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科技创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及对策

2015-02-22张志元郑吉友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转型

张志元,郑吉友

(1.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 110819;2.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 110819)

未来科技创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及对策

张志元1,郑吉友2

(1.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 110819;2.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 110819)

未来科技创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上由传统的机器生产产品将转化为3D打印产品,发展模式上由资源消耗型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化为资源集约型低碳发展模式。今后我国装备制造业需要发展数字化制造,培育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态系统,发展绿色低碳制造技术,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适应未来科技创新与我国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科技创新;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一、问题的提出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离不开科技创新。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指明了新时期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趋势。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实现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在我国实施一系列区域振兴的战略部署下,装备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后危机时代,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引领装备制造业持续增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现实选择。面对新科技革命的汹涌浪潮,世界会怎样,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现实问题。当前,我国要在世界科技革命浪潮中抢占制高点,关键是要做强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实现科技创新与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深度融合,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实现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战略目标。未来科技创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在企业组织结构、发展模式、管理体系、生产方式等方面将产生革命性影响,通过深入分析未来科技创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科学价值,探讨科技创新与我国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并提出未来科技创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影响的对策建议,实现以科技创新增强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目标早日实现。

二、未来科技创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科学价值

(一)有助于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面临人口红利逐渐丧失、资源消耗亮起红灯、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客观形势,以质的提升取代量的扩张越来越迫在眉睫。考察未来科技创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影响,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阶段性特征、分布结构、制度安排等方面的研究,有针对性地推进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制定更加科学的产业经济政策,逐步提升我国产业竞争优势,焕发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生机,增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稳步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

(二)为增强我国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

通过深入剖析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从实际出发运用科技创新成果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积极应对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的新挑战。同时,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智能制造集成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组织方式创新的先进制造系统,将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智能化制造将对传统制造业生产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正在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智能制造对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有利于加快转变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式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通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必须依托科技创新和战略创新两个方面持续不断地投入,推动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是进一步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强调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正经历一个综合实力增长的黄金期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加快发展期,但不平衡、不可持续性问题依然存在,制造业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国际分工的低中端,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通过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科技创新与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

(一)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有着近百年的悠久历史,尤其是曾被誉为“中国工业摇篮”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建国初期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如在辽宁省沈阳市援建了包括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风动工具厂、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等重要装备制造业企业,奠定了建国初期国家工业基础。建国后,我国装备制造业走上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道路,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重型产业结构和较为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以及由此形成的陈旧观念,严重地制约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实现了长足发展,伴随着资源环境矛盾日趋突出,一些资源型老工业基地如山西省、东北地区等地的经济发展出现了相对衰退现象,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进入新世纪,我国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国家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十周年之际,尤其是在国内外市场经济结构深入调整的背景下,面临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和未来科技创新带来的新机遇,我国装备制造业必须依托科技创新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步伐。

(二)未来科技创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带来的挑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由此引发的产业革命方兴未艾,需要我国制造业抢抓机遇。科技革命从产业角度看,可能引发“仿生再生和生物经济革命”,主导产业包括:新一代生物技术产业将实现现有生物产业的升级换代,拟人化的信息和智能产业将实现信息转换器和人格信息包技术的商业应用,仿生和创生产业、再生产业等[1]。未来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空间科技、人口健康科技、矿产资源科技、能源科技、生物质资源科技、先进材料科技等方面,将对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和全球生产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当前,高品质基础原材料的绿色制备、资源高效清洁循环利用的过程工程,成为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科技问题。同时,数字制造技术、知识产权、设计、软件、品牌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需要大力推进以数字化制造为重点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进制造智能化,大力加快人才培养和支持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应对未来科技创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带来巨大挑战。

(三)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最终影响到产业发展的市场适应能力及把握机遇的能力。同时,我国装备制造业缺乏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很少会将客户及合作企业引入到企业的创新过程中,企业短视行为明显。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长期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基地既面临着严重的需求约束,又面临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能否抓住未来科技创新带来的机遇,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同时,在唯经济增长的理念下,政府职能定位出现错位、越位现象,对高污染、高排放为主要特征的装备制造业企业疏于监督,导致对资源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难以实现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基本建立了具有一定执行力的职能型组织架构,但突破性创新不可能发生在职能型组织内部,缺乏有经验的组织支撑,最终也会丧失成为成功创新的机会[2]。我国装备制造业缺乏世界一流大企业和知名品牌,整体水平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这些是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剩、生产经营过程中突出的问题。

(四)科技创新与我国装备制造业互动发展的运作机理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交汇的历史节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3]。第一波经济全球化战略偏重于增长和开放,而第二波全球化战略却需要以彻底的结构性改革为前提来支持增长和发展。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因此,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需要抓住世界金融危机的千载难逢的黄金机遇,大力吸收国内外高级要素,逐步成为具有“创新环节全球分工、创新资源全球配置、创新能力全球协调、创新核心以我为主”等特征的全球创新链体系中的重要一员[4]。因此,作为我国重要的特色工业——装备制造产业,在坚持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需要运用最新科技创新成果,推进先进制造技术与我国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利用先进制造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加快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理顺生产方式进化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并总结未来科技创新可能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将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科技创新动态密切结合起来分析,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支撑、引领作用,为我国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现代新型工业化转型提供持久动力。

(五)工业发达国家科技创新与装备制造业融合的比较与借鉴

当前,世界科技革命主要是由社会需求驱动和知识与技术体系内在的驱动形成的。材料和制造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德国工业4.0是以信息物理系统为基础的智能化生产,其主要特征就是综合利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的“物理系统”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日益完备的“信息系统”,通过两者之间的融合,实现智能化生产[5]。美国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三维制造视为制造业竞争力的三大利器。日本实施新增长战略,以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的发展,致力于发展绿色经济,日本还提出积极建立“逆向工厂”,处理废料并把它作为资源,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制造业进化”。欧盟提出智慧增长,俄罗斯实施促进经济由资源型向创新型转变的战略。据国际生产工程学会统计,发达国家目前推出的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多大30余种,如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模式,网络化制造模式,虚拟制造模式,敏捷制造模式、计算机集成制造等现代制造模式广泛推行,使得企业管理方式由制度化和程式化转向模块化。各国通过构建现代制造模式,形成了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绿色制造、清洁生产等制造业发展方向[6]。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装备制造业发达的国家,总是由具有总承包能力即提供交钥匙工程的公司,把有关设计、制造企业联合起来,形成集群。到2020年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我国将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将由制造为中心,日渐变为以创新与服务为中心,我国装备制造业应该跟上这个时代。借鉴国外关于装备制造业低碳化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我国装备制造业需要制定一个正式的发展战略,并应该明确制造业发展方向,强调制度保障体系在制造战略中的重要性。我国装备制造业必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我国装备制造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未来科技创新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伴随着全球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世界产业竞争更趋平行化,产业创新时代已经凸显。当今信息技术的创新步伐依然迅速,中国正处在一个千年大变革的时代,智能化和绿色化特色更加突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渗透和广泛应用,经济改革、科技进步,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发展,我国制造业必须依托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发展数字化制造

当今,全球正面临着以能源生态化、制造数字化为核心,以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三维打印技术就是通过各种手段用材料“打印”出这些薄层断面,并通过断面之间的叠合,制造出立体的物品。三维打印技术对创意设计是有力的支撑,可以通过三维打印技术很快制作出供试验用的原型,3D打印技术将创造新一代智能制造业。今天3D打印技术受到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部分学者认为3D打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制造模式,成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制造技术、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推力。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应该将“藩篱”打开,摒弃以生产者及其产品为中心、以传统技术为依托的固有制造文化情绪,需要对制造业发展模式进行深度变革。中国制造将向全球化、信息化、虚拟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演化,发挥中国制造与中国工程的联动效应[7]。目前,信息网络技术植入平台型企业将成为未来制造业企业发展的新模式,使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进入了“泛制造业时代”。因此,我国装备制造业需要依托科技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运用智能化系统发展装备制造业高度信息化、高度智能化的数字制造系统,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增强发展后劲。

(二)培育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态系统

我国装备制造业已融入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竞争时代,制造业面对的已不再是单一竞争格局,发展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使装备制造业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技术推动。在我国加快工业化进程中,特别强调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我国培育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态系统应遵循制造业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发展要求,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推进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开发应用,推广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资源产出效率,强化制造业企业能源资源节约意识[8]。积极倡导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低碳发展方式,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从“承接制造+产品创新”向“产品创新+流程创新”转型,最终实现制造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绿色低碳制造技术

依托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民族复兴,关键是振兴工业,要把握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作为装备制造业发展大国,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具有着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当前,我国必须瞄准行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开发一批创新的工艺技术,研制一批创新的工艺装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以移动终端代替操作平台,以智能系统替代人工介入。可见,未来的装备制造业自动控制系统将是高度信息化、高度智能化的绿色控制系统。通过加大对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支持力度,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四)构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发展装备制造业需要结合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这一新趋势,将企业发展重点集中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等环节,加强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以及传统制造业中的高端产品的技术引进,获取先进技术及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所需的战略资源[9]。政府要通过引导和支持的方式鼓励不同类型自发的产业研发联盟的发展,强化自主创新、科技引领,选择重点行业和关键技术领域进行试点,以行业骨干企业为龙头,联合科研实力雄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组建多种形式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0]。通过构建装备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发挥技术优势,带动全产业链创新,实现中国装备制造向中国装备“智”造的转变。

总之,我国装备制造业需要结合微笑曲线发展思路向高附加值的环节过度,运用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实现装备制造业从传统的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的生产方式转变。在未来科技创新的持续推动下,实现重大技术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的有机衔接,逐步推进我国装备制造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向智能制造转型。

[1]何传启.新科技革命引发新产业革命[N].人民日报, 2015-07-05.

[2]刘熹微.创建“创新生态系统”[J].新华文摘,2014(15): 136-137.

[3]郝健,李晓辉.开滦集团:以科技创新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N].中国经济时报,2015-07-16.

[4]刘志彪.战略理念与实现机制:中国的第二波经济全球化[J].学术月刊,2013(1):88-96.

[5]郑春荣,望路.德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11):40-48.

[6]王天伟.产业发展之路[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59-260.

[7]汪应洛,刘子晗.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思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1-6.

[8]张志元,李兆友.我国制造业低碳化转型探讨[J].理论探索,2013(6):97-101.

[9]张志元,李兆友.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及战略趋向[J].经济问题探索,2015(6):144-149.

[10]贺正楚,潘红玉.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3 -110.

The Countermeasures on the Impact from the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Future

ZHANG Zhi-yuan1,ZHENG Ji-you2
(1.School of Marxism,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 110819,China; 2.School of Humanities&Law,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 110819,China)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on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future mainly achieves in means of the producing mode from the traditional machine mode to 3D printing one,and of the developing mode from resource-extensive consuming approach to that of resource-intensive approach with low carbon.In future,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need to develop digitalized manufacture,foster the ecological system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develop th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green low carbon,and construct the strategic alliance of the innovation-driven industry,so as to adapt to the new trend of the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futur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273

A

1672-934X(2015)05-0027-06

10.16573/j.cnki.1672-934x.2015.05.004

2015-08-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GL00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M520643);教育部基本科研业务费探索导向重点项目(N130214002);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WJQ2015015);东北大学博士后科研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志元(1979—),男,山西介休人,副教授,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科技发展研究;

郑吉友(1981—),女,辽宁鞍山人,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

猜你喜欢

装备制造业转型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防晒装备折起来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