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生水平一短绳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5-02-26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中心小学楼金晶

新教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短绳跳绳动作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中心小学楼金晶

提高小学生水平一短绳教学的策略研究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中心小学楼金晶

针对小学生水平一短绳教学,从跳绳教材、学生原有基础、影响成绩的因素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这一项的评分标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在教学和学生错误的习惯性动作上面有明确的教学意图和改进策略。通过合理设计教学细节,帮助学生掌握并脚跳短绳的基本技术,让学生从会跳到跳得稳、跳得快,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跳绳水平。同时也为从事水平一教学的体育教师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教学策略。

水平一短绳教学教学技巧

跳短绳是一项民间体育活动,在小学体育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项目之一。对已经学过跳绳的水平一小学生来说,学会跳短绳可能不算难,但要取得优异的成绩,还需要完善跳绳技术,纠正错误的习惯动作。作为一名从事低段教学的体育教师而言,如何让学生从会跳过渡到跳得稳、跳得快,还需要有一个长远的考虑,更需要一些好的技巧与策略,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一、细读教材文本,做好前期准备

1.对跳绳教材的分析。跳绳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也是小学体育教材中的一个教学内容。通过跳短绳的练习,可以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机能的发展,提高灵敏、弹跳、力量等身体素质,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上下肢协调运动能力有积极意义。要学好跳绳技术,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绳方法、量绳方法、摇绳方法和跳绳动作等方面。

2.影响跳绳成绩的因素。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影响跳绳成绩的主要原因有:(1)从学生角度看主要是体力不够、力量较差、协调能力差和技术不到位;(2)从教师和课堂教学来分析主要是教学内容及手段单一、课时相对少,教学缺乏整体考虑等。

3.学生原有的技能基础。水平一的学生好玩、好动、性子急,对什么都显现出极大的兴趣,竞争意识强烈,在乎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经过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跳绳,并且对跳绳运动有较高的兴趣,乐于向同学和老师表现自我,但学生之间的跳绳能力参差不齐,对并脚跳短绳的动作技术一知半解。

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跳绳的评分标准。自2007年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来,跳绳一直是小学生的测试项目之一,尤其对水平一和水平三的学生来说,每年都被纳入区达标验收的必测项目。虽然难度不是很大,却是一个易拿高分的项目,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各年段的评分标准,为以后的教学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二、明确教学意图,突出单元特点

在进行跳绳教学时,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步骤一:先进行“大风车”游戏,学生颈后挂绳的中部或者将绳绑在腰上,两臂屈肘于体侧,大小臂约成直角,两手分别握绳,做跳绳模仿练习。在学生逐步熟悉这一动作后,以最快速度完成量绳动作,进行屈臂摇绳,连续并跳30次以上的动作,目的是改进学生屈臂摇绳,两手高低一致。

步骤二:熟悉摇绳后,再练习并脚跳短绳动作(重点放在两脚以前脚掌着地跳绳)。

步骤三:在达成前两个动作后,就可以提高要求,以不失误为原则,尽可能多跳(保证动作不失误)。可安排定量、短时间定时的跳绳练习,目的是保持跳绳的稳定性。

步骤四:进行“画圆圈”游戏,引导学生加快摇绳的速度,安排短时间的跳绳练习。在学生不失误的前提下,逐渐加快跳绳速度。这时要求全身保持紧张状态,手脚动作要非常协调,尽可能不要失误。

四个步骤下来,目的是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跳短绳技术概念,掌握并脚跳短绳的基本技术,为后期的短绳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分析错误动作,提出教学策略

在对水平一学生的跳绳教学中,我们还是会发现学生对跳绳动作的理解存在着许多的偏差,出现了一些错误动作。在学生平时的练习中,可以把错误的跳绳动作归纳为以下几种,并提出相应的纠正策略——

错误动作1:跳绳时双肩张开离身体太远,造成手臂随绳一起摇动。

1.原因:两手臂未屈肘于腰际,没用手腕发力摇绳。

2.策略:先看看学生握绳是否过长;再指导学生的持绳方法;做徒手跳练习或颈后挂绳的中部,两臂屈肘于体侧,大小臂约成直角,两手分别握绳,做跳绳模仿练习。

错误动作2:挺着肚子跳。

1.原因:身体僵硬各关节不够放松,跳绳时重心不稳定。

2.策略:采用正误动作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领悟并改进动作;同时通过多练习,练习时提醒学生注意身体放松。

错误动作3:跳起的高度太高。

1.原因:怕双脚被绳子绊住。

2.策略:先进行徒手的前脚掌着地连续的并脚跳;等学生熟练后,再进行有绳的并脚跳练习,同时提醒学生降低跳的高度。

错误动作4:弯曲小腿跳。

1.原因:脚步动作不正确。

2.策略:可让学生先看老师弯曲小腿跳短绳动作,让学生评价、判断正误,然后引出正确双脚跳的方法,帮助学生改进动作;同时还可以通过台阶练习帮助学生小腿积极下压。

四、合理设计细节,提高跳绳技术

1.合理选择绳子的材质和规格。跳绳时绳的选择很重要,

软一些的绳子如线绳相对来说较安全,适合慢跳;而塑料绳子,因有一定的重量,跳时不会发生扭转,成功率高,得到学生的喜爱。对水平一的学生,可选择透明实心较细有一定重量的塑料跳绳。一般来说绳的长度以一脚踩在绳的中间,绳两端在胸前部位即为合理的长度,这时跳绳经过矢状面绕身体一周,经过头顶时应该不超过15公分。

2.熟练跳绳动作,保持跳绳的稳定性。当学生逐渐熟练并脚跳短绳这一动作后,要注意循序渐进。刚开始的时候不要以速度为准,而是以保证动作不失误为原则,尽可能多跳。等学生熟练掌握这一动作后,再逐渐把速度提高。

3.跳绳中体力的合理分配。将跳绳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30秒保持中等偏低强度进行练习,跳绳次数应在75~85次之间,如不坏绳的话一分钟能达到140个以上,因此这种合理的体力分配也使一分钟跳绳的后30秒不易坏绳,从而使前后两个阶段的30秒跳绳的个数差距大大地缩小,使跳绳成绩越来越好。

4.结合学校的跳绳比赛,调动学生跳短绳的热情。我校每年都会举行全校性的跳短绳比赛,设立年级组的团体奖和个人前六名。所以,可以利用这个活动,在体育课上大力宣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班争光,从而在班级内形成学生间互相进行跳短绳比赛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为学生快速提高跳短绳成绩营造良好的氛围。

五、思考与建议

1.要善用同龄伙伴、互相带动。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同样的内容,老师想尽一切办法去教孩子,却收效甚微。可是,如果在孩子当中找个“小老师”来教,他们反而很轻松地接受了。于是,我会找些能干的、跳绳好的学生来当“小老师”,让他们自己派对,每个“小老师”带几个“徒弟”一起练习。在练习中互相掌握跳绳的方法及技能,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互相合作,使跳绳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2.要巧用家校合力、共同指导。每位家长都很关心孩子在校的表现,尤其是低段的家长。笔者抓住家长的这一心理,通过家校平台向学生家长宣传体育锻炼的积极意义,并告知跳短绳是本学期测试项目之一,配合平时布置近一阶段在家的跳绳任务,与家长形成有效的合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跳绳成绩。

3.要活用班主任的优势、齐头并进。班主任的一句话往往比任课教师说十句还要强。所以我们要与班主任主动沟通,让其了解班中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让其在学生及家长中进行提醒和要求。同时利用阳光体育活动时间,与班主任一起帮助、鼓励班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让班主任心中有数,共同督促他们坚持练习。

4.要反思教学,注重安全性。跳绳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学中,要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加强跳绳常规的训练,确保良好跳绳教学秩序的形成,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比如在集体跳绳时,一定要控制好学生之间的距离,以免伤到同伴;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玩绳时,要事先强调用绳安全,不能用绳打人。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情况,才能及时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5.要善意提醒学生,穿合适的鞋和裤子。跳绳测试中,能不能跳出好成绩,合适的鞋子和裤子也是一大因素。所以在跳绳时,要穿轻便、合适的鞋子。最好是普通的田径鞋、球鞋、轻便的旅游鞋等。不要穿宽腿的运动裤,防止绊绳。考试时最好不要穿新鞋子,有可能因为鞋不合脚而影响成绩发挥。

猜你喜欢

短绳跳绳动作
活用短绳 激发课堂
学跳绳
跳绳
动作描写要具体
学跳绳
跳绳
教学有招:探讨教学规律 提高教学实效 妙用短绳 有效增强学生下肢力量
教学有招:探讨教学规律 提高教学实效 妙用短绳发展上肢力量
教学有招:探讨教学规律 提高教学实效拓展短绳功能 发展柔韧素质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