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娜·休厄尔《黑骏马》的生态解读①

2015-02-20唐玉娟

关键词:厄尔安娜主人

唐玉娟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外语系,广西 崇左 532200)

安娜·休厄尔《黑骏马》的生态解读①

唐玉娟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外语系,广西 崇左 532200)

《黑骏马》出版于1877年,是安娜·休厄尔唯一的一部作品。一匹名为“黑骏马”的马驹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讲述了自身的经历。它经历了在伦敦艰难的拉车生活,饱尝人间冷暖后,最后有幸回归到恬静淡然的乡村生活。作品通过分析黑骏马在不同主人家里的经历,揭示了深刻的生态观点,也反映了安娜·休厄尔对19世纪末动物福利的一些前瞻性思考。

安娜·休厄尔;黑骏马;生态解读

《黑骏马》出版于1877年,是安娜·休厄尔唯一的一部作品。故事的线索非常明晰,一匹名为“黑骏马”的马驹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讲述了自身的经历。它原本无忧无虑,生活在一片美丽的牧场,有着温和善良的主人和体贴入微的车夫。然而,时过境迁,主人几经更替,它也经历了在伦敦艰难的拉车生活,在饱尝人间冷暖后,最后有幸回归到恬静淡然的乡村生活。

评论家们高度评价了此部作品。《韦氏文学百科全书》(MerriamWebster’sEncyclopediaofLiterature)指出,安娜·休厄尔写作《黑骏马》的目的是为了传递善良、同情以及对马的善待;同时,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也体现了安娜·休厄尔对马的观察入微。小说倡导人们公平对待马,故事由黑骏马讲述,使读者能更真切地感受到马的遭遇。苔丝(Tess Cosslett)认为,小说中的马和人类一样,有自己的情绪和性格特征,如爱和忠诚;《黑骏马》并非第一部自传性质的动物小说,但是它却让读者完完全全地了解了马的内心世界。此外,一些学者也开始关注动物权利和动物立法。翻译家马爱农指出,《黑骏马》很好地突出了人类和自然界的和谐相处[1];王文采则在其论文中选取《黑骏马》作为其中的一个文本,阐述动物和人类的关系[2]。可见,尽管国内外评论家们对《黑骏马》有着不同的解读,但他们大都认同小说所反映的人与动物关系的主题。

笔者试图通过分析黑骏马在不同主人家里的经历来揭示蕴藏在小说中的深刻的生态观点。此外,作品也反映了安娜·休厄尔对19世纪末动物福利的一些前瞻性思考。

一、早期的家:畅享幸福时光

王诺在《欧美生态文学》一书中指出:“生态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表达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理想,预测人类未来的文学。”[3]黑骏马“呆过的第一个地方,是一大片美丽的牧场,中间有一个清澈的池塘。池塘边绿树成荫,池塘那头长着灯芯草和睡莲。从一边的篱笆望过去,是一片耕作过的土地……牧场顶上是一片冷杉树林,底部是一条潺潺的小河,河岸陡峭”[1]。牧场、池塘、绿树、灯芯草、睡莲、篱笆、冷杉树林、小河,这是一幅风景宜人的自然画卷。黑骏马最初的家环境优美,景致和谐。而家中的主人也是异常的温和、善良。“他让我们吃得好、住得好,对我们说话非常亲切,就像对他自己的小孩子说话一样。我们都很喜欢他,妈妈更是从心里爱他。”[1]“许多生态文学作品都传达出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3]第一位主人对黑骏马及其母亲充满怜爱之情,这充分体现了安娜·休厄尔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很明显,这里的马是自然界的象征与代表,主人则是善良的化身。

第一位主人对黑骏马的好具体体现在调教方面。“调教就是教马学会戴马鞍和笼头,学会在背上驮一个男人、女人或孩子……永远都按主人的意志行事,即使在特别累、特别饿的时候,也不例外。”[1]在调教的过程中,马是格外痛苦的,身心受到摧残。所幸的是,在调教过程中,主人一直都“甜言蜜语”,且“轻轻爱抚”。更难能可贵的是,主人还带着黑骏马去感受火车的到来,原因是很多马都“被蒸汽机车的样子或声音吓坏,失去控制”。众所周知,在当时的英国,马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人们出行离不开马车。而火车站又是一个重要的交通站点,对于极少见过火车的马而言,火车无异于一个庞然怪物。这也从侧面说明主人考虑周到,体贴心爱的小马驹,希望黑骏马日后能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同时,“作者的这一描述显然体现了拉凯尔·卡森(Rachael Carson)的关于人对动物的道德思考能力,即对非人类生命施加不必要的痛苦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道德上都是错误的。卡森主张,一个真正的人是一个能够对其它生物的痛苦感到怜悯的人”[4]。主人对黑骏马的疼爱有加恰恰体现了生态思想中关于敬畏生命的伦理。

除了第一个家,黑骏马早年生活的波特维庄园也充满了爱、温馨、仁慈。身边都是善良的好人,马厩明亮、 通风,吃的也是最好的。这里的好人很多,如戈登老爷和夫人,车夫约翰·曼利,詹姆斯等。“生态思想家艾伯特·施韦策(Albert Schweitzer)指出,‘成为思考型动物的人感到,敬畏每个想生存下去的生命,如同敬畏他自己的生命一样。他如体验他自己的生命一样体验其他生命。’”[4]这些好人就是具有这种伦理道德的人。他们敬重自然中的生命形式,同情每一个生物的遭遇,如同体验自己的生命一样。例如,在描写约翰试骑黑骏马时,休厄尔这样强调约翰的体贴:“他吃过早饭就来给我试笼头,特别仔细地把皮带一会儿勒紧,一会儿放松,尽量让我的脑袋感到舒服……”[1]而在叙述詹姆斯如何打理黑骏马时,作家写道:“他那么温和、善良,似乎完全知道马的感觉,给我搞卫生时,他知道什么地方敏感、什么地方怕痒,擦洗我的脑袋时,他格外当心我的眼睛,就像对待他自己的眼睛一样……”[1]不论是约翰,还是詹姆斯,他们在和黑骏马相处的过程中,都把它的感受看成是自己的感受,把它的体验当成是自己的体验。的确,人应该珍视动物,并与动物交朋友。

二、囧途:历尽艰辛

尽管黑骏马在早先的家过着幸福的生活,得到了周围人的宠爱,但是,在它的身边也有小马驹遭遇人类的残忍对待,黑骏马日后生活的变迁也说明了人类的粗暴,这些都从侧面反映了作家对动物福利的思考。

黑骏马在波特维庄园生活的日子里,认识了一匹脾气十分急躁的马,名为生姜(Ginger)。生姜,顾名思义,辣辣的感觉,自然缺乏一点温和的脾性。生姜之所以变成这样,是有原因的,在它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人对它好过。它第一次体验到的人类仁慈全是粗鲁的暴力:“捏住我的下巴,使劲把我的嘴撬开,粗暴地把笼头和衔铁硬塞进我嘴里,然后,一个揪着我的笼头往前走,另一个在后面用鞭子抽我”[1]。“仁慈便是暴力。”很明显,这里用了反语的修辞。反语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这里既暗含了人类对马的虐待,同时也表达了生姜愤怒却又无能为力,只能任由人类摧残的心情。

和生姜一样,同样遭遇人类粗暴对待的,还有一匹名唤奥利弗爵士的老马。人们为了赶时髦,把它的尾巴剪短了。奥利弗这样诉说它的悲惨遭遇:“我被拴起来,拴得紧紧的,一点儿也动弹不得,然后他们过来,连骨头带肉,割掉了我那根漂亮的长尾巴,把它拿走了。”[1]奥利弗的遭遇,实际上是维多利亚时代马的经历的缩影。当时盛行把马的尾巴剪短,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追赶时髦的虚荣心。可是,他们却不知道马因此承受了多大的肉体和精神痛苦。而对于这份残忍,安娜·休厄尔却是深深地感受到了。她觉得人类应当用爱心、温和、毅力和爱抚来对待马。只有这样,马和人类才会和谐相处。否则,残忍便是魔鬼的标志。也许是作者美好理想的寄托,在小说中作家还虚拟了一匹愉快的马欢蹄(Merrylegs)。欢蹄的经历告诉我们,马也应当像人一样,获得应有的尊敬和善待。

生姜、奥利弗、欢蹄都是黑骏马在波特维庄园遇到的朋友,它们在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愉快的时光。后来,由于庄园主夫人需要去一个温暖的国度养病,大家被迫分离了。从此,黑骏马开始了自己的磨难之旅。黑骏马的经历,实际上是维多利亚时代马的经历的真实写照,它也是千千万万匹马的代表。

黑骏马离开波特维庄园后,来到了伯爵府。虽然这里的房子要宽敞得多,但是女主人却已不再那么友好。主人为了追赶时髦,让马仰起头来。整整四个月,黑骏马忍受着女主人马车上那种缰绳的折磨。女主人代表着当时英国社会的众多人物,他们不是把动物作为有生命的存在物,而是作为有用的仆人来看待。

在一次驾驶马车的途中,鲁本·史密斯贪酒喝醉了,赶得黑骏马蹄掌都脱落了,疼痛难忍。黑骏马严重受伤,被卖到了出租马行。马行里赶车人各色各样,有“手紧”的人,也有“手松”的人。“手紧”的赶车人认为,“最要紧的就是牢牢抓住缰绳,扯紧马的嘴巴,一刻也不能放松,不给马一点行动自由。”[1]时间久了,一些马的嘴巴变得僵硬且迟钝。而“手松”的人则让缰绳松松地垂在马的背上,自己的手懒洋洋地放在膝头,如果发生意外情况,他们是无法控制马匹的。不论是“手紧”的人,还是“手松”的人,他们对马造成的伤害都是不言而喻的,有时甚至是致命性的,出租马所承受的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它们之所以遭受这些痛苦,仅仅因为它们是牲畜吗?是“哑巴牲畜”吗?因为它们不会呻吟,不会辩驳?爱因斯坦曾指出:“人类本是这个宇宙的一部分,然而却使自己脱离了宇宙的其他部分。我们今后的任务就在于扩大悲悯情怀,去拥抱自然万物。”[4]很多时候,我们不曾把有生命的动物当作平等的生命体来对待,对于动物的疼痛更是没有悲悯情怀。殊不知,其实它们也需要人的疼爱和关注,需要人们给予它们温暖。

出租马行里有虐待马的主人,但也少不了贴心的买家。几经周转,黑骏马又来到了新家。主人杰瑞·巴克非常善良。他经常说道:

如果你在早晨

浪费了两分钟,

那么整整一天,

你都没法追回。

你会着急慌乱,

你会忙碌焦虑,

你永远失去了,

失去了两分钟。[1]

乍一看,这里的话语似乎和珍惜时间有关,与马无关,实际上它蕴含了杰瑞对马的怜惜之情。很多人总喜欢迟到,希望出租马车跑得飞快,以便追上浪费的时间。可这样一来,吃苦的往往是马。杰瑞是富有悲悯情怀的人,他对马的疼惜还体现在他拒绝在星期天干活。他觉得周日不仅人需要休息,牲口也需要休息,他其实是在为牲口争取休息权。

然而,好景不长,杰瑞病倒了。黑骏马又被卖给了一位玉米贩子。主人虽好,但其车夫却并不疼爱牲畜。黑骏马被其抽打,系短缰绳,受尽折磨,直到一位女士过来解救。“我们没有权利无缘无故地折磨上帝创造的任何一条生命。我们管他们叫哑巴牲口,确实如此,因为他们不能把自己的感觉告诉我们,他们虽然不会说话,但所受的痛苦一点儿也不少。”[1]女士的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她对动物充满了爱心,敬畏每一条生命。

不久,黑骏马又被卖给了一个大车马行的老板,在那里再次受尽苦难,它渐渐明白“反抗没有用,人是最厉害的”。一次,黑骏马在极度虚弱的情况下,由于拉的太多,车翻了。黑骏马原本就已伤痕累累,可全然无人顾及它的感受,依然被迫超负荷地工作。它的呻吟对于那些冷漠无情的人来说是多余的。

安娜·休厄尔在故事中花大量篇幅来描述人对马的虐待,实际上蕴含了作家对马的深切同情,旨在唤起人们对动物福利的关心,召唤人们要以一种和善、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动物。在故事的结尾,安娜·休厄尔安排了一个美好的结局,寄托她的美好愿望,即人类应该友善地对待动物,并与之交朋友,与动物和谐相处。

三、最后的家:回归恬静生活

在经历了各种磨难后,黑骏马很幸运地在一次拍卖会上遇到了老好人萨洛古德(Thoroughgood)和他的孙子威利。在萨洛古德的庄园里,“充分的休息、良好的食物、柔软的草地和适度的锻炼”很快就使黑骏马的身体和心情好转起来。之后,萨洛古德把黑骏马卖给了三位和蔼的小姐,而马夫竟是原先戈登老爷家的乔·格林。黑骏马终于有了好的归宿,结束了磨难,回归到幸福、恬静的生活。这是安娜·休厄尔特意安排的圆满结局,她要把善良、同情以及对马的理解传递给人们。实际上,这和小说开头正好形成呼应,暗示了作家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待。

安娜·休厄尔在作品《黑骏马》里真实地展现了一匹马的“人生旅途”:从最初的幸福日子到中途的颠沛流离,直至最后回归恬静的生活。小说暗示了作家对动物尤其是对马的同情、关爱、理解和尊重。安娜·休厄尔以她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提醒人类应当善待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只有这样,动物才会回归恬静、舒适的时光。正如故事快结束时,黑骏马想象着自己仍然在波特维庄园里,和老朋友们一起站在苹果树下。

[1](英)安娜·休厄尔.黑骏马[M].马爱农,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

[2]王文采.西方动物小说中动物与人类关系的生态批评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11.

[3]张艳梅,蒋学杰,吴景明.生态批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戴桂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老人与海》[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责任编辑 叶利荣 E-mail:yelirong@126.com

An Eco-critical Reading on Anna Sewell’sBlackBeauty

TangYujuan

(ForeignLanguagesDepartment,GuangxiNorm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Chongzuo532200)

BlackBeautywas published in 1877,the only work by Anna Sewell.It is about the story of a horse named Black Beauty in the first person narrative way about their own experiences.It underwent the hardship as a cab horse in London.After this,Black Beauty returned to the quiet life fortunately.An analysis of Black Beauty’s experience in different owners’ home indicates the deep eco-critical viewpoint,and the work reflects Anna Sewell’s prospective thinking about the animals’ welfare in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Anna Sewell;Black Beauty;eco-critical reading

2015-01-27

唐玉娟(1985—),女,广西桂林人,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及英语教学研究。

① 本文属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科研经费资助项目(2014QN002)产出论文。

I106.4

A

1673-1395 (2015)04-0032-04

猜你喜欢

厄尔安娜主人
你的眼睛
一个报童的名誉
安娜的生日(上)
安娜的生日(下)
主人有的我也有
哈利·厄尔的十大设计
弓的主人
主人
第二次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