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例谈
——以《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为例
2015-02-27姜振飞
□姜振飞
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例谈
——以《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为例
□姜振飞
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的主线,如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是每一位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有效教学理论或许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思考途径。通过两节《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同课异构”,透视有效教学理念在实践中的体现,并希望藉此为此后的课堂注入活力。
教学目标;同课异构;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使课堂教学有效,使学生的学习有效,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对此,我通过两节《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同课异构”课例,来阐释这一理念。
两课分别由江苏省苏州中学的胡慧敏老师和山东省邹城兖矿一中的李丽老师执教。
胡老师首先从人物关系着手,以别里科夫为圆心,分别整理其与华连卡、科瓦连卡及布尔金的关系。在探寻的过程中,胡老师要求学生在文本中寻找具体与之相关的事件,这样就很好地建立了人物的网络图,这样的做法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图式,也易于学生理解全文。
接着,胡老师以“别里科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把学生再次引入文本。有效教学认为“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把学生的阅读置于中心位置。”这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要让学生通过独立阅读解决现有问题。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就强调指出“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这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把教学建立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着力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因为单靠学生独立阅读,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针对阅读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思考正是教学的着力点。不可否认,一些学生对别里科夫的认识有时是标签式的,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关注具体的人物,也就是“这一个”。通过对文本的深入阅读,通过师生共同的合作,大家对别里科夫有初步的印象:世俗、迂腐、专制等。紧接着,为了更好地把握别里科夫的形象,胡老师设计了“专访别里科夫”这一环节,具体设置了三组对话:1、请问你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这场恋爱的?你感觉自己什么时候最幸福?现在有什么话想对华连卡说?2、你觉得自己的形象怎样?3、来世你愿意做什么样的人?在表演中学生互问互答,教师补充、引导。大家直观地感受到别里科夫的心理活动,也使大家对别里科夫的形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可怜、可恶。
在第三个环节,胡老师主要从“感受社会环境,审视人物”这个层面对别里科夫的形象作进一步的探讨。胡老师选取了“当面交锋“这一事件,她设计了两个问题:“柯瓦连科为什么会厌恶别里科夫?是什么导致了别里科夫的灭亡?”通过思考,大家把问题的矛头都指向了专制的社会。由此,我们知道,可怜之人必有可恶之处,可恶之社会必产生可怜之人。
别里科夫死了,那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套子”的存在吗,身边还有“套中人”吗?这个环节主要是对课堂的深化,也是对课堂的反馈,更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
应该说,胡老师的设计是合理的,她的整个教学,始终遵循着一条看不见的线,即注重学生主体性,关注学生思考,关注学生互动,而这也正是有效教学的题中之义。但我个人认为,如果在反馈层面再深入一些,如引导学生读写“我想对你说”、“别里科夫死亡真相之调查报告”等,是否会更好?
李丽老师从“在你读过的小说中,你印象最深的形象是谁,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切入,由此可见,她的构想是人物形象。
“为什么别里科夫被称为‘套中人’?”,李老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阅读,大家发现这个“套子”包括了他的思想、外貌和语言。特别在语言方面,学生找到了别里科夫的口头语“千万别出什么乱子!”并合作创造场景把这句话表演出来。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很好地把别里科夫的那种担心、焦急、甚至害怕
到恐惧的情态表现了出来。这个活动很有趣也很能体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接着同学们齐读“不敢”类的句子,这样就深刻认识别里科夫不仅套住了自己,还套住了别人。在探讨别里科夫死去的原因时,李老师主要引导学生在个人性格及社会层面探讨,由文本到社会,进而就明确了其是一个可笑、可怜、可悲的人,是专制制度的卫道士,更是这个社会的牺牲品。
“如何认识现实中的套子?”通过讨论,大家认为:对于现实里的套子,合理的套子必须坚守,落后的要挣脱。
纵观李老师的教学,亮点即在于把握了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探讨主题的丰富内涵,注重情感价值观的生成。
两位老师的课,侧重点不同,各有千秋。但都遵循了有效教学的理念,如注重阅读、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注重对文本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等,这样就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思想及认知的升华过程。
(作者单位:安徽庐江中学)
[责编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