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2015-02-13李永华
李永华
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李永华
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圳要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从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规律、遵循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遵循唯物辩证法实践第一的基本观点、遵循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精神,分别论证深圳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的必然性和现实性。结合第六次党代会报告内容和个人工作实践,阐释了报告的新提法、新布局、新要求,准确解读了报告的科学内涵,便于读者从整体上对第六次党代会报告进行把握和学习。
党代会;四个全面;深圳;排头兵
2015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圳市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创造新业绩,努力使经济特区建设不断增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号召全市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我们必须要深刻认识深圳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的历史必然性,准确把握深圳率先贯彻“四个全面”的丰富内涵,把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上来,推动特区开创发展新局面。
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充分认识深圳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的必然性和现实性
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起草过程中凝聚了各方智慧和心血,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用“一型、二区、三市、四率先”统领了报告全局,既有对历次党代会精神的一脉相承,保证深圳经济特区始终坚持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又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创新发展,为深圳未来发展描绘了壮美蓝图、规划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坚持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规律,充分认识深圳勇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头兵的必然性和现实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构成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经济基础的变化,引发了上层建筑的革命,只有坚持对立统一、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才能达到更为发达和完善的社会形态。纵观深圳经济特区35年的发展史,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为一座人口超千万、综合实力位全国前列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正是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不断地推动和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基本形态,以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基础变化的结果。时至今日,深圳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2014年,深圳GDP达1.6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连续三年居全国内地城市首位,出口总额实现“二十二连冠”。深圳整体经济和产业结构相对合理,加上科技创新优势凸显、对外开放条件得天独厚,以及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深圳完全有条件也有能力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路攻坚。
坚持遵循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基本规律,充分认识深圳勇当“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的必然性和现实性。唯物辩证法将对立统一作为根本法则和基本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就是坚持了改革与发展的对立统一,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果敢,大胆破冰改革,从“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深圳十大观念”提出响彻全国的鲜明口号,再到营造自主创新的优良政策、体制环境,深圳就是始终坚持“改革不停顿”,把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基本遵循,善于抓住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发展带来的问题,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紧紧抓住改革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了改革效果的最大化。近年来,形成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法官职业化改革、立法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领跑全国的改革项目。改革催生了创新,创新深化了改革,二者相互交织,深深统一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2014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4%,占GDP比重达35%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改革创新的优势进一步凸显,报告将“创新型”增加为特区发展的新定位之一,这是大势所趋、发展必然。
坚持遵循唯物辩证法实践第一的基本观点,充分认识深圳勇当“全面依法治国”排头兵的必然性和现实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回归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拥有立法权的城市,建立之初,立足于深圳经济特区实践,通过立法为改革发展提供基本依据和保障。近年来通过人大主导立法新机制,率先启动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法官检察官职业化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落户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挂牌运作,构建“司法、宣传联动”的普法教育新机制等等探索,将对实践的理性认识融入到法治改革发展的进程,并确立为法律、法规、制度、规则,反作用于实践,进一步优化法治环境,引领法治发展,使深圳法治建设的进程充分展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观的智慧。深圳作为法治思维较为普及、法治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具有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探索鲜活经验的现实基础。
坚持遵循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精神,充分认识深圳勇当“全面从严治党”排头兵的必然性和现实性。尊重和认可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观点和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循着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轨迹,不难看出,在经济特区党的建设中,正是我们坚持群众观,依靠群众、尊重群众、为了群众、服务群众,才团结和凝聚了特区人民共同参与特区建设,铸就和塑造了特区人民“孺子牛”的鲜明品格与特质。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弘扬“深圳精神”,积极传递包容、关爱和温暖的正能量。深圳市委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加大民生投入,高度关注解决就业、医疗、入学、交通等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特区人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为深圳勇当“全面从严治党”排头兵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准确把握深圳率先贯彻“四个全面”的丰富内涵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深圳发展的“奇迹”是中国崛起的缩影,深圳城市发展战略的演进也体现了“小康社会”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早在十年前,深圳市已经看到了发展面临的土地空间、能源水资源、人口重负、环境承载力“四个难以为继”,逐步把“深圳速度”的标签,替换为“深圳质量”和“深圳标准”,同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建成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时,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前海——蛇口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努力建成更具改革开放引领作用的经济特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更可靠、更稳定、更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从社会全面发展的角度看,深圳市近年来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和均等化,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各项改革都走在全国前列,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但是同时,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原特区内外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激化、城市人口结构“倒挂”等“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新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相互交织、日益突出”,严重制约深圳发展。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外,更加要注重精神生活的丰富、法治水平的提升、民主权利的扩展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与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率先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推动经济特区建设不断增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改革创新是深圳经济特区的永恒主题,是深圳实现新跨越的必由之路。报告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深化改革方向,涉及自主创新、改革开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发展、人才强市、社会建设、政府职能转变等。八个方面环环相扣,除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还单列了自主创新、人才强市、政府职能转变等三个方面,可见深圳市委非常关注特区发展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其中,把“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步伐”放在第一点来阐述,充分显示了深圳市委对创新的高度重视,也契合了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定位。特别是深圳走过了35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很多方面已经日趋成熟,唯有自主创新才能再次杀出一条新路,才能在高原上攀登高峰,形成特区发展独特优势。人才强市是深圳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从根本上说靠的就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才“孔雀东南飞”,形成人才的乐园、人才的绿洲。特别是单列了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从重视科技、经济人才到更加重视法治人才,充分显示深圳市委重基础、谋长远,努力使深圳的法治环境优势进一步放大,构建高于政策优势的制度优势,从而形成开放公平的规则优势、稳定的预期优势,为深圳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阶段发展奠定基础。政府职能一直在适应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经过多轮改革,深圳已经在政府职能转变上走在全国前列,但是相对深圳特区火热的发展形势和现代化国际化建设的要求,还是有一定差距。比如“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方式,全面提高行政效能”,虽然政府建设了网站等重要媒体,在一段时期内适应了当前的发展需求,但随着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新型网络工作不断出现,也为政府创新管理手段提出了挑战。
率先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加快建成公平公正安定有序的一流法治城市。在总结深圳法治城市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从立法、行政、司法等五个方面着手,率先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加快建成公平公正安定有序的一流法治城市。党代会报告对立法工作的部署充分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精神。法律的权威来源于社会公众的自觉,公众自觉守法的前提是对法律的了解和认同,那么提升公众守法意识的重要措施就是“完善立法程序,扩大社会对立法的有序参与”。全面深化改革千头万绪,立法工作应当先行,这也符合“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的要求。为了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就需要“加快重点领域立法步伐,率先构建更加完备的地方法规体系”。现代政府是责任政府,权力与责任对等,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监督和约束力越强。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及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厘清市区两级管理权限和责任,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促进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等有机结合,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加大法治政府建设考评力度等一系列制度措施,都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必由之路。党代会报告对司法体制改革的部署鲜明体现了公正司法、廉洁司法的精神。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体制改革也成为深圳建设一流法治城市最重要的突破口。“我市率先建立行政诉讼管辖范围与行政管理区域相分离的新机制,实行市级统一管理法院、检察院财物,健全冤假错案防范纠错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责任追究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和人民监督员制度”等等,都是为了确保司法机关和法官排除外来干扰,克服个人偏见,通过司法中立实现司法公正。
率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为特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第六次报告从思想建党、基层建设、干部管理、作风建设、落实责任、领导各方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全面从严治党,融会贯通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党建传统格局,特别单列和突出了干部任用管理和党建责任落实。从古至今,治国必先治吏,美好的蓝图最终要落实到党员干部队伍身上,报告提出按照好干部的标准,既要选拔任用好干部,也要监督管理好干部,也印证了深圳改革开放35年来党员干部队伍的管理经验。比如提出“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与正向激励相结合,建立健全‘有为激励、无为问责’制度体系”,非常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强力洗涤,“四风”存在的土壤已经被扫除,但是又产生“为官不为”的新现象,究其根本,与普遍存在的大锅饭现象有关。报告直击要害,大胆提出正向激励和从严管理相结合,从而使干部队伍在法定权限内充分释放活力,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党建责任落实,就是针对目前党建工作不强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层层传导压力和任务,从而将党建工作基础夯实,将党建工作责任落实,确保党的事业在特区不断壮大。比如提出“建立党员干部思想状况和能力素质调研分析制度”,特区毗邻港澳、形势复杂,党员干部队伍受到的“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更为直接和现实,思想更趋复杂,只有普遍地、动态地、经常地开展思想状态调研,党组织才能有效掌握干部队伍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否则有可能南辕北辙、适得其反。笔者在深圳市直机关工委任职期间,组织开展了一次全市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调研,摸清了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和所思所想,掌握了党员干部队伍思想状况的第一手资料,现在很多数据都一直在使用,并且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了靶子。有的放矢地开展了干部职工的大规模学习培训、《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检查等一系列工作,有力地回应了党员干部队伍的诉求,有力地夯实了党建工作基础,有力地推动解决一些积累的问题。
责任编辑:李 彦
D625
A
1673-5706(2015)03-0005-04
2015-05-28
李永华,中共深圳市委委员、深圳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