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疗效观察
2015-02-20韩延风
韩延风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疗效观察
韩延风
目的讨论并分析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3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治疗方法和结果进行总结。结果30例患者的切除成功率为90.00%(27/30),整片完整切除率为83.33%(25/30),经过术后随访本组30例患者创面愈合情况良好且未发生肿瘤残留和复发,治疗效果高于预期。结论在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值得借鉴。
消化道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效果
随着内镜技术及相关设备的发展,关于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检出率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结合已有的临床研究资料来看,如果患者癌细胞并没有转移,采用内镜局部切除技术是能够达到完全治愈的结果[1];基于此,我院将以实例研究的方式为切入点,探讨在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3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6.9±4.7)岁;本组30例患者中病变部位为直肠3例,食管10例,胃17例,本组所有患者对于研究过程及目的知情并签署自愿书。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患者经内镜及病理检查消化道肿瘤源自黏膜下层或黏膜层,黏膜下注射时抬举征为阳性且无淋巴结转移。
禁忌证: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病变浸润至浆膜层或固有肌层;或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疾病、血液疾病,患者的凝血功能未完全纠正正常时。
三、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境后行NBI放大内镜检查和色素染色检查,以确定病变的范围和具体部位,然后对其进行标记,在标记点外侧黏膜下对其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甘油果糖和美蓝混合液,直到病灶明显抬起。采用Hook刀沿着标记点外侧将黏膜完全切开,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Hook刀、Flex刀和IT刀逐步将病变部位进行剥离[2]。最后用五爪钳将切除的组织取出,立即展平后用大头针周边缘固定于泡沫塑料板上,对其大小进行精确测量,然后使用福尔马林固定将其送检,组织平均每隔2 mm连续平行完全切片,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侧切缘和基底都能够被完整的观察,病理读片由我院专业医师负责进行,然后将肿瘤的组织类型、淋巴血管侵犯、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以及是否进行全切除进行报告。疗效评估:①整块切除,病变在内镜下一次性被整块切除;②完整切除,整块切除标本在病理学水平达到水平切缘和垂直切缘均阴性;③治愈性切除,无或低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完整切除。
四、术后处理
患者在手术结束当天禁食、禁水;第2天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食适当的流质食物,并对患者行止血补液、氢氧化铝凝胶保护黏膜、质子泵抑制剂抑酸分泌和抗感染等治疗,并排出护理人员严格监察患者的腹部体征和大便情况,经过1周左右的观察,患者如果未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可安排其出院,术后进行1~24个月的随访,并要求患者每年来医院进行内镜/B超+CT复查,掌握并记录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及是否存在病变残留和复发的情况。
结果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3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6.4± 20.5)min,体外测量病变大小为(2.1±0.79)cm;总体切除成功率为90.00%(27/30),整片完成切除率为83.33%(25/30);手术完成过后对本组30例患者进行病理诊断,9例为食管及胃平滑肌瘤,7例为胃黏膜固有层早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4例为食管黏膜固有层早癌;研究中有1例患者由于在行黏膜切开时,切开深度过深,出现了大量出血的情况,转入外科手术治疗。
讨论
结合已有研究资料来看,ESD治疗学消化道肿瘤治疗效果与外科手术并无明显的差异,但是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相对较小,而且具有相当的可控性,ONO等报道日本在2002~2008年期间使用ESD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资料来看,84例患者共计107个食管浅表鳞状细胞癌病灶,总体整片完整切除率和完全切除率分别达到了100%和88%,而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大出血。
再者,结合临床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还需要特别注意一下几个环节:①该治疗方法虽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相对比较小,但是术前各项准备也必须保证完备,对于凝血功能和重要脏器也要由全面的了解,如果患者伴有糖尿病则应该在将其血糖控制后再行该治疗方法;②操作最好是在手术室全麻及气管插管下进行,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本次研究中就有1例患者由于出血过多内镜止血失败,进而迅速转为外科手术,避免了严重后果的发生;③治疗前对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放大内镜检查和染色内镜检查不容忽视;④对于临床实践能力相对较少的医务人员,建议其先在切除难度较小的胃病变开始着手,然后逐步过渡到食管和直肠的治疗,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及治疗效果[4]。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研究结论,在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其进行治疗,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并予以推广。
1杨建民,周晴接,费保莹,等.窄带成像技术普通内镜与放大内镜对大肠肿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1):13-16.
2卢忠生,黄启阳.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症及癌前病变.临床医学杂志,2010,25(11):577-583.
3周平红,马丽黎,李兆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临床医学,2011,10(02):103-105.
4李学良,沙杰,施瑞华,等.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中国内镜杂志,2011,17(2):116-120.
2015-05-06)
(本文编辑:龚伟)
10.3969/j.issn.1672-2159.2015.04.038
528429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