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学风教育

2015-02-13杨国英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学风基础考核

杨国英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丽江674199)

论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学风教育

杨国英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丽江674199)

高职高专院校在“基础”课程中开展学风教育,是国家、社会的要求,课程目标的要求,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课程中学风教育,采取理论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实践教学为学生创设多样的学习方式,考核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纪律和效果的做法。

高职高专;“基础”课;学风教育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部分学生不认真学习,课堂上不专心听讲、玩手机、睡觉,有的学生逃课去打游戏、酗酒、打牌、谈恋爱等。转变这些学生的思想及学习状况,改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风是国家、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学校和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为例,谈谈高职高专“基础”课程中的学风教育。

一、“基础”课程中开展学风教育的必要性

学风,顾名思义是学习风气的意思,主要指学生在学习目的、态度、纪律、方法等方面的表现。“基础”课程中的学风教育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从课程性质出发,针对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学风教育融入教学目标中,帮助学生提高对学习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在“基础”课程中开展学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基础”课程中开展学风教育是国家、社会对学校的要求

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高职高专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把学生培养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是国家、社会对学校的要求。毛泽东在1957年的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我国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培养人才的工作是全方位的,但主要是由各任课教师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的。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基础”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要实现以上培养人才的目标,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学风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把学习与成才统一起来,让学生明确只有努力学习德、智、体等方面的知识,领悟其真谛,才能成为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国家需要的人才。

(二)“基础”课程中开展学风教育是课程目标的要求

“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理想信念、价值选择、社会责任感和心理健康等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规范,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一般来说,课程目标就是学生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实现课程目标,良好的学风是基础和保证。在“基础”课程的《绪论》中,明确提出“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的要求。在《结束语》中明确要求青年一代要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应当开拓视野、刻苦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打下坚实的知识和理论功底。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地学习,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掌握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学风教育的本质,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拓展。高职高专学生的学风问题,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上的表现。因此,“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学风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增强大学生的学习使命、学习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质量,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成为“四有”新人,既是“基础”课程的目标,也是学风教育的目标。

(三)“基础”课程中开展学风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人才”在古代与“人材”通用。“材”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草木初生而枝叶毕寓”意思是指初生的树木有望长成参天大树。“才”是这样解释的:“生人之初而万善毕具焉,故人之能曰才。”意思是初生的人具备成才的因素,人的潜在能力发挥出来就是人才。今天的“人才”,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议》中指出:“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要求,也是学生自己的愿望。每个人都有成才的愿望、进步的要求,这是生命发展的必然。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成才的冲动,而且经常性地发生作用。就如《说文解字》中对“人才”的解释一样,人人均有成才的条件,人人均可成才。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发展自己的才能。”高职高专学生主要来自应往届高中毕业生(俗称“普招生”),部分来自职中毕业生。他们具有思想活跃、喜爱实践的优点,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本科学生相比,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要差一些,自控能力、意志力、进取心及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也要弱一点,部分学生不满意自己所读学校的档次,有自卑的心理。他们关心自己的前途,希望通过努力将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他们有进取心和求知欲,也有勤奋学习的行动。但是,来自社会和自身的一些实际问题会影响和困扰他们,例如,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减低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动摇了他们的成才目标。有的学生出现毕业后还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不如现在就去赚钱,有钱就有了一切的思想。不珍惜学习机会,请假甚至旷课去做赚钱的事。为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其明确高职高专教育是激发人的潜力、提升人的潜能的过程,会给自己带来更大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回报,也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精神快乐。求学之路尽管艰辛,但是有意义,是值得的,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和坚定正确的成才观。

二、“基础”课程中开展学风教育的做法

学风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基础”课程中渗透学风教育,需要从内容、方法和考核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理论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课堂教学是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知识和信息的主渠道,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及其培养良好学风的主要途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神圣殿堂,是学生学习最严肃、正规的场所。在“基础”课堂上,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解答学生在学习成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学生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在学生面临的学业问题、成长问题、思想问题等各种问题中,学业问题是首要问题,也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因为学生把精力用在学习上了,成长和思想的烦恼自然就少了,学习中获得的解决成长和思想问题的办法也就会多了。在知识高速发展、学科整合、信息传递快捷的今天,学习理念、学习精神、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问题是学生特别关注的问题,也是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白和解决的问题。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帮助高职高专学生明确,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也是最大的责任,就是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早日成才。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部分学生进校后就放任自我,得过且过,不把学习放在心上;部分学生受社会上不正确思想的影响,相信“学好学坏一个样,有钱、有关系才重要”的说法,在学校感到无聊,对学习没有兴趣;部分学生学习责任心下降,只想分数及格和顺利毕业,必修和选修课以通过为首选;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遭受挫折就一蹶不振等学风问题。“基础”课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如何学习的道理,明确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和崇高的使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认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有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责任是人的社会性的必然体现,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推卸的。为了让学生真正明确并履行好学习的责任,在“基础”课程教学中,丽江师专思政部把“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的内容整合在一起,给学生开设了“学习是高职高专学生的崇高使命”的专题。通过课堂专题,让学生明确实现理想、爱国、成就人生,最现实、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努力学习,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积极勇敢地面对学习中的各种挑战,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准备。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高职高专学生作为家庭中的一员,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送我们读书,努力学习、提升素质、回馈父母是责任;国家、社会、学校提供给我们上学的机会,培养我们,勤奋学习、天天向上是责任;正值青春年华的高职高专在校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是自己的天职。通过课堂责任感教学,把“基础”课程“结束语”中的要求“青年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必须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变为现实,激发高职高专学生积极勇敢地承担好学习的责任,在学习中绽放人生的精彩和价值。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课堂教学中除知识外,还包含着理解、信任、精神、情感等许多人性化的内容。教师在“基础”课堂的理想信念、责任感、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等教学中,只有把知识教育与情感、信任、关爱等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精神的力量和心灵的鸡汤,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人生的责任、价值和意义,自觉自愿地履行好学习的责任。

(二)实践教学为学生创设多样的学习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解决大学生知与不知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大学生行与不行的问题。教学既要从理论上讲清楚为什么,还要从实践上搞清楚怎么办。“基础”课要实现知行统一的教学目标,必须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感受并体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从而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一般有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种形式。课程实践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表达真实思想的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积极勇敢地实践,做出有个性特色的实践作品。

一年级新生刚入学,面对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他们充满好奇,对学习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望,他们有热情,精力旺盛。“基础”课是高职高专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帮助学生适应环境,对学生进行学风教育的任务,教师应抓住最佳时期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在课程绪论教学后,丽江师专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以“我的三年大学生活规划”为题的课堂实践活动,并渗入学风教育。高职高专学生的生活规划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好的激励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好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勒温指出:“那些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具有正的效价,会促使个体产生趋近行为,个体与目标的心理距离越近,目标的动机力量就越大,它吸引着个体采取行动以达到该目标。”通过学习生活规划活动,让学生明确学习是学生的主要责任,要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找准努力的方向,明确学什么、如何学。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生活规划,是学生在客观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制定出的奋斗目标或预期结果。学生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不盲目跟他人攀比,明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规划目标不能太高,目标太高达不到,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目标太低,不能激励人。帮助学生制定出合适的目标,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消除厌学心理,使高职高专的学习生活有目标、有秩序。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学生落实目标,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引导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积极面对挫折和困难,坚定实现目标的信心和毅力;帮助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功,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更加努力学习,形成良性循环。“基础”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师还可以就学生关心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等问题,例如“高职高专学生读书第一?还是打工第一?”“高职高专学生以谈恋爱为主?还是以读书为主?”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辩论。

“基础”课程的校园实践和校外实践活动,以班级形式开展活动,在班级活动中设有各小组。教师在课程开始时,就把课程教学的计划告诉学生,并争取得到学生的支持和拥护。通过班级活动,把学生按照兴趣、爱好分成几个实践小组,有计划、有组织地围绕课程内容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带领班级学生确定好实践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具体的实践活动由各小组自行完成。教师根据学生实践活动的情况,适时组织学生汇报、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完成实践的目标、任务,保证实践效果。校园实践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适时开展。例如,在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的理论教学后,丽江师专结合学校升本的实际,要求学生以“我为升本作贡献”为主题,开展校园实践活动。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的理论教学后,组织学生以“调查校园文明状况”为题,开展校园实践活动。校外实践,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参观纪念馆、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社会服务、专业实践等活动。教师鼓励并要求学生把实践活动的成果用调查报告、故事、图片展览、情景小品、诗歌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实践成果首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实践园地或班级展出。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建议、解决问题。实践教学也为学生提供畅谈人生、交流思想的平台。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学的效果,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更强了。因为集体活动一般会对学生产生较强的约束力,如果有的学生在活动时出现不良行为,他自己就会在集体里感到无形或有形的压力,迫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实践行为。

利用课外时间,有效组织并开展“基础”课程的实践活动,不仅完成了课程的实践内容,填补了一年级课程不紧张的情况,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表达、思考等方面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学风教育是需要媒介的,“基础”课程的实践活动,其实就是学风教育的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三)课程考核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纪律和效果

考核是教学的指挥棒。考什么?怎么考?不仅是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检查,也指导和制约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考核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学风教育的过程。“基础”课程的考核应从课程的性质、内容、目标出发,确定全面的考核内容、综合的考核方式和多元的考核主体,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以激励、引导和调整学生的课程学习活动。

“基础”课程的内容、目标规定了考核的内容必须由思想、道德、法律等理论知识和行为表现两个部分组成。也就是说,“基础”课程的考核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掌握并运用好课程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指导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法律行为。具体的考核内容包括课堂、校内外实践、卷面三个方面。在考核中,把学生课程学习的态度、纪律和效果统一起来,课程成绩共计100分。其中课堂成绩占30分,包括考勤、表现、作业,各占10分;校内外实践,即校园实践和校外实践成绩占30分,包括考勤、平时表现、作业,各占10分;期末理论考试(卷面)占40分。考核主体一般由任课教师、学生代表、被考核学生和班主任组成。卷面成绩由任课教师批阅试卷后得出。课堂成绩、校内外实践成绩由被考核学生自己自我评定后,考核小组再进行综合评定,最后统计得出。学生自我评定的成绩和小组评定成绩之间应确定出恰当的比值,有的是2∶8。课堂成绩的考核小组一般由学生代表5名和任课教师组成。校内外实践成绩的考核小组由班主任、实践小组成员和任课教师组成。

“基础”课程把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的全面的考核体系,与过去单一的卷面考试评价相比,要多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正是用这样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促使师生真正完成课程目标。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促使教师在“基础”课程教学中把课上与课下、理论与实践、认知与行为统一起来,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把学习知识和参加实践结合起来,把学习和践行结合起来,把学习规范和遵守规范结合起来,避免了学做分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两张皮”、学生双面人格现象的发生,是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学风的有效途径。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66,239.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46.

G642

A

1673-0046(2015)9-0104-03

本文是云南省高等职业教研项目《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研究——以丽江师专为例》(编号:GZZD201409)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学风基础考核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风考风作风的建设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学风就是质量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