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术科考核实行教考分离的可行性探讨——以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体育教学改革实验为例

2015-02-26徐军艳孙利亚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基础部体育教研室江苏张家港2156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9期
关键词:术科体育课体育教师

徐军艳 孙利亚(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基础部体育教研室 江苏张家港 215600)

高校体育课术科考核实行教考分离的可行性探讨——以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体育教学改革实验为例

徐军艳孙利亚
(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基础部体育教研室江苏张家港215600)

摘 要:教考分离是一种高校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为了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该文通过对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部分大学生的实验研究,将高校体育术科考核进行教考分离,总结取得的经验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把工作落到实处,把工作做得细致,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教考分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但在高校体育推行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地进行展开,并辅以相应的管理办法。

关键词:教考分离高校体育术科改革

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术科考核目前一般采取“教考合一”的方法:即由任课教师单独完成本班学生的教学及学生成绩评价的任务。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体育教师对考核内容的标准尺度把握不一,考核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样就会出现同一名学生在不同的教师处考核会得到不同的成绩的现象。这样的体育成绩评价势必会造成体育课成绩的不公平,不能体现体育评价的公平性;此外,也容易造成体育教师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体育教师容易对工作产生惰性,不利于高校教师水平的提高。

教考分离考试模式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方法,在高校许多学科中进行了实践,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高校体育课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程,有一定的特殊性。教考分离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术科考核中能否推行,效果如何?在实施教考分离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为此,我们在2013—2014学年对苏州理工学院的部分班级学生的体育课术科考核进行了教考分离的试验。通过研究,总结高校体育术科考核中实施教考分离的优点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对教考分离在高校体育的推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1 研究方法

1.1实验法

在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的篮球、健美操专项的2013级学生共8个班级(4个男生班,4个女生班,学生总数266人)进行了教考分离的实验。在学期初,告知学生本学期的考核内容,并把期末的体育考核将由其他教师对他们进行考核的信息也告知学生。在学期最后三周的体育考核中,体育教师互换班级进行术科考核,并互相登记体育成绩。任课教师只负责学生学习态度成绩的登记。

1.2访谈法

访谈体育教师及大学生,就学生的学习态度、内容接受程度、课外体育锻炼情况以及大学生对教考分离后对体育课重视程度等问题进行访谈。

1.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实验班级的体育课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并于非实验班级进行比较。

2 实验结果

如表1与表2所示,可以发现,实验班体育课术科大部分指标都要优于非实验班,仅女生的仰卧起坐项目的成绩实验班略低于非实验班。

从对学生的访谈中发现:与非实验班级比较,实行教考分离的班级学生对体育考核更为重视,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也要好很多,因此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访教师认为实验班的学生学习态度更积极,在体育课内容安排上,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在学生评教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满意程度也更高。

表1 男生体育课成绩统计表

表2 女生体育课成绩统计表

3 高校体育课术科考核实行教考分离的优点

3.1教考分离的考核模式体现了体育考核的公平性,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相对于“教考合一”而言,在高校体育中实施教考分离更能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公正性,有利于教风、学风的根本好转。教考分离使学生认识到,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平时的努力程度,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付出更多地努力,投机取巧是行不通的。教考分离成为督促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教师而言,“教考分离”让教师更专注于教学本身。体育教师的责任感明显得到加强,体育课教学时更加积极努力。教学相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3.2“教考分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

高校体育实施“教考分离”之前,师生之间只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只是扮演着施教者的角色。学生认为,自己的成绩是教师说了算,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质量无法提高。学生在选课的时候就会选择那些容易得到满意成绩的体育教师的课程,上课的时候更是偷奸耍滑。实施“教考分离”之后,有效地改变了由任课教师一个人说了算的局面,杜绝了人情分现象,基本上能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每个学生的真实成绩。同时,学生也知道体育课考核要有其他教师来考核,重视程度自然提高。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仅仅教与学的关系,体育教师担任了更多地教练员的职责,学生由过去的“要我练”变成了“我要练”。例如在中长跑练习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在以往的体育课组织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为吃苦而不愿意参加。而实行教考分离之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明显提高,不再以各种理

由而躲避。部分学生还会抽出时间来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提高成绩。当然,教师也会更加把注意力投入到教学本身,无需迎合学生的意愿,因为学生也能认识到,考核成绩不理想,即使平时能偷懒那也没用。

4 高校体育课术科考核教考分离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4.1教考分离对教学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部分工作量

教考分离在高校体育中实施的首个困难就是组织难度大。高校体育实施教考分离后要求非任课教师对非任课班级进行考核。高校体育术科考核实行教考分离之后,一般采取教师换班考核的方法,这样的组织比较简便易行,但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会让篮球老师去考核武术专项的学生,素质项目还好一些,而专项考核就难度大了;另一种方法就是用专项分组的方法,组成专项考核团进行集体考核,这样考核会更科学严谨,但这样组织工作量会大大增加。然而即使是第一种方法,很多教师仍然认为考核别的班级是额外的工作量,非常抵制。由于大学里任课体育教师多,且任课项目繁多,这给教考分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饱满,很多教师都是超负荷劳动,不愿意再额外地付出。

4.2教考分离增加了学生作弊的可能性

教考分离导致主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熟悉程度大大减弱,教师不认识学生,学生也不认识教师,在考核的过程中就容易给学生作弊的机会。学生为了考核通过或好成绩,不惜铤而走险。当然,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身份证或学生证来认证学生的身份后在进行考核,就可以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但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大部分教师都不愿意这样做。

4.3教考分离加大了体育风险,对体育考核过程中的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考分离加大了体育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体育考核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会在考核中尽最大程度的努力,甚至会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容易发生危险;二是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尤其是身体有隐患的学生状况,这也增加了体育风险。

近年来,校园体育伤害事故频频发生,体育安全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第一要求。教考分离导致主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熟悉程度大大减弱,教师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了解。由于考核的教师学生并不认识,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考试压力,为了考核通过,学生都会尽全力考核。在实践的过程中,在50米跑的考核中,每个班级都出现了学生摔倒的情况。在1000米跑的考核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在考核过程中或考核之后出现了各种身体反应不适的情况。

4.4教考分离触动了教学部分教师的利益

由于教学理念的不同,有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管理并不到位。有的体育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体育课成为“放羊课”,上课时只是发个球,然后对学生就不管不顾了,体育考核只是走个形式。部分体育教师为了迎合学生故意降低运动量,甚至降低考核标准。但学生仍然乐于上这样老师的课,因为学生可以偷懒,还可以获得不错的成绩。教师也愿意这样做,因为可以少花力气。

而一旦实行教考分离,这部分教师如果还这样做的话就行不通,逼迫他们不得不提高自己上课的要求,而他们又放任惯了,一时又很难改回来,上课就成为一种负担。所以,他们会抵制教考分离,成为教学改革的阻力。

5 在实施中的改进措施

5.1加强对大学生的医务监督,加强学生信息的网络化建设,让体育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降低体育风险,保障体育安全

安全成为高校体育工作的第一要求,如果因为教考分离导致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那将大大阻碍教考分离教学改革的实施。体育考核的教师需要对考核对象比较了解,以确保体育安全。让一个完全不了解学生状况的教师进行考核,尤其是强度比较大的体育项目,存在安全隐患。这也是许多高校体育课不愿意实施教考分离的重要原因。如何消除安全隐患,且不过多地增加体育教师的工作难度,是教考分离的考核模式在体育课中推广实施的关键。

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前,要经过数次的身体检查,但这些检查结果并没有被有效地利用。建议对大学生的身体检查工作落实到位,不能走过场。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及时将大学生的身体情况,尤其是身体患病的大学生的信息通知体育教师。现代许多高校信息实现网络化管理,对于大学生的身体检查的结果更应该网络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此外,体育教师是最直接面对学生的,对学生情况有最直接的了解,应当对需要特殊照顾的学生进行标示,以提醒考核的教师。体育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才能有效避免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5.2加大平时成绩比重,重视过程考核,降低最终考核的比重

在高校体育课学生成绩评价中应增加过程评价指标及其所占比重,加大平时成绩比重,重视过程评价,淡化终结期评价,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及终身体育意识。

一般的做法就是平时就考核本学期的项目,在期末考核后,两次成绩取成绩好的一次为有效成绩。本学期的体育竞赛成绩可以替代该项目的成绩。并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课外体育锻炼情况都计入最终成绩核算,这有利于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同时淡化了身体素质的差异,最后减少最终考核所占的比重,也可以降低学生作弊的动力。

5.3加强对学生身份的认证,避免学生的作弊情况

体育教师在考核前可以通过身份证或学生证来认证学生的身份后在进行考核,但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大部分教师都不愿意这样做。建议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身份确认后再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学生作弊的可能性。

指纹识别技术是对身份确认的一个很好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果能将指纹识别技术与体育成绩录入系统相结合,即解决了学生的作弊问题,也大大降低了体育教师的工作强度,将有利于教考分离教学改革大的推进。

6 结语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内涵建设是地方高校发展的主旋律,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并将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对于高校体育而言,提高教学质量也成为当务之急。当然,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把工作落到实处,把工作做得再细致,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教考分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但在高校体育推行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地进行展开,并辅以相应的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赵建军.教考分离的利与弊[J].中国学校体育,2000(3):16.

[2]冯艳丽.张强.关于大学体育课实施“教考分离”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3):510,504.

[3]李伯宏.李岳兵.对高校体育术科考核中推行教考分离的述评[J].文教资料,2006(15):201-202.

[4]陈黎.张剑光.高校体育课“教考离合”考核模式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7(8):37-38.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7(a)-0049-02

猜你喜欢

术科体育课体育教师
体育课
民族地区准体育教师术科能力下降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院系术科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评价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2011年广东省普通高考体育术科统考顺利结束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