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胃窦空肠间置双通道手术与传统消化道重建对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的影响对比*
2015-02-26邓先锐徐国宏岳文杰
邓先锐,徐国宏,岳文杰
(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四川 眉山 612160)
临床上,胃食管结合部癌(GJC)发病率有着逐年上升的趋势,以往传统的消化道重建手术常需对患者全胃进行切除,虽然有报道指出[1],此种手术方案具有治疗彻底,消除了癌症的复发隐患等特点。但临床仍有患者存在后期复发及生存率较短等现象,使手术的预后效果打了折扣。近年来,国外推崇使用保留胃窦空肠间置双通道手术对GJC患者进行治疗,相关报道表明此种术式疗效可能更佳[2]。鉴于国内在此方面的报道较少,本文通过使其与传统的消化道重建方案进行对比,得到了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GJC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3]:①所有患者均满足WHO关于GJC疾病的诊断标准;②经过CT、MRI等影像学手段确诊;③年龄>50岁;④接受手术治疗方案。排除标准[4]:①有其他类癌症者;②身体状况已无法耐受手术者;③不接受手术治疗者。其中男56例,女36例。年龄55~86岁,平均年龄为 67.9±3.2岁。肿瘤直径≤5cm 者 74例,>5cm者18例。癌症分化状况:高、中分化者39例,低分化者53例。肿瘤分期为Ⅱ期者55例,Ⅲ期者37例。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及对照组(46例)。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16例。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为66.4±2.8岁。肿瘤直径≤5cm 者35例,>5cm者11例。癌症分化状况:高、中分化者20例,低分化者26例。肿瘤分期为Ⅱ期者23例,Ⅲ期者23例。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58~86岁,平均年龄为67.1±2.4岁。肿瘤直径≤5cm 者 39例,>5cm者7例。癌症分化状况:高、中分化者19例,低分化者27例。肿瘤分期为Ⅱ期者32例,Ⅲ期者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以及病情等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获得患者及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消化道重建手术,观察组则实施保留胃窦空肠间置双通道手术,具体步骤如下:距离Treitz韧带大约20~25cm位置空肠在结肠前上提并和食管实施侧端吻合。保留胃窦部后根据此吻合口远端约35cm处实施空肠和残胃后壁的侧侧吻合,再关闭残胃端。距离胃空肠吻合口的远端5cm位置及Treitz韧带的10cm位置实施输出和输入袢的Braun型侧侧吻合。再缝合胃空肠吻合口到Braun吻合口之间的空肠,并通过丝线扎闭肠管。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的生存质量,手术相关指标(包含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两组1年和3年的生存率情况。
1.4 疗效评价[5]:生存质量评价通过Spitzer评分量表进行判定,包含活动和日常生活,健康和支持,以及精神等5个主题,各主题得分范围均为0~2分,总分是0~10分。得分越高则预示着患者的生存质量亦越高。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s)表示,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两组生存质量对比:两组手术6个月后的生存质量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在手术后6个月的日常生活评分、健康评分以及生存质量总评分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存质量对比(n,±s)
表1 两组生存质量对比(n,±s)
注:与手术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手术后 6 个月相比,△P<0.05
项目 观察组(n=46)手术前 手术后6个月t P 对照组(n=46)手术前 手术后6个月t P (1)VS(2)t P活动 0.38±0.03 1.83±0.44* 22.299 0.000 0.39±0.04 1.77±0.52* 17.946 0.000 0.597 0.552日常生活 0.43±0.05 1.79±0.15*△ 58.338 0.000 0.44±0.03 1.52±0.19* 38.080 0.000 7.565 0.000健康 0.15±0.02 1.83±0.05*△ 211.587 0.000 0.16±0.03 1.72±0.14* 73.897 0.000 5.019 0.000支持 1.87±0.27 0.46±0.08* 33.960 0.000 1.86±0.26 0.44±0.13* 33.131 0.000 0.889 0.377精神 0.58±0.03 1.24±0.15* 29.263 0.000 0.61±0.06 1.16±0.23* 15.693 0.000 1.976 0.051总分 3.42±0.22 7.97±0.85*△ 35.147 0.000 3.47±0.28 6.85±1.05* 21.095 0.000 5.623 0.000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两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观察组的并发症主要是恶心呕吐1例,食欲下降1例,胸骨后烧灼痛1例,反流型食管炎2例。对照组则为恶心呕吐2例,食欲下降3例,胸骨后烧灼痛2例,反流型食管炎1例。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n?±s)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n?±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 术中失血量 住院时间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 46 112.3±10.6 130.6±11.7 10.3±2.1 5(10.87)对照组 46 116.4±10.3 135.1±10.4 11.6±4.7 8(17.39)t 1.881 1.950 1.713 0.806 P 0.063 0.054 0.090 0.369
2.3 两组生存率情况对比:两组在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存率情况对比n(%)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将胃食管结合处上下各2cm的区域称为胃食管结合部,在此部位形成的癌症,不区分组织学类型,统称作胃食管结合部癌(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GJC)[6]。据统计[7],近年来,GJC 发病率在我国已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依照日本的胃癌规约,若可进行根治切除,原则上需实施全胃切除术。但国外亦有报道称[8],对于GJC患者实施保留胃窦空肠间置双通道手术方案的预后效果更佳。鉴于国内在此方面的报道鲜有涉及,本文即对比其与传统的消化道重建术式治疗GJC的预后情况,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手术方案选择。
本文研究发现,两组手术6个月后的生存质量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在手术后6个月的日常生活评分、健康评分以及生存质量总评分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手术方案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符合解曙哲等人[9]的报道结果。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保留胃窦空肠间置双通道手术在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相对更加适合患者的后期康复[10]。保留胃窦以及延长性间置空肠段形成了贮袋功能,弥补了残胃缺失量,改善了患者的食欲状况。甚至在保留足够食物贮存基础上避免癌细胞残留,这样减少了并发症产生,更利于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此外,本文研究还发现,两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相比,差异均不显著。两组在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方面对比,差异亦不显著。提示保留胃窦空肠间置双通道手术方案的安全性与传统的消化道重建方案基本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再次证实了观察组术式的可行性。上文提到,理论上观察组手术方案的并发症更少,但本文结果显示二组却无明显差异,原因可能在于本次研究的样本容量较少,应进行后期大样本容量的深入研究。但这并不影响观察组的优势显现,在生存率方面,二种术式均维持了较好的生存状况,并不因为保留胃窦而有显著变化。任爱军等人[11]报道指出,传统的消化道重建手术方案由于切除彻底,在根治性效果方面效果更佳,还可较好地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本文报道结果与之相反,事实上,临床上目前仍无证据表明保留胃窦与癌症进展有紧密的联系。这从本文两组的生存率上亦可发现,观察组的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甚至都超过了对照组,笔者分析可能是因为保留胃窦对患者食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进而增加了患者消化吸收功能,提升了机体免疫力,因此延长了患者生存寿命。此外,Cella CA等人[12]亦有类似的结果证实实施保留胃窦空肠间置双通道手术对GJC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影响。
[1] 方卫民,陈元美,朱坤寿,等.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SiewertⅠ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评价[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5(1):476~479.
[2] Jena S,Bhattacharya S,Gupta A,et al.Breast metastasis from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cancer:a case report[J].Case Rep Surg,2014,2014(1):427~428.
[3] 钱锋,严鹏,刘军言,等.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4,13(2):120~125.
[4] Shiozaki H,Sudo K,Xiao L,et al.Distribution and timing of distant metastasis after local therapy in a large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and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cancer[J].Oncology,2014,86(5):336~339.
[5] 刘毅,杜春霞,张弘纲,等.111例胃癌和胃食管结合部癌合并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的预后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3,35(9):693~697.
[6] Mróz A.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and the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J].Pol Pathol,2013,64(2):10~16.
[7] 李守淼,李子禹,季鑫,等.SiewertⅡ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J].中华肿瘤杂志,2013,35(4):288~291.
[8] Shen C,Yang H,Zhang B,et al.Improv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fter gastric tube reconstruction[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13,60(128):1985~1989.
[9] 解曙哲,连长红,赵强,等.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根治术疗效的临床比较[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3,7(4):291~294.
[10] Pavlidis TE,Pavlidis ET.Role of stenting in the palliation of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A brief review[J].World Gastrointest Surg,2014,6(3):38~41.
[11] 任爱军.术后化疗联合DC-CIK生物治疗胃癌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4,20(6):972~973.
[12] Cella CA,Carlomagno C,Lordick F,et al.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 rare tumor at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nd an unexpected durable complete response to FOLFOX-4[J].Oncol Res Treat,2014,37(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