文无论怎样创新,都必须扎实训练、循序渐进。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是实在的,有效的。

[1]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自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

[2]康德:《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年。

[3]刘国正:《刘征十年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4]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1年。

[5]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

[7]苏轼:《杂说·送张琥》:《中国古代名句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

(作者单位:安庆市石化一中)

[责编达送]

猜你喜欢

作文思维教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