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问题导向 推进改革创新
2015-02-13陈少雄
陈少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要求人民政协“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2014年以来,深圳市龙岗区政协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以困难问题为导向,以政协委员为依托,不断探索和实践龙岗政协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着眼解决委员平时参与政治协商少的问题,创新开展“季度协商议政会”
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对政协发挥政治协商职能作用的要求越来越明确和具体,都把通过政协组织推进协商民主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基层实践中往往是局限于每年“两会”期间对区政府工作报告的协商讨论,平时的协商则容易变成党政领导与政协领导的协商,委员的参与程度不深。为此,深圳市龙岗区政协借鉴全国政协重启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做法,结合龙岗区实际,创新性地开展“季度协商议政会”工作,每年度初,区政协主席会议围绕区委、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拟定本年度四个季度协商议政会议题,以制度形式确保季度协商议政会正常运行。
“季度协商议政会”突出体现了“四有”特色:
一是协商制度有保障。2014年第一季度协商议政会之前,区政协出台了《龙岗区政协季度协商议政会工作制度(试行)》,并制定《2014年度季度协商议政会安排计划》,对季度协商议政会作了具有程序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安排。
二是协商现场有互动。2014年至今共召开5次季度协商议政会,委员共提出120多条协商意见,有关单位非常主动地对这些协商意见进行当场回应,现场互动气氛十分热烈,改变了以往委员在一些座谈会、议政会上“自弹自唱”的局面。
三是协商会后有报告。区政协改变以往议政会、座谈会开完就了事的做法,在每次季度协商议政会后,都及时主动整理好委员协商意见,分门别类向区委报告,被可能涉及有关工作但没安排出席会议的党政领导知悉。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在每份报告上都有批示,要求分管领导重视和督办,要求各有关单位认真研究,抓好落实。
四是协商意见有落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不但对委员协商意见有批示,还多次在不同场合询问有关单位的落实情况。各单位也改变以往“听听就完”的作风,狠抓落实,还专门举行反馈会,向区政协通报委员协商意见的落实情况,效果非常好。如区城市更新办面对有关委员在会上展示的总长达18米的城市更新行政审批现行流程图和建议流程图,将城市更新流程由955个工作日优化为586个工作日。
“季度协商议政会”作为龙岗区政协落实中央“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要求的重要举措,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协商就要真协商”的具体要求,不但得到了区委区政府及各有关单位的充分肯定,也受到媒体广泛好评。
二、着眼解决政协界别作用发挥不充分问题,创新界别的组织和活动方式
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组织的一个显著特色,是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也是人民政协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工作实践中往往存在界别意识不强、界别声音较小、界别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为此,龙岗区政协开展了“创新发挥界别作用”课题研究,形成了新的改革举措:
一是出台规定,做到发挥界别作用有章可循。区政协出台了《政协深圳市龙岗区委员会关于创新发挥界别作用的意见》,明确发挥界别作用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对强化界别职能、发挥界别作用予以制度上的保障。这不但在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而且决心与各界委员一起,从制度上、根本上、行动上解决界别作用发挥不理想的问题。
二是建立组织,做到发挥界别作用有体可载。通过征求和吸纳各界委员提出的意见,优化原有以地域为主划分的政协委员联络组,原则上根据区政协界别设置和委员分布情况,合理划分并成立若干界别活动组。同时,还通过建立界别活动考核管理制度,条件成熟的界别探索建立政协委员向所在界别述职的制度等,确保界别活动组日常工作正常运转。
三是拓宽渠道,做到发挥界别作用有据可依。明确在政协会议、提案工作、调研视察等工作、反映社情民意、服务各界群众等方面发挥界别作用的内容和形式,使委员发出界别声音、体现界别力量有据可依,知道发挥界别作用要做什么、如何做。
四是提供保障,做到发挥界别作用有力可支。加强对界别工作的领导协调与服务保障,首先是落实责任,把发挥界别作用纳入区政协全局工作,并通过领导挂点联系界别活动组的制度来加强对界别工作的指导;其次是加强联络,建立区政协专门委员会联系界别活动组的联络机制,使专委会工作和界别活动组工作有机结合;再次是加强宣传,使界别活动的情况、界别作用发挥的成效得到及时宣传报道,真正向社会发出界别的声音;最后是优化服务,区政协机关做好联络、协调、服务,特别是要协调各党政部门和有关单位积极配合各界别活动组和各界委员开展履职活动,为界别活动开展提供便利,形成良好的界别工作氛围。
三、着眼解决政协委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建立委员履职评价和监督管理服务制度
深圳市龙岗区政协2014年底出台了《龙岗区政协委员履职评价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履职评价办法》)和《龙岗区政协委员监督管理服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监督管理服务办法》) 两项制度。这两项制度互相结合、互为补充,分别对委员履行职责和日常言行作出规定。
一是依据章程原则。这两项制度把《政协章程》中过于原则化、过于指导性的规定进行了量化、细化,使之具有可执行性。例如,《政协章程》没有明确对政协委员履职不积极的处分办法,为此,《履职评价办法》中就将履行职责不积极视为违反《政协章程》第二十四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和地方委员会委员要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参加本会组织的会议和活动”之规定,而第二十九条“……如果严重违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或全体会议和常务委员会的决议,由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或地方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分别依据情节给予警告处分,或撤销其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或地方委员会的资格”又是对履职不积极委员进行处分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履职不积极不同程度表现的不同处分办法。
二是宽严结合原则。按照张弛有度、宽严结合,以鼓励为主,以约束为辅原则,《履职评价办法》中将必须给予“警告”和“撤销委员资格”的条件予以放宽,还在“警告”之前增加“约谈”(细分为“提醒谈话”和“诫勉谈话”)项目,在“撤销委员资格”操作前,增加建议委员请辞的程序。既维护了政协组织纪律的严肃性,又体现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包容性。
三是切实可行原则。许多政协工作者经常会遇到有关政协工作制度程序性、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导致在一些问题上含混不清、模棱两可、难以把握。为此,《履职评价办法》对委员的履职评价“实行结构化计分制度”,规定“政协委员履职评价分值由自我评价分(占30%)和客观评价分(占70%)两项相加得出”。其中,客观评价分进一步细化了分值核算标准。《监督管理服务办法》中明确规定“区政协委员任期内受到所在党派撤销党内职务及以上党纪处分的,或降级及以上政纪处分的,或涉嫌违法犯罪被有关机关逮捕、拘留的,建议其辞去区政协委员职务或按照《政协章程》规定直接撤销其区政协委员资格”。
四是配套改革原则。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也需要党委的重视和有关单位的配合支持。为此,龙岗区政协还协助区委起草了《中共龙岗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推进政协事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协助区委组织部、统战部起草了《龙岗区政协委员人选推荐提名暂行规定》,意图全方位加强委员队伍建设。
这些制度的建立,改变了以往基层政协组织相对松散、难于管理的不利局面,使政协委员队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新期望新要求。深圳市政协对此给予高度评价,指出:“两个《办法》起点高,内容详实,操作性强,覆盖面广,在推动政协委员履职评价和履职管理正规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方面具有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四、着眼解决政协工作中存在的诸多共性问题,通过五项微改革微创新搭建更有效的履职平台
一是针对委员知情晓政途径不足问题,创新知情晓政平台。有计划地组织政协委员“走上门”,到区社工委、区经促局、区卫计局、区城管局、龙岗规划国土管理局等有关党政部门开展学习性、交流性调研,与部门领导和专家沟通互动,促进政协委员更加了解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困难问题,使委员参政议政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针对提案“回娘家”问题,创新提案交办平台。龙岗区政协在2014年提案交办前举行了提案初审工作会议,召集有关单位共同研究有可能出现“回娘家”情况的提案,使提案承办单位职责更加明确,尽最大可能避免提案“回娘家”情况发生。许多在党政机关工作的委员反映,2014年“回娘家”提案明显减少。
三是针对委员联络组交流不足问题,创新交流互动平台。创新启动了“政协委员流动之家”活动,由各组轮流负责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组与组之间的活动,如举办羽毛球赛、环保登山、艺术沙龙等活动,增进各组之间、委员之间的交流联谊和互促互进,从而进一步增强政协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形成更强的履职合力。
四是针对原有宣传联络途径“老化”问题,创新宣传信息平台。借助新媒体灵活、便捷的优势,建立健全“龙岗政协”微信公众平台、“政协委员之家”网络平台、区政协官方网站、区政协委员QQ群等新媒体宣传信息平台,不断拓展政协发出好声音、传递正能量的渠道,拓宽政协委员日常交流互动的途径,提高政协工作开放度,使社会各界更加了解、关注和支持政协工作。
五是针对委员参加政协活动“被动”且“不平衡”问题,创新“菜单式”选择活动平台。将区政协全年计划重点开展的活动列成“菜单”,供委员自己“点菜”,不仅保证委员都能够“吃得饱”,还能“吃得好”,受到广大委员的欢迎和好评。另外,平时市政协和区委区政府通知要求区政协委员参加的会议和活动,也参照这种新做法,让感兴趣的委员自行报名参加,变以往“要你参加”为“你想参加”,使政协工作安排更加人性化、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