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降低经营风险

2015-02-26张雪

现代金融 2015年6期
关键词:信贷业务执行力信贷

□张雪

浅议如何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降低经营风险

□张雪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而信贷不良资产成为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本文围绕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降低银行经营风险的内外部风险因素展开分析,探讨防止风险产生的相关措施。

一、银行经营风险产生的内部因素

(一)风险分析手段落后,风险识别力不足。目前银行对于企业信用风险分析主要依靠报表数据及相关指标分析,由于报表真实性有待考量,因此这种传统的分析手段将不足以判断企业好坏。现代信用分析方法提出要结合科学的量化模型,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财务制度的企业违约风险分析模型、破产预警分析模型等科学工具,加强对企业破产、违约的预测,对贷款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全面考量,有效分析企业发展前景。银行间风险承受能力存在一定区别,因此对于贷款企业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的评定都有不同的内部指标及方法,这种做法对银行而言主观性较强,判断企业好坏完全依靠银行自身的指标,同一家企业在不同银行间信用评价不同,获得的信贷资金量也有所区别。因此在各家银行出台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更需要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整体控制,一方面对门槛较低、风险识别力较弱的银行提供安全保障,另一方面防止银行间信贷管理方法及风险识别能力的区别,造成不良企业在不同银行间选择性合作,破坏金融体系内在秩序。

(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关键岗位执行力不足。目前商业银行多元化扩张、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以及信贷业务经营过程中人为因素不断增加,直接影响到信贷管理机制的健全度,导致商业银行一些信贷业务的内控程序逐渐呈现出缺乏统一规范的局面。另外,信贷业务关键岗位的执行力不足,也是阻碍信贷管理制度落实的阻碍因素,主要表现为:一是主观抵触情绪重,即在执行过程中以制度性过强,不贴近所处实际、不具备可操作性为理由,不尝试运用而是一味抵触导致制度无法落实;二是消极敷衍执行,即在制度执行时敷衍应对,尤其是针对纠错检查工作缺乏主动负责的精神,易导致屡查屡犯;三是制度认知性不强,即对规章制度断章取义,导致对相关要求不能做到全面落实。衍伸到信贷业务关键岗位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缺乏执行力主要体现在贷前调查不彻底、贷中审查不严格、贷后管理不深入、风险预警不及时等方面。在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的局面下,执行力又无法跟进,将直接导致信贷风险的突然爆发和全面扩散。

(三)信息传递不对称,风险防控重点后倾。信息传递不对称不仅包括所传达消息不能全面覆盖,还包括信息需求者在获取信息时间上的不一致性。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借款人在多家银行甚至民间借贷机构获得远超过其偿债能力的授信;而银行内部信息不对称则表现为贷款调查人员将企业信息传达给审查人员,再到审批人员,都会产生因获取信息不一致而使部分风险因素被忽视或者人为掩饰。前期信息传递不对称,导致风险在贷前不能显露,另外风险识别工作后倾,现阶段信贷管理防控手段仍较集中于贷后监管及突发风险的应对,贷前风险的识别意识较弱,在企业准入初始阶段未能识别风险,一旦银行信贷资金流向风险企业,贷款发生不良,风险管理部门也只能被动采取措施挽救。

(四)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责任认定制度不到位。目前,很多信贷人员对企业财务认识不深,专业理论知识不够,风险识别能力差,不能正确判断贷款企业的经营是否正常,是否存在信贷需求,贷款用途是否虚假,这些可以通过再教育课程适当弥补,但是一旦在岗信贷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则是很难辨别和解决的本质性问题,他们没有将本职工作上升到社会责任高度,没有形成维护银行整体利益的自觉性。虽然商业银行定期和不定期地接受来自银行内部和外部监管机构的大量检查,然而大多数是流于形式、就事论事的专项检查,这种检查手段不能从根本体制上查找原因,缺乏对责任的认定,反而会屡查屡犯。因此会出现一些信贷工作人员在个人工作任务和奖金绩效面前,选择隐瞒不报存在安全隐患的信贷业务,甚至帮助企业粉饰财务报表。这类人普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即使风险发生,在目前的责任认定制度不到位的前提下,落在自身的处罚也会由大化小,由小化无。

二、银行经营风险产生的外部因素

(一)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国家或者区域经济运行周期和结构变化会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必然存在的,但是如果企业不能适应环境变化,未能在调整中依据市场需求及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作出相应调整,比如产品升级、技术更新和人员变动等,将会在宏观环境变化过程中被淘汰,导致一开始受到银行资金支持的企业在整体经济环境中逐渐趋于劣势,资金周转困难,最终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本息。

(二)银行同业间不良竞争。银行间因相互竞争降低审查要求、放松担保措施增加了银行经营风险处置。银行各自为政,一旦出现风险,不处于共同维护信贷市场和金融环境安全的高度上,而是从自身利益出发,通过压贷、置换等措施,甚至对外界宣称企业发展趋好的虚假消息,使企业从他行获取信贷资金后保证自身顺利抽逃的不良竞争行为,容易造成系统性风险加剧。

(三)中介机构的不当干扰。这里提到的中介机构主要指在信贷业务流转过程中相对于银行和企业而言的第三方机构,主要包括资产评估机构、财产保险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这些机构的干扰主要表现为抵押资产的评估价值虚高、财产保险条款不严谨(影响后期赔偿)、审计财务报告虚假等,因为中介机构在银企信贷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当其在关联性环节中提供虚假信息,则会直接导致整体信贷关系出现风险隐患。

另外要强调的是目前对国家重点推进的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加大,银行推出的科技贷款将被用于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但银行对于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及销售前景的调查和判断主要取决于企业提供的“资料”,而“资料”的真实性和相关部门认证的有效性也是银行工作人员难以辨别的主要部分。

三、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严格准入门槛和审批控制。强调源头控制,即在调查授信阶段科学计算授信总额及明确行业分类,对于不同类型企业设定不同的准入标准,保证企业获取与自身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相匹配的信贷资金。在用信阶段严格审批制度,并配合一定的限制条件和管控措施,包括担保条款和执行利率,减少信用贷款,逐步提高质押贷款比率。信贷人员要端正对于“以贷引存”的认识,不能为了吸储而违背贷款原则。

(二)加强风险预警机制。首先要创新风险预警手段,实现预警机制“多渠道”性,建立全面风险预警监测系统,内部与信贷管理系统相结合,同时将外部信息及数据,如财税信息、行业信息及媒体信息等接入,通过增加信息来源渠道,建立完整的信息数据库,不仅实现了对企业的多方面了解,而且缩短了信息传递时间,提高风险监测的时效性,最大程度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不良影响。对企业因财务、经营状况、重要管理人员等变动因素而引发的不良贷款要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从而使信贷人员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使损失最小化。

(三)提高信贷人员综合素质。加强业务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信贷人员在调查过程中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开展科学管理,通过宣传银行企业文化,形成合规文化氛围,统一银行全体员工的价值理念,培育客户经理的职业操守,做到始终不违反规章制度和法律条令,杜绝一切只追求眼前利益,以牺牲信贷资产质量为代价的不良行为。

(四)加强员工执行力建设。首先,有效的激励是提高员工执行力的重要手段,培养过硬的执行力需要配合切合实际的激励约束机制;其次,健全的监督体系是执行力的有效保证,在完善的业务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环境中,能够使员工执行力得到强化;最后,要建立有效的责任风险制度,对于因信贷人员失职造成的资金损失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并且要保证责任追究过程的公开、公正。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扬州邗江支行)

猜你喜欢

信贷业务执行力信贷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儿子,未来需要你的执行力
合理赞扬提高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