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救赎的可能与不可能
——马尔库塞关于人的解放思想探析

2015-02-25周桂芹

学术交流 2015年4期
关键词:爱欲马尔库塞自律

周桂芹

(淮海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艺术救赎的可能与不可能
——马尔库塞关于人的解放思想探析

周桂芹

(淮海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马尔库塞认为,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处于深度异化状态,只有依靠自律和审美的艺术才能消除这种异化,救赎自己。艺术救赎的可能性表现在通过艺术自律、艺术审美解放人的精神、意识,通过新感性实现人的爱欲解放;艺术救赎的不可能性表现在艺术对于人的解放并不具有终极路径作用,人的全面、现实解放是艺术的不能承受之重。马尔库塞的艺术解放人类学说虽有不足,却依然具有较大的思想价值与现实意义。

马尔库塞;异化批判;艺术自律;艺术审美;人的解放

人的精神、意识解放在马尔库塞政治学说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马尔库塞看来,只要人的精神、意识没有达到自由、自觉的解放境地,那么无论物质生活如何充裕,人都处于异化生存状态中;在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极大改善的社会条件下,人的精神、意识的解放成为人的解放的最重要的目标和标志。正是基于此认识,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对于人的解放具有至关重要、无可替代的作用,艺术自律、艺术审美是人类迈向解放境地的根本实现路径。笔者认为,强调艺术对于人的精神、意识的解放功用,对于深刻认识和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人们所处的不自觉异化生存状态,对于实现人的自由本质回归,确实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不过,艺术虽有政治潜能,但如果认为艺术对于人类解放具有终极路径作用,则显得虚幻而不切实际。对于艺术而言,人类解放是其不能承受之重。

一、艺术救赎的必要性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人的异化最主要的是精神、意识的异化,只有依靠自律和审美的艺术才能摆脱和消除这种异化。

1.科技及生产力的发展没有解决人的异化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对异化劳动及工人阶级的异化生存状态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活的手段”[1]。在异化劳动状态下,人同人的劳动产品、人同人的生命活动、人同人的关系、人同人的类本质都异化了。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异化劳动及人的异化生存状态的弊端显而易见,对于资本主义制度,人们保持有批判和否定的精神、意识。

马尔库塞生活的时代已进入发达工业社会即当代资本主义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然而人与整个社会的异化程度不仅没有减轻、消失,反而更加深化。马尔库塞敏锐地发现并尖锐地指出:“进步的加速似乎与不自由的加剧联系在一起。在整个工业文明世界,人对人的统治,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效率上,都日益加强。……人对人的最有效征服和摧残恰恰发生在文明之巅,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仿佛可以使人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2]科学技术在带来生产快速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科技理性对人、对整个社会的极权控制;生产能力的提高在提供给人更多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剩余产品对人的消费统治;民主、自由、公平、正义观念得到彰显的同时,人对资本的依附、资本对人的统治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强化;人在个性发展需求、精神生活需求越来越高的同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大众文化对人的精神、意识控制越来越严,全社会的人在思想意识上越来越同质化和整齐划一。

2.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处于不自觉异化生存状态

与早期资本主义不同,当代资本主义阶段的异化较具隐蔽性,人们享受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丰厚物质生活,往往被发展和繁荣的表象所迷惑,虽然身心俱被异化却不自知,处于不自觉的异化状态之中。人真正自由的生活应当是这样:“个人将从劳动世界强加给他的那些异己的需要和异己的可能性中解放出来。这时,个人将会自由地支配他自己的生活。”[3]然而在发达工业社会即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并没有达到这样的理想生活状态,无论是劳动方式还是消费方式,无论是文化生活还是思想意识形态,人们都处于被控制中,所有的“自由选择”其实都是在被控制的不自由状态下做出的。人们表面上获得了做人的尊严和自由,其实仍处在技术极权控制下的不自由之中;人们表面上似乎摆脱了异化劳动、异化生存的状态,其实处于更深层的异化压迫之中。无论是蓝领还是白领,他们的劳动岗位和劳动强度,都不是依据人的自由需要而是依据资本的运行需要来设定。人们的许多生活需要也并非真实的需要而是虚假的需要,是资产阶级出于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机而强加给人们的消费陷阱。人们陷入过度消费的漩涡,完全是按照资本的运行规则而不是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来劳动和消费。

尤其是在发达工业社会,资本营造的物质充裕的表象遮住了人们的眼睛,明明一切都处在资本的控制下,却自认为是在自由、幸福地劳动和生活。个人的“内心自由”越来越少,自觉不自觉地被迫与整个社会趋于一致化,成为一体化社会中的一分子,甚至连个人的思想、意识都被社会控制和同化了,失去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精神。人们认同现存社会,逐渐泯灭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否定和反抗性,这样,社会成了“单向度的社会”,人成为只知顺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现实批判意识的“单向度的人”。人们看不到现实社会对人性的侵蚀和伤害,将不合理的社会现状当作是合理的理想社会存在,统治者的思想、政府的政策成为社会的“合理”思想,安于现状并充满了幸福、自由感。绝大多数人浑浑噩噩,被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绑架,看不出自己被异化与被奴役命运而自认为是社会主人,工人阶级日渐被同化即“工人阶级一体化”,他们虽然逐渐由“蓝领”转为“白领”,劳动时间在减少,劳动强度在降低,但依然是单纯的生产工具,是为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而存在的物化的人,本质上依然是被剥削、受役使的奴隶。

3.艺术对于解放人的思想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尖锐,资本主义在创造社会化大生产和极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埋葬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现实可能性,工人阶级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马尔库塞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等诸种矛盾都得到了缓解,工人阶级也被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同化而丧失了革命的激情,革命任务及革命形态都与马克思设想的不同。马尔库塞认为,革命的目的是实现人的解放,将人从异化生存状态中解放出来。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最严重的是其思想、意识的异化,人的思想、意识屈从于现实的控制,不自觉地顺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要将人从异化生存状态中解放出来,首先要将人从异化的思想、意识状态中解放出来,使人具有自由、自主的思想、意识。而实现人的思想、意识的解放,仅靠科学技术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不行,仅靠生产关系和管理模式的调整也不行,这必须要依靠对现实具有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艺术。依靠艺术的自律与审美实现人的心灵解放,进而实现人的本质解放。这是马尔库塞艺术解放人类学说提出的逻辑前提和思想文化根源。

二、艺术救赎的可能性

马尔库塞认为,通过艺术自律的审美形式,可以实现人的精神、意识的解放,进而由精神、意识解放的人去改变这个世界,求得人的现实解放。

1.艺术救赎的逻辑可能性

马尔库塞所说的具有解放功能的艺术是指精英、传统的艺术,是自律、审美的艺术,它不包括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受市场价值规律的操纵,文化的商品属性压过了文化的思想属性,文化从精神活动的显现褪变为文化商品的兜售,文化沦为了物化的商品。大众文化中浸透的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它是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肯定性文化,而真正的艺术永远与现实具有疏隔的距离,保持着对现实的否定、批判与超越。马尔库塞认为,与现实保持疏隔的距离、不受控于现实原则的艺术是自律的艺术,自律的艺术的核心特征是抗拒现实并超越现实。他认为,艺术不是对现实的一味模拟与照相式的反映,艺术永远不同于现实,永远与现实有出入,艺术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艺术表达的是超越现实的真理。由于现实本身是理想世界的异化存在,故艺术作为对异化现实的异化表现,反而更接近应然的理想世界。

由于艺术对现实具有疏隔作用,对现实世界具有否定性、批判性,故艺术具有革命的作用,政治的潜质。“艺术遵从的法则,不是去听从现存现实原则的法则,而是否定现存的法则。”[4]艺术由否定现实原则进而否定现实本身,它通过拒绝的方式来反抗现存社会。大众文化粉饰现实,与异化的现实同质化,而真正的自律性艺术则表现人们对于现实的不满,反映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存在状况。它不仅破坏了艺术中的希望和真理,也消解了文化中的对抗性和超越性。马尔库塞认为,应当打破大众文化营造的社会和谐的假象,防止艺术沦为欺骗性宣传的工具,捍卫艺术的革命性、政治性的本质。艺术具有一定思想意识形态特质,但这种特质是反抗现实而非顺从现实,是一种对固有意识形态的彻底否定,更是一种用新的、革命的、解放的意识来改变现实的实践活动。

艺术不仅具有抽离和批判现实的革命职能,更有表示追求自由的愿望,给人以自由幸福的承诺。“艺术的基本品质,即对既成现实的控诉,对美的解放形象的乞灵……艺术的内在逻辑发展到底,便出现了向为统治的社会惯例所合并的理性和感性挑战的另一种理性、另一种感性。”[5]艺术提供给人们直接的幸福和自由的体验,也代表着社会革命的终极目标:推翻维持压抑爱欲的现行社会统治秩序,实现个体的自由和幸福。在马尔库塞看来,艺术除了革命职能外,还具有政治职能,这不仅是指艺术具有对现实的否定、批判性及对人类未来解放图景的政治设计,同时也是指艺术具有一定的政治实践功能。虽然艺术本身不能直接变革世界,但它能变革人的精神、意识,人的精神、意识一旦变革、解放,就能转化为政治行动纲领,从而实现人的现实解放。无论是以“大拒绝”来对抗资本主义制度,还是以新感性来建构非压抑性文明、求得人的爱欲解放,这都是艺术政治职能与政治潜能的政治实践体现。

2.艺术救赎的实践可能性

马尔库塞属于人本主义思想家,他把人的爱欲解放当作人的解放的核心内容。他所说的爱欲是指人的各种生命本能的欲望,爱欲既包括性欲,也包括饮食、休息、娱乐、情感需求、自我价值实现等各种物质与精神欲望,爱欲是人对自我、他人、自然的多形态欲望的体现。马尔库塞继承了弗洛伊德的一些思想,认为文明肇始于禁忌,文明是对人的爱欲本能的压抑。不过马尔库塞和弗洛伊德对于文明和解放关系的看法不一样,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爱欲本能不可能获得解放,因为文明和本能压抑相伴而生,人的爱欲本能的解放会导致文明的后退,人的爱欲(主要是性欲)的放纵会使文明社会倒退到史前野蛮社会状态。马尔库塞认为,爱欲可以升华,能够解放。因为爱欲并不仅指性欲,爱欲解放并不是指性欲放纵,爱欲解放并不意味着文明社会向野蛮社会的倒退,而是人类文明进化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文明遵从的是现实原则,人的爱欲本能遵从的是快乐原则,文明对爱欲本能的压抑是现实原则对快乐原则的压抑。压抑爱欲本能来保持社会的文明进程,是因为社会发展程度不够高,社会生产的物质、精神财富不足以满足人的各方面要求。文明发展到相当程度后,社会的物质、精神财富也积聚到相当的程度,这就为人的爱欲本能的满足提供了相当的保障,因此人的爱欲可以得到解放。

马尔库塞认为,文明依靠理性来压抑人的爱欲本能,文明带有明显的压抑性理性的特点。要实现人的爱欲解放,就必须破除压抑性理性。马尔库塞提出,可以通过建立新感性来消除压抑性理性。新感性是相对于旧感性而言的,旧感性不符合理性要求,受到理性压制。新感性是一种能和理性兼融的感性,是和科学理性共存于“美的尺度”下的美学形式,新感性消除了艺术和技术之间的壁垒,消除了感性和理性之间的界限,新感性在不受理性压抑的状态下完成自主、自由的审美创造。

新感性所达到的自主、自由的审美创造状态,正是艺术自律和艺术审美的结果。在艺术自律的王国中,艺术只按照美的尺度去创造,艺术作品似乎只有美的形式而没有直接的政治主题,然而正是美的形式本身孕育了革命的主题,在自主、自由审美创造的快乐中,完成了政治主题的表达。艺术自律、艺术审美达到的极致状态,就是在想象和幻想中完成非压抑性文明的建构,既不违背文明的进程,又使人的身心得到充分的释放和满足,这样人的爱欲得到解放,人的解放得以实现。

三、艺术救赎的不可能性

从人的精神、意识解放到人的全面、现实解放,必须要依靠政治经济实践活动,人的现实解放的涵义远非人的爱欲解放所能包容,艺术无法担当实现人的全面、现实解放的重责。

1.艺术救赎并不具有终极路径作用

马尔库塞反复强调艺术的主体性、特殊性,特别看重艺术对于人的解放的巨大作用,认为艺术是一种武器,它能够服务革命,能够解放人的精神、意识,而人的精神、意识一旦解放,人就可以按照解放图景去变革世界,进而实现人的现实解放。马尔库塞虽然也意识到艺术并不是直接的政治革命斗争,从艺术解放人的精神、意识到实现人的现实解放,这中间还有必不可少的实践之路,但是马尔库塞过分强调艺术对于人的解放的重要性,好像只要人的精神、意识解放了,人的现实解放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他对实现人的现实解放所需经历的实践道路明显过于轻视。

马尔库塞在阐述艺术的政治革命功能时,指出艺术本身就是政治实践,意即艺术本身就具有促进和实现人的解放的实践性,不过马尔库塞眼中具有政治实践功能的艺术,并非是直接表现政治斗争内容、直接为政治斗争服务的艺术,而是自律和审美的艺术。马尔库塞认为艺术解放功能的发挥主要依靠艺术的美学形式,依靠艺术对现实的疏隔和超越,这虽然阐述的是艺术的革命性,然其主要是在艺术语境而非政治语境、在理论层面而非实践层面来论述这一问题的。马尔库塞所说的具有政治职能和革命性作用的艺术并非现实斗争和历史进程意义上的政治实践,而只是理论逻辑和艺术功能意义上的政治实践,艺术只是认识和表现世界的方式,是乌托邦化的理论建构而非通向人的现实解放的实践路径。

马尔库塞强调艺术的政治性,给具有解放功能的艺术定位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是:艺术必须是自律、审美的,艺术不能等同于现实,艺术必须要和现实保持距离,如果艺术和现实缺少了疏隔,不能异在地表现现实,那么即使它描写了革命的内容,它也不能算是革命性的艺术。在马尔库塞的眼中,艺术作品直接的政治性越强,艺术对现实的疏隔和超越就越弱,艺术政治潜能的发挥就越差,他认为艺术必须要以艺术自身的审美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才会有感染力和鼓动力。艺术的自律和审美是统一的,自律的艺术以审美的形式出现,审美的艺术具有自律的特性,而自律、审美的艺术必然具有抗拒和超越物质功利需求的政治功能。艺术自律“使艺术作品、艺术世界成为某种根本不现实的东西,它创造了一个不存在的世界、一个表象世界、一个现象世界”[6]。马尔库塞的意思是,真正的艺术,无论它的内容与革命是否有关,无论它的内容是真实还是虚妄,由于它具备自律、审美的特性,因此在作品中往往控诉着既存的社会现实,展示着自由解放的图景,他认为这样的艺术具有本质的革命性,这样的艺术的创作和传播就是革命的政治实践。虽然论题是艺术的政治实践功能,但是实际上马尔库塞论述的只是艺术对于人的解放的逻辑可能性,他阐述人的解放之路时始终没有脱离艺术和美学的视角与领域,他所说的艺术的政治实践和人的解放的历史实践相距甚远,仅靠艺术根本无法到达人的现实解放的彼岸。

马克思认为,人类解放是重大的现实政治命题,要实现全人类的全面、现实解放,必须要调整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应,同时进行政治斗争,这主要依靠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活动。而马尔库塞虽然承认从人的精神、意识解放到人的全面、现实解放这中间还有实践之路,但从他有关解放的阐述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他无限夸大艺术对于人的解放的实践作用,把艺术当作超越和变革现实的最主要甚至唯一的手段,对于人类争取现实解放的具体实践道路和实践方式他显得很漠视。艺术的政治实践不等同于现实的政治实践,艺术的解放承诺终究只是理论设想而非历史实践结果,艺术可以描绘未来自由社会的美好愿景,但艺术本身不能直接把美好愿景变为现实。马尔库塞完全脱离人的政治经济活动来畅谈人的解放,人的解放明明是艺术的不能承受之重,而他却事实上把艺术当作实现人的解放的终极路径。这样,马尔库塞的艺术解放人类学说只能是艺术和美学的乌托邦、学术的象牙塔,不可能成为人类解放的具体实践指导。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是一种科学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之路的设计是建立在科学理性分析基础上的,而马尔库塞把艺术描绘的政治蓝图当成人的解放的愿景,这种蓝图和愿景主要依赖人的浪漫感性的自主想象,而非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科学考察。由于不同的人对于幸福和解放的内心想象并不相同,因此不同的人所设计的政治蓝图也必然多姿多彩,如果把不同的艺术作品中所呈现的不同的政治设想当成艺术理念来欣赏和探讨固然不错,但是要把它们当成人类解放必然之路的政治愿景图,那就未免千奇百怪、过多随意性、缺乏科学性,而让人无所适从了。

2.人类的全面、现实的解放内涵远远大于人的爱欲的解放

马尔库塞特别强调人的爱欲方面的自然解放,也曾想把人的解放归于人的爱欲的解放,虽然他所指的爱欲并不仅指性欲,但依然是指人的本能和精神欲求,他所指的人看起来是泛指所有人,实际上主要是指个体的生物人。人类解放命题的内涵远大于人的爱欲本能的解放,人类解放不仅包括人作为生物个体的解放,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人作为社会人的解放,以及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各种关系的解放,个人爱欲本能的解放并不等于个人的真正解放,更不能代表全人类的解放。马尔库塞以个人解放替代人类解放,以人的爱欲本能解放替代人的现实解放,他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解,偏窄而狭隘。

马克思认为人不仅具有生物属种的类本性,还具有社会性,社会性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更重要的本质属性,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马克思所言的人是现实的、彼此有联系的社会人,马尔库塞所言的人是抽象的、孤立的生物人;马克思所言的人的解放是全人类的现实解放,马尔库塞所言的解放是个体的生物人的诗意想象中的解放。人类要实现的解放,除了类本质的解放外,还有政治的解放、经济的解放。马尔库塞所言的人的爱欲的解放,只是人的生命本能的解放,远不能代表人的解放的全部。马尔库塞所设想的以新感性来建构非压抑性文明、解放人的爱欲,以自律和审美的艺术来解放人的精神与意识,这都不能解决人的政治、经济解放问题。要实现马克思所设想的人类解放,就必须通过政治、经济的活动变革现实社会。只要不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私人资本依然是社会的主宰力量,资本多寡、贫富不均还是普遍存在,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真正的平等。人的经济地位不解放,人的政治解放就只能是虚假和表面的解放,人的生命本能的解放也只能是虚无飘渺的乌托邦想象。

由此可见,马尔库塞将之作为人的解放标志的人的爱欲解放,其实只是人的解放的一部分内容,人的全面、现实解放是艺术的不能承受之重。

四、马尔库塞艺术解放人类学说的思想价值与现实意义

马尔库塞艺术解放人类学说虽然只是关于人的解放的乌托邦想象,而非关于人类现实解放的科学理论,但马尔库塞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强烈关注,及他对当代资本主义不妥协的批判精神,依然具有较大的思想价值与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珍视。

关心人的生存状态、批判异化现实、通过艺术实现人的解放,是马尔库塞艺术解放人类学说的三大核心内容。其中,消除人的异化、使人的身心得到完全的解放,是马尔库塞艺术解放人类学说的根本出发点;全面、深入地揭示和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异化现实,是马尔库塞艺术解放人类学说与时俱进的革命意义所在;强调艺术保持自律、审美的特性,主张通过艺术解放人的精神、意识,通过新感性解放人的爱欲,是马尔库塞艺术解放人类学说的独特理论贡献。马尔库塞对当代资本主义所作的一切批判,都是出于人被现实异化、人缺乏真正自由的人本主义考虑。他强调艺术的自律、艺术的审美之维,主张通过新感性来建构非压抑性文明,期盼通过自律与审美的艺术来解放人的精神、意识,同样是出于恢复人的自由本性的人本主义愿望。虽然他对人的本质及人的解放的理解存在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缺陷,但他以人为本、始终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孜孜不倦寻求人的自由解放的精神则与马克思息息相通。由于关注人的生存状况,进而关注人所生活的社会及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由于他对现实中人的异化生存状况不满,由于他迫切希望实现人的自由本质解放,故他总是以批判的眼光、否定的视角观察资本主义的一切,这使得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广泛而全面、深刻而尖锐,这使得他的学说具有了革命的意义。

马尔库塞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尤其是人们一般认为是正面、进步的东西,马尔库塞也敏锐地发现了问题并一针见血地予以揭示与抨击。例如,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受到人们极大的崇敬。然而马尔库塞发现,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深了人的异化生存状况,于是他提出“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的著名论断。他认为科学技术是当代资本主义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和统治工具,由于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不仅自然生态危机日趋严重,而且资本主义借助科技手段加深了对人的控制,科学技术是加深人的不自由程度的异在力量。再如,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和文化产品,人们往往将之作为生活富裕、文化繁荣的标志。然而马尔库塞发现,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存在惊人的浪费,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品的大量产出,都不是围绕人的本质发展需要进行的,这一切都是资本那只看不见的手操纵的结果。尤为可悲的是,伴随而来的是人们丧失了批判意识,人们的心中充满了幸福感、幸福意识,人们明明处在异化、非人的生存状态中,却自认为是生活在幸福之中。人们顺从现实,把不合理的现实当成合理的存在。由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全社会、对人各方面的有效控制,人们失去了解放的诉求,思想变得麻木不仁。

马尔库塞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涉及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无论是人的生存还是其他各个方面都存在严重异化,要摆脱人的异化生存状态,实现人的解放,不能仅靠某一个领域的革命,而要进行“总体革命”,“总体革命”以“大拒绝”的方式进行,在根本上拒绝与资本主义合作。出于“大拒绝”和“总体革命”的考虑,马尔库塞选择自律、审美的艺术作为革命的手段。

艺术作为人们反映世界、表达内心诉求的一种方式,具有肯定现实与否定现实的两种属性。马尔库塞出于否定现实、变革现实的思想需要,反对肯定性的艺术,盛赞否定性的艺术,他把对现实的疏隔、否定、超越当作艺术的本质属性,把真正的艺术限定为自律和审美的艺术,他希望以此彰显艺术的革命性,实现通过艺术完成人的解放的革命目标。马尔库塞艺术解放人类的设想虽然有偏颇且乌托邦性十足,但是他的革命精神非常赤诚,他的以艺术解放人的精神意识、进而由精神意识解放的人去实现人的现实解放的思想逻辑完全站得住脚。这也正是马尔库塞艺术解放人类的学说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却依然深具影响力的原因所在。

[1][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8.

[2][美]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黄勇,薛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2.

[3][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4.

[4][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李小兵,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256.

[5][美]赫伯特·马尔库塞.美学方面[M].绿原,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7.

[6][美]赫伯特·马尔库塞,等.工业社会和新左派[M].任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55.

[7][德]马克思.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责任编辑:余明全 程石磊〕

B516.7

A

1000-8284(2015)04-0042-06

2015-01-16

江苏省教育厅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马尔库塞新社会主义论研究”(2012SJB720002);淮海工学院科研处研究项目“从自由王国到自由社会的嬗变”(KX11173)

周桂芹(1965-),女,江苏大丰人,副教授,法学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爱欲马尔库塞自律
只有自律,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能自律者为俊杰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空相
“爱”字的文化阐释
马尔库塞对新人本主义伦理学的贡献
苏格拉底如何与青年交友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