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首野生麋鹿种群采食植物生境及其修复途径

2015-02-22李鹏飞杨涛张玉铭蔡家奇沙平王建福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石首麋鹿生境

李鹏飞,杨涛,张玉铭蔡家奇,沙平,王建福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湖北 石首 434407

石首野生麋鹿种群采食植物生境及其修复途径

李鹏飞,杨涛,张玉铭
蔡家奇,沙平,王建福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湖北 石首 434407

[摘要]麋鹿(Elaphurusdavidianus)是国家珍稀保护动物,良好的觅食生境对其生存发展十分重要。近20年调查结果表明,在麋鹿活动的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的江南三合垸和杨波坦地区,麋鹿可采食植物共有33科87属125种,植物多样性总体较好。但近几年来,由于保护区内野生放养面积较小和保护区与长江的自然联系受人为干扰,湿地生境出现退化趋势,具体表现为水生、湿生植物减少,旱生、中生植物疯长,特别是不能被麋鹿采食的白茅群落扩散趋势明显。为此,今后需要加强湿地生境修复、大力进行草场建设。

[关键词]麋鹿(Elaphurusdavidianus);采食植物;调查;生境;修复;石首

麋鹿(Elaphurusdavidian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全新世(10000~3000年前)为鼎盛时期,商周以后迅速衰落,秦汉时代野生种群走向灭绝,从周代开始王室园囿就豢养麋鹿;1900年最后一群麋鹿在北京南海子绝迹[1]。关于麋鹿栖息的生境和采食的植物无从考证或缺少记载,英国乌邦寺收留的麋鹿靠人工饲养和采食部分人工草地植物,只有采食植物种类的零星记载。目前,在我国境内的麋鹿主要以半散放和半人工饲养为主,分布在北京麋鹿苑、江苏大丰保护区、石首保护区以及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的结合部[2]。北京麋鹿苑面积小,干旱加剧,种群相对密度大,草场退化极为严重,植物种类少,多为不可食耐干旱的苍耳、葎草等植物,麋鹿主要以人工饲养为主。江苏大丰保护区,面积较大,麋鹿种群数量大,由于土壤盐碱化,淡水资源缺乏,加上每年燎烧,导致植物种类单一,多为耐盐碱的白茅、狗尾草、盐蒿等植物。石首麋鹿保护区和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的结合部,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土壤等均带有南北过渡性质,总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冬季轻寒,雨量充沛,湿度较大,淡水资源丰富,土壤丰沃,植被繁茂,在1997年共调查到植物238种[3]。鉴于国内外以上几处保护麋鹿的地点、气候环境、生境、植被的差异,研究野生麋鹿采食当地主要植物种类及生境变化,对栖息地保护和恢复野生麋鹿种群具有重要意义。

1调查方法

1993年、1994年、2002年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3次从北京麋鹿苑引进94头麋鹿,首批引进的麋鹿经过2a人工圈养后于1995年1月投放保护区内野生放养。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一些麋鹿涉水扩散至保护区外,自然形成了江南三合垸、杨波坦2个亚种群。近20年来,对长江两岸三地近100km2范围内的麋鹿种群采食植物种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采取的方法为:对保护区内、外活动的麋鹿进行长期跟踪,调查麋鹿野外采食植物痕迹,采取拍照、记录、采样、对比鉴定等方式,确定采食植物种类,参照国内湿地分类研究相关成果[4~6]对其进行植被分类;经过多年人工哺育麋鹿幼仔至亚成体,采摘不同植物喂养,观察记录麋鹿食用的植物种类;通过2a人工圈养,4a长江汛期夏、秋季人工圈养渡洪,人工打捞水草、刈割草料记载,获得生物量基础资料。

2调查结果

2.1主要湿地植被

结合十多年来保护区内植被的演替情况,可将保护区的植被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1木本湿地植被

1)意杨林(Com.Populusniguavar.italica)。意杨(外来引进物种)林为人工林,分布于保护区的西南部,1994年栽种,2004年砍伐,2005年第二轮种植,2015年砍伐,林下为接骨草、天名精、葎草,冬春麋鹿可利用避寒,夏秋炎热,蚊虫多,麋鹿活动少。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将全部砍伐,需进行湿地生境恢复。

2)旱柳林(Com.Salixmatsudana)。为天然林,是1998年大水后随风传播的种子被泥土掩埋自然生长的天然林,位于保护区东北部,靠长江天鹅洲故道边,面积100hm2,林下紫云英、牛鞭草、李氏禾、苔草等丰富,一年四季都是麋鹿最频繁的活动区域。

2.2.2草本湿地植被

1)芦苇+荻群落(Com.Phragmitescommunis+Miscanthusfolridulus)。2005年以前为保护区内最大植被群落,后由于人为开垦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近几年有逐渐扩大趋势,面积200hm2,位于保护区中东部靠近故道浅水边,是麋鹿采食、隐蔽场所,群落植物有中华水芹、鸡矢藤、藜蒿等。

2)狗牙根群落(Com.Cynodondactylon)。分布于保护区北面,故道边,盖度为90%~95%,面积200hm2,群落植物黄花苜蓿、紫云英、牛鞭草等,是主要牧草来源。

3)牛鞭草群落(Com.Hemarthriaaltissima)。分布广泛,呈带状、片状分布,群落植物有藜蒿、芦苇、狗牙根等,为主要牧草来源。

4)藨草群落(Com.Scirpustriqueter)。位于水位波动的浅水区域,面积100hm2,主要有藨草、早熟禾、李氏禾、灯心草等,为主要放牧场所。

5)鹅观草群落(Com.Roegneriakamoji)。广泛分布于保护区,面积300hm2,牧草主要来源,群落植物有藜蒿、车前、野胡萝卜、看麦娘等。

6)接骨草群落(Com.Saururuschinensis)。接骨草群落分布意杨林内、堤干、堤坡、保护区南部地势较高处,面积大、分布广,不能被麋鹿采食,群落主要植物有天名精、葎草、苍耳、蒲公英等,由于其种子的特殊性,有利于自然或动物传播,已采取机械除杂的办法控制种子形成无限传播,近几年扩散蔓延。

7)白茅群落(Com.Imperatacylindrica)。分布于保护区中心区偏高处,主要为白茅,植被盖度为100%,面积50hm2左右,近几年由于湿地旱化,扩散趋势明显,不能被麋鹿采食,曾采取烧荒等办法控制扩散,无明显效果,现已改为冬天人工机械翻耕,通过破坏其地下根系来限制其繁殖速度。

2.2主要采食植物种类

根据调查和人工喂食饲草实验观察,石首野生麋鹿种群采食植物共有33科87属125种,主要分为禾草类、莎草类、豆科草类、杂草类4类,占保护区牧草总量的72%。其中麋鹿采食最常见的饲草有30种,分别为:荠菜(地米菜,Capsellabursa-pastoris)、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Blume)、喜旱莲子草(水花生,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Mart.) Griseb)、野大豆(GlycinesojaSieb.etZucc)、天蓝苜蓿(MedicagolupulinaL.)、紫云英(红花籽,AstragalussinicusL.)、旱柳(SalixmatsudanaKoidz)、野胡萝卜(DaucuscarotaL.)、一年蓬(Erigeronannuus(L.) Pers.)、泥胡菜(石灰菜,Hemisteptalyrata(Bunge) Bunge)、车前(PlantagoasiaticaL.、PlantagomajorL.、PlantagodepressaWilld.)、益母草(野芝麻,Leonurusartemisia(Lour.) S.Y.Hu)、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L.)、苦草(扁担草,Vallisnerianatans(Lour.) Hara)、慈姑(剪刀菜,SagittariatrifoliaL.var.sinensis(Sims) Makino)、凤眼蓝(水葫芦,Eichhorniacrassipes(Mart.) Solme)、浮萍(LemnaminorL.)、灯心草(JuncuseffususL.)、看麦娘(AlopecurusaequalisSobol.)、雀麦(BromusjaponicusThunb.exMurr.)、狗牙根(Cynodondactylon(Linn.)Pers.)、牛鞭草(Hemarthriaaltissima(Poir.) StapfetC.E.Hubb.)、黑麦草(LoliumperenneL.)、李氏禾(苦草,LeersiahexandraSwartz)、荻(Triarrhercasacchariflora)、岗柴(TriarrhenalutarioripariaL.Liu var.gongchaiform.Gongchai)、双穗雀稗(Paspalumpaspaloides(Michx.) Scribn)、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Cav.) Trin.exSteud)、早熟禾(PoaannuaL)、鹅观草 (RoegneriakamojiOhwi)。

此外,近期调查结果与与1997年调查比较,水生、湿生植物减少了8种,中、旱生植物增加了26种,采食主要植物生物量减少40%左右,特别是不能被麋鹿采食的白茅群落扩散趋势明显,说明麋鹿的食源和栖息地已受到严重影响。

3小结与讨论

麋鹿属于湿地动物,由于自身的践踏、采食,加上人为开垦湿地和干预麋鹿栖息地与长江的自然连通,湿地旱化明显,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种类和生物量减少,麋鹿生境特别是核心保护区以外的麋鹿生境正面临严峻挑战。据笔者近年观察,麋鹿为了满足自身营养需求,食草动物的食性发生了变化,捕食浅水中的小鱼、小虾和螺丝,所以有必要采取如下措施改善麋鹿生存环境,以利麋鹿种群持续发展。

第一,就近取水,修复保护区湿地。通过工程从长江引水,修复湿地生境,借保护区南高北低地势促进核心区水体微循环。一是可以改善水质,促进麋鹿自身排泄物及有害病原性微生物注入故道,减少环境中的存在量,净化麋鹿活动区域[8];二是减少中旱生植物的分布与蔓延,促进水生、湿生植物恢复,增加核心区内载畜量。

第二,建设核心区人工草场,解决极端天气麋鹿饲草供给。利用当地麋鹿喜食的草种,采取人工培育管理,提高生物量,进行轮牧放养。

第三,改善冬季核心区麋鹿养分状况,确保麋鹿健康发育。核心区内冬季人工补充精、粗饲料及复合矿质盐砖,改善麋鹿营养状况,增强体质、抵抗力和来年麋鹿生育能力。

第四,扩大麋鹿野放地,制定和落实野放区农损补偿政策。目前,要解决好三合垸、杨波坦、洞庭湖野生麋鹿种群的发展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麋鹿和谐共处,必须制定和落实野放区农损补偿政策。

第五,人工驯养,持续利用。在做好野生种群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将核心区内超过承载量的个体分离,进行人工驯养繁殖,避免因疫病大量死亡,导致资源浪费。建议主管部门对麋鹿保护相关政策作适当调整,借鉴类似马鹿与梅花鹿保护办法,建立人工饲养种群,合理开发利用。

致谢:长江大学朱建强教授为完善本文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谨表谢忱。

[参考文献]

[1] 曹克清.麋鹿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

[2] 刘胜祥.天鹅洲湿地麋鹿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J].南都学坛,2000,(3):6l~62.

[3] 刘胜祥,雷耘,蒙建中,等.石首天鹅洲麋鹿保护区植物资源现状评价[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2):27~28.

[4] 黄桂林.中国湿地分类及其指标体系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1995,(5):65~71.

[5] 陈伟烈.中国湿地植被类型、分布及其保护[A].国家林业局保护司,中国湿地保护与持续利用研究论文集[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92~97.

[6] 唐小平,黄桂林.中国湿地分类系统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3,16 (5):531~539.

[7] 李鹏飞,温华军,沙平,等.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境退化与保护对策[J].绿色科技,2012,(6):249~251.

[8] 李鹏飞,温华军,杨涛.石首麋鹿保护区麋鹿疫病防控现状及措施[J].湖北畜牧兽医,2013,34(9):37~40.

[引著格式]范晓丹,雷琼,邱祖明,等.江陵天星观一号楚墓出土饱水木漆器微生物种类及数量调查[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12(15):51~53.

48Habitats of Edible Plants for Wild Milu Population in Shishou and Its Restoration Approach

LI Peng-fei,YANG Tao,ZHANG Yu-ming

CAI Jia-qi,SHA Ping,WANG Jian-fu

AdministrativeOfficeofShishouMiluNationalNatureResrve,

Shishou,Hubei434407,China

Abstract:Milu(Elaphurusdavidianus),one of the protected animals,is valuable and rare in China,and a good foraging habitat is very important to it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The survey results in recent 20 years showed that the edible plants for Milu have 33 families,87 categories and 125 species in Shishou Mil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nd its circumjacent Sanheyuan southern Yangtze River and Yangbotan where plant diversity is good as a whole.However,in recent years the habitat degradation of wetland has occurred owing to a lesser grazing area for wild Milu and human disturbance on natural linkage between the reserve and Yangtze River,in which the concrete representations are decrease in the amount of aquatic plants and hygrophyte,overgrowth of xerophyte and mesophyte,especially,cogon (unsuitable for Milu ingestion) has a distinct spread obviously.From now on,it is needed to strengthen habitat restoration of wetland and to implement grassland construction energetically.

Key words:Milu(Elaphurusdavidianus);edible plant;survey;habitat;restoration;Shishou

[基金项目]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开放课题。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5)15-0048-03

[中图分类号]X176;X36

[作者简介]李鹏飞(1961-),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湿地恢复与管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lpf19610928@163.com 。 范晓丹(1988-),女,硕士生,研究方向为环境微生物。通信作者:马立安,malian@yangtzeu.edu.cn。

[收稿日期]2015-02-10 2015-01-18

[引著格式]李鹏飞,杨涛,张玉铭,等.石首野生麋鹿种群采食植物生境及其修复途径[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12(15):48~50.

猜你喜欢

石首麋鹿生境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The Return Of Wolves Has Already Made A Big Difference
石首长江公路大桥胜利贯通 合龙精度控制在2cm以内
宜春区域南方红豆杉生境及其生长量分析
鹦鹉怎么说
鹦鹉怎么说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新厂镇:石首“四化同步”第一镇
宁夏白芨滩不同生境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