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一学生英语学习的焦虑成因与对策

2015-02-26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学许振红

新教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情感英语老师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学许振红

高一学生英语学习的焦虑成因与对策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学许振红

从以生为本的理念出发,通过对部分高一学生访谈调查的方式,获知其英语学习焦虑状态的成因,并从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高一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成因策略和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06年开始的江苏高考模式改革持续至今已近9年,语、数、英三门学科的显赫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学校、家长和学生这三方也对其下足了工夫。按理说付出这么多努力,学生应该自信满满,成就感十足。然而,笔者从多年的教学中观察却获知了以下这些现象:班级里总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时不喜欢跟着老师说,即通常所说的不喜欢开口;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时,显得过于紧张而回答失误或答非所问;另外就是一遇到英语考试,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担忧甚至恐惧,在实战答题时常常犹豫不决下不了笔。

上述学生的这些表现,就是心理学中焦虑情绪的一系列展现,而今这种焦虑现象已经不是个别呈现,而是有扩展之势。焦虑是指个体面对某一事物内心存在害怕、恐惧、忧虑或紧张的一种心理现象。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个体担心或怀疑自身的能力无法应对可能会出现的不明确的困难或危险。英语学习的焦虑是指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因其对象和过程的独特性而产生的一种课堂英语学习相关的自我知觉、信念、情感和行为的情结。大量的研究表明,过度或者长期的焦虑会对外语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如成绩退步、自信心下降等不利后果。所以,寻找到学生产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详细原因,并采取相应而有效的具体措施,帮助学生逐步消除或者转化焦虑,就成为了一线英语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英语学习焦虑的原因探寻

排查摸索出导致学生群体中出现英语学习焦虑的真实原因,是我们提出科学解决方案的基础和前提。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所以导致个体产生学习焦虑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因此笔者认为,在学生群体中随机抽取较多样本进行访谈调查和归类分析,是寻找产生该类心理现象详细原因的比较妥善的研究方法。又因为笔者在平时教学中主要观察的是自己所教的学生,为了方便起见,笔者仅从自己所带的高一两个班级(班学生数分别为37人和36人)中各班随机抽取了12位学生共24位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总结的主要原因为如下四条:一是课堂容量过大,教师语速偏快,担心来不及消化,怕跟不上节奏;二是现阶段讲解的语法难度偏大,灵活性高,担心掌握不好,会影响后续语法的学习;三是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不愿表现自己,害怕说错答案被同学笑话或者被老师批评;四是考试成绩经常和自己的预期差距比较远,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

从这次小范围的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出现英语学习焦虑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类为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先从认知层面分析:(1)高一英语的容量(包括单词、短语、阅读量、习题量等)确实要比初三高出许多,往往一节语言点课的内容是原先初三时两节课的内容。同时由于课堂容量大,导致英语教师的课堂语速往往过快,给学生的感觉就是在赶进度。这种量上的溢出效应造成的紧迫感就很容易造成学生担心来不及消化和跟不上步骤的焦虑情绪。(2)高一英语特别是语法部分的难度明显加大,如高一重点讲解的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一直到学期结束,也仍然有一些学生没搞清楚。其原因远了说,还要牵扯到初中时没有系统地学习中文语句构造的相关语法(如主、谓、宾、定、状、补的确认,复句和句群的组织和分析、各类语句的灵活应用等)。这种母语语法分析能力的缺失,往往会隐性地导致学生在分析这几类从句或者进行复杂句子拆分和合并练习中,老是将一些成分搞得张冠李戴,闹出笑话。这种难度上的高出效应,在导致学习者出现畏难情绪的同时,还会使其对今后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形成心理阴影。

再从情感层面来说:(1)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阶段,自我意识已基本苏醒。此阶段学生的自尊心敏感而强烈,但抗挫折能力又较差。所以一旦遇到家长特别是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负面评价,心里就接受不了。在这种负面情绪的支配下,学生还容易走极端,常常随意而彻底地否定自己,心理上进入消沉和颓废的状态。(2)另外,正是由于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存在意识的催化,这一阶段的学生也萌发了一些对家长和老师的责任感和负重感。他们渴望自己的努力被看到,自己的进步被认同,自我的意义被实现。转嫁到英语学习上来,就是希望自己的英语科目能考出好成绩,满足家长、老师对自己的期望。

三、控制英语学习焦虑的策略和建议

首先是从认知层面上的转变。

1.教师的教学方式和习惯必须要及时调整到绝大多数学生可接受的点位。这里特别要批判当前较流行的一种说法——“作为教师,我不可能去适应你们所有人,所以你们必须要适应我!”这种令人刺耳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大有人在,特别是刚刚从高三回到高一的英语教师。他们总是习惯性地将自己看成是高高在上的传授者和权威者,而忘记了教师本应该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知识的交互和情感的交流。所以,既然多数学生已经反映了课堂容量大、语速快,那么我们英语教师就必须要精简内容、放慢语速。这是“以生为本”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必须要做到的事,毕竟只有学生真实吸收和掌握了的东西才算是有效的。

2.在高一讲解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时,为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其积极参与,笔者建议在课堂上多举一些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或者他们感兴趣的如体育、音乐、娱乐相关的例句。注意,例句应越简单越好,过难的例句反而会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干扰学生对重点内容——语法运用的注意力。老师不但要举出例子,还要想办法多让那些平时保持缄默的学生相互举例子,教师此时的态度当然是鼓励和表扬了。

其次是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情感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促进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反映到高一英语教学上来,笔者结合实践,有几点建议可供同行参考。

1.做好课前学生情绪引入。英语学科对许多男生来说,就意味着背大量的单词和短语,这本来就是比较痛苦的体验。在知道下节课要上英语课之前,这些男生的心理上已经开始出现了抵触情绪。但是如果能做好课前引入这一心理准备环节,不但可以逐渐消除这些男生对英语的抵触情绪,还可以让全班同学带着期望专心而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具体引入方法有:故事引入法、多媒体(图片、歌曲、影片)引入法、微情境剧引入法、复习引入法等。

2.注重课中学生情绪管理。不管是多么精彩的引入,学生的连续注意力往往不超过10分钟。接下来的分神、小动作甚至瞌睡等事件难免要发生。同时,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千差万别,同样的内容对不同的学生而言,其情绪体验往往会相差甚远。某个知识点对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说,也许已经非常清楚了;可对那些后进生而言,大概还在云里雾里。这种情况下,提问这一手段就要派上用场了。提问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种常见形式,其目的主要有: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提醒分神的学生重回课堂、激发好奇撩动气氛等。

3.注重课后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和延续。从频率高低来排序,首先就是作业的批改和反馈。有研究表明:知道目的的学习比漫无目的的学习,其效果要好得多。而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反馈,就是让学生很好地知道其学习目的是否达成与质量如何。在作业的批改过程中,要戒除那种简单粗糙的打A、B、C、D等级的做法。

四、结束语

当把“以生为本”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扎根于心,我们就会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现许多平时不易察觉的细节,比如本文提到的高一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情绪。这些是我们工作还没有做到位的地方,对我们老师来说既是一次警示,同时又是一次机会。本文仅以笔者的一些个人经验和感悟作为引入,以期引起同行对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关注和研究。

猜你喜欢

情感英语老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老师,节日快乐!
读英语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