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州市华中农高区农民增收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5-02-22成锶奇刘小乐黎东升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农民增收政策建议

成锶奇,刘小乐,黎东升

(主要粮食作物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 荆州 434023)

荆州市华中农高区农民增收现状、问题与对策

成锶奇,刘小乐,黎东升

(主要粮食作物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 荆州 434023)

[摘要]对湖北省荆州市华中农高区农民增收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华中农高区农民增收面临着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农产品商品率不高、农业投资水平较低的问题,提出要加强农民农业技能培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农业投资等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增收;华中农业高新园区;政策建议

农民增收问题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共中央连续几年制定的“一号文件”中不断强调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近年来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下,我国农民收入虽有一定的增长,但是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障碍依旧存在,农民收入增长依旧缓慢。农民收入长期得不到提高,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而且影响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实地研究我国农民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与对策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为深入分析研究湖北省荆州市华中农高区农民增收现状和影响农民增收因素,笔者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共抽取荆州市华中农高区7个村委会200户农民家庭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0份,问卷有效率90%。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华中农高区农民收入情况、农高区促进农民增收政策、农高区农业产业组织情况。本研究所用数据主要来自荆州市统计局、农业局、水产局、畜牧兽医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单位获得的华中农高区近年发展的宏观统计数据和笔者发放问卷调查所收集的农户微观数据。

1农民收入现状

1.1农民收入总量有所提高,种植业收入比例逐步缩小

随着华中农高区的投产建设,农高区宏观经济情况的改善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高区农民总收入的增加。但是以种植农作物取得收入的比例在不断减小,农业种植的从业人数在不断下降。农业经营收入曾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农产品种植传统和农业资源的约束,农民种植的绝大多数作物仍是附加值低的大宗农产品。目前,随着种植成本的不断提升、价格不断走低,出现“增产而不增收”。因此,许多农高区农民表示对种植业的收益前景不看好。

1.2农民工资性收入已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3.5%的被调农户均有外出打工的经历,只有6.35%的农户未曾外出打工。农户家庭收入主要来自外出务工的农户占28.57%,主要来自农高区厂区工作工资收入的农户占35.71%。由此可见,荆州市华中农高区农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自非农业收入。但目前农高区的农民由于其文化素质和非农劳动技能的缺乏,就业面范围较窄,往往局限于靠手工体力和简单操作的工种。另外,由于零工的季节性制约,非农收入特别是打工收入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也影响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速度。

1.3农民收入增速相对缓慢

近年来,由于华中农高区的投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使得地区内生产总值呈现高速增长。华中农高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从刚开始投资建设的2012年的4.6614亿元增长到现在的2014年的6.1045亿元,增长率达30.95%。但作为农高区经济发展基础的农业和经济发展主体的农民,其发展水平和收入增长速度却不甚理想。以荆州市华中农高区农民收入为例,同期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0560元增长到2014年的13500元,3年间仅增加2940元。近几年虽然在华中农高区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有所提升,但总体来看依然很低。这说明华中农高区农民收入与宏观经济发展速度相比处于劣势,滞后于GDP的增长。

2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

随着华中农高区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农民收入增长越来越受到其科学文化素质的制约。具体体现在2方面:一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较保守。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农民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方面较为突出。华中农高区的农民也是如此,缺乏对职业生涯发展的科学规划能力,在进城务工或者选择工作时大多出于谋生的考虑。二是农民非农专业技能不强,就业能力较弱,就业选择范围较小。

2.2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业产品的需求不再停留在传统层面而是向着商品化、精细化发展。人们不仅要求农产品物美价廉,还要绿色健康。而农民作为农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获得比较高的收益就必须生产出物美价廉、绿色健康的农产品。然而由于受到传统农业粗放生产方式的影响,华中农高区的农业生产效率较低,使得农产品商品化率不高,导致农民从中获得的收益较少,从而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

2.3农业投资水平较低

从长期看,农民收入的增长取决于农村经济的发展[1],而农村的发展又以不断追加农业投资为前提。华中农高区自建设以来,对农业生产的投资较以前有所提高,但是与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发展的要求相比,其农业投资水平仍然较低。具体表现为,首先,对农业科技研发和农业科技推广的投资水平较低。长期以来,华中农高区受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农户对农业科技的了解不够,尤其是政府对农业科技研发和农业科技推广重视不够。其次,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投资水平较低[2]。传统农业生产只注重农产品的数量而不注重农产品的品质。传统农业中的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使得农产品的质量难以把控,品质难以提高。由于财政资金来源及数量的限制,华中农高区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包括农田基础设施、生产机械化、仓储加工实施、物流现代化等)的投资力度非常有限。

3政策建议

3.1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增强农民的就业能力

华中农高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低、农业技能不强已成为制约农民收入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华中农高区政府应加强农民农业技能培训。一方面通过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使其思想得到解放,增强其主动接纳新事物的观念及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让农民掌握最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技能,让农业科技武装农民,使农业技能成为广大农民手中有力的增收武器。

3.2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商品程度

一是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当前华中农高区农民面临着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而且质量问题严重的困境,深究其原因主要是华中农高区没有充分利用自身农产品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华中农高区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调整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建设现代农业和保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方面[3]。

二是加快推进农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华中农高区要建成全国农高区排头兵、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中心就必然要加快农地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把农民手中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这样做一方面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取一定的收益,促进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农高区也可以从农业规模化生产中获得发展的红利。

三是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联成一体,追求收益最大化,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的收益,提高收入水平。华中农高区现有的农业产业链太短,基本属于初级产品的提供者,没有进行深加工,从而丢失了许多能够实现增值的机会。因此,华中农高区要通过优惠政策及高效服务等举措吸引大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进驻,提升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管理,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生产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3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对农业投资的力度

农业是弱质产业,需要政府部门持续投入和扶持。华中农高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转变职能,重点加强对华中农高区农业领域的投资:一是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和农业科技推广的投资。在园区内分类别重点建设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大的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二是加大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效。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可以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连接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发展农工商、农科教、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让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产品加工增值的收益分配中获得更多的增收份额。

[参考文献]

[1]蔡昉,王德文,都阳,等.农村发展与增加农民收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2]董丹筱,温铁军.宏观经济波动与农村“治理危机”——关于改革以来“三农”与“三治”问题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9):67~75.

[3]曹春艳.导致农民低收入的外部因素分析[J].新西部,2011,(12):12~13.

[4]宋英杰.受教育程度与农民增收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10):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5)15-0082-03

[中图分类号]F327

猜你喜欢

农民增收政策建议
制约吉林省农民增收的因素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浅谈灵武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与实践
基于农村宅基地制度谈农民增收的法律治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