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西斯主义批判: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探究
——读瓦伊达的《作为群众运动的法西斯主义》

2015-02-25赵莉莉

学术交流 2015年4期
关键词:经济基础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

赵莉莉

法西斯主义批判: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探究
——读瓦伊达的《作为群众运动的法西斯主义》

赵莉莉

一直以来,在法西斯主义的研究领域中,学者们对于法西斯主义的意识形态、产生机制、文化背景以及历史影响等问题均持有不同的看法。黑龙江大学孙建茵副教授的译著——《作为群众运动的法西斯主义》展现了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思想家米哈伊·瓦伊达(Mihaly Vajda)对于法西斯主义批判的独特视角。书中,瓦伊达深入分析了法西斯主义的阶级基础、意识形态特征及其与“市民社会”历史之间的相关性,并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探究了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原因。同时,他还批判性地分析了共产国际理论家及官方马克思主义教条的、僵化的思想认识。这本著作的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指出法西斯主义运动的主体是小资产阶级。瓦伊达认为法西斯主义的显著特征就是其发源于群众运动,行使权力的是群众运动的领导者和参与者。他认为小资产阶级对于法西斯主义运动起着更为重要的主体性作用,因为当时的无产阶级没有进行彻底革命的坚定信念,而资产阶级上层为了保障自己的经济利益,可以把权力拱手让出。瓦伊达所关注的小资产阶级希望通过法西斯主义获得政治权力来保障自己的生活,并恢复自己原有的社会地位。法西斯主义正是利用了小资产阶级的这种不安心理,大肆宣扬所有的特殊性都应在民族国家和种族的总体性利益面前让步的言论。小资产阶级的这种心理、意识形态基础等使之直接成为了法西斯主义群众运动的主体。

2.通过对法西斯主义经济状况的分析批判了共产国际的、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瓦伊达反驳了官方马克思主义认为的法西斯主义运动的发动者是资产阶级的观点,指出不能通过分析财产关系就认定一个政权的实际状况。法西斯主义夺取政权是资产阶级基于自身的利益审时度势而作出的选择,并且在社会经济发展趋于平稳时,资产阶级势必要夺回政权。德国法西斯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呈现出了一个与共产国际的、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所断言的完全不同的现实状况,即在特定情况下,没有强大经济实力的政治统治集团也可以通过调整经济运行状况来适应政治的需要。在此基础上,瓦伊达指出要正确认识经济基础和政治权力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并不一定直接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是具有反作用的。

3.通过比较分析意大利和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发展状况说明政治体制的建立应遵循国情、契合实际。瓦伊达认为,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掌权的原因主要是意大利的资产阶级在一战结束时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维护政治体制的稳定发展,只能将政权让给法西斯主义;而最终使德国选择法西斯主义道路的原因是资产阶级希望其能帮助德国推翻魏玛民主制度,可以说,德国的资产阶级是在权衡之下选择了能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道路。瓦伊达在书中虽然没有大篇幅的明确论述,但是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种源自内心的述求: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即使经济基础相似或相同,也不需要刻意强求统一的发展模式和前进道路,应遵循不同国家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契合实际,积极进行改革,走出一条适合本民族特色的道路。

总之,尽管瓦伊达对法西斯主义的分析带有时代和地域的局限性,但是他分析问题的视角、对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深刻反思对于我们立足当代反思法西斯主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思考现代性问题开辟了一个新的视域。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余明全 杜 娟〕

猜你喜欢

经济基础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浅析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与政策
长沙市建成“全面小康之市”的路径分析
Китай и Россия должны продолжить упрочивать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фундамент отношений всеобъемлющего партнерства и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