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政治和西藏人物
2015-02-21邹敏整理
邹敏 整理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
西藏政治和西藏人物
邹敏 整理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
《西藏政治和西藏人物》[1],新民[2]著,全文分文六个部分,就民国时期西藏地方主要的政教大事进行了介绍,包括西藏地方达赖和班禅称号的由来、政教大权的组织形式及主要机构、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及其圆寂后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的演变、九世班禅出走及其在内地的活动、十四世达赖喇嘛和十世班禅的寻访与转世坐床,热振活佛与达扎活佛摄政等内容。当时人记当时事,对于研究民国时期西藏地方的政治、宗教状况、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史料意义;同时作为民国时期藏学研究的成果之一,又具有其学术价值与意义。不过,由于信息阻隔等原因,文中所述内容也有少数与史实出入之处。
民国;西藏政治;西藏人物
西藏[尚]有“秘密国”之称,连我们自己人对他都是很隔膜。其他西部和南部,均与印度,及英属的不丹、尼泊尔[3]相接壤,所以久为英帝国所垂涎。对于内地,虽北、东而均与新疆、青海、西康等省毗连,但因交通阻塞,情意虽能贯穿,彼此仅保持着若即若离的一点关系而已。当胜利之初,蒋主席出席八月二十四日国防最高委员会与中央常务委员会临时联席会议时,曾有“完成民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长篇致词[4],内容除对外蒙承认独立外,对于西藏则决定予以高度的自治,中有云:“我可以负责的声明,如果西藏此时提出自治的愿望,我们政府亦必本我一贯之真诚,赋予高度自治。如果他们将来在经济条件上,能够达到独立自主[5],我们政府亦将与对外蒙一样,扶持其独立”。
一
考西藏历史,在明代永乐以前原为红教[6](注一)势力,自宗喀巴(注二)入藏传布黄教[7]成功,圆寂后,乃遗嘱二大弟子,永以化身转世。其二大弟子一有达赖喇嘛,一为班禅额尔德尼(注三)。当时第一辈达赖乃系藏王太子舍王位出家受戒,传黄教衣钵,因其有二重身份遂以主教而兼藏王,故传统习惯上,班禅地位次于达赖。
“达赖”“班禅”均为称主教之尊号,并非人名,惟藏人习惯,对主教不呼其名,而对其每一辈之真
名,反不能举。达赖本蒙古语[8],大海意,谓其福慧广如大海,藏文则演绎为最高权力之统治者。班禅一辞[词],“班”为梵文“班智达”[9]之简称,乃对学者尊称,谓博学多能,无所不通,“禅”为广大之意[10],谓人学问渊博,广大□四。历来达赖驻前藏,拉萨城布达拉寺,已传至第十三辈,班禅驻后藏日喀则城扎什伦布寺,已传至第九辈。
二
藏中政教两权,向来时有分合,大致须视每一辈达赖本人之力为定。至近年行政组织,其最高主脑为葛厦[11],直译之为行政厅,乃藏中行政的最高会议机构[12],其性质仿佛内阁之国务会议,由四葛伦[13]组织之;葛伦直译为最高政务官,其性质仿佛内阁制之各部长,例定为三俗人一喇嘛[14],由此四人以合议制处理全藏立法、司法、行政等民事。葛伦系由达赖任命。任期无定。
在达赖与葛伦间,近年又设一“司伦”[15],直译为政治大臣,其地位系承上启下,性质仿佛内阁总理,由普通俗人充任,资格须达赖属意人物。葛厦议决案件先须报告司伦,经其审核后,再呈达赖裁决施[行]。前充司[伦]的尧杞冷青[16],系一青年人物,极精干。
宗教方面,设有“伊仓”[17]处理,伊仓直译为秘书职,职员一体为喇嘛,由“中译”[18]四人组织之。“中译”意为秘书,专管喇嘛事务,兼及达赖私人文书。藏有“政治四葛伦为对外四柱,宗教四中译为对内四柱”之谚。
军事方面由“马基”[19]负责,马基直译为总军长,管理全藏军务,直辖于达赖。前充马基者名龙厦[20],曾留英数年,系一亲英分子,达赖死后,遭藏人挖去双目而死[21]。
三
故十三辈达赖名“牟尼教海”,西藏人,于清光绪二年转世,五年即位,光绪三十年英兵入藏被逐,去印度。民元始回藏,旋对中国宣布独立[22],并拼□班禅出藏,所有全藏军、政、教三大权,均在其掌握中。后又将政务主持人“丁□[杰]德林穆”驱逐,而以其表姓“尧杞冷青”为司伦。
当达赖宣布独立不久,于民元八月,袁世凯曾接□[获]西藏办事长官钟颖[23]电告,谓达赖有意□[议]和,袁乃以大总统名义,封为“诚顺赞化西天大善自在佛”[24]。但以后内乱频仍,政府迄无暇顾及□事,彼此隔膜十余年。
十八年八月[25],英人拟建自拉萨经德庆、江卡,到加尼,及自江孜到日喀则□两铁路,以图后藏。达赖表示反抗,颇有诚意内向,惜当时中央政治力弱,鞭长莫及。后康藏纠纷发生(二十年三月)[26],中央曾派唐珂三[27]赴康调查真像[相],旋达赖电京,已令藏兵停止军事行动,四月间达赖驻京,代表办事处成立,以贡觉仲尼[28]为代表。六月国府赐达赖为“护国鸿化普慈大师”[29],二十一年七月,忽又与青海方面发生军事纠纷,经代表及蒙藏委员会斡旋,次年五月始告解决。即后达赖对班禅回藏表示同意,一时关系,已有好转现象,不料二十年十二月十七日,达赖竟在拉萨圆寂。
国府对达赖身故,亦极优遇;二十三年二月十四日,南京曾举行追悼大会,中央又派黄慕松[30]为致祭达赖转世,于四月廿六日启程赴藏,九月中抵拉萨举行隆重祭典。
四
故九辈班禅名洛桑吐丹,西康达克堡人[31],清光绪九年[32]转世,十四年在拉萨认定。光绪二十年[33]英兵入藏,达赖走□,当时清廷驻藏大臣有泰[34],曾奏请饬令班禅兼管前藏政教,乃渠胆怯力辞不就,是年冬曾随英太子游印度,归来仍返后藏日喀则。后因与达赖疏隔日深,互相疑防,并传达赖将加害于巳,遂于民国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星夜出藏,沿北路荒□,经青海甘州,凉州而抵□□[兰],备受辛苦,次年往北平谒总统曹锟,报告藏局,当时正值内讧外侮,相继而来,北庭无力为援,渠乃趁此周游国内冀、鲁、豫、晋、陕、甘、察、绥、辽吉、黑、苏、浙、皖、宁夏、阿拉善等地,宣扬佛法。
国府成立后,对之备极优□,初升以“护国宣化广慧大师”名号[35],曾在京沪杭启建时轮金刚法会,
盛极一时,二十一年特任为西陲宣化使,二十三年又任命为国府委员。二十四年五月经绥远伊克昭盟、宁夏、甘肃抵青海驻塔尔寺宣化。自达赖圆寂,渠更极力宣示作回藏准备,实则当时藏中已另有实力派执政[36],(详节后)对渠未必欢迎,好梦终未能寂,竟于二十六年十一月三十日含恨圆寂于青海玉树行辕。
五
依惯例:老达赖或班禅圆寂后,即派人四出[处]寻觅转世之灵童数人,再举行抽签决定。十四辈小达赖名拉木登珠,于二十四年生于青海西宁公□地方祁家川,母祁氏,其兄为塔尔寺(在西宁)小活佛。同□所为灵童,尚有西康三十九族碧伦地方一名,又西藏山南们珠领地方一名,但因热振(详后)验卦,观海及护法降神明示情形,均与拉木登珠符合,经西藏僧俗大会[37]公认为十三辈达赖喇嘛转世,故并未举行抽签,即行决定。
二十九年二月二十二日,小达赖第十四辈拉木登珠在拉萨行坐床(即位)典礼,国府曾派蒙藏委员会吴忠信[38],前往参加主持。小达赖时年六岁。
至第十辈班禅,在三十年七月间报载康定消息:甘孜班禅行辕派来寻访转世灵童人员,已分南北两路查访,刻在理化县属□桑寻得灵童卵土登夺吉,系康定折多塘人,二十七年旧历十一月二日生,灵童其父母均留驻□桑会拉寺,寻访人员已返甘孜复命,后情悉:第十辈小班禅三十三年二月八日即位[39],惟是否即甘孜行辕方面所寻得之卵土登夺吉,则未详。
六
现在达赖班禅均在幼年,当无行为能力,实际执政人物乃为结泽[40]热振[41],藏文结泽为代理统治者之意,热振系人名,原为呼图克图。
藏中旧例:老达赖圆寂后,新达赖未即位前,在此青黄不接时代,由全藏人民推选英明才智之呼图克图(喇嘛众之尊者)代理达赖职务,此次十三辈达赖圆寂□,即由热振呼图克图代摄藏政,国府曾于二十三年三月三十一日命令照准。按热振为青海人,有才智,有魄力,廿八年夏曾将司伦尧杞冷青予以免职。热振于二十九年还寺学法,曾由第十四辈达赖亲自决定,以资师傅打杂[42]仁波切[43]继续摄政。但达扎就职后,其施政方针与热振迥异,唆使西藏少壮派留英份子,日渐抬头,如设立“外交局”,调换噶伦[44],种种亲英措施均引起僧众之不满,因此老早酝酿即有推到达扎,欢迎热振之口号[45]。
本年四月初,因为爆炸案[46],藏政府正式清查武器,曾引起色拉寺与藏政府之冲突[47],四月十一日藏政府将热振拘捕,色拉寺与藏政府又发生激战,此次冲突并有英籍报务员及炮队参加[48],现在热振已故[49]。
注一 红教为旧教,黄教则系新教。
注二 宗喀巴明永乐十五年剩余青海西宁,为蒙族人,八岁出家,二十四岁入藏,卅撕岁阐明黄教。
注三额尔德尼为蒙文宝贝意,系用作封号,班禅于清康熙五十二年被封此号,喇嘛[50]直译为上任,亦称活佛。
(为忠实原文,整理时全文照录,对于部分因当时的印刷质量和时间久远造成的难以辨别、存疑、遗漏之少数文字,以[]表示;无法辨别的字以□表示;原文注释,如(注一),也照录,不做更改;()为原文内容,保留之;少数标点符号根据现行标准略作调整;原文繁体字均改为现行对应之简体字。)
[注释及参考文献]
[1]《边政导报》,1947年,第5期,第30-33页。
[2]新民当为笔名,查询“民国时期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最早以新民为名发表文章是在1904年,文章为《英人之特性》,见于《萃新报》,1904年,第1期;随后,文章较多的时段是30年代,40年代次之,20年代再次之,但是否为同一人所作,却有待考证。在20世纪30、40年代的报刊上,作者署名为新民,涉及边疆问题和少数民族事务的文章主要有:《苍梧巡礼:西南见闻录之一》,《同舟》,1937年,第5卷,第4 5期,第44-46页。《梧桂道上:西南见闻录之二(未完)》,《同舟》,1937年,第5卷,第6期,第25-27页;《梧桂道中:西南见闻录之三(未完)》,《同舟》,1937年,第5卷,第7期,26-28页;《梧桂道中:西南见闻录之四》,《同舟》,1937年,第5
卷,第8期,24-26页;《西南夷苗果有特设机关另行治理之可能与必要乎》,《南强月刊》,1937年,第1卷,第7期,第18-22页;《滇缅界务管见》,《边事研究》,1935年,第2卷,第1期,第4-6页;《班禅的皇宫塔尔寺》,《边政导报》,1947年,第6-7期,第50-51页。
也有许多其他类文章,兹列举一二:《英国的社会状况(一)》,《现实(上海1931)》,第1卷,第3期,第43-45页;《英国社会状况(三)》,《现实(上海1931)》,第1卷,第5期,第76-78页;《最近共党的内幕及总崩溃的趋势》,《光明之路》,1931年,第2卷,第2期,第1-32页;《以退为进之中立地带》,《残日周报》,1931年第1卷,第5期,第6-7页;《如何应付目前的危局:武力解决》,《新路》,1933年,第21期;《拥议“三民主义共和国”》,《励新旬刊》,1934年,第2卷,第5期,第8页;《法西斯主义之剖视》,《清华周刊》,1935年,第43卷,第12期,第5-10页;《日本民营军需工业概况》,《四川经济月刊》,1937年,第8卷,第6期,第21-30页;《三年内将有大战》,《宇宙文摘》,1947年,第1卷,第10期,第69页;
另有翻(编)译文章,也列举一二:《战争与原料问题》,《四川经济月刊》,1937年,第8卷,第1期,第33-41页;《英美之金利趋势》,《四川经济月刊》,1937年,第7卷,第5/6期,第41-44页;《世界之军需品贸易概况》,《四川经济月刊》,1937年,第8卷,第5期,第31-44页;《甘地的印度与尼赫鲁》,(印)辛格(作),《改进》,1939年,第2卷,第6期,第223-225页。
[3]不丹原属西藏地方,18世纪中叶起,英国开始入侵不丹,1910年英国和不丹签订《普那卡条约》(又称《英不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接受英国指导,从而使不丹成为英印之保护国,外交受英印统辖。尼泊尔,在清朝文献中成为廓尔喀,雍正及康熙至光绪末年,向清政府进贡,19世纪初开始遭到英国的入侵,随后在外交上受英国指导。1791曾武装入侵西藏,乾隆皇帝于同年命福康安率大军征伐,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始终保持中立。
[4]即1945年8月24日,蒋介石发表的《完成民族主义,维护国际和平》的演讲,全文6000余字,内容包括承认外蒙合法独立和予以西藏高度自治。全文可见《完成民族主义维护国际和平》: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四日蒋总裁在中央常务委员会国防最高委员会临时联席会议致辞》,《中央党务公报》,1945年,第7卷,第9期,第1-4页。
[5]蒋介石致辞原文为:“如果他们将来在经济条件上能够达到独立自主的时候”,《中央党务公报》,1945年,第7卷,第9期,第3页。
[6]即藏传佛教宁玛派。
[7]即藏传佛教格鲁派。
[8]达赖二字系根据蒙古语音译。
[9]意为通晓五明的学者。
[10]禅来源于藏文chen,音“钦”,意为“大”。
[11]一般写作噶厦,为藏语bka'shak的音译,bka'音“噶”,“命令”之意;噶厦,意为“发布命令之处”。
[12]噶厦,准确地说为西藏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始建于七世达赖之时。在1913-1951年期间,西藏地方最高会议为噶厦面临重大事件时召开之民众大会。
[13]藏语bka'blon的音译,一般写作噶伦。blon,音“伦”,“臣”之意。噶伦,汉语大臣之意。
[14]噶厦内置四噶伦,一人由僧官充任,三人由俗官充任。十三世达赖喇嘛时规定首席噶伦必须由僧官充任,称为噶伦喇嘛。1923年,又增设噶伦一人,常驻昌都,称为昌都噶伦,或昌都基巧,昌都总管。文中的“三俗人一喇嘛”,俗人指俗官;喇嘛,指僧官,下文同此者不再另作注释。僧官和俗官为西藏地方官员的两大系统。
[15]藏语srid blon的音译,srid音“司”,“政治、政务”之意,司伦,即政务大臣之意,官位二品,位居噶伦之上,1926年由伦钦改称,伦钦乃藏语blon chen的音译,汉语首席大臣之意,在英语中通常被翻译成“首相”(primeminister),1933年十三世达赖圆寂后仅保留朗顿·贡嘎旺秋(glangmdun kun dga'dbang phyug)1人,1939年朗顿·贡嘎旺秋在摄政热振(rwa sgreng)活佛的操纵下,被迫辞职后,该职位空缺。参见郭卿友:《民国藏事通鉴》,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第737页:[美]梅·格尔斯坦著,杜永彬译:《喇嘛王国的覆灭》,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10-11页。
[16]此处当为人名的藏语音译,查自1926年将伦钦称为司伦后,十三世达赖喇嘛以其侄子朗顿·贡嘎旺秋为司伦,一直到1939年,期间并无他人担任司伦。朗顿虽然年轻(任司伦时仅20岁),但对他的评价却是幼稚而傻气,性格软弱,优柔寡断,“傲慢而刻板”。(参见《喇嘛王国的覆灭》,第97页;[意]毕达克著,沈卫荣等译:《1928—1959西藏的贵族和政府》,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第4页。)此处人名音译虽有不同,评价也相去甚远,但此间担任司伦者仅朗顿·贡嘎旺秋1人。或许因为信息阻隔,作者此处的记载有误。
[17]一般写作译仓,藏语yig tshang的音译,“秘书处”之意。译仓,实际为噶厦政府的秘书处,由四名僧官充任,是西藏地方政府的最高僧官机构,受噶厦的领导,同时又对噶厦其监督作用,主要职责为掌管达赖喇嘛的印信、文书,处理宗教、寺院及僧官的培训、任免、升调等事务。参见《民国藏事通鉴》,第738页。
[18]一般写作仲译,为仲译钦波的简称。仲译钦波为藏语drung yig chenmo的音译,“秘书长”之意,是译仓的主管官员,共4人,均为四品僧官。参见《民国藏事通鉴》,第738
页。
[19]藏语dmag spyi的音译,“司令、统率”之意。马基,即藏军总司令。
[20]即龙厦·多吉次杰(lung shar rdo rjemtsho rgyal),出身贵族,其家族是红教三大活佛之一苏琼·西饶扎巴的后裔,龙厦本人“才智华十分出众,年轻有为”,曾前往英国,1929年被任命为藏军总司令兼任孜本,并经常为达赖喇嘛起草一些重要文件,甚至可以左右达赖喇嘛的意志,达到了他一身权力的顶峰,成为西藏地方政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许广智:《西藏民族地区近现代化发展历程》,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71页。
[21]系指“龙厦事件”。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之后,西藏地方政府中的主要政治人物展开权利角逐。1934年1月,龙厦发动大批俗官及少数僧官发起一场名为“求幸福者同盟”的改革运动,试图仿照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对西藏地方的政教一体制进行改革;在这场改革运动中,暗杀首席噶伦赤门·诺布旺杰(khrismon nor bu dbang rgyal)也是其计划之一。龙厦的改革运动最后失败,龙厦被捕,其党羽多数也被捕,龙厦本人被处以挖去双眼的酷刑。参见:《喇嘛王国的覆灭》,第136-158页;周伟洲:《西藏通史·民国卷》(上),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第217-223页;《民国藏事通鉴》,第139-142页;拉乌达热·土丹旦达:《我参与“龙夏事件”的经过》,西藏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5年,第30-34页;拉鲁·次旺多吉:《回忆我的父亲——龙厦·多吉次杰》,西藏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年,第46-52页。
[22]即191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返回西藏后,在藏历新年之际发布的新年文告——《关于西藏全体僧俗民广众今后取舍条例》,又称《水牛年文告》,文告包含了驱逐在藏的汉官、汉军和汉人的内容,以及将元以来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说成是供施关系,一些西方人因此认为该文告是“西藏的独立宣言”,实际上根本不成立。参见朱绣:《西藏六十年大事记》,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59页;周伟洲,周源:《西藏通史·民国卷》(上),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第19-22页;李含章:《<水牛年文告>:一份被误读的文件》,《西藏研究》,1999年,第1期,第1-3页等。
[23]钟颖:字鼓明,满洲正黄旗人,清同治帝之表兄弟。曾任新军协统,1908年奉旨帅川军入藏,次年抵达拉萨。其军队“纪律废弛”“毫无营规”“放荡不羁”,入拉萨后引发动乱,并导致十三世达赖喇嘛出走。后辛亥革命爆发,驻藏大臣联豫被逐,新成立的民国政府于1912年5月任命钟颖为“西藏办事长官”。因其是引发拉萨动乱的始作俑者,此任命遭到西藏地方的抵制,1913年4月,“在种种威胁驱使而中央援军力不能及的情况下”,被迫离藏。1915年被袁世凯处死。参见喜饶尼玛:《民国时期中央政府驻藏职官刍议》,《近代藏事研究》,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265页;张召庸,喜饶尼玛:《清末民初拉萨动乱性质初析》,《中国藏学》,2011年,第1期,第41页;蓝国华,刘红娟,王彦杰:《家·国·天下——从钟颖疑案说起》,《西藏研究》,2008年,第1期,第18-30页;康欣平,陈明:《“冤案”而非“疑案”:与清末民初藏局相关的钟颖死刑案之分析》,《西藏研究》,2014年,第2期,第13-23页。
[24]1908年,清政府加封十三世达赖喇嘛为“诚顺赞化西天大善自在佛”,后十三世达赖喇嘛出走印度,清廷废除其封号;1912年10月28日,袁世凯政府公布恢复达赖“诚顺赞化西天大善自在佛”封号。
[25]指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下同,不再另行注释。
[26]指1930-1932年,以“大白事件”为导火线而引起的第三次康藏边界纠纷。
[27]唐珂三(1882-1950),山东人,清末贡生,1930年9月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会兼总务处处长,后人民国政府特派调查康藏事宜专员,参谋本部边务组专门委员等。徐友春主编:《民国人物大辞典》(上),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321-1322页。
[28]贡觉仲尼(1883-1944,dkonmchog'byung gnas),出生西藏,曾在色拉寺为僧,并获得格西学位,1923年,贡觉仲尼受十三世达赖喇嘛之派接任驻京堪布、雍和宫札萨克喇嘛职位。1924年8月,作为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代表,贡觉仲尼被国民政府特聘为“国宪起草委员会”委员,参加了根本大法的起草工作。1929年8月,受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阎锡山接见,表明十三世达赖喇嘛并无“联英”之事和仇汉思想;随后又往南京谒见蒋介石,转达了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诚意:“对中央绝对诚意服从,现在第一步即为恢复原来关系,希望国府能与西藏通消息,西藏完全服从国府之命”。9月,国民政府任命其为“赴藏慰问专员”,受命赴藏慰问。1932年,西藏驻京办事处正式成立,贡觉仲尼担任首任处长。此后,他先后担任蒙藏委员会委员、常委,中央立法委员,中央执行委员等职。“九·一八”事变后,还参与组织成立了“康藏旅京同乡抗日救国会”。1936年,贡觉仲尼回藏,任布达拉宫大喇嘛,授札萨衔。1940年,吴忠信赴藏时,曾多方给予帮助;后曾任西藏地方政府“外交局”副局长。1944年3月8日去世。参见喜饶尼玛:《民国时期西藏驻京总代表贡觉仲尼评述》,《中国藏学》,2000年,第49-57页。
[29]此处原文当属有误,193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12月22日,国民政府追赠其“护国弘化普慈圆觉大师”封号。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十三世达赖喇
嘛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第5页。
[30]黄慕松(1884-1937),名承恩,广东梅县人。1904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于黄浦陆军小学堂担任教官、监督,后参加武昌起义。1913年奉袁世凯之命往蒙古考察库伦事变。不久之后,再次赴日本深造,通晓日、英、德、法等国语言,一战后赴欧洲考察,1925年回国。1931年国民党四大,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任参谋本部次长兼边务组组织。1933年又出任新疆宣抚使。1934年1月,国民政府特派其为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致祭专使,自藏内返后,升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至1936年改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止。
[31]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吉尼玛,出生于西藏塔布(今西藏山南和林芝地区的加查和朗县一带),原名为仓株嘉措,此处原文当属有误。参见牙含章著:《班禅额尔德尼传》,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年,第209-210页。
[32]1883年,以下类推,不再注释。
[33]时间应该为光绪三十年(1904)。
[34]有泰,清蒙古正黄旗人,升泰之弟。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常州府知府,1902年以副都统衔任驻藏办事大臣。1904年英军入侵西藏江孜后,贻误军机,不作抵抗,后英军攻陷拉萨,又丧失立场,犒赏敌军。1906年因昏庸误国,被革职发往张家口军台效力。《民族词典》编辑委员会编、陈永龄主编:《民族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
[35]1931年6月24日国民政府加给九世班禅“护国宣化广慧大师”名号。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28页。
[36]指以首席噶伦赤门·诺布旺杰为首的现政府派。赤门“机智,经验丰富,且又有政治头脑”,为西藏地方“当局之最有能力者”,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一度操纵了噶厦政府,成为实际的掌权者,噶厦政府中多数要害职位的官员,都成为了他的同伴,他担任噶伦的时间在“西藏历史上是无与伦比的”,他“不是政治家,而是西藏最出色的行政官员之一”。在当时西藏地方的政治派别中,赤门是实力强劲的“现政府派”的核心人物。《喇嘛王国的覆灭》,第135页;《西藏的贵族与政府(1728—1959)》,第82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黄慕松吴忠信赵守钰戴传贤奉使办理藏事报告书》,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70页。
[37]即民众大会。
[38]吴忠信(1884-1959),字礼卿,号守坚,别号恕庵,安徽合肥人。1905年秘密参加同盟会,后参加武昌起义。革命失败后,曾东渡日本求学,并参加中华革命党。1926年,蒋介石聘其为总司令部顾问,1933年出任安徽省主席,旋即辞职,改任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总参议,随蒋介石参与“围剿”。自1936年8月起,担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至1944年9月出任新疆省主席止。1946年离开新疆后,曾担任过总统府秘书长职务。
[39]十世班禅俗名宫保慈丹,青海循化县人,1941年经班禅行辕堪布会议厅寻访为九世班禅的转世灵童,1944年迎入青海塔尔寺供养,1949年经国民政府允准,免于掣签继任为第十世班禅,并在塔尔寺举行坐床典礼。
[40]藏语rgyal tshab的音译,摄政,摄政王之意。
[41]即五世热振活佛,热振·图丹绛白益西丹巴坚赞(rwa sgreng thub bstan'jam dpal ye shes bstan p'i rgyalmtshan),1934-1941年为西藏地方摄政。
[42]也写作达扎,即达扎·阿旺松绕(stag brag ngag dbang gsung rab),十四世达赖喇嘛副经师,与热振活佛也有师徒关系。1940年,拉萨街头开始出现不利于热振活佛的谣言,说他“破戒于异性,无资格再担任达赖喇嘛的经师”,如果继续担任摄政,将对西藏地方之政教大业达赖危害。1941年初,热振活佛就是否继续担任摄政,请颇受其信任的西康籍喇嘛彭波僧格岗占卜,结果显示,如继续担任摄政,对“达赖喇嘛的健康不利”“对热振活佛本人也不利”,“如辞职回寺静修,就能消除凶兆”。热振活佛最后决定回寺静修二三年,向噶厦提出辞职,并建议由达扎活佛接任摄政。1941年2月28日,达扎活佛出任摄政,双方约定在热振静修期间,由达扎活佛摄政暂时接任摄政二至三年,并形成纪要。噶雪·曲吉尼玛:《回忆热振事件》,西藏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西藏文史资料选择》第六辑,拉萨:西藏军区印刷厂,1985年,第3-4页;拉鲁·次旺多吉:《热达矛盾起因及我等受命于达扎摄政王“迎请”热振活佛的经过》,西藏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北京:北京丰台印刷厂,1985年,第3页;《喇嘛王国的覆灭》,第261-291页;《西藏通史·民国卷》,第278-285页;《民国藏事通鉴》,第186-188页;伍昆明:《西藏近三百年政治史》,第497-501页。
[43]藏语rin po che的音译,大师、活佛之意。
[44]热振亲中央,达扎活佛亲英,他接任摄政后便进行人事调整,以清除热振活佛的势力。1943年,他罢免了昌都噶伦乃穷·本巴顿珠(snang byung spen pa don grub)的职务,以亲英的索康·旺钦格勒(zur khang dbang chen dge legs)为新噶伦;以赤门噶伦的侄子,对热振怀恨在心的夏格巴·旺秋德丹(zhya sgab pabde ldan dbang phyuk)接替热振的支持者为孜本;1944年,热振的支持者,首席噶伦丹巴降央(bstan pa'jam dbyangs)又中毒身亡,1946年噶伦彭康·扎西多吉(phun khang bkra shis rdo rje)被免职,土登贡钦(thub bstan
kunmkhyen)和拉鲁·次旺多吉(lha klu tshe dbang rdo rje)分别接替了他们的职务。在这些人事更换之后,噶厦政府中原热振活佛的支持者就只剩下噶伦噶雪巴·曲吉尼玛(ka shod pa chos rgyalnyima)1人,其余3位噶伦均由反热振活佛的、达扎摄政的忠实支持者,同时也是亲英分子的人接替。这样,达扎摄政完成了对噶厦政府的改组,并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亲英势力集团。
[45]1944年,热振与达扎之间原来约定的三年之期已满,按照约定,达扎当将摄政之位归还热振。但达扎并没有归还之意,双方矛盾逐渐激化。
[46]1947年初,一个装有炸弹的包裹被送到达扎活佛的管家堪仲·阿旺朗杰的家中,上写到“敬献给达扎摄政王启”。4月,这个包裹在未呈递给达扎摄政前被打开,并发生爆炸。后经审查,查明是热振活佛的支持者雍乃喇嘛所为。但其时国民政府驻藏办事处曾分析认为,炸弹并非热振的支持者呈送,或者并非是要暗杀热振。参见拉鲁·次旺多吉:《热达矛盾起因及我等受命于达扎摄政王“迎请”热振活佛的经过》,西藏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北京:北京丰台印刷厂,1985年,第1-24页;《民国藏事通鉴》,第214页;《喇嘛王国的覆灭》,第390-391页;《西藏通史·民国卷》(下),第388页;台北外交部编印:《外交部档案丛书·界务类·第五册·西藏卷(一)》,2005年,第302-303页。
[47]因噶厦政府查封热振活佛在色拉寺杰扎仓的住室,引起喇嘛们的愤怒,并打死前往查封的堪布,噶厦政府随即派兵围攻色拉寺,引发武装冲突。《外交部档案丛书·界务类·第五册·西藏卷(一)》,第303页。
[48]根据驻藏办事处电报,“英国无线电员福克斯为藏政府装置布达拉军营间之无线电话,以利指挥”。《外交部档案丛书·界务类·第五册·西藏卷(一)》,第303页。
[49]热振被捕后,于1947年5月8日在狱中被害。
[50]藏语blama的音译,上师之意。
[特约责任编辑 王 川]
[校 对梁成秀]
D67
A
1003-8388(2015)01-0061-07
2014-11-15
邹敏(1985-),女,苗族,重庆彭水人,现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西藏史、西康史。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国民政府驻藏办事处与西藏政局研究(1940-1944)”(项目号:13XZS02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