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视域下大学生网瘾预防的有效策略

2015-02-13张海刘春朋宁峥嵘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视域心理健康

张海,刘春朋,宁峥嵘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积极心理视域下大学生网瘾预防的有效策略

张海,刘春朋,宁峥嵘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当下大学生网瘾现象日益严重,如何在积极心理视域下预防大学生网瘾,是各高校进行针对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有研究表明发现,大学生产生网瘾是网络心理、行为异化的结果。文章主要阐述了网瘾给大学生带来的严重危害,说明了心理视域下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原因探究,提出了积极心理视域下大学生网瘾预防的有效措施。

心理视域;网瘾;预防

网瘾是一种心理疾病,由过度使用网络行为造成,突出特征一般是依赖网络行为的时间越来越长,如果没有网络就会产生各种躯体不适与情绪障碍,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其临床表现是对网络造成了过度的依赖,从而在生理上产生的一些躯体不适与情绪不佳。当下大学生网瘾现象日益严重,如何在积极心理视域下预防大学生网瘾,是各高校进行针对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网瘾给大学生带来的严重危害

1.加重家庭经济负担

大学生一般都没有稳定的收入,此时沉迷于网络世界,无疑是加重家庭经济负担。从某些调查研究数据来看,有部分网瘾学生甚至欺骗父母,将学费用于上网,甚至将现实生活中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费用大大压缩。

2.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有网瘾的学生在网络世界“畅游”时一般都缺少时间观念。长时间的机械运动很容易引起身体不适,还可能造成人体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等问题,降低免疫功能,容易引发焦虑、忧郁、紧张等情绪问题,也容易引起四肢无力、食欲不振等生理问题,更有甚者,会意外猝死。

3.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

当今的高校大学生一般都为独生子女,与人沟通的能力本就不强,沉迷于网络之后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沟通时间更是大大减少,很容易产生现实生活中的沟通障碍。长期沉迷于网络,在现实生活人际相处中很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别人、有自闭倾向的现象,严重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发展恶劣的还有可能在学生未来的成长中埋下悲剧的种子。

4.导致人格异化

长期沉迷于网络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养成。网瘾一旦形成,如果停止网络行为,就会觉得生活中没有其他乐趣,情绪低落,毫无兴趣,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产生各种精神依赖症,并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网瘾还会让学生人格出现自私、自卑、敌意、偏激都不良现象。

5.容易诱发犯罪

网络世界是没有实际的道德、法律规章限制的。所以,由上网而引起的越轨行为不胜枚举,违法犯罪的案例也正在逐步增多。据调查研究数据发现,由上网引起的大学生犯罪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由于上网的费用问题产生资金短缺不惜走上抢劫的道路;在网吧等场所通宵达旦上网结识了不良少年一起发生违法行为;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将虚拟世界的行为模式带至现实生活中,形成了攻击性人格,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心理视域下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原因探究

1.网络基于学生生理需求的满足

网络环境的去生理化特点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在网络媒介中,一般是纯文字的交流,看不到对方的样貌、表情。所以在网络环境中交流,不用在意对方的年龄、性格、形象、社会地位等多种因素。此外,在网络环境中的交流,缺少了许多社会线索,比现实生活简单,一般只需要注意交流的内容,不需要注意对方的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等。网络空间还可以进行网恋行为,这种行为由于发生在网络空间内,所以比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缺少责任感,让大学生觉得轻松愉快。

2.网络行为更有安全感

网络具有较强的隐匿性,在网络环境中的行为更让大学生觉得有安全感。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用独特的网络角色在其中生活,尽情扮演着各种角色,现实生活中常有的“真人说假话”,到了网络世界中就变成了“假名说真话”,让大学生可以尽情倾诉现实生活中的烦心事与积极的情绪,不用害怕对方对自己产生的印象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所以,更具有安全感的网络行为,让大学生可以在其中放大自己的情绪与行为,恣意妄为。

3.网络创造了自由的交往环境

在网络环境中,一个人可以同时对多个人进行交流,且不被人得知。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性格内向、没什么可以交流的朋友的学生,在平时无人可以交流,缺少关爱,深感孤独,在网络世界中却往往可以交到非常多的朋友,这恰恰反应了他交友的需要。此外,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碰到问题与困难,可以通过向网络朋友倾诉,得到许多朋友的回应,为他献计献策,可以让他体会在现实生活中体会不到的关爱与温暖。

4.在网上更容易得到尊重

在网络世界中,一般都是通过纯文本的交流方式,不会被现实生活中的多种因素约束,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地位,不会因为现实生活中社会地位的高低、家庭条件的富裕程度、个人文化水平的高低等因素存在等级的高低、身份的贵贱等问题,让那些现实生活中因为某些方面的劣势得不到大众尊重的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得到了满足。

三、积极心理视域下大学生网瘾预防的有效措施

通过对于大学生心理视域下网瘾形成的原因探究分析,不难发现大学生产生网瘾是网络心理、行为异化的结果。至此,预防大学生网瘾,有必要在积极心理视域下全面进行。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从紧张的高中阶段刚步入大学阶段时,由于可自由分配的时间一下子增多,会产生不适应、无所适从的现象,进而导致部分学生进入一个无所事事的状态,这都是正常的。但是,在这个期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大学生走向网瘾这条不归路,也是迫在眉睫。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本质上说,网瘾大学生心理方面一般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所以,学校一定要加倍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积极构建网络心理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渠道,分类开设各种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针对大学生网瘾问题开设各种形式的讲座。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建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档案,定期更新,实时记录大学生网络的心理健康程度与问题,创设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监督机制,并不断加以完善。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不断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健康愉快的情绪与生活心态,控制大学生走上网瘾这条不归路。学校还可以采取正强化与负强化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大学生网瘾行为给予批评教育与约束,及时采取多种行为帮助学生戒除网瘾,对于成功戒除网瘾的学生要在精神、物质上给予一定的奖励;反之,需进行更加严格的约束与惩罚。只有将正强化、负强化有机结合、合理运用,才能真正帮助大学生预防网瘾、戒除网瘾。

2.开展心理咨询

针对大学生预防网瘾问题,高校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工作是指具有心理专业背景的教师通过专业的语言、文字等交流方式,有针对性地在心理方面给予有问题学生一定的引导、启发与帮助的过程。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比,由于心理咨询一般是“一对一”进行,更能深入分析学生个人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从心理学专业的角度给予一定的引导与帮助,工作成效较强。心理咨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大学生网瘾预防的方法。学校可以创办专门的大学生网瘾预防心理咨询中心,聘请专职的具有大学生网瘾预防咨询工作经验的教师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切实解决网络心理相关问题,加强大学生网瘾的预防工作。此外,还可以在咨询过程中建立档案,方便后期的跟踪反馈。咨询教师也可以通过邮件来往、电话咨询等方式主动地与学生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学生的网络心理动态,积极开展沟通交流,便于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网络心理方面的问题,及时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缓解压力,尽快改变不良的网络心理现状,全面预防大学生网瘾的形成。

3.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是指帮助大学生矫正自我意识,获得准确的自我认识,培养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力。很多在网络心理方面出现一定问题的学生对于自己的认识往往是不正确、不成熟的。他们通常将自己当做生活的中心,只重视自己的快乐,时时刻刻都希望能如自己所愿在网络上进行自己的生活,却不曾考虑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对于自己的期待与要求。所以,高校教育者要及时帮助网络心理有问题的大学生深刻反思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认清自己沉迷于网络的原因,帮助他们认清真正使自己沉迷于网络的原因并不是丰富的网络环境,而且学生自己的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能力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从而帮助他们稳定情绪,积极参加活动,端正学习态度,重拾现实生活的乐趣,预防网瘾的恶化。认知疗法的开始一般是咨询者与大学生交流传输现实生活与网络世界的区别概念,网络世界只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无法真正替代现实生活;其次,要让学生明确网络仅仅只是一种工具,懂得如何运用这种工具更好地进行生活,积极运用网络世界,让电脑、网络成为学生全面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再次,要让学生明白大学阶段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学习,身心健康发展才是大学阶段成长的主要目标之一;最后,对学生加强有关于网瘾危害的宣导,通过一些案例与事迹让学生了解网瘾患者的不良下场,从反面进行教育。

4.替代疗法

替代疗法是指高校大学生网瘾预防工作教育者通过健康的体育活动、休闲活动、娱乐活动的引导,有意地对学生进行兴趣爱好的培养,使学生转移对于网络的注意力的方法。比如,在高校中积极举办趣味运动会、艺术品观摩、团体旅游、社团才艺展示等各类活动,积极邀请学生参与其中,转移注意力,转移对于网络世界的依赖心理,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大学生从紧张的高中阶段刚步入大学阶段时,由于可自由分配时间一下子增多,会产生不适应、无所适从的现象,进而导致部分学生进入一个无所事事的状态,现实生活的枯燥乏味,很容易让学生对精彩的网络世界产生兴趣与依赖,久而久之,就产生了网瘾,远离了现实生活,沉迷于虚拟世界。要切实预防这种现象,就要不断充实大学生的高校学生生活、业余生活。除了必要的上课、学习时间之外,学校可以利用各种学生活动、社团活动,不仅可以充实学生的空余时间,还能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增长个人能力与素养。此外,高校还要为大学生创造更多满足、安全感、尊重、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让他们从心理上不断满足自己的需求。

[1]张宏如.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学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3(12):78-87.

[2]刘荣才.性心理学辞典[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12.

[3]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G44

A

1673-0046(2015)9-0063-02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视域心理健康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
假期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