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5-02-25

学习与探索 2015年4期
关键词: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生产力

赵 振 华

(中共中央党校 经济学部,北京 100091)

·经济学理论与思潮新探索·

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赵 振 华

(中共中央党校 经济学部,北京 100091)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难点是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普通的商品市场已经建立,但是生产要素市场还不完善,因此,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完善生产要素市场。无论是金融市场、企业家市场还是土地市场抑或其他生产要素市场,之所以不完善或残缺,归根结底是政府管得太多。要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就需要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说得直白点,就是要把政府改得像政府,干好政府应该干的事,不该政府干的事要坚决地放;把国有企业改得像企业,把国企培育成市场主体;把没有的市场建立起来,把不完善的市场完善起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说了算。

全面深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政府与市场关系;生产要素市场;资源配置;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究竟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队等体制改革都迫在眉睫,各项改革既要整体推进,又要抓住重点。重点是什么,显然是经济体制改革。那么为什么要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有人提出,当前中国生态问题突出,应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也有人提出,当前社会矛盾突出,应该把社会建设作为中心;还有人提出,当前党的建设问题特别是腐败问题比较突出,应该把党的建设作为中心,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固然,这些问题都存在甚至比较严重地存在,但不能以此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之所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因为中国生产力绝对水平比较低,分布不均衡。二是因为中国生产力的相对水平,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固然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量仍然处于世界各国的后列;虽然个别领域的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但大多数领域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不能用某项技术与发达国家有若干年的时间差进行衡量,因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三是因为中国不仅在经济方面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也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说不完善。因为从整个社会阶段来看,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中国各项制度都处于不断完善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一次集体学习时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早在党的八大报告中已经确定,即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这一矛盾的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有人说,今天中国生产力水平已经不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可以比拟的,难道还落后吗?这一矛盾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是在不断增长的,人们的需求处于不断变化中,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必然要向更高层次需要演进,而这一需要则是无穷尽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所谓落后是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较的落后。既然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就决定了中国必须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由此也决定了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由此带动其他各项改革。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必然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里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2]由于生产力在不断发展,相应地要求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发展无止境,生产关系的调整也是无止境的,改革就是要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由此决定了改革是无止境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3]他还进一步强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3]30。究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是好的,不能用生产关系本身来衡量,其根本标准就是凡是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就是好的,凡是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就不是好的。滞后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超前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同样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人民公社体制显然超越了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最终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土地承包制则适应了当时中国农村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因此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有的农村地区原有的土地承包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要求改革原有的承包方式,实行土地入股、股份合作制以及合作社等新的形式。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是转变政府职能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就是凡是市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就不要干预;凡是市场失灵的,就需要政府弥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标志就是能否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政府与市场这一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政府而不是市场。因为长期以来中国政府职能错位问题比较突出,早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就指出:“领导机关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陷于事务主义而不能自拔;另一方面,基层缺乏自主权,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代替市场,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居民的吃喝拉撒完全由政府大包大揽,所有资源完全由政府配置;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之后,市场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但政府干预过多的问题依然突出[4]。政府干预得多了,市场机制就难以正常地发挥作用,因此,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要转变政府职能,首先需要厘清政府应该具备哪些职能,政府职能主要是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除此之外,都应该交归社会组织和市场来解决。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政府在履行上述职能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就宏观调控而言,行政手段过多,直接干预企业经营,而不是通过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就公共服务而言,满足不了城乡居民需求,特别是农村公共服务严重不足;就市场监管而言,监管不到位问题突出,假冒伪劣产品盛行就是具体表现;就社会管理而言,社会管理方式方法不科学,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就环境保护而言,环境恶化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扭转;就制定发展战略与规划而言,有规划但得不到有效贯彻问题比较突出。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政府审批过多、过细,直接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是,为什么政府习惯于过度地干预,如果政府不干预或少干预不是更轻松吗?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政府直接干预企业要比调控市场容易得多。直接干预就是一刀切,不管同意不同意,不管后果怎么样,一刀切下去,这是最简单的办法。如前些年调控房地产市场,一纸命令,要求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国有企业必须从房地产领域退出,企图遏制因为地价上升导致房价上升,认为国有企业这些房地产大佬们把低价炒高了,房价上涨了。其实,地价以及房价的上升是不以是否国有企业投资房地产为转移的,实施的结果可想而知,房价并没有因为绝大多数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国有企业退出房地产领域而下跌,恰恰相反,还继续大幅度上升。当然,宏观调控不是不可以用行政办法,但需要处于辅助的地位,要尽可能少地用行政办法,行政办法用得多了就回到了计划经济。二是政府干预特别是审批包含了大量的利益关系。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就一直致力于减少行政审批,减少行政机构。据统计,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国务院组成部门有100个,经过35年的改革,到2013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只剩下25个,3/4的国务院机构被裁撤了,平均下来每年要裁掉2个以上国务院组成部门,这在世界政府机构改革史上恐怕都是少见的,审批事项也大大减少了,30多年来,每一届政府都致力于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本届政府上年减少460余项行政审批事项,2015年要继续减少200项。但目前有一种现象,就是各职能部门不愿意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即使取消或下放的也都是在实际工作中已经不存在的职能或没有发挥作用的无关痛痒的事项,其结果自然是审批制度改革的效果并不明显。关键在于行政审批与利益直接相关,存在着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要触动原有的利益关系,自然就难上加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深化改革,难免触动一些人的‘奶酪’,碰到各种复杂关系的羁绊,不可能皆大欢喜。突破既得利益,让改革落地,需要有勇气、有胆识、有担当。”[3]152改革要涉及一些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其中,当然也包括行政审批所涉及的利益。由此可以看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就需要转变政府职能,进而要求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到位的标志就是建立与市场经济而不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需要釜底抽薪,转变长期以来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传统方法,也就是让国务院相关部门自己来决定取消哪些行政审批事项,自然谁都不愿意割自己的肉。政府的权力是由人大授予的,因此要由全国人大按照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则对所有的审批事项进行梳理,决定哪些审批事项应该取消,哪些应该保留。对于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依据《行政许可法》来执行。行政权力下放或取消之后,原有的政府部门自然就没事可做了,客观上要求精简机构,该撤销的要坚决撤销,该合并的合并。因此改革的具体策略无非是两个:一是先拆庙后赶走和尚,二是先赶走和尚后拆庙。

三、完善生产要素市场是紧迫任务

如前文所述,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政府。但不应忽视反而需要更加重视市场体系建设,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市场的集合体就是市场体系。在各种市场中,最为紧迫的任务是生产要素市场。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普通的商品市场已经建立起来,市场主体竞争已经十分激烈,甚至到了白热化程度。但是生产要素市场还不完善,甚至没有建立起来,直接制约了市场功能的发挥,因此,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完善生产要素市场。

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就需要让市场来定价。市场的功能就是发现价格,没有市场自然就没有市场价格,政府定价或政府干预下的价格不是被定高了就是被定低了,不能真实地反映供求关系。从生产要素市场来看,问题的表现是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不合理,如地下金融屡禁不止,高利贷问题频频发生,本质就在于金融市场不完善,一方面金融市场主体残缺,小微金融机构发育不健全;另一方面金融产品的价格即利息率由政府确定。其结果一方面资金有巨大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没有合法的市场供给,自然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地下钱庄,而政府固定的利率没有反映供求关系,高利贷自然就产生。如果放开了金融市场的进入门槛,符合条件的都可以开办银行,而且存贷款利息率放开了,这一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地下金融和高利贷现象自然消失。因为你的贷款利息率高于别人,就没有人到你这儿借款,最终存贷款利息率走向均衡,正像境内外商品价格相同了,自然就没有走私一样。

之所以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薪酬一个时期以来闹得纷纷扬扬,政府官员说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太高了,动辄年薪几十万、上百万甚至几百万元,一个省部级干部一年的收入满打满算也就十几万元,难道国有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就比一个省部级干部贡献大吗?特别是今天还是某个政府部门的司局长,明天摇身一变成为某个国有企业的董事长,收入一下子增加数倍甚至十数倍,难道说贡献一下子就大了几倍甚至十几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却说收入太低了,他们认为国外同样规模的企业或国内的私营企业家年薪要高得多。究竟问题出在哪?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年薪就是企业家价格。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无论是普通商品的价格,还是劳动力价格抑或企业家价格,价格出问题,根源在市场。美国人没有说比尔·盖茨收入高了,觉得应该;中国人也没有说马云收入高了,也觉得应该,因为贡献和收入是一致的,贡献大收入高,贡献小收入低,理所应当,因为他们的收入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政府决定的。之所以有人说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高了,有人说收入低了,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企业家市场,不是缺乏民营企业家市场,而是缺乏国有企业家市场。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政府官员一样是组织部门任命的,要么是自己给自己定工资,即使有的是由董事会决定的,董事会成员也要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其结果自然是收入越高越好,甚至穷庙富方丈;要么是由国资委确定经营管理者的收入最高是普通工人的多少倍等。普通工人工资是由劳动力市场决定的,而企业家收入是由企业家市场决定的,把由两个不同市场决定的收入生拉硬扯地放在一起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核心是培育企业家市场,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由市场选聘而不是政府选聘,涉及国家安全的产业显然不能由市场选聘,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或组织部门任命,享受政府级别,获得与政府同级官员同样的收入,因为这些行业没有竞争。

土地市场也一样。近年中国的上访事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与征地和拆迁有关,根本原因还是土地市场不规范。中国《宪法》规定,城市的土地是国家的,农村的土地是集体的,集体的土地不能上市交易,只有变更为国家所有的土地之后才能上市交易。问题就出在这,明明我的土地在市场上每亩可以卖100万元,结果征用的时候只补偿10万元,自然谁都不愿意干,于是必然发生上访甚至与拆迁者激烈对抗的情形。要解决这一问题,同样需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无论是城市土地还是农村经营建设用地直接到市场上交易,价格高低由供求双方通过拍卖方式来确定。市场是天生的平等派,有了市场,就不会再有钉子户,也不会再有暴力拆迁。至于城乡居民所得款项,按照税法征收所得税即可。至于拍卖得来的土地,是商品房开发,还是公共用地,是与拍卖本身无关的。正像从市场买回来的黄瓜,是自己食用,是招待客人,还是施与别人,都与价格无关。不可能因为要施与别人,卖黄瓜的人就愿意便宜卖给你,也不会因为自己食用就愿意多掏点钱一样。

无论是金融市场、企业家市场,还是土地市场抑或其他生产要素市场,之所以不完善或残缺,归根结底是政府管得太多。要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就需要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说得直白点,就是要把政府改得像政府,干好政府应该干的事,不该政府干的事要坚决地放;把国有企业改得像企业,把国企培育成市场主体;把没有的市场建立起来,把不完善的市场完善起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说了算。

[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33.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改革开放30年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房宏琳]

2014-12-24

赵振华(1966—),男,教授,从事《资本论》、宏观调控问题研究。

F121

A

1002-462X(2015)04-0099-04

猜你喜欢

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生产力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初级阶段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影响研究
汉语初级口语词汇教学初探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初级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汉字书写偏误研究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不能立即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由来及其历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