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大学生挫折教育探析

2015-02-13向世见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达州635001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挫折教育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向世见(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达州635001)

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大学生挫折教育探析

向世见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达州635001)

摘要: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高校招生与就业制度不断改革,社会对大学生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面临日益增多的学习、生活及社会困难和挫折。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大学生抗挫折的能力,是高校教育和理论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要明确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了解大学生面临的挫折;教育大学生正确面对挫折;选择科学的大学生挫折教育路径。

关键词:挫折教育;大学生;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教育普及化所产生的两难问题——规模扩张与质量、平等的矛盾;扩大招生与毕业生过剩的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更为复杂,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遭遇的困难和挫折更加复杂。

一、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差,许多学生在挫折面前不能独立思考,冷静下来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而是采取一种消极回避或者过于激进的行为,使他们产生埋怨、悲观、失望,甚至轻生的念头等消极情绪。挫折教育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适应社会生存的需要。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就必须重视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而挫折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的必要而有效的途径;素质教育包括道德素质、智力素质、体育素质、文化素质和科研素质教育,还包括抗挫素质教育。大学生社会生存能力主要有: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这些能力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挫折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有效的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中明确提出:“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提高大学生抗挫的能力,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很好地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培养,一旦步入社会,就会发现社会与大学校园环境相差极大,可能只看到了社会的复杂面和阴暗面,进而不能正确处理所面临和所遇到的问题,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不适应感,从而受到挫折。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大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综合素质在就业中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重要,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综合素质,使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发挥作用。大学生要从“准社会人”变成“社会人”是复杂多变的过程,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挫折中学会成长,在挫折中不断积累经验,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融入社会,为进入社会就业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而实现大学生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的挫折

大学生们都会一心追逐美好的未来,而未来并不都是充满着诗情画意,大学生都会遭遇过各式各样的挫折。

1.面对新环境产生的挫折感

中学生活环境与大学生活环境有众多的不同,进而对新入学的大学生产生一些不适。进入大学生活后,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和老师,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大学生就会出现独立与依赖的矛盾;还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较大,会产生失意、压抑、焦虑,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症等状况。大学生身心的迅速成长,交往范围、生活领域在扩大,使他们的思维也得到发展,进入大学后,接触了广泛的科学知识,心理上产生了大量新的需要。因而,他们感到自己能力差,觉得没有前途,产生挫折感。

2.感性与理性失调产生的挫折感

进入大学后,有的同学失去了原来的喜悦,优越感、自豪感,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信心下降,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高校中贫困家庭学生占有很大的比例,给大学生物质生活带来不便,造成挫折;父母感情不和或者父母双方离异后重建家庭,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产生被遗弃感、自卑感,从而产生挫折感;盲目地追求高消费,赶时髦,家庭经济条件的局限性,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相比,很多方面得不到满足,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导致挫折感。

3.复杂的人际关系让大学生交往产生挫折感

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产物,是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和谐、友好、积极、亲密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紧张、消极、敌对的不良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是有害的。有的大学生希望别人能够了解自己,希望找到知心朋友,但又难于找到知心朋友,容易产生孤独感;有的大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想法,而忽视别人的处境和利益,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着想,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紧张;有的大学生对人有偏见,有嫉妒心理,对他人言行敏感、多疑与不信任,而产生挫折。

4.就业择业难产生的挫折感

目前,我国就业择业自由度大,就业择业行为的责任大,就业择业心理压力也相应地增大。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和各种信息的刺激,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会产生就业的危机感、恐惧感、挫折感。大学生自认为学习成绩优秀,政治条件好,因而盲目自信,因而产生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完全是主观的,进而导致孤苦、失落、烦躁等现象;有的大学生走向了另一面,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参与竞争,产生挫折;有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可能屡屡失败,表现为失落抑郁、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有的大学生一味地依赖学校、依赖亲戚朋友,不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有的大学生缺乏竞争意识,不敢迎接挑战,不敢亮出自己的长处及特色,便会出现决策犹豫心理。

三、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大学生如何面对挫折

人生的道路上遭遇挫折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当代大学生都应自觉地与困难作斗争,增强自身的压弹能力,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

1.当代大学生要正确地看待挫折

人生的道路并不平坦,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大学生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应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准备迎接各种困难和失败;有了准备,就不会在困难面前惊慌失措,就能够冷静地分析挫折原因,总结教训,继续前进。正确看待挫折的作用。挫折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它们可以激发人的进取心,促使人为改变逆境而奋斗,磨炼人的性格和意志,提高创造力。所以不要视挫折如猛兽,变换一下思维的角度和方式,从其他方面来审视和评价所遇到的挫折。在遭遇挫折之后要认真地总结教训。有的大学生在失败之后,总把原因归于某些外在因素,如考试不及格后强调运气不好,题目太偏,老师的评分不够合理等;有的大学生则往往把成败归因于自身的能力,失败后过多地自责,以至于自卑。所以,在遇到挫折后,一定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目标、方法、努力程度以及外在的阻力和助力情况,找出困难的真实原因,做出切合实际的归因,认真吸取教训,才能将“失败”变为“成功之母”,使挫折向积极的方面转化。

2.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健康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心理适应性反应,是个体处在挫折与冲突情境时解脱烦恼、减轻紧张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适应性倾向。当个体面临压力与挫折时,出于人的自我保护本能,会自发地唤起心理防范机制,缓解心理挫折,为寻找战胜挫折的方法提供时机。心理防御机制对于个体抵御外来伤害、减轻内心不安有一定作用,但有积极与消极之别。积极的能使人表现出自信、进取的倾向,有助于战胜挫折;而消极的大多表现出退缩、逃避倾向,虽能暂时缓解内心冲突,但从长远看却易导致个体无法或不愿面对现实,不思进取,甚至引发心理疾病。尽管心理防御机制往往是在无意识中运用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了解并运用一些较为合理的心理防御机制,以提高挫折耐受性。

3.当代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要通过长期的努力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地休息。科学地休息能使人保持充沛的精力,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许多大学生只重视学习和有必要的活动,却忽视休息。要学会放松,放松会让人感到自由、平静和振奋,它可以改变挫折所带来的不适感。合理地进行锻炼。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更加健康、情绪更加积极、思维更加敏捷,从而增强对挫折的抵抗力。

四、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大学生挫折教育的路径

1.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他们与学生交流、相处的时间比较多。在大学生提高抗挫折能力方面,辅导员、班主任的能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专业的培训,学习必要的心理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辅导的技能,搞好学生的挫折教育工作;辅导员、班主任要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开展挫折教育工作,创作性地完成学生的挫折教育工作。

2.建立全员育人机制,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

高校要通过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的有效协商,建立全员育人机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用自身的人格力量来教育影响学生,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要克服“只教书,不注重育人”的错误观念,育人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学校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排除学生的挫折。

3.培养大学生应对挫折的自信心

挫折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应对挫折应对的能力和自信心。自信,就是指相信自己可以实现理想,从而树立远大志向,相信自己能取得成功,从而培养踏实的态度,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从而保持乐观的情绪,相信自己可以改正错误,从而具有进取的精神。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的教育方法,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优势、劣势、兴趣、爱好选择适合学生情况的教育方法;其次对学生自信心教育要以鼓励为主,只有当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才会虚心接受别人的帮助教育,大学生才会把握不断进取的主动权,产生自信的内驱力。

4.在实践中接受挫折教育

高校开展挫折教育,要鼓励大学生利用空余时间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社会活动的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的抗挫能力,引导大学生有意识地容忍和接受这些挫折,使学生在挫折面前提高自信心,在成功面前再接再厉、振奋精神,在困难面前保持坚韧性格,学会在劳动中成长;利用寒暑假,让大学生到农村或边远贫穷地区锻炼,不仅可以体验生活艰辛,更能增长见识和才干,尤其是增强挫折的耐受力,感受社会生活的艰辛,充分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正确对待自己的名利得失、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具备协作精神,提升人生精神境界,培养他们战胜挫折的意志力。

参考文献:

[1]张骞.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

[2]张亚男,夏春林,张慧春.大学生挫折教育的路径[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

[3]柴辉,王海波,刘希丰.教师应具备的良好心理品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4]董奇,周勇,陈红兵.自我监控与智力[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5]向守俊.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教科所硕士学位论文,2001.

[6]陈旭,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02,(1).

[7]年大琦.当代大学生挫折心理境况及对策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8]胡行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管理工程师,2011,(1).

[9]孟勇.试析高校特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10).

编辑贾树海

作者简介:向世见(1966-),男,四川达县人,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4-11-17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528(2015)01-080-03

猜你喜欢

挫折教育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学生挫折教育方法研究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