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5-02-14李科

英语教师 2015年2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国际化大学

李科

浅谈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李科

从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大背景出发,针对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各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重新思考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探讨构建基于“EGP+ESP”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意义和具体内容。

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引言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呈现出相互竞争又相互依赖的格局。在这一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加拿大著名学者Jane Knight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国家在应对全球化影响的同时,保持民族发展特色的积极响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出在知识、技能等各方面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以满足本国和世界的需求。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很快得到各国政府和高校的高度重视,我国也积极顺应了这一潮流。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扩大教育开放,重点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以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和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显而易见,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的方向。

高等教育国际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和非常具体的指标,其基本的三个要素为师资的国际化、课程的国际化和学生的国际化(束定芳2011)。其中,课程的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最为核心的任务。根据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定义,“国际化课程是一种为国内外学生设计的课程,在内容上趋于国际化”。由此可以看出,国际化课程不仅要求课程内容达到国际水准、符合国际惯例,语言上也要世界通用,也就是国际化课程要通过英文来进行讲授(蔡基刚2012)。我们也必然由此推导出这样一个结论:大学英语教学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为高校创建国际化课程提供语言支持。没有大学英语教学,学生将难以适应英语授课和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培养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能力,而且还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具备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些都是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

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在我国是一个有着较多争议的话题。虽然英语作为一门世界语言,其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但是多年以来,我国在大学英语教育方面巨大的投入和可怜的产出却为广大民众所诟病,批评声不绝于耳,一些专家和学者甚至提出废除大学英语的必修课地位,取而代之的做法是将其变成一门选修课,从而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专业课程和母语。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前大学英语课程存在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单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一直以来,我国大学英语被看作高中英语的延续,教学内容还是以通用英语(EGP)为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外加一些文化知识和生活常识。由于通过这种模式学来的英语语言技能与学生所学专业没有必然联系,因而学生学习英语的用途只是潜在的,存在不确定性(王艳2013)。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往往诱导学生将英语学习与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简单地进行联系。结果,大学英语完全忽略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学生的具体需求,蜕变成了一门为应试而存在的课程。不少学生对此十分反感,并进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即使十分热爱英语学习的学生,在通过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之后,其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也随之锐减,英语水平也因此不断下滑。这样,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二)脱离专业背景,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失去依托

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只涉及通识教育,与学生所学专业之间没有建立任何有效联系。在脱离专业背景的前提下,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也就只包含对一些基本的生活用语和浅显的文化常识的运用,无法实现与域外人士进行深入的、有关所学专业的沟通和交流,也无从了解其专业领域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状况。

(三)学生英语语言存在障碍,课程国际化难以有效开展

目前,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实现课程国际化,一些高校正尝试开设用英语授课的专业课程(包含全英语授课课程和双语课程)。然而,要顺利开展此类课程的教学,没有学生的语言储备,只有合格的教师和优质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如上所述,不少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学习动力不足,因而英语水平恐怕难以达到全英语或者双语课堂的要求。此外,即使对于那些英语基本功相对较好的学生而言,直接从通用英语学习转变到通过英语语言学习专业知识,也将是极大的挑战。一方面,在通用英语与双语课程之间没有过渡课程,学生必将难以适应这种转变;另一方面,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一般都不擅长语言教学,面对英语底子较薄、从未接触过专业英语的学生,恐怕也有心无力。

(四)重西方轻传统,中国传统文化失语症突出

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的精神,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拥有把世界介绍给中国、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能力。学生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通晓中外不同的文化。然而,在当前的EGP教学中,往往存在重视介绍西方文化和价值观而忽视中国传统文化讲授的现象,导致学生能就西方文化侃侃而谈却不能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患上传统文化失语症的人是不能成为真正的符合国家要求、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的,因为不能表达自己文化和价值观的人是很难深入参与国际交流的。

二、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意义

如上所述,当前我国的大学英语课程由于种种原因,既不能真正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提供帮助,也难以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有效的语言支持。因此,从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大背景出发,针对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各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重新思考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构建基于“EGP+ESP”模式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对于促进我国高校课程国际化建设、培养高标准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韩戈玲、董娟2011)。

(一)有利于明确对大学英语课程定位和发展方向的认识

《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同时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然而,由于近年来大学英语课程在投入和实际教学效果上的反差使得不少人士开始质疑大学英语课程的必修课地位;与此同时,不少高校和大学英语教师对该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两个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对于该课程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分歧。因此,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专业特点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必修课地位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认识。

(二)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由于当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上的问题,不少学生难以理解该课程对于其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意义,因而在大学英语学习上普遍存在动力不足的情况。通过构建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学生就能正确认识大学英语学习和其专业课程的关系,明确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对于增强其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升其学习英语的动力。

(三)有利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

如上所述,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它对国际化人才的规格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果不通过建立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那么学生就无从利用外国的优质课程资源,也无法了解某个专业领域在当今世界的发展现状,从而也不可能真正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因而,只有通过建立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三、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

当前形势下,要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就要从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大背景出发,以需求分析课程理论为指导,针对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我国高校课程国际化建设,培养高标准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具体来说,它包含如下内容:

(一)改变原有《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要融入学校的学分制体系,尽量保证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16学分左右)。不少高校在实施《课程要求》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如,把其中的大学英语课程完全等同于《大学英语》这一门课程,而忽视了其中所提到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因此,他们在教学安排中,往往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化需求,让《大学英语》这一门课程持续四个学期,占据了全部16个学时。照此模式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涉及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任何改革都将难以进行。所以,要构建合理的满足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就必须改变原有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至于具体的教学模式,各高校可以根据各自的条件和其学生的特点灵活的选择。而在笔者所在学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则采用了分层分类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将其分为文科、理科和艺术三个类别,每一个类别又根据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分成A、B两个层次。对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选用不同的教材,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同时,还对课程的学时分配进行了调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只持续一个学年。第一学期,所有学生每周8课时;如果学生在第一学期里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则第二学期不用再修《大学英语》课程,而是选修其他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或者专业英语类课程;相反,如果学生没有通过CET-4,那么第二学期仍被要求上《大学英语》课程以提高其英语语言基础。实践表明,这种改革后的模式不但很好地满足了不同基础、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二)丰富和完善通用英语(EGP)课程体系

当前大学英语课程不仅设置单一,内容也与中学阶段大同小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既不能有效提升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又不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丰富和完善通用英语课程体系,可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弥补学生英语技能中的短板,为开展ESP课程和国际化课程奠定语言基础。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在大学英语听说和读写课程中增加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内容,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传统文化失语症问题。与此同时,在坚持传统意义上《大学英语》课程必修课地位的同时,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特点学生的需求,开设诸如《海外生存》《英美概况》《中西方文化对比》《英语应用文写作》等任意选修课程,从而丰富和完善通用英语课程体系。此外,考虑到不同学生在英语基础和个人发展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英语强化及辅导课程,如《英语四/六级辅导》《英语口语》《雅思培训》等。

(三)构建符合学生专业发展需求的ESP课程群

ESP课程是连接通用英语课程和专业课课程的桥梁,包含了专业学术英语和行业英语,能为学生适应用英语授课的专业课程做有针对性的语言准备。ESP课程群是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关键所在。在开设每一门ESP课程前,相关教学部门必须做好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充分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他们的英语语言基础,从而确保该课程既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又能满足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社会需求。同时,为了确保ESP课程群教学的顺利实施,各门ESP课程的课程属性应由开课部门与学生所在院系共同商讨确定。譬如,某些专业对学生有较高的英语语言要求,则相关的ESP课程可以定位为专业选修课甚至是必修课;而其他一些ESP课程则可以通过任意选修课的方式进行。

(四)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英语基础构建相应的国际化课程群

如上所述,构建国际化课程群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这些课程一般选用国际化的教材,主要由专业教师使用全英语授课或者双语授课。严格来讲,国际化课程已经超出了大学英语课程的范畴,但是它也应该是大学英语课程群的有效延伸,是英语语言技能和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有机结合,是我们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终极目标。在国际化课程群的筹备和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应当与专业教师密切配合,确保ESP课程和国际化课程的有效衔接。

结束语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大潮的推动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实践中,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一方面,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对国际化课程需求的紧迫性不同,这也导致了不同类别的高校和专业对于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在认知上的差距。如果学校和专业对此不够重视,那么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就难以实施。另一方面,建立一支能满足ESP课程和国际化课程教学需求的师资队伍,也是一项较为艰巨的工程。当前绝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只能满足EGP课程的教学需求,对于ESP课程既缺乏经验,也缺乏信心;而国际化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由专业教师来承担(当然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大学英语教师亦可承担部分国际化课程),他们的专业能力不用怀疑,但是英语表达能力必然存在一定的欠缺,需要对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

总之,我们要在充分认知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前提下,以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直面挑战,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策略,努力革除原有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种种弊病,积极构建新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形成通用英语课程群、专业英语课程群和国际化课程群三个完整的、有效衔接的课程群链,真正实现英语语言教学和专业技能教学的有机融合,从而为我国培养大量高标准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服务。

引用文献

蔡基刚.2012.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J].外国语,(1):69-76.

韩戈玲,董娟.2011.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21-25.

束定芳.2011.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定位——德国高校英语授课学位课程及其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1):137-144.

王艳.2013.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4):167-170.

注:本文为宁波大红鹰学院2013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基于‘EGP+ESP’模式的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信息:315175,浙江宁波,宁波大红鹰学院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国际化大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