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种孤独必须独自承受
——《伤逝》中“孤独者”心路历程剖析

2015-02-14信阳师范学院赵婧

语文知识 2015年4期
关键词:涓生伤逝子君

☉信阳师范学院赵婧

有种孤独必须独自承受
——《伤逝》中“孤独者”心路历程剖析

☉信阳师范学院赵婧

《伤逝》从头至尾都弥漫着悲剧的气氛,这篇小说,是以涓生手记的形式表达,以涓生、子君的口吻来叙述的。纵观整部作品,从人物刻画的深度和广度来说,涓生的形象内涵远远超过子君,成为学界多角度探索的对象。

关于涓生人物形象的解读,学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将涓生作为“孤独者”形象来解读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一种。鲁迅先生刻画出了一系列孤独的知识分子形象,以《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伤逝》中的涓生为代表。其中,涓生形象是内涵最为丰富的一个,因为他的孤独命运与爱情息息相关。依笔者之见,从相恋到子君死亡的过程中,涓生的心理在多个层面中不停地变化,而这些变化从未脱离过孤独。可以说,涓生的孤独是贯穿整个爱情悲剧的,这种孤独必须由他独自承受,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灵魂与现实命运以及自私软弱的人性的抗争,虽然失败了仍然不屈服。作为爱情中的孤独者,他必须独自承受,寻找新的光明。

一、涓生为摆脱单身的孤独而做出的博弈

孤独是与生俱来、伴随终生、无法避免的。在认识子君之前,涓生一直是孤独的。遇见了子君,涓生仿佛遇到了自己灵魂的伴侣,那种喜悦,让他暂时忘却了孤独。为了爱情,为了心灵的慰藉,他选择了与现实博弈,心存期盼,充满希望。

(一)初识子君时的孤独穿越

恋爱之前的涓生并未逃脱出“空虚”,是一个孤独的个体。涓生说“时光过得真快,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已经满一年了。”

(二)为摆脱孤独与世俗所作的斗争

世俗的力量是强大的,涓生要靠子君提起勇气来安慰,“我觉得在路上时时遇到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一不小心,便使我的全身有些瑟缩,只得即刻提起我的骄傲和反抗来支持。”涓生与整个世俗博弈,即使他有子君的陪伴,也必须面对这种孤独。

二、涓生同居时对孤独做出的反思

满怀着希望建立了自己小小的家庭,然而同居后的生活却没有想象中的完美。单身孤独的结束,却是二人生活中新的孤独的开始。

(一)因生活模式的转变而产生的孤独

“可惜的是忙。管了家务便连谈天的工夫也没有,何况读书和散步。”同居前,子君总是满心欢喜地听涓生高谈阔论。可同居后,子君陷入了日常琐事,于是涓生又陷入了孤独。

(二)隔膜的加深

结婚之后,涓生开始介意子君的不解人意:“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都忘掉了,也不想到我的构思就常常为了这催促吃饭而打断。即使在坐中给看一点怒色,她总是不改变,仍然毫无感触似的大嚼起来。”无法与爱人有效地沟通,使涓生不禁产生了孤独感。

(三)内心的纠结:享受孤独,反思孤独

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涓生宁愿躲在图书馆思考所谓的人生,也不愿意回到他冰冷的家。并非是子君对他没有温情,而是彼此之间的隔膜让他无法感受到温暖,只剩下孤独。

三、涓生在爱人逝去后对内心的孤独做出的抗争

(一)子君走之后内心的谴责

“子君总不会再来的了,像去年那样。她虽是想在严威和冷眼中负着虚空的重担来走所谓人生的路,也已经不能。她的命运,已经决定她在我所给与的真实——无爱的人间死灭了!”当涓生知道子君死亡之后,他对自己进行了谴责。

这种谴责越来越沉重,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四围是广大的空虚,还有死的寂静。死于无爱的人们的眼前的黑暗,我仿佛一一看见,还听得一切苦闷和绝望的挣扎的声音。”当听到“苦闷和绝望的挣扎的声音”的时候也就是他内心极度孤独的时刻。

(二)失败多次,依然期待新生的希望

“我还期待着新的东西到来,无名的,意外的。但一天一天,无非是死的寂静。”这种“死的寂静”其实是涓生强烈的孤独感的表现。在虚空的孤独中,他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期待新的开始。

(三)孤独中对自己的救赎

子君去世之后,极度的愧疚使得涓生宁愿承受地狱的烈火,然而,痛定思痛,“我活着,我总得向着新的生路跨出去,那第一步,——却不过是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这样的孤独必须由他自己来承受。

四、涓生独自孤独穿越的意义

涓生是“五四”时期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在他身上既有知识分子的软弱,又有知识分子的觉醒。

恋爱之前他便是空虚的。这种空虚使得他渴望有一个精神上的寄托,恋爱的喜悦,使他暂时忘记了空虚的存在。然而婚后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又产生了空虚的感觉。

子君的死,让涓生感受到虚空。当从“空虚”变成“虚空”之后,已经经历了一场生死变故了。这种虚空承受着更大的煎熬与考验,也包含着悔恨。从“空虚”到“虚空”是涓生的情感历程,是一段经历了从寂寞到繁华又回归寂寞的心路历程。

涓生是一个孤独者,而他的心路历程就是从空虚到虚空的生命体验。黑格尔说:“在这样一种冲突里,对立的双方,就其本身而言,都是合理的,可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双方只能把自己的目的和性格的肯定的内容,作为对另一个同样合理的力量的否定和损害予以实现。”[1]在探索的过程中,涓生始终是孤独而矛盾的。

然而,不管是博弈、反思还是抗争,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刚刚觉醒的知识分子在“五四”那个时代对现实、对世俗、对人性所能做出的抗争。这种抗争是有意识的,但是在强大的社会现实面前却是无力的。从孤独的视角品读作品,可以发现:人的孤独是与生俱来的,我们一直在抗争,有时想借助伴侣的力量来抗争。但最终的结果却需要自己去独自承受的。涓生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愿意主动去与孤独的命运抗争,不断地实践,即使是在命运将他置于绝境的时候,他依然没有放弃对这种抗争的执着,依然在想象着未来。

注释:

[1]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猜你喜欢

涓生伤逝子君
新老读者与《商界》的故事
浅析夏之咏叹——《一抹夕阳》
简析歌剧《伤逝》秋之咏叹——《风萧瑟》
小说《伤逝》中男主人公“涓生”的人物形象分析
论《伤逝》的悲剧内涵
子君的错
子君的恨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