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廉·肯特里奇两部截然不同的作品造访纽约

2015-02-17谢朝宗

歌剧 2015年12期
关键词:修斯珀尔肯特

谢朝宗

南非艺术家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的招牌手法是定格动画(stop-motion Animation)。但是他长久以来都对音乐舞台有很大的兴趣。纽约观众最早看到他的导演作品,是他广泛巡演的《魔笛》(The Magic Flute)在2007年来到布鲁克林音乐学院(Broolyn Academy of Music)。他在2010年把这个手法放大到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上,多样拼贴的舞台正符合肖斯塔科维奇的《鼻子》(The Nose)里的荒谬讽刺味道。今年秋天他重回这两个舞台,以两个截然不同的作品,显示他如何一方面维持其标准视觉风格,一方面表现不同作品的音乐性。

他在布鲁克林音乐学院的作品叫作《对时间的拒绝》(Refuse the Hour),归类为室内乐歌剧(chamber opera)。但这个作品其实没有传统的剧情和人物,音乐、口述和舞蹈,乃至布景和投影,都占同样重要的分量,其实就是一个整合的音乐剧,很有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作品(Gesamtkunstwerk)的精神。

虽然他的舞台格局没有像瓦格纳那样庞大,但他的主题一样宏伟,因为作品表现的是时间,这从投影上不时出现的节拍器就可以明白。但是,作品中的时间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首先,肯特里奇回述童年,他听父亲讲希腊神话珀尔修斯的故事:珀尔修斯杀了蛇发女妖美杜莎后,要回家乡向他的外公示好,展示他并无如同预言所说要弑亲之意,没想到他途中停留在一个小岛上,参加掷铁饼比赛,一丢铁饼砸死旁观的一个老乞丐,谁知那正是外公,因为听说珀尔修斯凯旋归来赶紧乔装去避难。

肯特里奇说他听到这里就气得不得了,为什么珀尔修斯的外公不往左边或右边坐一点,刚刚好要在那个铁饼砸下来的地方?从这里开始,话题转移到时间的相对性,像是19世纪的星相学家相信,凡地球上发生过的事,都会留下影像记录,如果我们有办法站在很遥远的地方来看,就可以看到五百年甚至一干年前发生的事:根据相对论,时间在极快速移动的空间里会变慢——基本上,肯特里奇想要表达的就是如何拒绝时间的流逝。夹在这些他的口白间的,是音乐和舞蹈:南非舞者达达·马斯洛(Dada Masilo)的舞蹈,可以看出有受现代舞、芭蕾和非洲民俗舞的影响,但是其节奏鲜明的动作,显示独特的个人风格。菲利普·米勒(Philip Miller)的音乐,有时像菲利普·格拉斯(PhillipGlass),有时像勋伯格,有时像爵士进行曲,有时是非洲鼓乐,风格很杂,但没有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反倒是安·玛西娜(AnnMasina)唱的柏辽兹的《玫瑰花魂》(Le Spectre de la Rose),以浑厚的歌剧女高音,配上爵士自由改变节奏的唱法,最是突出。肯特里奇的影像设计,有些像一部短片、有些像是当代行为艺术、有些像是达达派的玩笑,有时让人目不暇接,但总体说来,也很适合这个作品的“疯狂艺术家”的感觉。

而肯特里奇的另一部作品《璐璐》(Lulu)则是全然不同的。这是肯特里奇在大都会导演的歌剧,阿尔班·贝尔格(AlbanBerg)的这个故事下流悲惨,尽是自私贪鄙的人物,女主角璐璐以为自己是性感尤物,可以玩弄男人于股掌间,但最后还是被开膛手杰克杀死。

肯特里奇的舞台构想来自璐璐是她身边男人的欲望的化身,她声称自己从来没有假装自己不是“男人看到的我”。序幕后的第一场戏是画家在画璐璐的肖像,这成为舞台布景的最重要主题。尤其是第一幕,具有德国表现主义色彩的墨画璐璐[由玛尔利斯·彼得森(Marlis Petersen)饰演]肖像,以不同的姿态、角度、特写或全景,不断在横断舞台中央的大幕上投射变化。除璐璐外,也投映了不少男人的肖像。这些大多数并不是真实演员的照片,比较明显的是作曲家贝尔格,这就很难断定他们指涉的是什么。

这幕的变化有时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但其实这也反映了音乐不断变换的节奏及没有中心的12音体系;就剧情来看,第一幕情节转折也比较快,璐璐连死两个丈夫,男人一换再换,所以舞台的变化快是有理由的。第二、三幕就没这么急促。演员的表演方式,不同于《鼻子》的夸张,而是比较自然写实,显然也是为了配合故事。投影的另一个视觉主题是报纸,这是因为璐璐的第二任丈夫是小报老板。但这也加强了这个故事的腥膻感。

肯特里奇另外增加了两个原来没有的角色,一个是打扮得像璐璐的女演员,从头到尾一直坐在台上的钢琴上。默默看着舞台上的进行。她有时摆出一些奇怪的姿势,像是头朝下脚朝上,或是趴在钢琴盖板上——她提醒我们,璐璐很清楚自己是在“扮演”其他人眼中的自己。另一个角色是穿了西装的男演员,他打扮得像仆人,他的功能也有点像仆人,有时端出酒来,但最主要的是负责把几个凶器(画家自杀、璐璐杀夫、开膛手的凶刀)递给演员。他似乎是在说明,角色的命运并不完全由自己掌握,而是被外在因素控制。

德国女高音彼得森已经唱了20年的璐璐,她说这是她最后一次唱这个角色。纽约观众很幸运,因为她显然还处在艺术的巅峰,璐璐的许多高音,她都灵巧地拔上去,但更重要的是她如何表现角色的生命历程——一开始是年轻的放荡,全不在乎明天会发生什么:第二幕她开始变得算计,利用别人:最后是憔悴绝望,几乎完全放弃了生命。

以法国歌剧闻名的苏珊·格拉汉姆(Susan Graham)与同性恋的格施魏茨伯爵夫人似乎很难联系在一起,但她把这个角色唱得温暖动人。让人感觉她对璐璐是有真的情感,不只是性的吸引力。驯兽师和特技演员以及想把璐璐卖入火坑的马丁·维克勒(Martin Winkler)和艾伦·欧克(Alan Oke)把他们的下流都表现得很入骨。唱阿尔瓦的丹尼尔·布伦(Daniel Brenn)在最高音处似乎有点吃力,但因为这些段落也刚好是他向璐璐表白的时候,所以反倒加强了绝望的效果。

大都会的艺术总监莱文是把这个三幕完整版《璐璐》引进纽约的人,他本来也要指挥这个制作,但他因为体力不支在几周前退出。顶替他的洛塔尔·柯尼斯(Lothar Koenigs)将整个音乐调整得很细致,各个不同乐器的主奏都很鲜明,但又不牺牲戏剧性,乐团各声部的表现也都很出色,把这个困难的作品,演绎得丝丝入扣。

猜你喜欢

修斯珀尔肯特
泰德·修斯儿童诗的发展
休眠
西摩和奥珀尔
变成什么好
耐心才能办成事
论泰德·修斯的战争诗与教育疗伤机制
变成什么好
珀尔修斯斩杀蛇发女妖美杜莎
眼镜比萨饼
泰德·修斯的自然生态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