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写作”大文章
——“微写作”嵌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2015-02-13浙江省平湖市行知中学陆亚明

语文知识 2015年1期
关键词:微写作当堂教材

☉浙江省平湖市行知中学 陆亚明

“微写作”大文章
——“微写作”嵌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浙江省平湖市行知中学陆亚明

“微写作”发源于“微博”“微信”,一般是指根据一定的情景或要求,写作150字左右的“微作文”。由于2014年北京市高考首次采用这一题型,“微写作”引发了广泛关注。作为弄潮儿的嘉兴,也在2014年6月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中采用了这一题型。可以预见,“微写作”题型将有可能成为各类语文考试的常态,因此引起了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在语文教学中纷纷加强了对“微作文”的指导。

笔者所在的学校从2011年起就提出“预习展示、课堂活动、当堂检测”三环节教学模式,但是,就语文学科而言,预习展示,展示什么?如何展示?当堂检测,检测什么?如何检测?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我校语文教师,一度引发教师质疑学校提出的“三环节”教学模式是否适用于语文学科。“微写作”的出现,给了我们灵感:何不将“微写作”嵌入我们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嵌入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预习展示“微作文”

在过去三年,为实践“三环节”教学模式,我们在课前给学生印发的“学习单”上一般设计这样的预习题:1.资料助读(包括作者简介、文体知识、写作背景等);2.学习生字新词(主要题型为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摘录课文中的重要字词并抄写);3.关于课文内容的简答题。课前教师全部或部分批阅“学习单”把握学情,为课堂教学定向,然后课堂前五分钟让学生根据“学习单”逐题展示预习成果。几年下来,师生都很厌倦这种答题式的展示方式,而且,由于大部分学生家庭都安装了网络,部分学生也购买了一些教材解读类“宝典”,学生在完成此类预习题时往往借助网络和“宝典”,导致教师了解到的学情是伪学情,误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将“微写作”引进课前预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况。

1.联词成段

此类“微作文”要求尽可能运用每篇课文后面附录“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微创作”。比之传统的抄写类预习题,它更有挑战性,不仅要求学生正确书写词语,还要求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运用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更要求学生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从而筛选课文的重要信息,联词成段。这样的预习题是有质量的预习题,也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真实情况,然后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策略作出相应的调整。如某学生在学习《信客》前写作的“微作文”:

因穷愁潦倒,他长途跋涉、风尘苦旅二三十年为乡人做信客,一次失误被人认为他家一切都来自克扣,老信客觉得名誉被糟蹋,把这个职业传给了一位年轻信客。年轻信客多次看望看坟场的老信客,他们一起感叹啼嘘世事变迁。一次信客满脸戚容用委婉的语气通报某个闯荡都市的谋生者的噩耗,却遭到了农妇的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承受。还有一次信客因为质问在外面有了小三的同乡换了耳光,信客转行做了教师,做了校长,赢得了尊重,死时很多人来吊唁,他的墓就筑在老信客的墓旁。

这篇“微作文”用到课后所附词语中的九个词语,涵盖了信客从业缘起、信客生涯、转行原因、从教为师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文字精简,语言通顺。如不认真通读全文,充分预习,是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来的。

2.初读赏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因此,在课前让学生进行赏析类“微写作”,要求学生在“裸读”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阅读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真正的阅读能力。布置这一类的“微作文”,宜先根据课文的教学重点,为学生的“微作文”定向。如在学习《芦花荡》前,让学生就本篇小说的环境描写或老头子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写一篇微作文:

《芦花荡》的环境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浸”“滴落”“下垂”“浮”等词用得那么形象、生动,匀勒出夜幕下的芦花荡的宁静、美丽。“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样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水面的平静。我真想到芦花荡去玩!

这是一位中上水平学生的“初读赏析”“微作文”,赏析虽然稚嫩,流于表面,但却是学生真实的体验感悟。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和全体学生一起点评赏析,如“浸”“滴落”“下垂”“浮”等词妙在何处?芦花荡的写作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炮火连天,但作者为什么要把芦花荡写得这么美?小说还有哪些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这样既展示了学生的预习成果,又将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向深入。

二、当堂检测“微写作”

当堂检测是及时有效地检查学生当堂课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并为师生下阶段的教和学提供诊断性依据。作为我校提倡的教学模式,“当堂检测”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之一,在每节课结束前8分钟有铃声提示进入当堂检测时间。一般来说,数学、化学等学科教学内容偏重于程序性知识且相对明确、集中,当堂检测题容易通过变式设计检测学生的迁移能力,而语文学科则相对不易。语文课如何进行当堂检测?综观我校近两年来当堂检测题的设计,主要偏重于识记,如进行字词默写、关于课文内容的简答题等,偶有拓展阅读类题,往往也是主题相似,而与阅读能力迁移几无关联。以“微写作”的形式进行当堂检测,读写结合,可以收到当堂检测和言语训练的双重效果。

怎样用“微写作”的形式进行当堂检测?王荣生教授的选文分类说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他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对中外母语教材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将“文选型”语文教材选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王教授的选文类型主要针对教材编撰,但对我们设计当堂检测“微写作”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1.定篇类

按照王荣生教授的观点,定篇是指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篇目,是语文课程规定的内容要素之一。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取消了“基本篇目”,但那些尽管经历教材几度变化其“地位”仍岿然不动的旨在提高受教育者文化、文学素养的经典作品,当为“定篇”。《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认为,作为定篇的选文的课程内容,既不是学生对这一定篇的感知,也不是教师对这一定篇的理解,亦非教材编撰者个人对这些作品的把握,而是文化、文学等专门研究者对该作品的权威解说。即“定篇的功能是‘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因此定篇类选文课堂教学中,当堂检测的应是考查学生对该选文权威解说的理解和记忆,“微写作”的命题也应朝这个方向努力。

如八上朱自清的《背影》是赞美父子情深的经典之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按定篇的教学要求来安排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解专家对《背影》的经典阐释,这是前提。在此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透过背影话经典》的微作文,要求学生写下在课堂上听到的“经典阐释”,组织成文,不能加入自己的个性化的理解进行自由发挥。

2.例文类

例文是为教学外在于选文本身的语文读写知识服务。所谓“外在于”,意思是我们要教学的读写知识是“已经成型的知识”,与选文并没有必然的双向联系。作为例文的选文,它本身可能具有丰富的内涵,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只是选择其中的一方面。如八上语文开篇的《新闻两则》,本单元写作练习也是学习写消息,所以我们把它的教学内容定为例文类来处理,并把它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和学写简单的新闻。原先我们教学此篇一般还要花时间列表分析中西东路军的渡江时间地点人数、理解文中议论表达方式的运用、分析文章用词的精准,现在,这些一概从略,而重点学习新闻的要素、特点与结构安排。因此而省下大量时间用于补充几则时下的新闻,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新闻体裁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在教学本篇时,适逢学校举行师生拔草活动,于是我们就让学生以这一事件写一则校园“微”新闻。

开学第一课:锄草

9月1日上午××中学举行师生锄草活动,经过一节课的奋战,校园面貌明显改观。上午7:15分,各班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来到各自的包干区徒手拔草。同学们团结合作,奋力拔草,不一会儿,路边堆起一座座“草山”。到8点钟,各班包干区内的杂草已基本清除完毕。在随后的开学典礼上,校长对锄草优胜班级进行了表彰,并且说:“世界上最美的人,是劳动者,今天我们成为了劳动者,那我们就是最美的人。”

这则新闻时、地、人、事要素俱全,标题、导语、主体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是一篇比较像样的“微”新闻。仅仅经过一节课的学习,能写出这样的“微”新闻,难能可贵。

3.样本类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叶圣陶语文教材观的核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期于无教”,这些教学思想已为语文教师普遍认同。王荣生教授因此提出了“样本”类选文的概念。样本类选文的教学目的,我认为是“为迁移而教”,在于举一反三。教学这类选文应重视程序性知识的教学,以期使学生掌握智慧技能。在检测环节,从阅读到写作,要发挥例子的作用。如八年级上册《芦花荡》课后练习三为摘抄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仔细体味,再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一方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环境描写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另一方面在当堂检测环节通过“仿写”家乡景物来实现能力迁移。

4.用件类

和前三种类型的选文不同,用件类选文侧重学习其内容,“而主要是‘用’这一篇文里的东西,或者借选文所讲的东西、或者由选文所讲的东西触发,去从事一些与该选文或多或少有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用件类选文有三种类型,即语文知识文、引起议题文和提供资料文。如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和《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教学重点都是要求学生了解文本内容和主旨,即控诉非正义战争对人类文明的践踏和人的生命的摧残,教材编撰者显然有将这两篇文章作为用件类选文的倾向,因此在课后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两道题目:

以给雨果写一封信的形式,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200字左右。(《亲爱的爸爸妈妈》)

课后练习中有现成的“微写作”题可资借鉴,何乐而不为!

当然,鉴于我们现行的语文教材并非按王荣生教授的选文分类说进行编撰,教师个体也限于鉴别能力往往不能对选文类型作精准把握,但只要我们有这个意识,定能不断提高我们的甄别水平并设计出合理的当堂检测“微写作”题。

在“微写作”类当堂检测题设计中,还可根据具体文本特点,设计缩写、补写、改写、续写等形式,如八年级上册《蜡烛》:

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试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段中表现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再如《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时,设计《阿长买〈山海经〉》微写作。改写类“微作文”如《老王》一课,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同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检测时间,对“微写作”的字数要求灵活处理。

朱作仁教授曾说:“现在语文教学存在着三少:读书少,思考少,写得少,尤其是写,几乎没有。学语文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但这四者不是平起平坐的,以读写为主。”将“微写作”引入阅读教学,“读”“写”相得益彰,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条路必定越走越宽,“微写作”也定能做出“大文章”。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郭素青.“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2).

[4]吴雪.汪莉.“微写作”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J].中文教育.2014,(4).

[5]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

猜你喜欢

微写作当堂教材
小学数学当堂训练的设计策略
初中化学当堂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不怕死的留下
小学高年级数学当堂练习设计有效性例谈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