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宁片联合西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40例
2015-02-26童瑞敏
童瑞敏
(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江苏扬中212200)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之一,多由甲、乙、丙、丁、戊5型肝炎病毒引起,由于甲型肝炎病毒疫苗的推广使用,目前此型肝炎较为少见。临床常见以散发的戊型肝炎及未分型肝炎居多,其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可见乏力、纳差、恶心、腹胀、肝区不适、发热、尿黄、身目黄染,通常起病较急,病情重,部分老年戊型肝炎甚至会转变成重症肝炎,危及生命,应尽快治疗[1]。近年来我科采用胆宁片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感染科住院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80例,其中甲型4例,乙型2例,戊型45例,未分型29例。按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49.57±4.54)岁;其中甲型2例,乙型1例,戊型22例,未分型15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9例;年龄44~68岁,平均(50.27±5.60)岁;其中甲型2例,乙型1例,戊型23例,未分型1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排除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文献[3],证属肝胆湿热型,症见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小便黄赤,大便干结或稀溏,或伴恶心欲吐,纳呆厌油,身倦乏力,胃院痞满等,舌苔黄腻或黄厚腻,脉象弦数或弦滑数。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2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甘草酸二铵150 mg(江苏正大天晴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谷胱甘肽1.8 g(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胆宁片(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2~5片/次,1 d 3次,服用胆宁片后排便以每日2~3次为宜,根据每日排便次数调节用量。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2.2 观察指标观察2组黄疸消退的天数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肝功能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改善情况,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2.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所得数据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性分布的采用t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①治愈:黄疸消退,其他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正常。②好转:黄疸及其他症状减轻,胆红素正常或降低,其他实验室指标好转。③未愈:黄疸不退或加深,其他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无改善。
3.2 结果
3.2.1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3.2.2 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见表2。
3.2.3 2组平均退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见表3。
3.2.4 2组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组服用胆宁片后均出现排便次数增加,为药物治疗正常反应,根据每日排便次数调节用量。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发现有严重的不良反应。
4 讨论
中医学并无“肝炎”这一病名,根据症候特点,急性黄疸型肝炎属于中医黄疸中“阳黄”范畴。《内经》中早有记载:“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黄疸之病,其病因多责之于湿,《金匮要略·黄疸病脉症并治》篇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河间六书》描述“以湿热相搏而体发黄也。”说明本病的病机是因肝胆湿热以致胆液不循常道,溢于肌肤而发黄,临床以肝胆湿热型多见。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为肝细胞变性坏死、肿胀,影响胆红素代谢障碍,高胆红素在体内蓄积,最终形成黄疸[5]。针对黄疸的病机,中医治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为主。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是《伤寒论》中治疗黄疸名方。西医治疗以卧床休息、合理饮食为主,辅以保肝药物护肝降酶,适量补充维生素等治疗。近年来有较多中药制剂应用于临床,如茵栀黄口服液、苦黄注射液、垂盆草颗粒等。有研究[6]证实: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与微循环的功能障碍有关,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的代谢障碍,从而引起血清胆红素显著增加,故改善微循环成为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重要环节,中医药在改善肝脏微循环中存在一定的优势。
表2 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s)
表2 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40 40 TBIL/(μmol/L)178.29±20.04 33.82±9.021)2)170.28±18.46 68.44±13.891)ALT/(U/L)151.28±21.29 36.75±10.851)2)150.40±19.79 62.88±17.661)AST/(U/L)184.06±45.57 41.59±11.541)2)176.55±41.23 80.91±21.531)
表3 2组平均退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d
表3 2组平均退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1。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40 40平均退黄时间14.63±3.581)23.48±4.28平均住院时间14.61±4.361)22.42±5.56
胆宁片由大黄、虎杖、青皮、白茅根、陈皮、郁金、山楂共7味中药组成,功能疏肝利胆、清热通下。有文献[7-9]报道胆宁片对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脂肪肝、肠梗阻有治疗作用,方中大黄苦寒泄热,荡涤胃肠,使湿热疫邪从大便中出,中断肠肝循环,减轻内毒素血症及清除免疫复合物积聚[10],还能够加强胆囊收缩,促进胆红素排泄[9];虎杖具有保肝利胆退黄作用,历来是治疗湿热黄疸的要药,现代药理研究[11]表明虎杖具有抗病毒、保护肝脏的作用;白茅根清热解毒,具有保肝作用,与大黄联合使用以利湿热疫毒从大小便中排出;郁金、山楂活血化瘀,且可改善微循环,疏通、扩张胆管,加强胆红素结合与排泄,促进损伤的肝细胞修复与再生,此与肝病大家关幼波先生的“治黄必治血,活血易退黄”理论相符。黄疸型肝炎用活血药能增强退黄作用,加快肝脏回缩,祛瘀生新[12]。黄疸病位在肝,肝病及脾,肝脾同病,湿热内蕴治疗多用苦寒之品,青皮、陈皮理气健脾和胃,改善消化道症状,意在“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山楂配合青皮、陈皮还能增加胃中酶类活性,促进消化液分泌,起到和胃消导,助运化的作用。结合现代药理研究[8]表明:胆宁片可促进胆汁循环代谢,降低血清胆红素。故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健脾化湿、活血退黄之功效。
[1] 庄辉.重视戊型肝炎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1):5.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S].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52.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
[5] 姬同超.清热祛湿法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41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0):94-95.
[6] 杜宏波,李勇,刘铁军,等.241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特征及中医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1,30(11):810.
[7] 陈鹏,顾勤,周晓波.胆宁片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3,34(4):399-402.
[8] 刘皓,范尧夫,王平.胆宁片对胆固醇结石模型豚鼠胆囊运动功能及血浆CCK水平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5):773-776.
[9] 李坤,邓兆斌,侯宪琴.胆宁片治疗慢性胆囊炎及胆石症的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0(10):1228.
[10] 湛辉.中药复方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32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13(4):239-240.
[11] 黄海量.中药虎杖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2012,25(4):100-103.
[12] 林国进,高全达,李亚林.加味茵陈蒿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2):2148-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