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2015-02-21马桂馨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宗教观新疆马克思主义

叶 蕾,马桂馨

(1.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2.新疆师范大学科研处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叶 蕾1,马桂馨2

(1.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2.新疆师范大学科研处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在全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中具有典型性。改革开放以来,新疆高校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在增进教育价值认同、实现教育内容“本土化”、探索教育路径有效性与加强教育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有益经验。这些经验对提高全国大学生,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宗教观教育工作有重要借鉴与启示。

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科学无神论;教育;经验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干部群众开展的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的思想教育实践。向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开展宗教观教育一直是党在思想宣传战线上的重要任务。新疆位于祖国西部,自古是一个多民族与多宗教并存的地区,也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实施“西化”与“分化”的重点地区。因此,新疆大学生的宗教观教育必然面临着来自新疆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与政治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制约。然而,从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看,新疆大学生在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自觉抵御宗教渗透等方面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这必然与新疆高校多年来坚持宗教观教育有密切的联系。在当前开展意识形态“反分裂”的现实需要下,认真总结其中的教育经验,探索其中的教育规律,无疑对推进全国大学生、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宗教观教育工作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一、坚持从政治高度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价值认同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根本原则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部,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周边与八个国家接壤,对我国来讲,新疆是重要的战略要地。新疆生活着47个民族2260多万群众,“多民族、多宗教,这是新疆地区的典型特征;民族、宗教与各方面事务紧密交织,这是新疆工作的现实情况。”[1]新疆的特殊区情使新疆一直以来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输送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重点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

“三股势力”打着“宗教幌子”在高校师生中发展民族分裂主义组织与团伙,散播泛伊斯兰主义宗教政治观的活动不断加强。这使得新疆高校在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工作中首先从新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维度与维护祖国统一的政治高度认识宗教观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新疆区党委在宗教制度改革工作中就提出要在大中专院校、广大县级以上干部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并且指出无神论教育是个长期的思想教育过程。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疆“三股势力”不断打着宗教旗号,披着宗教外衣煽动民族分裂,党中央再次指出,要积极与各种反动言论斗争,肃清民族分裂思想对广大青少年的影响,“在向党员和干部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引导他们贯彻好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的有关法令。”[2](P184)2004年,新疆区党委针对新疆民族分裂分子的宣传活动,不仅提出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而且提出加强马克思主义“五观”以及“四个认同”教育,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一同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部分。21世纪随着新疆意识形态反分裂斗争进入新的阶段,党中央从做好新疆宗教工作,提高全疆干部与人才队伍素质的高度再次提出要紧密结合新疆实际,把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三观”(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教育,作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维护新疆稳定、反对民族分裂的治本之策。[3](P574)

陈云同志曾经指出“利用宗教,同我们争夺群众尤其是青年,历来是国内外阶级敌人的一个惯用伎俩,也是某些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丢失政权的—个惨痛教训。”[4](P177)从政治高度出发,新疆高校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民族宗教无小事,这在新疆地区尤为突出,新疆宗教问题不仅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其群众性、国际性、复杂性等特点也尤为突出。因此,新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不仅关系着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人生观、世界观等思想领域问题,更关系着新疆意识形态安全、新疆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的重要政治问题。新疆高校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明确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这个重要目标,始终坚持从政治高度出发,不断增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价值认同,坚持用新疆发展的历史、新旧社会的对比和新疆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教育和引导新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增强辨别是非、抵御错误思想的能力。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内容的“统一性”与“本土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工作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结合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干部和群众在宗教问题上产生的模糊认识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灵活多样和生动具体的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实践。”[5](P43)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在内容上不仅包含了理论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原理教育,还包含着党和国家宗教政策与科学无神论的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教育体系。新疆高校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过程中,首先遵循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内容的统一性,对大学生进行宗教的本质、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发展客观规律的基本理论教育;进行“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抵御宗教渗透以及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基本政策的教育以及系统的科学无神论知识体系的教育,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与熟记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最终是用于指导实践的,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唯以致用。因此,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不仅注重全面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理论体系教育,还尤为注意结合新疆现实问题,提高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针对新疆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知过程中极易产生的模糊认知,在原理教育中,突出“宗教与民族”、“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与迷信”、“宗教与邪教”;“宗教自由”与“宗教活动自由”;“正常的宗教活动”、“非法宗教活动”以及“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等复杂的理论关系教

育。针对新疆大学生敏感的心理认知特点,还特别加强了“大学生能否信仰宗教”、“大学生是否应该信仰宗教”、“党、团员大学生为什么不能信仰宗教”以及“大学生在校的着装打扮是否绝对自由”等与新疆大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心理问题教育。

为了更好地配合新疆意识形态“反分裂”再教育,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内容中,新疆高校特别增加了新疆宗教历史与现状的区情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运用与教育的通俗化。在“反分裂教育”中,新疆高校还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原理系统地对宗教极端思潮的历史、实质以及危害进行了系统教育,帮助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观点理解,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分析新疆现实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育内容中,新疆高校还围绕“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加强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为主题,组织专家编写了《牢固树立“五观”,强化“四个认同”读本》、《50个为什么——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加强民族教育读本》等丰富大学生宗教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内容。

新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既注重理论与政策的宣传,也注意融入新疆地区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关心的问题;既坚持宗教观的教育,也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新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反分裂教育、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思想道德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内容。事实证明,只有坚持统一性与本土化原则相结合,不断突出教育的重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才能真正提高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效果。

三、坚持长期的、系统的课堂主渠道与多种有效的教育路径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工作的必要保证

教育方式是将教育内容与教育目的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实现教育目的,再现教育内容的关键环节。有效的教育方式能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取得教育内容与教育目的相得益彰的结果。新疆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就是长期性地坚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性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课堂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新疆高校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指示开始在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课程教育中安排一章的内容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与党和国家宗教政策。2002年开始,新疆区党委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不仅专门组织专家编写了《科学无神论教程》,而且决定将《科学无神论教程》作为新疆高校第三门公共政治理论课程不少于36学时在全疆各族大学生中开设。而且新疆个别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中,将《宗教学原理》作为专业课,开设学时达到54学时。新疆部分高校还成立了“民族宗教学”的硕士培养基地,尤其是专门的“宗教学”硕士培养单位,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少数民族宗教”、“宗教历史”、“宗教文化”等研究方向。由此,新疆高校拉开了系统地、规范地、全面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课堂教育的序幕。在课堂教育中,以“理论灌输”教育方法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素养,同时还注意利用新疆民族宗教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注重实践教学,带领学生考察本地区的民族、文化风情与历史“博物馆”、“宗教活动场所”与“宗教仪式与活动”,以强化理论认知,提升教育效果。

新疆高校在坚持系统的课堂教育主渠道教育路径之外,还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宣传路径”。例如,以新疆高校“地方课程”建设为平台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栏目,加强宣传科学无神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宣传;根据新疆大学生的不同社团组织类型,积极开展“自我学习与自我教育方式”,鼓励大学生社团根据自己的活动类型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无神论的宣传。例如,在新疆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日,新疆团区委、学联在各高校组织开展了“红五月”自治区大学生“网上无神论教育及民族团结教育知识竞赛”,新疆23所高校(含高职高专)的两千余名大学生参与竞赛,扩大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影响力。[6]在教育路径探索中,新疆高校还采取了“实践管理”的教育方法,加强大学生的法制宣传,依法治理校园宗教活动。“实践管理”教育方法主要是针对防止非法宗教活动在高校的蔓延与渗透,一方面对全疆大学

重点普及自治区下发的“关于禁止学校宗教活动的相关规定”[7]以及“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原则。另一方面,在高校内部深入开展学校集中整治、清理整顿工作,坚持依法治校的教育理念,肃清校园宗教活动与宗教行为,为维护校园的稳定与校园民族团结、建立“反渗透”工作机制奠定法律基础。

2014年中央新疆座谈会的精神指出,“要用听得懂、看得见、记得住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把道理讲通、讲透、讲深,才能抵御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引导群众、凝聚人心。”[8]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可以是理论教育,也可以是实践教育;可以是情感教育也可以是法制管理教育。但是方法多样性的选择必须与方法的恰当性相结合。列宁曾经指出在工人群众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要有组织性与策略性,要“善于同宗教做斗争”。[9](P607)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中,不仅要有多样的方法选择,还必须依据教育的文化背景、教育资源,学生主体的学习特点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这是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在形式经验方面的重要启示。

四、注重多民族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队伍的建设,储备人才资源,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工作的根本保障

历史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要不断发展与壮大,必须要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关、专业技术过强,理论水平深厚的教育队伍。拥有这支队伍,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根本保障。新疆高校位于祖国西部,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以及思想开放水平普遍低于内地,整体教育水平的发展程度给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为了克服新疆地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人才短缺的问题,新疆高校自改革开放以来采取教育人才的引进以及区域人才的自我培养的方式建设教育队伍。经过长期的发展,新疆高校成立了“民族宗教学”的硕士培养基地,尤其是专门的“宗教学”硕士培养单位。在硕士培养过程,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了一批了解新疆历史、新疆区情的专业人才队伍。

另外,在人才队伍的培养中,新疆高校还以“新疆地方课程”建设为平台,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水平。近年来全疆高校为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积极进行国家级、地方级的“精品课程”建设,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课程也是其中的建设目标之一。因此,以“地方课程”建设为平台,举行教学队伍多媒体技能竞赛、优秀教学课件评比,以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教学技能的提高;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积极建设教研资源的网站教育平台,为教师与学术的研究、学习与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疆高校还积极鼓励教师加强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以“科研促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实证调查与研究。据不完全统计,90年代以来新疆高校教师队伍参与的调查与研究成果发表的达20多篇(含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的调查报告),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科学无神论教育教学”为主题的研究论文达100多篇,为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工作积极献言献策。

在努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前提下,新疆高校还重视少数民族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近40%,可以说是教育的重点对象。因此,培育、选拔具有宗教学专业背景的少数民族教师队伍是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观认知、认同效果的关键因素。新疆高校不仅注重少数民族骨干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培养,还会定期对其进行技能培训和理论研修,不断优化教育队伍的专业结构。实践证明,“建设一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宗教理论研究工作队伍,努力办好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宗教问题的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相关专业,是党的理论队伍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10](P52)因此,教育队伍的建设、人才资源的储备已经成为继续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重要因素,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综上所述,新疆高校在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启示我们:坚持从政治高度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价值认同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根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内容的“统一性”与

“本土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工作的生命力;坚持长期的、系统的课堂主渠道与多种有效的教育路径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工作的必要保证;注重多民族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队伍的建设,储备人才资源,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工作的根本保障。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面地、不偏不倚地开展教育,才能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效果,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1]精心做好宗教工作——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疆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4-06-04.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疆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

[5]李建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6]中国共青团网:http://send.gqt.org.cn/preview/ccyl/place/new s/xinjiang/200906/t20090615_257792.htm.

[7]参见新疆教育厅党委[1982]30号文件《批转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民委、文委、教育厅党组<关于对经文学校处理意见的报告>的通知》以及[1996]5号文《关于在学校禁止宗教活动的规定》。

[8]不断增强各民族人民文化认同——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疆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4-06-06.

[9]国家宗教事务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宗教[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10]国家宗教事务局政策法规司.《宗教事务条例》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手册[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乔根锁]

[校 对 梁成秀]

G641

A

1003-8388(2015)01-0081-05

2014-08-30

叶蕾(1982-),女,新疆伊犁人,现为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宗教学理论。

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大众化问题研究”(项目号:12CZJ072);自治区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资助项目“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实效性研究”(项目号:12XSQZ0204)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宗教观新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直觉:爱默生超验主义改革的灵魂
波特小说中矛盾的宗教观
析哈贝马斯的“内在超越”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