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调查研究

2015-02-13刘晓静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创新能力水平

刘晓静

(长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调查研究

刘晓静

(长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对我国高等学校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教育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是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为此我们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40周岁以下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展开调查,分析相关调查数据,找出影响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探索培养青年教师创新能力、提高青年教师创新水平的解决思路与途径。

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调查

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青年人有活力、有思想,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有打破旧的思维定势、打破旧的常规戒律的勇气,青年教师已逐渐成为高等学校确保教学质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一股中坚力量。因此,激发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是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关键问题,对人才培养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了深入了解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相关问题,笔者打破理论分析的局限性,对某高校青年教师进行实证分析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和内容

本调查主要针对“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展开的调查,即面向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开展的调查。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某高校青年教职工基本资料,向来自该校的7个学院展开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97份。调查问卷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调查单位、性别、职称、年龄、学科、学历、课程性质、教改论文数量、科研论文数量、近三年主要主持课题情况;第二部分为创新能力部分,共分为四个维度,包括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训活动、各因素对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的影响和其他方面。

二、青年教师基本现状分析

参加调查的青年教师平均年龄为33.4岁,从年龄层次可以看出,青年教师主要还是以30至35岁年轻教师为主,并且女教师比例较高,占70%,男教师占30%,说明青年教师中女教师仍为主要教师群体;另一方面,从知识水平可以看出,目前青年教师的学历水平已有较大提高,学历以硕士及以上学历为主,硕士和博士学历人数比例达到97%,可见在高校对青年教师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有较好的知识基础。但从职称结构看,副教授及教授人员比例较少,仅达到22%,多数青年教师仅达到讲师所要求的水平,说明多数教师的知识理论水平并没有在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得到很好的体现,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教学、科研成果看,近三年青年教师在教改方面发表的核心论文比例为21.7%,科研方面发表的核心论文比例为59.4%,教学和科研论文核心数量相差悬殊,多数青年教师更多地重视科研方面的研究,而忽视了教学相关方面研究,没有将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提升。

三、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分析

教师的创新能力是多方面的,不仅体现在我们熟知的发表教研论文、发表科研论文、获取专利、撰写教材或专著的数量上,作为教师,创新能力更多地表现在如团队合作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新知识新观点能力、反思能力等体现教师综合水平的指标上。本研究的41项体现教师创新能力指标正是以此为原则设定的。

(一)体现创新能力重要性分析

青年教师认为在体现创新能力方面,最重要的首先是教师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以及随时充满灵感的状态,其次是教师本身的创新研究的恒心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合作精神和教师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的整合也在不同程度上体现教师的创新能力,同时认为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获取奖项、书写研究报告并没有能体现教师的创新能力。

青年教师普遍认为体现教师创新能力十分重要的前十项指标分别是“充满灵感,想象力丰富”、“恒心和毅力”、“知识结构整合”、“合作能力”、“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怀疑精神”、“新认识、新观点”、“自主的学习习惯”、“旺盛的求知欲”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二)个人表现分析

同时,青年教师们普遍认为个人表现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值,与理想水平具有一定差距。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青年教师普遍感觉在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整合、自主学习与实践操作、课程与教案的更新方面个人做得较好,认为在“多项思维能力”、“获取奖项”和“追踪发展改革理论”三个方面个人表现较一般。个人表现较好的十项指标依次是“知识结构整合”、“学术规范”、“自主的学习习惯”、“实践操作能力”、“课程教案及时更新”、“合作能力”、“强烈的好奇心”、“创新的教育观”、“学科新思想、概念、成果”以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三)实际表现与理想值差距分析

利用统计方法,将个人理想值与实际表现的指标数值进行量化,找出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的个人表现与实际理想水平的差距,明确努力目标,找准努力方向,为制定培养青年教师创新能力水平提供必要的依据。

在个人理想值与实际表现差距方面,差距较大的三项指标依次为“多项思维能力”、“旺盛的求知欲”和“怀疑精神”,这三项指标距离达到理想水平还有一定距离,需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加强训练与提高。

(四)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考虑影响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的因素很多,本研究共设置23项评价指标,从便于全方位视角了解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从青年教师的回答来看,教师们认为“教学经验交流机会”、“宽松的教学环境”、“薪酬福利”、“资金支持”及“必要的教学指导”对创新能力的影响较明显。

但是,从效果看,反而是“晋升职称相关的刺激奖励”、“教学经验交流机会”、“宽松的教学环境”、“构建学术梯队”及“薪酬福利”对创新能力的提升更有效。可见,在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时方法和手段尤为重要。

四、提高青年教师创新能力对策建议

一方面,青年教师自身创新能力水平要不断提高。教学观念要进行转变,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励学生思考和发现创新的空间,做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引导者、激发者;教学内容要及时更新,掌握本领域的前沿动态,并将其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思想传授给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挖掘整合,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也会有新的提升;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将网络平台、音频、视频、动画等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方式有效结合,多与学生沟通,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传统的“填鸭式”讲授形式“重教太过”、“教学分离”,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立的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目前新兴的PBL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模式,是以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其核心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讨论为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复杂的、多场景的专题进行问题的提出、讨论和学习。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并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高校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青年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良好氛围。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创新培训、知识讲座,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支持青年教师长期进修、短期进修,组建科研团队,建立专家级教授、学科带头人引领青年教师的创新机制,把更多的青年教师引导到体现创新能力的活动中来,从体制、政策等方面为青年教师创造创新环境,为富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

[1]王焕梅,王爱玲.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6):15-18.

[2]张跃飞,陈劲光.关于高校创新教育策略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4(2):87-88.

[3]杨玉浩,苏雄武.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特征及培育思路——基于广东省高校的调查研究[J].教育评论,2014(10):55-57.

[4]于继红.浅谈高校青年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90-92.

[5]杜海玲.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研究[J].经济师,2010(4):121-122.

[6]王晓东.我省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状况调查与分析[J].党史博采(理论),2008(6):25-26.

G645

A

1673-0046(2015)9-0030-02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创新能力水平
张水平作品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