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健康保健服务对策

2015-02-13吴步秀沈爱玲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南京210046

医学与社会 2015年3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保健心理健康

吴步秀 沈爱玲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南京,210046

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健康保健服务对策

吴步秀 沈爱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南京,210046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突出的社会问题,做好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是当务之急。通过了解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老年人健康保健的需求,提出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以保障老年人医疗费用,加强健康保健教育,增强保健意识,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精神赡养,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保健服务,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健康保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健康保健;健康状况;心理健康;老年人

当前,我国老龄化社会现象在加剧,研究老年人健康及健康服务等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因为这不仅关系到老年人口这一特殊年龄群体的生存质量,更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农村老年人的健康问题相对城镇更加突出,农村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比较缺乏,如何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健康保健需求,提供更有效的服务,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需要各做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寻求可以提高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干预措施,加强农村基层健康教育和保健工作,使老年人采纳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从而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1 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状况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健康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够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状况主要体现在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这两方面同样重要,值得我们关注。

1.1躯体健康

躯体健康是指人体结构的完整和生理功能的正常;心理健康是指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对稳定、相互协调,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并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共有17658702名60岁以上老年人参与健康状况自评,其中男性8607680人,女性9051022人,尽管在健康自评中,有16.85%的老年人处于不健康和生活不能自理的状况[1],且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城市老年人,农村地区老年人不健康比例达20.26%,城市老年人只达到10.64%[2]。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各器官及系统在形态和功能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衰退,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增加,老年人高发的身体疾病有常见高血压、心脏病;老年脑血管性疾病,如缺血性脑卒中;老年糖尿病,如老年糖尿病肾病;老年感染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多器官功能障碍、泌尿系统感染;其他常见老年疾病诸,如骨质疏松症、前列腺增生症、老年肿瘤等。

1.2心理健康

大多数老年人除了身体疾病外,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收入减少、功能减退或慢性疾病、所造成的孤独、丧偶、社会认同感低,以及由于独居、家属或朋友死亡,所造成的困惑多疑恐慎感等[3]。另外,由于受家庭的矛盾与压力、躯体健康状况、与子女关系、个人经济状况、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也产生了系列心理问题,例如人际敏感、焦虑、抑郁、偏执、精神病、情绪化、认知功能减弱等。而在这些心理疾病中抑郁症已成为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每年发病率已高达1.28%[4],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和压力,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生活质量,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年龄越大,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者存在必然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躯体健康状态的不佳会引发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已经证明:脑损伤或脑器质性疾病会导致多种高级神经功能的紊乱[3],从而导致心理异常,如痴呆病人就会有记忆或时间定向障碍、有认知损害等行为,情绪异常抑郁可能就是痴呆的早期信号;内分泌失调,即内分泌功能亢进或减弱同样会导致心理异常,如甲状腺亢进的患者就容易被激怒。心理问题也会反应在不良的躯体状态上,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前提,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会导致各种疾病。医学研究表明,紧张、烦恼、忧虑、压抑的不良情绪,使人体中的免疫系统和器官功能衰减,而人体全身免疫功能降低,疾病就乘虚而入。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脏器功能降低、免疫力低下、代谢平衡功能弱,心理状态不良,更易加剧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恶化。因此,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加强心理保健尤为重要。

2 影响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原因

2.1经济、制度因素

目前,农村基本上己经逐渐实施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但只有大病医疗的住院费用才能享受该政策,且在报销费用时老年人还得支付部分的费用。大多数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单一,收入较少,一旦生病,其医疗费用大部分由子女承担。许多老年人不想给子女增加负担,有小病小痛都是自己先扛着,实在杠不住了才会去医院就诊,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有研究表明,农村老人患病后的就诊率和体检率明显低于城市老人,相当部分的农村老人得不到适当的健康保健,以及患病后得不到应有的、及时的治疗,以致延误病情[2]。这种情形,不利于自身疾病的治疗和身体机能的恢复,对老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极为不利,当引起足够重视。农村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土地和子女供养,环境条件差、身材健康状况不佳、家庭关系不和、丧偶、独居等都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2.2心理、意识因素

农村贫困地区老年人群卫生知识和健康意识缺乏、自我保健观念淡薄。加之,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卫生服务可及性差,促使地区间老年人健康状况差异越来越大。从总体上看,农村地区老年人整体健康水平较低,受生活环境、健康意识、经济水平、精神慰藉、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生活卫生没有搞好,会使老年人引发感染性疾病;饮食搭配不当或缺乏营养,致使老年人免疫力降低;缺乏健康知识、缺乏自我保健意识、缺乏体育锻炼等,使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农村老年人心中有烦恼没有地方可说,虽然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发展,许多农村村委组建了老年人活动中心,但多数村庄建设的活动中心没有组织过老年活动,形同虚设。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内容单一枯燥,大多只是在家里干农活,没有娱乐活动和集体互动,使得老年人时常觉得孤独,农村老年人在观念上的保守性,怕晚辈嫌弃“多事”、“不安分”,往往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也只是自己承担,这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他们的生存质量,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我国老年人口的整体健康水平。

3 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

健康需求正是医学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契机,同样也成为了人类其他社会活动的原动力之一,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5]。老年人健康需求是人在老年阶段,由于生理功能的衰弱,经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尤其重视自身的疾病预防和身心保健,希望别人重视和亲近、同情和关怀,希望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身体健康方面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对疾病治疗、机体恢复、身体健康、医疗费用的分担、慢性病疾病护理养老保障等。老年人对于生命延续有强烈的愿望,需要更全面的医疗服务,而医疗费用是农村老年健康保障的最大障碍,农村老年人医疗费用迅速增长,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一般来说,老年人长期罹患慢性病,且通常多病并存,其产生的医疗费用通常要高于其他人群。有研究表明,60岁以上病人的医疗费用大约是60岁以下病人的1.5-2.0倍[6]。农村地区家庭收入偏低,而老年人主要是靠子女或亲属供养,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很难应对医疗费用和药品价格的上涨。

国内学者对于老年人心理需求提出各种观点,有学者认为老年人最希望得到的帮助依次为有人陪伴、家庭和睦、改善住房、文化娱乐、心理咨询等。傅淑花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提出,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为重要、拥戴、安康、安全、独立、充实、满足和幸福[7];邵南从精神赡养的角度关注老年人精神或心理上的需求,提倡尽量给予老年人精神慰藉和满足,充实生活和精神,使其能够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心理处于最佳功能状态。他提出当代老年人主要健康需求为依存、尊重、自我实现和交往[8];周玉辞认为日常生活本身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变化,重视老年人生活中的细微感受,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即希望有伴侶的陪伴、希望子女陪伴、自我成就的需要和希望社会认同[9]。可见,目前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社会问题主要是收入减少、功能减退或慢性疾病、孤独、独居、文化娱乐、面临家属或朋友死亡、交流与倾诉需求等。

4 完善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保健服务的建议

4.1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保障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

不论老年人的心理、养老、医疗还是保健向题,都需要经济的支撑。精神生活是建立在保障物质生活的基础之上的,经济因素是影响城乡老年人心理需求差异的重要因素,对经济生活无忧虑的老年人,有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而农村地区老年人大多数经济不独立,没有直接收入,心理负担较重,所以只有解决他们的经济困扰,基本满足其物质生活需求,才会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因此,要进一步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步伐,让农民能真真切切的享受政策实惠,维护农村老年人在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上的合法权益。国家应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努力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从根本上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摆脱贫困,为精神赡养提供物质保障,减轻老年人经济负担,提高对农村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关注程度,保障其健康服务的满足。

4.2加强健康保健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人体健康的主动权一般掌握在自己手里,实现健康保健和心理卫生需求,主要靠自我主观的努力。加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的信心与能力,事关老年人的健康长寿。提倡自我保健,不仅是个人与家庭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相差机构应尽可能的做到使每一个老年人都可以掌握一定的老年医学知识,采用自我保健的方法,这是老年人保健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农村老年人知识水平偏低,缺乏健康保健知识,农村基层组织应该主动积极地开展老年人健康保健活动,宣传保健知识,医务人员也应主动上门走访,为老年人讲解保健养生知识,安全合理用药事项,也可印发老年人健康知识守则和防病治病注意事项等。这样才能有利于老年人自我检查,并为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很好的帮助。例如,老年人口逐渐增加,老年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步增加,所以在肿瘤的治疗时,让老年人明确肿瘤的医学分期以判断病情,对于早期肿瘤采取合理有效地治疗,以致痊愈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耽误病情治疗或晚发现肿瘤,那么生命质量必然降低,也不利于治疗和康复。在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自我保健措施得力,可使躯体较快地恢复健康、治疗疾病。例如某个糖尿病病人能否自己管理好饮食,直接关系到病情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加强自我保健意识,积极主动定期体格检查,不应抱着无病不进医院的心态,疾病初期应及时就医,对于疾病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加强农村基层健康教育和保健工作,对于防病治病起积极地引导作用。

4.3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树立精神赡养理念

躯体疾病会引发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也会导致某些躯体疾病的发生,因此及时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有时会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的改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健全农村老年人心理保障体系,开展多渠道的农村老年人健康教育,提倡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供老年人健康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消除老年人孤独无奈、与世隔绝的感受,并建设老年人心理咨询机构,加大对乡村卫生技术人员心理治疗技能的培训力度,为老年人提供老年心理健康指导,排解心理疾病,可有效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精神赡养是除了对老年人的物质赡养外,对老年人的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的一个重要内容。精神赡养就是要关注老年人心理或精神上的需求,并尽量给予慰藉和满足,使老年人能够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心理处于最佳功能状况[10]。城乡老年人在心理需求上存在差异,这可能与精神赡养观念不同有关。在农村,由于人们受教育程度不高,以及传统思想观念的“保守性”,对养老的理解存在偏差,还停留在物质赡养层面,只关注躯体,而忽视精神养老,精神赡养意识不强。为此,老年人应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应确立适当的生活目标,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自身的变化,学会调整心态,适应变化的社会生活环境,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心身健康。老年人的子女应该在物质和精神上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使老人更好地适应老年生活,以满足心理上的需求和慰藉,要更多地关心老年人的心理感受,以亲情弥补老人的丧失感、孤独感,提高老人的幸福感。全社会应该多渠道、多途径、多层次的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精神赡养的宣传力度,唤起“尊老、爱老”,“知恩、感恩、报恩”的传统美德,使精神赡养意识深入人心,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晚年生活。

4.4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

努力扩展新农合筹资渠道,建立既符合我国经济实力和农民可承受能力,又能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筹资模式,提高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对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医疗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逐步实现同一制度不同水平的医疗保障制度。此

外,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探索总额预付、按床日付费等付费方式,来控制快速增长的医疗费用。加强医疗保障制度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对于没有医疗保险覆盖的老年人,以及因病幵支大、经济上有困难的老年人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医疗救助力度。一方面,在供方建立集体性质的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提供体系,并将这一体系作为托底,对没有资金进入社会养老院,或不符合“五保户”条件进入敬老院,或缺乏家庭照料的老年人提供照料服务。另一方面,在乡镇卫生院组建由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心理医师、康复医师、全科护士组成的医师团队,在接受县级医院老年科的技术指导下,为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低收入老人、高龄老人提供“一站式”服务;为长期卧床不起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村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并对老年人康复和家庭护理提供指导,以提供预防、医疗、康复、护理、临终关怀为一体的服务,而作为老年卫生服务根本保障的基层医疗机构,应从以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只关注疾病向关注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转变[11]。

“健康老龄化”就是使老年人在进入老年时期,其躯体、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功能仍能保持良好状态,而老年人自立和自理能力得到提高,可以使其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改善农村经济水平,增强老年人自身保健意识,保持心理健康,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促成社会形成精神赡养的氛围,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使老年人养成科学的、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以实现我国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

[1]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杜鹏.中国老年人人口健康状况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3(6):3-9.

[3]马丽霞,庄新华,林爱伟等.社区老年人心理社会因素与躯体健康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1,4 (11):882-886.

[4]阎芳,李淑然,刘津等.老年期痴呆和老年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5):1025-1027.

[5]钟飞.第三只眼睛看医学[J].医学与哲学,2000,21(2):21-24.

[6]张建萍,纳冬荃,楚学问.呈贡县农村老年人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调査[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3,19 (11):1309.

[7]黎春娴.福建省农村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1,28(3):36-39.

[8]邵南.浅谈当代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精神赡养[J].南平师专学报,2006(25):136-137.

[9]周玉辞.老年人心理需求及调适[J].理论与研究,2012 (9):9-10.

[10]Jodie Butler Joseph Ciarrochi.Psychological accept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elderly[J].Qua Life Res,2007(17):607-615.

[11]高小芬,于卫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我国长期护理分级制度的不足与建议[J].护理学杂志,2014,29(11):71-73.

The Health Situation of the Old in Rural Areas in China

Wu Buxiu et al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lation,Nanjing University ofChinese Medicine,Nanjing,210046

With the per longevity of people in our country increases,the problem of the aging society has been very obvious and ensuring the health service of the old is high on the agenda,by understanding our country rural elderly health as well as the elderly health care demand,improve the rural economy in order to ensuremedical treatment,strengthen health care education to enhance health care awareness,pay attention to the elderly mental health to provide spiritual support,and perfecting themedical security system to improve rural elderly health care services,in order to better service to the elderly health care,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elderly life,improve health.

Health Service;Health Situation;Mental Health;The Old

R197.1

A DOI:10.13723/j.yxysh.2015.03.016

(2014-09-01; 编辑 徐仲华)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保健心理健康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