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思考
2015-02-26庄良
□庄良
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思考
□庄良
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方针,为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带来了巨大机遇,本文从现状入手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有效发展绿色信贷提出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迈入“新常态”,GDP的增速开始走入了一个逐渐下行的通道,经济增长质量被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实现产业转型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大重要着力点。面对国内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与资源的进一步枯竭,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方针。“十二五”规划高度重视生态经济发展,对生态经济发展进行了专题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预测,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将在15%以上,到2015年末,总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节能环保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创造了快速增长的融资需求,为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带来了巨大机遇。
一、农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现状
2012年2月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对银行业实施和开展绿色信贷、促进节能环保提出了相应要求,为商业银行实施和管理绿色信贷提供了一个行动指导和纲领。2015年1月,银监会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能效信贷指引》,鼓励和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能效信贷业务,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促进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发展。农业银行高度关注节能环保问题,将银行的经营理念与社会责任有机结合起来,推进绿色信贷的实施和发展。通过名单制管理和行业限额等信贷管理手段,有效控制了“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增长,构建绿色信贷指标体系,推动绿色信贷与行业政策有机融合,使绿色信贷指标成为信贷管理多重环节的重要决策依据。以信贷手段支持产业结构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变,将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环境治理等节能环保领域作为重要切入点,大力支持我国不断向低碳可持续发展经济转型。截至2014年底,农业银行绿色信贷贷款余额4,724.47亿元,增长42.98%,高于全行法人贷款增速32.96个百分点。农业银行绿色信贷的高速发展体现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如何保持这种持续不断的发展,使之加速助推生态经济的转型以及自身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绿色信贷认识不足。
目前,信贷从业人员普遍对环境风险重视不够,社会责任意识比较淡薄,逐利性强,在审查过程中只是被动考察项目行政上是否符合环保部门的要求,而未从更广的范围主动审查。在某些资源型城市,“两高一剩”行业仍然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如果对该类企业进行信贷限制,虽然长期来看对该地区,该行业的产业转型是有利的,但对这类企业信贷限制则必然对企业的近期盈利带来很大的冲击。部分银行为了追求高盈利与市场地位,忽视了社会责任,导致绿色信贷在当地难以开展。
(二)环保信息有效沟通不畅。
环保部门和企业是农行获得节能环保相关信息的重要载体。但是,环保部门公布的环保违规企业名单往往只能代表过去某一时点上这些企业违反了国家环境的标准,而信贷行为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流程,由于不能够全面和动态地反馈企业的节能环保信息,一定程度上影响绿色信贷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企业自身对节能环保信息披露是获得节能环保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一些企业并不会充分地披露信息,有些企业甚至蓄意造假。这些行为容易给银行的决策造成不利影响,增大绿色信贷的实施难度。
(三)绿色信贷风险评估手段不完善,执行效力不强。
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水平依赖于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从绿色信贷流程管理、机制建设、产品开发等方面来看,银行间的绿色信贷发展良莠不齐。目前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先行一步,兴业银行是国内唯一遵循赤道原则的银行,也是唯一设立专门的环境和社会风险控制部门,具有绿色信贷专门风险审批团队的银行。
当前农行缺乏具备环境专业知识的人才,环境政策和相关环境保护措施的把握程度相对较低,没有从组织、运行措施等方面对环境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构建。此外,农行对环境风险的评价过于依赖企业提供的节能环保信息和环保部门做出的节能环保评价,仅仅通过定性分析,以客户的节能环保合规评价替代对环境风险的评价,容易造成对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不全面。绿色信贷涉及排放、能耗以及循环利用能力等标准,由于缺少能融入商业银行信贷操作行为中的全面、具体及动态的审核标准和评估细则,一定程度上降低绿色信贷政策执行效力。
(四)业务创新力不足。
目前,农行绿色信贷主要集中于传统的绿色信贷业务上,近几年虽然推出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财务顾问和合同能源管理融资业务等创新服务,但创新的进度较慢,根据“十二五”规划中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方案,国家将加大对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并且,随着这类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相关的装备、技术、服务领域等市场也会有很大的投资需求,而具备丰富、多样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的银行容易抢占新兴市场。
(五)缺乏专业人才。
绿色信贷涵盖着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以及行业政策等内容,对专业性要求较高。目前,农行缺乏这类人才和队伍。对节能环保及绿色信贷的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对国家节能环保、绿色信贷等政策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和理解度不高。对于农行的众多分支机构而言,要在短期内有效将节能环保信息纳入信贷管理过程,全面将环境和社会责任融入到绿色信贷的全程管理中,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六)缺乏有效激励机制。
从外部看,某些节能环保产业的正常运营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和技术改造投资,时间周期长。在信贷投放日益短期化的形势下,企业获取长期的资金难度加大,而政府目前尚未出台绿色信贷实施的激励机制,参与程度有限,只强调银行的社会责任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从内部看,农行的环境保护意识容易被繁重的任务考核压力和经济效益弱化,例如经济回报率较低的环保民生项目,资金回流慢,加上项目特殊性,审查成本高,如果没有适当的激励机制,从信贷人员自身角度出发,必然制约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
三、绿色信贷问题的对策
(一)提升绿色信贷战略高度。
把低碳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提升到农行的战略层面。坚持低碳可持续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应成为银行机构的核心价值导向和经营理念,加强全体员工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环保意识,提高全员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将环保意识嵌入企业文化中。另一方面,在企业层面,应使企业充分认识到环境违法行为不仅面临处罚,更会给银行融资带来风险隐患,对其生产经营和社会声誉带来不利影响。
(二)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
企业的节能环保合规信息是绿色信贷流程管理中的重要依据,应当全面准确地进行调查,只有保证企业的节能环保合规信息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才能够准确地制定信贷政策。因此,农行可以建立企业节能环保信息数据库,从环保部门、企业和公众及媒体等多方面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和收集,拓宽资料和信息的来源渠道,以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针对环保部门对银行提供信息过程中会存在信息滞后等问题,农行可以对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调查,及时监测企业的节能环保行为。其次,通过向公众、上下游企业以及媒体等多方面来调查企业的环境责任。
(三)完善绿色信贷机制基本框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在组织架构上,可参照兴业银行,引进专业人才,成立涵盖法律合规部、信贷审批部、风险管理部等部门的绿色信贷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联系区域经济实际,推出适用赤道原则的绿色信贷控制流程。绿色信贷离不开环境风险评估,而环境风险评估对银行来说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目前,银行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千差万别,有些缺乏统一标准,仅凭信贷人员经验划定标准,有些还未认识到环境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建议银行业监管部门会同环保部门尽快出台环境风险评估指引,统一环境风险评估标准,同时强化政策的强制性,将环境风险评估作为对项目和企业的评估过程中的必要步骤。
(四)推进绿色信贷业务创新。
农行可以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创新。首先,在产品和业务的创新上,积极推动节能环保项目理财融资、供应链融资、资产证券化、银团贷款、融资租赁等业务综合协调发展;加强与投行、信托、租赁、保险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宽客户资金来源渠道,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改善收入结构。其次,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注重绿色消费信贷,尤其是个人的绿色信贷产品,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产品。对于这类的绿色信贷业务,可以将客户的节能环保指标纳入信用等级评估中,对绿色消费的客户提供一定的贷款便利和优惠。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消费将是未来人们追求的一种消费趋势,有利于节能环保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
(五)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和信贷人员培训。
绿色信贷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不仅包括金融知识,还涵盖了技术、环保知识等,在绿色信贷流程的调查、审查、审批流程中,都应当有专业人员来指导。首先,在专业人才的配备方面,考虑到国外一些国家的绿色信贷发展比较成熟,农行可以引进国外的专业管理人才,利用他们知识技能指导农行绿色信贷的发展,此外,与相关的国际组织建立交流机制,选拔优秀人才学习深造。其次,加强绿色信贷后备人员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对于基层的机构,要经常对信贷员进行专题培训和指导,做好绿色信贷政策、管理内容、新产品和业务介绍、风险管理等内容的教育和指导工作。
(六)完善监管激励机制。
完善监管激励机制,鼓励绿色信贷。根据国外先进治理经验,国家参与是绿色信贷发展过程中一大重要特征,而国家采取贴息形式支持节能环保项目的效果非常显著。为此,建议相关部门与银行机构联合制订一套科学有效的绿色信贷贴息计划,支持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改造和绿色产业发展。同时,监管部门要强化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监督、考评和通报。考评范围包括各项绿色信贷机制的建立情况,绿色信贷政策的执行情况,绿色信贷效果等。根据考评结果,对节能环保贷款额度、贷款占比较高的银行,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对环境污染型企业贷款投放的银行则给予相应处罚;对于绿色信贷产品创新研发效果显著的银行进行适当的鼓励和支持。银行内部则应建立有效的绿色信贷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可将绿色信贷排名作为重要的业绩考察指标,落实激励约束措施,确保绿色信贷持续有效开展。
四、总结
绿色信贷是顺应我国“新常态”下实现产业转型的一大重要推手,商业银行加强对绿色信贷的管理可以有效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目前,我国的绿色信贷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绿色信贷仍然是商业银行业务中的一个新领域,对绿色信贷的研究和实践应该保持一钟持续渐进的速度,随着我国绿色信贷管理体系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商业银行助力生态经济发展实现能源环境等产业结构调整指日可待。
[1]薛成容.中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研究——基于兴业银行采纳赤道原则的案例分析
[2]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陈柳钦.国内外绿色信贷发展动态分析[J].经济研究,2010(6):41-42
[4]秦泰,刘传岩.中国绿色信贷发展问题探究[J].经济论坛,2012(2):85-87
[5]胡乃武,曹大伟.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J].经济问题,2011(3):104-105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徐州泉山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