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铜葵花》补白充实

2015-02-26深圳市福田区美莲小学罗曼仪

新教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省略号葵花青铜

□深圳市福田区美莲小学罗曼仪

《青铜葵花》补白充实

□深圳市福田区美莲小学罗曼仪

“文本补白”是文本解读永不枯竭的源泉。“文本补白”不但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还能让文章内容深化。身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文本资源的“慧眼”。在教学中,抓住文本的“留白”,适时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情感进行猜测、想象,让学生去创造、去延伸填补文本的空白之处,表达自己独具个性的想象和思考,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解读文本。

一、背景补白

每一篇文章的写作背景都不一样,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那么就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所以,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书籍、上网搜索资料等,了解文章的时代、历史、地理环境、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等,然后再在课堂中把资料进行共享、展示。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人物所要表达的感情,使他们能更有兴趣地阅读文本。如《青铜葵花》这部小说是以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小女孩葵花的父亲被下放到“五七干校”,不慎溺水身亡,孤女葵花被当地一农民青铜收养,在贫苦、蝗灾、水灾、旱灾、饥荒中一家人相濡以沫的故事。让孩子们在阅读前充分了解写作背景,有助于孩子们在阅读时更能了解小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孩子们在阅读完《青铜葵花》后能敢于正视痛苦!

二、标点补白

标点符号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文章表达情感所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省略号的“补白”,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进行“补白”。这样既有利于阅读层次的深化,又有利于对文章内涵的深入体会。在《青铜葵花》的第八章最后一句:“那只纸灯笼,亮在路上,亮在水上,也亮在油麻地人的心上……”我让孩子们体会作者使用省略号是“含不尽之义于言外”。接着顺势引导孩子们想象当时的场景画面,让孩子们在省略号处写下青铜等葵花的场景。

三、在主题深化处补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学生常常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如果能让他们转换成第一人称“我”,和课文的主人公融为一体,就是一种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的有效方法,能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这样,学生不再单纯是为解答问题,而是设身处地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主人公,他们自然会有感而发。如在《青铜葵花》中,葵花回城后,可以采取转换角色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青铜对葵花的思念,揣摩青铜的心理。我向孩子们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葵花被接回城了,青铜没有哭,也没有闹,他只整天地发呆,并且喜欢钻到一个什么角落里。不久,大麦地人发现,他从一早开始,就坐到了河边的一个大草垛的顶上,从早到晚,从春到夏,他心里有多少话对葵花说啊!我让学生用第一人称来写写青铜想对葵花说什么?从而使学生深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既能引起学生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也为自己独特的体验表达打开通道。

四、围绕人物的言行、心理补白

在描写和叙述中,文本中的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往往留有许多空白,让读者去思考想象。教师要根据文本中的各种情境,创造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揣摩人物的所思所想,挖掘文本蕴含的深意,展开想象,围绕人物的言行或心理进行补白。如在《青铜葵花》第六章:“葵花看到了哥哥——他站在一张凳子上。他的目光乌溜乌溜的。薄薄的泪水,一忽儿便蒙住了她的眼睛……”在这里我让孩子们理解省略号的含义,接着我创设表演情境,指导学生扮演文本中的角色。学生通过角色的转换,揣摩主人公的心理,最后写一段话。这样的补白,让学生的阅读有了个性,从而建构了个性的语言。

补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走进作者的灵魂深处,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猜你喜欢

省略号葵花青铜
省略号
生僻字里识青铜
省略号来了
葵花王冠
青铜之光
省略号
崛起·一场青铜资源掠夺战
葵花之门
葵花 外一首
葵花点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