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论说类文本阅读生活化备考策略

2015-02-13江苏省灌云县第一中学陈广团

语文知识 2015年1期
关键词:主旨调理意图

☉江苏省灌云县第一中学 陈广团

高考论说类文本阅读生活化备考策略

☉江苏省灌云县第一中学陈广团

所谓论说类文本,指的是以论述、分析为主要表达方式,旨在阐述事物的道理,表明作者主张、讲明事物特征和道理的文章。高考选作命题材料的论说文一般包括哲学、美学、文艺学、人类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论文,也包括杂文、评论等。尽管文本篇幅较短,但学生在文本的阅读和理解上总出问题,得分并不理想。如何去提高学生论说类文本的阅读和备考能力呢?笔者认为,既然论说类文本从生活中来,那么文本的阅读理解和备考也要联系生活,走生活化之路。

一、走进作者生活,明确写作意图

首先要走进作者的生活。论说类文本中的这个“作者生活”一般指作者的写作意图。走进作者生活就是要搞清楚作者为何写这篇文章,明白他的写作意图。只有如此,才能更深入、准确地把握文本的主旨,进而真正领悟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的奥妙。不然的话,就只能总在文本外兜圈子而不能深入文本内核,也就无法真正理解和把握作者的写作艺术,也就不能对题目作出正确的解答了。

例如,2014年江苏卷考查的论说类文本是朱志良的《乾坤草亭》。通过阅读,读者可以明确地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想把自己通过观画而获得的艺术体验升华成一种生命体验,进而在人生困境中寻找可突围的路径,并获得生命的自信。理解了这个写作意图,就不难理解文章的主旨,也就容易对题目作答。如第18题:请结合对文末“不离亭子,不在亭子”的理解,阐释“乾坤草亭”的内涵。解这道题不能仅看句子的表面意思,更要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去深入挖掘和寻找。深读文本,结合对作者意图的理解和把握,我们就不难发现“乾坤草亭”内涵的几处踪影:“不离亭子”的踪影在第二段中是“外在的物”,在第三段中是“个”、是“点”;“不在亭子”的踪影在第二段中是“内在的心”,在第三段中是“圆足的生命”,是“反映出人的生命困境以及从此困境中突围的可能路径”。这些内涵的寻找与发现都离不开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意会。理解了,把握了,再根据题干要求把这些理解和找到的内容组织好就可以了。答案如下:“不离亭子”,表达了一个小“点”的生命自信;“不在亭子”,表现了生命在无限宇宙中的悠游。草亭与乾坤的关系,写出了“小”的个体面对无限“大”的宇宙可采取的态度,反映了生命困境以及从此困境突围的可能路径。

再如,2014年山东卷考查的论说类文本是选自梁漱溟先生《朝话》中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谈的是有关心理调理的问题。通过阅读文本和联系当今的时代背景,我们也不难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即要让读者明白: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的心理;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才算是真学问,才算是真进步。明白了作者的这个写作意图,题也就不难解答了。如第7题:“根据文意,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一项是……”四个选项都是文外信息,答题时需由文内向文外迁移,就是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实际上,这道题的考查点就是让考生在充分明白作者写作意图的前提下,去对接生活现象,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A、B、D三项完全是对作者意图的生活化解释,是调理心情的几种积极做法。而C项的前半部分表述“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该属于“调理心情”,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后半部的表述“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说法明显不是在调理心情。非但如此,反而还与作者所强调写文章时应“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有成就”的正确做法相悖,恰恰属于作者所谓的“苟且从事”之列,所以C项不能做答案。

二、走进文本生活,抓准文本主旨

所谓文本生活,对于论说类文本而言,即指文本的语境、内容等。当下论说类文本阅读备考训练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对文本语境、内容等深入得很不够。也就是说,还没有深入文本生活、抓准文本主旨,师生就直奔试题去急于解答了,往往欲速则不达,效果很差。论说类文本阅读题的设置许多都与文本主旨有关,这在答题时应给以高度重视。

仍以2014年江苏卷《乾坤草亭》为例,第16题:“请简要说明第三段中‘个’的含义。”如何作答?首要的是得深入文本,理解和把握文本主旨,然后结合这个主旨和上下文语境来揣摩体会。题目虽然没有直接考查文本的主旨,但理解并能概括出文本的主旨则可以让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本文的主旨是谈人的生命自信的,而八大山人的“个”正体现了这种生命的自信和自尊,这个“个”的含义就必须和文章的主旨相吻合。当然,“个”在文章有多个所指,所以还得逐“个”梳理,按照第三段论述脉络,先从对“个”的解释起——“个,也可解释为竹……”先释为“竹”;再到“我山人是天地之中的一个点”,释为“点”;最后到“充满圆足的生命”,释为“圆足的生命”,是为从具体到抽象。或者可从该段的最后两句话入手:“八大山人笔下的一朵小花,一枝菡萏,一羽孤鸟,都是一‘个’,一点,一个充满圆足的生命。八大山人的自尊缘此而出”来寻得答案的踪迹。经过这样的深入、理解、梳理和分析,答案自然就出来了:“个”从具体物象到抽象观念,形成了三个层面:竹;点;圆满具足的生命。

再以2014年山东卷为例,第6题:“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山东卷对于论说类文本的考查,前几年主要侧重于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对重要信息的筛选,而2014年却直接考查了考生对文章主旨的概括能力,这表明命题人开始关注考生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而概括主旨则是这种整体把握的核心能力。如果忽略了文章的主旨,就没有可能对全文作整体把握,没有整体意识,阅读也只能是碎片化,这就失去了阅读的真正意义。所以,山东卷的这种改变实际上是还原了阅读的本真。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对全文作全面的理解。这篇文章共有六段,第一段提出问题:要调理自己的心理。第二段写为什么要调理自己的心理。第三、四、五段是写怎样调整自己的心理(第三、四段写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和心情两个方面,第五段写调理自己需要精神)。第六段强调调理是大事。可见,文章是围绕“心理的调理”展开分析论述的。B项只是阐述人超过其他动物的原因是人能调理自己;C项只阐述了调理自己的一个方面——调理心思;D项只是阐述了调理自己的另一个方面——调理心情。这几个选项的概括都是不准确的,只有A项“学会心理的调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才是真正的进步”这一表述是正确的,这个意思在文章的第一段,是在文章开头提出的中心或曰主旨。

抓准文章思想主旨是阅读理解的本真,万变不离主旨。文章不管以什么形式来呈现、来表述,都是为主旨服务的,所以准确理解了文章的主旨也就是抓住了文本的核心,这是做题的前提和准备,也是组织答案时必须予以重点考虑的内容,所以论说类文本阅读备考训练要尽可能多作概括文章主旨的训练。

三、走进写作生活,悟得“这样写”的缘由

理解和把握了文本主旨,还不算是阅读活动的完成,还必须走进作者的写作生活,更透彻地感受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个主旨的,悟得作者“这样写”的缘由。从作者的写作生活来看,文中任意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段落都不是闲笔,都是作者用来表达其思想意愿的。所以在阅读时不仅仅要关注和把握文本的主旨,还要关注和感受为了表达这个中心,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思路、布局谋篇,又是如何遣词造句和运用技法的,更要悟得作者“这样写”的缘由。只有搞明白了这些问题,才能很好地阅读和解题。

还是以2014年江苏卷《乾坤草亭》为例,第17题:“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是论说类文本的常考内容,仅2014年,就有江苏、安徽和福建三份试卷考查了思路。思路其实体现了作者对观点与材料的调配能力,也体现了作者对语言和思想的组织能力,思路总是为主旨和意图服务的。叶圣陶先生曾说:“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中,好文章的作者是不乱走的。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怎样开头的,怎样写下去的,跟着它走,并且要理解它为什么这样走。”叶老的话实际上也就是把概括文章思路的方法说出来了。段落的思路和整篇文章的思路其实是一回事,作者构思文章段落的方法与构思整篇文章的方法也是一样的,大多是围绕中心或总分、或层进、或并列地展开本部分的内容,一篇文章或一个段落总是要根据中心分成几个相互关联的语意流。如本文中第四段的语意流是很清晰的,先通过清人张潮提出“人”的三个层次的境界,引出最高境界“台上玩月”,而后再从“画小亭和小舟”来论述这个“台上玩月”的最高境界,最后得出高明的画家都想达到“高台玩月”的境界。本段的中心在段尾,从作者的语意流动来看,作者不是直陈观点,而是一步一步、环环相扣地呈现了段落的中心。把握了这个思路,又理解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确定思路的缘由,答案也就不难做出来了:首先,提出“人”的境界分三个层次;其次,阐述了中国画中的小亭或小舟所体现的“台上玩月”这一境界的心灵特点;最后,指出中国画家都想达到“高台玩月”的境界。

还以2014山东卷为例,第8题:“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题目中A、B、C三个选项的理解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D项为“调整心理,集中精力,心平气和,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对于此选项正误的判断,我们首先要明白作者的观点在最后一节,即“这不是小事体,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根本所在是什么呢?根本所在是“调理自己需要精神”。第五节中用“譬如”一词引入“写文章”的例子,作者在这里用的是举例论证,这个例子就是要证明“调理自己需要精神”,想要表达的是“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D项把事例当观点,明显是错误的。由此看来,答题时要注意的不仅是作者的观点,同时还要关注观点由来以及作者为表达观点所用的技法,更要透悟“为什么这样用的缘由”(如举例的方法和“譬如”这个词语的提示)。

总之,就论说文阅读备考训练而言,无论解答主观题还是客观题,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生活、文本生活,了解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主旨,感受、思考和把握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缘由等都是十分重要的指导工作。我们切不可不顾这些,就直截领着学生由看题到解题,为解题而解题,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一句话,只有走生活化之路,把本源、成因的问题理解、感悟透了,彻底解决好了,才有可能解好试题,获得理想分数。

猜你喜欢

主旨调理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流翔高钙系列肥 我能土壤调理剂
主旨演讲
调理聚合物组合在洗发水中的应用
秋季蛋鸡 抓好调理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