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在诊断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2015-02-24吴小红王珍桂黄国清舒少为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心脑血管血脂

吴小红 王珍桂 黄国清 舒少为

1 湖北省蕲春县漕河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35317; 2 深圳龙华新区中心医院

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在诊断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吴小红1王珍桂2黄国清2舒少为2

1湖北省蕲春县漕河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35317;2深圳龙华新区中心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在诊断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3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心血管病患者160例和脑血管病患者即急性脑梗死组140例。选择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150例为对照组。对三组hs-CRP及血清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心脑血管病患者hs-CRP水平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且hs-CRP水平随病情加重而显著增加(P<0.05);患者血脂中TC、LDL-C、TG、Apo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与ApoA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脂指标随病情加重变化不显著。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诊断的有效指标。

关键词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心脑血管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最近发现[1],心脑血管疾病不仅仅是脂类的沉积所致,低度组织炎症在其形成和发展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hs-CRP和血脂均为反映组织炎症和脂类异常的敏感性指标。本文旨在探讨hs-CRP和血脂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确诊的160例心血管病患者和140例脑血管病患者即急性脑梗死组作为分析对象。其中心血管病患者依据病情对机体损伤严重程度由低到高分为四组:高血压组(高危)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2~70岁;稳定性心绞痛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0~71岁;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45~68岁;急性心肌梗死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40~69岁。脑梗死组140例,其中男90例,女50例,年龄43~76岁。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0例,女70例,年龄40~75岁。

1.2检测方法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各项指标的检测均由我院检验科生化室完成。hs-CRP、ApoB、ApoA1水平的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技术;TC、TG、HDL-C、LDL-C水平的检测采用酶法技术测量。

2结果

心脑血管病患者hs-CRP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且hs-CRP浓度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心绞痛组>稳定性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脂中TC、LDL-C、TG、Apo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与ApoA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人类超敏C反应蛋白为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为肝细胞合成的全身性炎症的非特异性标志。研究发现[2],正常情况下hs-CRP在血浆中的含量很低,大约在0~3mg/L,当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等疾病时,其在机体内的含量会在6~8h之内急剧上升,在48~72h达到高峰,其含量水平与组织损伤程度成正相关;hs-CRP半衰期短仅为19h,当机体内的炎症因子减少时,其在机体内的含量也会迅速降低。故hs-CRP在血浆中的浓度可反应机体的炎症损伤程度,而且具有敏感、反应疗效考核等优点。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者发现[3,4]血浆中hs-CRP含量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动态发展具有明显的密切联系相符合。

±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本文中,五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hs-CRP在血清中的浓度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五组心血脑管疾病患者中,血清中的hs-CRP浓度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心绞痛组>稳定性心绞痛组,说明hs-CRP与心脑血管病对机体损伤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在一定程度上预示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因此检测血浆中hs-CRP浓度水平对心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心脑血管病的早期干预及疗效考核具有一定积极指导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等脂类代谢异常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5]。因此,血脂各项指标的检测早已成为医院查体的常规检测。

已有研究证实[6],HDL-C因其逆向转运胆固醇的作用而具有明显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而ApoA1为HDL-C组成部分,两者具有正相关性,因此两者在本文中均降低。而LDL-C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且LDL-C与ApoB同样也具有正相关性,两者在本文中呈现了均升高的情况。因此低HDL-C、ApoA1,高ApoB和LDL-C可以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指示。

综上所述,hs-CRP和血脂六项联合检测可互相补充,为心脑血管病从多方面提供预示因子与危险因子,提高诊断率,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以及疾病对机体损伤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观察及预后评估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应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佳诊断模式。

参考文献

[1] 郭昊,吴晓天,赵飘飘,等.C反应蛋白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J〕.医学综述,2010,16(17):2598-2600.

[2]张建营,郑广娟.C反应蛋白与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3):443-445.

[3]韩学贞.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8):6880-6881.

[4]宋长广,李爱芹,等.血清凝血因子、C反应蛋白与血脂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变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4(12):1148-1150.

[5]韩学贞.128例冠心病超敏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124-125.

[6]勾蓝图,傅明德.HDL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4,31(3):55-60.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4-06-12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1-0108-02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病心脑血管血脂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络病理论在心脑血管病治未病中的应用初探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你了解“血脂”吗
沉默的杀手——心脑血管病,5秒要人命,该如何预防?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