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轨社会学视域下大学生犯罪防治对策研究

2015-02-12刘晓善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负面犯罪情绪

刘晓善

(辽东学院,丹东118001)

越轨社会学视域下大学生犯罪防治对策研究

刘晓善

(辽东学院,丹东118001)

从越轨社会学的视域出发,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防治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具体对策,包括压力应对方式的改善、社会支持状况的优化以及社会控制程度的提升。其中,压力应对方式的改善是核心与重点,社会支持状况的优化与社会控制程度的提升则是辅助性措施,两者都是为压力应对方式的改善进行服务的。

大学生犯罪;越轨社会学;防治对策

在越轨社会学视域下,根据压力整合理论模型①压力整合理论模型,即从越轨社会学的视域下,将适应转型期中国国情的一般压力理论、社会支持理论以及社会控制理论进行抽选、修正与补充而形成的大学生犯罪成因分析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存在两个系统,一个是压力-负面情绪-犯罪的中介系统,另一个是以社会支持和社会控制为两翼的条件系统。通过这一理论模型的分析,犯罪行为的发生与压力及其相关因素密切相关,压力是导致犯罪发生的根本原因,但并不意味着有了压力就一定会犯罪,关键是看压力应对方式是否合理与有效,如果不能有效地应对压力则会产生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管理则会导致犯罪的发生,在这一过程中,社会支持与社会控制是影响压力-负面情绪-犯罪过程运行的重要条件因素。通过优化社会支持状况和加强社会控制效果,增强压力应对能力,阻断压力-负面情绪-犯罪这一过程的运行,从而达到防治大学生犯罪的目的.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防治进行了体系建构,包括制度、文化、教育和社会四位一体的立体防线,这为有效地防治大学生犯罪问题提供了基本的依据,但这种防治体系的建构主要着眼于宏观上的布局,没有切实针对大学生犯罪的成因研究具体防治的对策,因此还停留在理论思考的层面上。为了给大学生犯罪问题的防治提出更为具体可行的对策与措施,本文立足于压力应对方式的改善、社会支持状况的优化以及社会控制程度的提升三大方面探讨具体的防治对策。

一、压力应对方式的改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压力可能会伴随人的一生,也许只有婴儿或精神失常的患者才感受不到压力。但是在压力面前,每个人的表现却是不同的,有的人能够很好地控制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克服困难,战胜自己;而有的人则可能会在压力的重负下不知所措,产生负面情绪,最终成为压力的奴隶,导致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就是个体在压力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所谓压力应对,即是在压力面前人们会怎样去应付,“合理的压力应对方式能够帮助缓冲压力的消极影响,促进身心健康,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有害于健康。一般来讲,成熟的应对方式,包括积极应对或求助,能够在调动自身能量的同时,也在增强抵抗身心反应症状的免疫能力,是一种良性的应对方式。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如幻想、回避问题等,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一定的作用,帮助人暂时忘掉痛苦或稳定情绪,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个体的身心不良症状。”①田宝伟.心理学的帮助-心理学通识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39.可见,压力本身并不可怕,着力改善并形成良好的压力应对方式才是解决压力问题的关键。

对于大学生来讲,这个问题显得更为紧要,正如有学者所述,“压力可能出现在人生中的任何时候,但大学期间的压力来源是比较独特的,因为这是个体探索和形成自己生活方式的时期。”②[美]Brian Luke Seaward.压力管理策略——健康和幸福之道(第5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23.大学时代是人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阶段,大学生一般都要遭遇多重压力的残酷考验,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压力应对方式,就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学生犯罪即是可能出现的严重问题之一。因此,越轨社会学视域下大学生犯罪问题防治的首要对策就是压力应对方式的改善。

根据实证调查,目前我国犯罪大学生普遍存在压力应对上的问题,在校大学生的压力现状也不乐观,这说明我国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已出现问题或存有隐患,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具体说来,我国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改善可以考虑采取如下对策:

1.在高校与社区建立大学生压力信息档案

根据调查,犯罪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重、非核心家庭比重、贫困大学生比重等都明显高于在校大学生的相关比重,说明大学生的自然情况与犯罪的发生具有关联性,具有特殊自然情况的大学生往往承受某种或某几种特殊的压力,在压力应对方面同样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一点提示要重视大学生自然情况的登记、更新与保存。由于本文立足于压力应对方式的改善来防治大学生犯罪,因此相关自然信息的资料统一命名为大学生压力信息档案,由大学生所属高校与家庭所在地的社区共同建立和完善。通过建立大学生压力信息档案,有助于全面了解大学生的自然情况及其变动,及时发现可能影响大学生压力状况的信息源,为大学生可能的压力应对提供支持与帮助。这一对策也许并不能直接发挥改善压力应对方式的作用,但却很有必要性,因为大学生压力信息档案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与压力有关的大学生个人信息的变动,是大学生犯罪预防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查阅犯罪大学生压力信息档案分析犯罪原因并找到有效矫治的途径。

2.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压力

要改善压力应对方式,首要的是正确地认识压力,压力并非是完全不好的,适当的压力能够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如果没有压力或者压力过小,就会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恰恰是磨难和挫折才会使人受到磨练和考验。也就是说,压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好,压力要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在这个认识前提上,就不会有一提到压力就谈虎色变的感觉,要具有直面压力的勇气,这种直面压力的勇气是坚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而不是将压力视为敌人而盲目冲动地一味对抗。值得强调的是,正确认识压力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需要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在积极的人生态度下才能真正实现。这就对每个大学生提出两个要求:

一方面,大学生要真正实现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大学生虽然具备正确认识自己的素质,但并不一定能够真正实现这一能力,因为正确地认识自己确实是不容易做到的,现实中很多大学生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从而选择了过高或过低的生活目标,过高的目标往往导致失败与落空,很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和心理冲突,而过低的目标又往往使大学生缺乏奋斗的动力和信心,从而丧失了成功的机会,产生自卑怯懦的心理影响。古语说的好,“人贵有自知之明”,作为大学生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大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属于青年时期,是确立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期,也是为自己未来人生进行职业和生活方式选择的重要准备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身特点、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就能够选择适当的生活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反省和重新认识自己,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规划目标,这就极大地缩短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①高中建.当代青少年问题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391-392.然而受教育模式和社会从众心理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的目标基本上是趋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被动选择的目标导致部分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另一方面,大学生要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和教育引导下,通过生活实践和自身体验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是人生观的一部分。”②高中建.当代青少年问题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390.人生态度可以划分为积极进取乐观有为型和消极颓废悲观玩世型。居里夫人曾经说过:“我们的生活似乎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作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③陈宝庭.大学生思想修养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222.可见,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上的成功与她如此积极阳光自信坚强的人生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该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同时,树立积极进取乐观有为的人生态度,用乐观积极的心态来看待整个世界和未来的生活,富于进取心和责任心。在这种人生态度的指引下,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促进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

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压力,不仅包括帮助大学生如何看待压力的问题,还包括如何认识自己身上的压力问题,这就需要了解大学生的压力源以及压力的基本指标。我国大学生的压力源主要集中于学习方面的压力、前途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家庭负担压力和感情压力等。同时,从压力感的频率、压力的程度以及抗压能力等基本指标来看,大学生的情况普遍不乐观,尤其是犯罪大学生呈现更为严重的压力状况。对此,需要结合社会支持和社会控制等相关因素的具体对策,针对不同的压力源进行专门分析,帮助大学生认识和思考自己身上存在的压力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的、程度如何、如何去面对或解决压力源的问题、如何疏导压力、如何排解压力产生的负面情绪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应给大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要积极激励大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压力并合理应对,而不是手把手地教或者全程代劳,这种干预不仅不会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的压力应对能力,反而会使大学生产生依赖或厌烦心理,使大学生的压力问题更加棘手。

3.利用多种途径帮助大学生学会情绪管理

压力之所以会给人造成负担和烦恼,是由于大多数人会因压力而产生负面情绪。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不可能总是高兴开心,也会有悲伤忧虑的时候,台湾作家罗兰在《罗兰小语》中说过:“情绪的波动对有些人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那是由于他们会在适当的时候发泄,也在适当的时候控制,不使它泛滥而淹没了别人,也不任它淤塞而使自己崩溃。”也就是说,情绪需要表达,需要宣泄的出口,问题是如何去表达,在哪里寻找出口,如果不能适当表达情绪和宣泄情感,会使我们背负大量的情绪包袱无法处理,从而引起很多问题。因此,有情绪不要紧,关键是学会管理情绪,保证情绪健康是关键。情绪健康,“按照健康的范式,可以定义为一种能感受、表达和控制人们全部的情绪,而不是受其控制的状态。”①[美]Brian Luke Seaward.压力管理策略——健康和幸福之道(第5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82.对于大学生来说,保证情绪健康需要培养自己的情绪素养,锻炼用健康的情绪方式表达自己的能力。

压力感会导致大多数在校大学生产生负面情绪,犯罪大学生产生负面情绪的可能性与普遍性更高。对于压力所导致的负面情绪的种类,从总体上说主要有沮丧、抑郁、挫折感、愤怒、自卑、恐惧、嫉妒、仇恨等,其中沮丧、抑郁和挫折感三种负面情绪占有较高的比重。这些负面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排解,恐怕就会对大学生造成严重的困扰,很多犯罪大学生及时调整负面情绪的主动性很弱,往往面对负面情绪不知所措,或是采用破坏性发泄和被迫压抑的方式应对,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良好的情绪管理需要具备四种能力:“第一种能力是自觉力,即要能察觉自己的情绪,随时随地都清楚自己处于怎样的情绪状态,不管自己身处何种负面情绪之中,都要敢于面对并接受自己的情绪;第二种能力是理解力,当遭遇负面情绪时要真正理解这种负面情绪的意义,不能用有色眼镜看待它,拒绝偏见和误区;第三种能力是运用力,人们应该通过调整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来调控情绪,这归结于人的信念;第四种能力是摆脱力,即寻找合适的方式疏解负面情绪,只有这样才能解放被负面情绪束缚的心灵。”②李素梅.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107-110.

可见,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是掌握情绪管理的关键,但这绝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达成的,对于大学生来说,更需要自身努力、家庭影响、学校教育、社会示范等多种途径的通力配合。首先,大学生自身要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其次,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深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下,家庭成员的情绪反应会给大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的家庭成员有责任有义务为大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再次,学校教育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各高校应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途径向大学生传授情绪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培养技巧,提供负面情绪排解的空间与渠道;最后,不能忽视社会示范在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上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党团组织等各级各类社会主体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网络的力量积极推动社会上先进事迹、典型事迹的示范效果的发挥,让这些榜样的力量渗透到每一个大学生的内心之中,形成强大的内在信念。

4.压力疏导途径的选择要注重适合性与有效性

当人们感受到压力的存在并且超出了自己所能承受的合理范围时,一定会产生不适的感觉,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精神上的负面情绪和生理上的紊乱,这时就需要寻求能够排解或消除压力的方式,压力疏导的方式有很多,每个人会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自己的方式。本文的实证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转移注意力、向其他人倾诉和把压力变成奋斗的动力是大学生最为主要的压力应对方式,其中转移注意力所占的比重最多;而犯罪大学生在压力疏导途径的选择上更倾向于消极被动的方式,说明犯罪大学生在压力应对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因此,犯罪大学生更容易发生偏激行为。更为糟糕的是,通过对偏激行为后心理感受的调查显示,偏激行为也成为大学生释放压力的主要方式之一。针对这一现状,本文认为每一位大学生都应选择具有适合性与有效性的压力疏导途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压力应对方式改善的目标。

压力疏导方式的适合性,强调的是压力疏导方式符合特定大学生主体的特点,比如运动的方式,对有的大学生非常适用,但对有的大学生可能却是一种负担。压力疏导方式的有效性,强调的是在适合性的基础上该方式对特定大学生主体的有用性,这种有用性更倾向于长远性根本性的效用,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适合大学生本人特点的压力疏导方式都是有用的,比如在大学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依靠运动、购物、喝酒、睡觉等不同手段达到暂时忘记压力的效果,这种方式呈现出短时间内表面化的特点,究其本质并不是疏导压力,而是一种逃避手段,因此对待严重的压力问题很难实现有效性。

这里认为完全满足适合性与有效性的压力疏导途径即是敞开心扉的沟通与交流。这是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的,只有敞开心扉的沟通与交流,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最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疏导压力的方式。因此,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来实现这一压力疏导方式,如家庭中的亲子沟通、学校中的心理咨询和社团联谊、网络中的聊天软件和微信等新媒介的参与、社会中的讲座和活动、新闻媒体中的热线服务等。

二、社会支持状况的优化

根据相关实证调查,大学生社会支持现状的问题主要是:对特殊群体的关注不够、大学生群体友情缺失、师生关系淡薄、社会支持来源单一、社会支持结构欠缺合理性、社会支持层次较低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建议采取以下优化策略改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现状:

1.利用大学生压力信息档案,了解大学生生活背景,为大学生特殊群体提供有效社会支持。不同的大学生特殊群体会有不同的问题存在,如贫困大学生主要是经济问题、单亲家庭大学生主要是家庭问题、独生子女大学生主要是自身的个性导致缺乏协作精神问题、要毕业大学生主要是就业问题等等,针对不同特殊群体的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社会支持,有利于社会支持效果的提升,是社会支持状况优化的重要方面。

2.各高校应重视大学生集体性文体活动的开展和师生关系密切程度的提高。通过组织大学生集体性文体活动,如大合唱、拔河、球类竞赛等,增加大学生之间的相互接触和了解,在集体性文体活动中激发归属感与荣誉感,增进大学生之间的友情,发挥友情在社会支持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应重视师生之间关系密切程度的提高,不论是辅导员、任课教师还是行政工作人员,都应畅通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渠道,如办公电话、手机、博客、微博、邮箱等,不断增加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的渠道。

3.从支持的主体上看,扩大社会支持主体范围,增强群体性支持的可操作性。大学生目前的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家庭,但大学生不仅仅归属于家庭,还归属于学校、社区、共青团组织、各党派组织等各种群体性组织,因此应将对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从家庭扩大到上述这些群体性组织的范围内,为大学生的良性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社会支持政策的可操作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不能空谈务虚,急功近利,要以社会支持状况的实际改善为标准,否则不仅达不到优化社会支持的效果,还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4.从支持的内容构成上看,完善社会支持的结构,实现多层次的社会支持结构。大学生目前的社会支持结构现状中,物质性支持占有绝大多数,这属于最为基本最低层次的社会支持,说明我国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还处于较低水平。要完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必须改变社会支持的构成,扩大精神性支持和信息性支持所占的比例。当然,物质性支持是基础,但精神性支持和信息性支持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在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与挑战,这无疑会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压力,大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同时,在心理压力的刺激下,对法律的无知与信仰的缺失使大学生可能会选择错误的方法来应对,从而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发生,往往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迫切需要加大精神性支持和信息性支持的比重来为大学生服务。具体做法如“健全高校心理咨询服务和普法教育,加强宣传力度和范围,为大学生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和必要的法律常识;又如畅通沟通渠道,给大学生提供多元社会沟通渠道的选择,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给大学生提供正确积极的行为导向。”①张华.青年压力来源与社会支持系统优化策略[J].当代青年研究,2012,(3),8-15.

三、社会控制程度的提升

大学生的社会控制程度主要表现为一种外在控制。通过相关实证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学生普遍缺乏法律信仰,在遇到纠纷需要解决时,只有少数大学生会首先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而对生活中事件的重要性排序中,大学生不仅体现了缺乏信仰的主要特征,还主要表现出金钱至上和权力至上的态度,这说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的金钱观产生的重大负面影响,让大学生更看重表面上的利益与价值,而忽略了利益背后的法律和道德要求。因此,这种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控制实现的程度,使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没有形成内在的自我控制,而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强制力、纪律的处罚性以及道德的舆论谴责性来实现社会控制。这种外在控制模式在表面上看似有效,但如果大学生在遭遇冲动、激情、无知、失去理智等情形时就会失去效用,无法发挥社会控制阻隔犯罪发生的作用。

在发现大学生社会控制状况上述问题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由于社会控制机制运作的复杂性,不仅包括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发展,还涉及到人的意识观念的培养,因此社会控制效果的实现不是短时间可以体现出来的,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有质的飞跃,这就意味着现阶段只能尽量地完善目前的社会控制模式,并为将来内在控制的彻底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为此,需要从以下环节入手:

1.加强情感沟通,增强情感依附。从大学生的社会关系来看,与大学生能够进行情感沟通的对象有很多,如父母、朋友、恋人等,与之对应的就是亲情、友情、爱情等,应首先从这些方面入手,为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要让他们时刻怀抱感恩之心,珍惜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份情感。毫无疑问,情感依附的加强与社会支持状况也是相辅相成的,对情感的无限关照自然会改善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两者结合在一起能够发挥更为有效的防治大学生犯罪的功用。

2.加强法制宣传与教育,培养法律意识。要培育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加强法制宣传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证调查了解到,很多大学生心里明白法律的重要性,但又缺乏自学的能力,非常希望能找到系统了解法律知识的途径,而大学课程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已将法律内容进行压缩,导致基本不可能实现这一目的。因此,迫切需要在高校范围内进行专门的法制教育。

3.加强情操修养,塑造良好品行。情操与品行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在学会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是非常正确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情操与品行有助于大学生良好基本素质的养成,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判断是非的重要标准。

概言之,对社会控制程度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是要坚持到底、坚定信心、不断努力、循序渐进。

综上所述,在越轨社会学视域下大学生犯罪问题防治的对策中,压力应对方式的改善是重中之重,社会支持状况的优化与社会控制程度的提升都是为压力应对方式的改善进行服务的。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对策分析,期待能够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防治提供可操作性的方法与措施。

2015-02-05

刘晓善,辽东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研究》(12YJC710056)、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项目《大学生犯罪防治对策研究》(JG14DB160);辽东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负面犯罪情绪
公园里的犯罪
Televisions
建议在直销业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环境犯罪的崛起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