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乡村滨水景观的美景度质量评价研究

2015-02-20朱丽雪董建文李霄鹤郑婧陈琳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滨水景观乡村

朱丽雪,董建文,李霄鹤,郑婧,陈琳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福建乡村滨水景观的美景度质量评价研究

朱丽雪,董建文,李霄鹤,郑婧,陈琳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根据乡村滨水景观的主要自然特征,采用美景度评判法分别对50张乡村滨水景观照片进行美景度评价,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乡村滨水景观的主导景观因子是植被类型、具有观赏性的人工景观、景观色泽和驳岸线条4个要素;乡村滨水景观构建的基本技术要求为建造具有观赏性的人工景观、驳岸线条自然弯曲流畅、植被类型乔灌草结合、景观色泽明艳鲜亮;在构建乡村滨水景观的过程中,4个主导景观评价因子应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融合。

[关键词]乡村;滨水景观;美景度评价

乡村水岸是乡村中自然因素最为密集、自然演化过程最为丰富的地域,也可以说是乡村居民与自然形态接触最多的地带之一。滨水区沉淀了乡村的生活形态,在维持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和独有性、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1]。本研究通过评价福建省乡村滨水景观的美景度质量并统计分值,分析福建乡村滨水景观元素,归纳景观影响因子,找出乡村滨水景观美景度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得出结论并提出对于建设未来乡村滨水景观的一些建议。

1研究方法

美景度评价法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简称SBE法,于1976年由美国环境心理学家Daniel等提出[2],是心理物理学方法中公认的运用最广的评价法。本研究拟应用SBE法对福建乡村滨水景观进行美景度量化评价。

1.1评判照片的选取

大量研究表明,用照片作为风景质量评价的媒介同现场评价无显著差异[3],还能大量节省研究经费,尤其能更好地控制受测对象,其可靠性已被许多相关研究所证实[4]。所以本研究采用照片代替现场进行乡村滨水景观美景度评价。

对福建省的乡村滨水景观展开调查,并实地拍照作为乡村滨水美景度评价的基础资料。研究样地包括宁德、漳州、武夷山、龙岩和莆田等一些周边的乡村。拍摄时间为上午9:00~11:30,下午 14:00~16:00,拍摄角度选取以视线中线在水中央、两边为驳岸的景观形式。共拍摄234张照片,从中选取50张乡村滨水景观照片作为评价的基础资料,并对照片进行编号(1~50)。

1.2景观评判方法

不同文化背景的评判者之间的审美态度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性不显著,而青年大学生对景观的欣赏往往表现为对美的追求,很少带有功利性[5,6],且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同一景观的评判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7]。因此,为了突出人们对福建乡村滨水景观直观的美感反应,本研究选择园林专业的研究生、从事园林工作的人员和非园林专业的大四学生作为景观评判者,共55人。

评判选用幻灯评判(By Slide)方式[8]。评判中,选择美景度作为衡量标准,反应尺度采用7分制,即依次为很喜欢、喜欢、较喜欢、一般、不太喜欢、不喜欢、很不喜欢,对应的得分值依次为3、2、l、0、-1、-2、-3[3]。评判前,向评判者作简要说明,正式评价前,先备好 4张滨水景观感官评价最好的和最差的照片作为参考,让其了解评价范围。然后将照片以幻灯片形式先整体浏览,再以每张播放8s的速度播放幻灯片。播放顺序随机,照片不重复播放,要求评判者凭借自己的第一印象对每一张照片进行评分。评判者55人,共收集到55张评判反应表,剔除9张无效反应表。因不同的评判者间审美尺度存在着一定差异,为消除或减少这种差异,采用以下公式对美景度评判值进行标准化[4]。

Zij=(Rij-Rj)/Sj

式中,Zij为第j评判者对第i个景观的标准化值;Rij为第j评判者对第i个景观的美景度值;Rj为第j评判者对同一类景观(或斑块特征)的美景度值的平均值;Sj为第j评判者对同一类景观的美景度值的标准差。

将同一景观所有标准化得分值求平均,即得该景观的标准化得分值,该值将作为建立模型的因变量[10]。

2结果与分析

2.1分解景观因子

根据调查结果和研究需要,分解出11个影响该乡村滨水景观美景度的景观因子(表1),即“树群景观类型”、“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乔灌草比例”、“植物的色彩对比”、“水的类型”、“具有观赏性的人工景观”、“焦点景观”、“树群姿态”、“景观色泽”和“驳岸线条”,并分别记为X1、X2、X3、X4、X5、X6、X7、X8、X9、X10和X11。

表1 乡村滨水景观评价因子的分解

注:观赏性的人工景观指汀步、石阶、木栈道等。

2.2主因子分析

根据标准化公式,运用EXCEL 2003和SPSS 17.0 软件算出50张福建乡村滨水景观照片的SBE值(表2)。由表2可以得出,SBE分值最高的2张福建乡村滨水驳岸景观照片为样本13(图1)和样本19(图2),SBE分值最低的2张福建乡村滨水驳岸景观照片为样本39(图3)和样本48(图4)。以50张照片的美景度评价标准化值作为模型的因变量,每张照片所属项目的不同类目作为模型的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运用T 检验、F 检验等检验方法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检测,证明该模型的准确性。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景观因子的偏相关性分析,经过7次运算,先后剔除“树群景观类型”、“树群姿态”、“植物的色彩对比”、“乔灌草比例”、“焦点景观”、“植被覆盖率”、“水的类型”7个景观因子,最后保留4个对乡村滨水景观美景度评价标准化值影响较大的景观因子,即“具有观赏性的人工景观”、“植被类型”、“驳岸线条”和“景观色泽”(表3)。

表2 福建乡村滨水景观照片的SBE值

图1 样本13图2 样本19

图3 样本39图4 样本48

表3 景观评价因子偏相关性分析

最后再采用SPSS17.0中的逐步回归法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乡村滨水景观美景度模型:

Y=-0.003+0.732X2+0.973X7+0.447X10+0.783X11(R2=0.626)

式中:X2代表植被类型;X7代表具有观赏性的人工景观(汀步、石阶、木栈道等);X10代表景观色泽;X11代表驳岸线条;R2为相关系数。

从回归系数值上可以看出,“具有观赏性的人工景观”回归系数最大,也就是说该景观因子对美景度评价的影响最大。根据回归系数值的大小比较可得出,评判者对乡村滨水景观评价因子的审美偏好是“具有观赏性的人工景观”>“驳岸线条”>“植被类型”>“景观色泽”。

表4 4种景观因子不同类目的标准化值

通过计算4种主导景观评价因子不同类目景观的标准化值(表4),得出调查对象的审美感官偏向:①在植被类型中:乔灌草型>地被或灌草型>乔灌或乔草型>无植被或零星地被;②在具有观赏性的人工景观(汀步,石阶,木栈道等)中:有2种这类景观>有1种这类景观>没有这类景观;③在景观色泽中:鲜亮>一般>暗淡;④在驳岸线条中:曲线>直线。

3结论与讨论

前述分析表明,乡村滨水景观构建的基本技术要求为“建造具有观赏性的人工景观、驳岸线条自然弯曲流畅、植被类型乔灌草结合、景观色泽明艳鲜亮”。

从模型可以看出,乡村滨水景观美景度在于具有观赏性的人工景观、驳岸线条、植被类型以及景观色泽相互之间的融合,不一定要四者兼有。根据每张照片的SBE值可对比出编号19的照片分值最高,该滨水景观照片有石桥和汀步做景观,驳岸线条虽然也是直线型的,但是却被岸边枝叶繁茂、颜色鲜亮的植被给遮掩弱化了,观赏效果较好。因此,在构建乡村滨水景观的过程中,4个主导景观评价因子可以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强化优势,弱化劣势。

由于福建的气候及地理环境不容易生长彩色叶植物,很多乡村滨水景观都缺少彩色叶植物景观的润色。从美景度量化分析中可知,景观色泽是影响美景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可以尝试在岸边种植一些适宜南方生长的彩色叶植株,比如朱蕉、红叶石楠、花叶良姜、红背桂等。乡村滨水景观的美景度量化评价对于改善乡村滨水景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但是不可否认其中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美景度评价法研究是一项复杂的课题,景观是一个整体,其质量好坏与否是不能完全用相互独立的预测因子来反映的,且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因子间的组合关系是难以量化的[11],因此,尚不能全面概括乡村滨水景观,还有诸多景观评价因子需要提炼、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俊妮.乡村滨水景观设计初探[J].小城镇建设,2013,(12):56~60.

[2]钟素飞.长沙市公园绿地典型园林植物群落美景度与偏好度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3]董建文,章志都,许贤书,等.福建省山地坡面风景游憩林美景度综合评价及构建技术[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4):45~48.

[4]Daniel T C,Michael M M.Representational validity of landscape visualizations:The effects of graphical Realism on perceived scenic beauty of forest vistas [J].J Environ Psychol,2001,21:61~72.

[5]俞孔坚,吉庆萍.专家与公众景观审美差异研究及对策[J].中国园林,1990,6(2):19~23.

[6]俞孔坚.系统景观美学方法研究——以湖泊景观为例[A].跨世纪城市规划师的思考[C].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1990:69~86.

[7]陈鑫峰.京西山区森林景观评价和风景游憩林营建研究:兼论太行山区的森林游憩业建设[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0.

[8]王雁,陈鑫峰.心理物理学方法在国外森林景观评价中的应用[J].林业科学,1999,35(5):110~117.

[9]马少龙.福州市城市垂直绿化美学评价及构建初探[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10]王海峰,彭重华.园林石景美景度评价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12):124~132.

[引著格式]陈丽君,郑智聪,赖钟雄.城市商业综合体环境景观设计研究——以莆田大唐广场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12(15):31~35.

27Study on Scenic Beauty Evaluation of Countryside Waterfront Landscape in Fujian Province

ZHU Li-xue,DONG Jian-wen,LI Xiao-he

ZHENG Jing,CHEN LinCollegeofLandscapeArchitecture,FujianAgricultureand

Forestry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002,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main natural features of rural waterfront landscape,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separately on 50 pieces of rural waterfront landscape photos with scenic beauty evaluation,us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alysi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ominant landscape factors affecting rural waterfront landscape are the vegetation types,ornamental artificial landscape,landscape color and revetment lines.The basic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rural waterfro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s the construction of ornamental artificial landscape,natural revetment lines with smooth and curve,vegetation combination with tress,shrub and grass,bright luster.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rural waterfront landscape,4 dominant landscape evaluation factors should be coordinated,interaction and mutual fusion.

Key words:countryside;waterfront landscape;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作者简介]陈丽君(1990-),女,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景观园艺规划设计。通信作者:赖钟雄,laizx01@163.com。

[收稿日期]2015-0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5)15-0027-04

[中图分类号]TU986

猜你喜欢

滨水景观乡村
滨水景观在城市生活中的应用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老城区滨水景观更新后评价研究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
城市滨水区绿化景观设计探讨
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