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本”为本科学备考
——高考语文复习与教材之间的联系

2015-02-27张琦

学语文 2015年2期
关键词:课外课程标准散文

□张琦

以“本”为本科学备考
——高考语文复习与教材之间的联系

□张琦

语文学科是高考的重头戏,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语文学科的高效备考呢?首先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做到深入领会,烂熟于胸,从全局的高度把握考试内容。其次应引导学生回归教材,重视归纳,让学生精读课内经典,适当课外延伸,培养其知识迁移能力。只有科学备考,高考语文复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考;语文复习;教材

高考语文以考查能力为主,不再直接以课文内容命题。这一变化使得教和学两个方面对教材的热情日趋减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帮助学生端正复习态度,回归课本,科学备考,高效复习。笔者结合近几年安徽省高考试题和个人的教学体会,就语文教材与高考复习方略做些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理清“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标准作为纲领性文件,决定教材的编写方向。课标提出:教科书编写要“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全面达到高中语文教育的各项目标。”

《2014年安徽省语文考试说明》中指出:“2014年安徽省语文科命题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考试大纲》,确定我省语文科考试范围并提出考试要求。”“命题应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对三维目标的要求。”考试范围是必修课程中“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两个系列的散文和小说部分。

由此可见“课程标准”是“本”,是上位。“考试说明”与“教材”都从属于课标。

近几年安徽高考试题与人教版教材链接紧密,存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果我们认真研究,就会清楚的看到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会给我们备考带来更多的启发。

二、抓“纲”扣“本”,科学备考

高考语文试卷往往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在复习备考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悟”出课文的精髓。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考试说明》,明确复习目标

学习考试说明,不仅是教师的事情,同时也是学生的事情。教师要指导学生,花一点时间,了解考试说明的内容,使学生明确高考考什么,怎样考,备考时该怎样做,该做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复习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二)精读课内经典,适当课外延伸

高三复习应“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课内经典。让学生咀嚼、涵咏语言,分析有一定的文本支撑的文章,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文章,探求文章深层次的意蕴,进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比如让学生品读杨绛先生的《老王》,引导学生对语言反复咀嚼、品味,学生会更深刻地感受老王的善良和杨绛人格的高尚。我们在重读这些经典课文时,可以和高考阅读题进行比较阅读,会发现只要精读、细读,文章的主旨很容易把握。像安徽卷考过的《董师傅游湖》、《巴尔塔萨的一个下午》等文章,学生如果运用课内阅读的方法完全可以解决。

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精读时,应引导学生对文本有更为深刻的思考和个性化的解读。比如我们在读鲁迅的《故乡》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写了几个层面的故乡,让学生明白“故乡”其实是与“祖国”同构的,虽写的是“故乡”,但表现的却是鲁迅对“祖国”的感受和希望。假若我们通过反复品读,能够把鲁迅的《故乡》提高到对“祖国”前途和命运的关切的高度来体验、来感受的话,那么,故乡与我们也就有了密切的精神联系。学生再读谢冕的《消失的故乡》、楚严的《老屋》等文章,会感觉很容易了。

教材中的散文对高考散文有着极强的导向作用,高考散文反映着教材散文的品质,这种互动关系在高考备考复习中也理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复习时我们不妨将这些文章分为:写景状物类、写人叙事类、文化哲理类。结合教材和课外文章重新加以整

合,以教材为例,每类散文指导学生精读一篇,泛读感悟课外补充文本,这样复习结果会省时省力效果极佳。例如:写景状物类散文,可以再次品读《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补充冯骥才的《天籁》,林斤澜的《春风》,陆蠡的《鹤》等。

(三)整合文本资源,培养迁移能力

在备考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整合课本资源,合理利用比较阅读,将课文串联起来,寻找出规律,达到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效果。比如我们可以把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和苏轼的《新城道中》放在一起比较阅读,让学生复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一解读方法,探究两首诗不同风格形成的原因。在这两首诗的比较阅读中学生发现理解鉴赏借景抒情诗大都可以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如安徽省2014年高考马子严的《阮郎归·西湖暮春》,2013年韦应物的《秋斋独宿》和赵秉文的《和韦苏州〈秋斋独宿〉》,2012年杨万里的《最爱东山晴后雪》,2011年欧阳修的《琅琊溪》。

高考备考复习要紧扣文本,但又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将通过文本所学到的知识技能灵活的应用到新的情境,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这样既有利于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又能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从而达到高效备考这一目的。

总之,语文教材在高考复习中的地位是任何复习资料所无法替代的,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备考复习中我们应以考试说明为指导,以培养语文能力为主线,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切实提高复习成效。

(作者单位:安徽省濉溪县孙疃中学)

[责编三好]

猜你喜欢

课外课程标准散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小满课外班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