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激活内部“人”的因素

2015-02-26陈玖飞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期
关键词:匠人精神融合

摘 要: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随着媒体融合的“发令枪”响起,徐州电视台通过新老媒体的融合发展,突破地域限制和竞争形势白热化影响,拓展媒体发展的空间和领域;除了创新思维、整合资源、流程再造外,最大限度地激活媒体内部人的因素,以人为本,机制与精神为两翼,形成媒体融合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匠人,旧时指手艺人,也指在某方面有专业技能的人。“匠人”创造了世界,而留下名字的人却很少。他们无时不在勤奋的工作,是真正“美”的使者。与大师不同的是,匠人在重复,而大师在创造。然而,这个世界上,大师毕竟廖若星辰,绝大多数仍然是“匠人”,什么是匠人精神?匠人精神就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欲望。也就是说,“匠人”会一直沉浸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坚守着自己的底线。

新闻记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匠人”。只是在一次次采访的简单重复中、在功利浮躁的心态驱使下,不少新闻记者逐渐失去了“匠人精神”,只剩下一个没有意义的匠人躯壳。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培养统筹大局、把握大势,勇于担当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又掌握新媒体、熟悉互联网的复合型人才,才是王道。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坚守底线的“匠人精神”。

1 锤炼“匠人精神” 从改变采访意识开始

2013年7月,媒体融合风生水起之时,徐州电视台全媒体记者队伍成立,从全台数百名记者层层遴选出来的20位年轻的“80后”记者,满怀激情踏上了与传统报道方式截然不同的采访之路。以往的电视采访,只要拍摄回来,写完文稿,配音剪辑播出就算完成了任务。现在,这只是个起点,除了摄像机,全媒体记者的采访装备还多了一部智能手机,要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借助网络、手机等平台,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以新闻视角,全天候全方位为读者提供多元资讯,见证城市发展,丰富市民生活,为媒体与观众互动搭建平台。除了向所在栏目供稿,还需要向广播、报纸等其他媒体供稿,即人们常说的“一鱼多吃”。这种新兴的全方位的报道模式,避免了资源浪费与同质化,更对记者的采访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保障时效上,更要独具匠心,拿出与众不同的新角度、新手法、新观点。这正是锤炼“匠人精神”的第一步。记者首先要树立观众意识,信息繁杂爆炸的今天,观众为什么要看新闻?因为观众去不了现场,而记者可以;因为观众无法面对当事人,而记者可以。因此,记者应心中装着观众,变“记者”本位为“观众”本位,把百姓关注的或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事情当作自己的“重大题材”。

2 “匠人精神”应贯穿采访内外

改变采访意识之后,还需要记者具有吃苦耐劳的“匠人”精神,必须要到达现场,必须要有独到的发现,不放过每个细节。就如同工匠在对材料动手之前,一定要寻找与众不同、更加合适的角度一样。记者将采集到的信息和思考,顺畅地表达出来,只是一个新闻行业的工匠,可以干活挣钱了。要想成为一名“匠人“,还缺少灵魂,要用创新发现每一条新闻,胸怀“匠人精神”,不怕麻烦、不怕吃苦,力争做到最好。目前,许多年轻记者已成长为集采、编、剪、播等技能于一身,可以同时满足多种传播平台和渠道用稿需求的“多面手”。面对海量的新闻线索及突发事件,除了比拼时效速度外,稿件能否有独角的视角,=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有了“匠人精神”不一定能成功,但缺乏这个精神,将很难从中“冒出来”。2014年,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报送的作品《冯攀峰:梦圆残奥》喜获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而作品的主创人员王燕飞和陈永峰等,均为年轻但却精干的记者。他们曾为采访主人公多次奔波,几易其稿。试想,如果没有一股子不服输、追求完美的“匠人”精神,他们能够取得如此成功吗?

3 用“匠人精神”创造奇迹

记者采访正如工匠在深山挖玉或破石取玉,既然汗流浃背地挖掘得到了璞玉,就要肯于继续流汗琢成美器。一份耕耘一份回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上应该具备“匠人精神”,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达,但心向往之。有了这股“匠人精神”,记者会用心去采访每一条新闻,一旦在采访中融进了心的智慧,就都能够创造奇迹。在当今媒体融合的滚滚洪流中,内容创新、技术升级、渠道拓展、观念更新等固然重要,但各种要素发挥最大效用,离不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传统媒体只有创新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才能百分百释放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媒体融合发展才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首先是人的融合,关键要最大限度地引人、用人、留人。只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勇于担当政治和社会责任,又掌握新媒体、熟悉互联网的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成为改革洪流中的中流砥柱。

猜你喜欢

匠人精神融合
虎虎生威见精神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青年匠人
旗袍匠人:坚守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