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贫困的应对策略

2015-02-12张胜玉王彩波

阅江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脆弱性气候变化贫困人口

张胜玉,王彩波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 210044;2.吉林大学,长春 130012)

贫困是国际社会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关系贫困人口的生存、贫困国家与地区的发展。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到2015年大约还有10亿人生活在每天生活费低于1.25美元的极度贫困中。当前,一种比较特殊的贫困问题——气候贫困,逐渐被世人发现并引起国际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社会的关注。

一、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气候贫困问题

气候贫困的概念最早由国际扶贫组织乐施会在2007年提出,主要是指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气温发生变化,气候灾难事件增多,从而使得贫困加剧或导致新的贫困。乐施会搜集大量的资料进行论证,在2009年发布《生存的权利:廿一世纪人的人道挑战》,并于2011年对报告进行修订。该报告指出:在1998—2007年,每年98%的灾害事件,如旱灾、水灾等与气候有关;到2015年,受气候灾害影响的人数较1998—2007年增长54%,平均每年3.75亿人。①乐施会:《〈生存的权利:廿一世纪人的人道挑战〉:修订受气候灾害影响人口数目之预测》,2011年5月24日,http://oxfam.org.hk/txt/sc/news_1570-1.aspx,2014年12月20日。由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乐施会共同资助的《气候变化与贫困——中国案例研究》也在2009年发布,该报告指出,中国95%的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脆弱区,生态脆弱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大,气候变化会加剧这些地区贫困人口在生存环境、谋生途径和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变化,带来新的生存挑战。气候贫困将是21世纪人类与贫困斗争的“新的现象、新的挑战”。①绿色和平,乐施会:《气候变化与贫困——中国案例研究》,2014 年3 月 16 日,http://www.doc88.com/p -2942078179136.html,2014年12月20日。

(一)贫困地区的脆弱性

气候变化所导致的贫困与脆弱性(vulnerability)密切相关。脆弱性是研究气候贫困问题的重要概念,这是一个混合的概念,包括环境、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心理等诸多因素以描述破坏力。这个概念可以使人们了解气候变化对特定群体、特定区域及自然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影响的程度。它也强调了气候灾难的风险通过适应行动可以被缓解或被改善的程度。这种脆弱性“不仅依赖于生态系统的敏感性,而且依赖于它适应新的气候条件的能力”。②别乾龙,张亚丽:《贫困山区可持续土地管理与适应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估》,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年第3期,第55页。

在气候变化面前,地球气候系统、自然系统、环境系统和人类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脆弱性。气候变化已经引起了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热带雨林面积大大减少、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种种恶果。气候变化给当前人类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都将带来各种各样的风险。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IPCC)的报告中,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给出了不同的脆弱性分析和量化评估,比如在分析海岸沿线的脆弱性时,报告主要关注人、土地和基础设施的风险。这些分析和评估都是基于模型和数据的预测,现实中的风险远高于预测,也更加复杂。

在各种受影响的人、地区和国家之中,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大,这源于贫困地区和人口的脆弱性。贫困地区大多是生态脆弱区,往往自然条件恶劣。贫困地区的人们更多地依靠自然资源维持生存,而这些自然资源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他们主要的经济收入源于农、林、牧业等,正是最容易受天气和气候变化影响的行业。对于从事农业或依靠自然资源获取经济收入的穷人而言,气候变化会加重他们的贫困。贫困地区缺乏基本的医疗服务和基础设施,缺少资金去应对灾害过后恶劣的环境或自然疾病,当地的民众缺少进入社会安全网络的途径。落后的社会保障条件、脆弱的基础设施、缺乏获得技术和信息的有效途径将会使这些人更难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世界上大多数的贫困地区都处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如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亚洲南部、东部和东南部,拉丁美洲的热带地区等,此外,还包括一些太平洋岛国。这些地区的人民依靠孤立的农业系统为生,面临巨大的风险。气温上升引起的受热压力增加、季风转变和土壤干燥将会使热带和亚热带的粮食产量减少三分之一。③UNEP,UNFCCC,《Climate Change Information Kit- Table of contents》,2002 年 9 月,http://unfccc.int/essential_background/background_publications_htemlpdf/climate_change_information_kit/otems/305.php,2014年12月20 日。非洲尤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许多国家的农业大多依赖于雨水浇灌,极端气候诸如干旱和水灾等都会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气温上升则会影响农作物产量。例如,气候变化降低了赞比亚的减贫速度,该国的平均贫困率到2016年将增长2.3%,超过30万人将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④Thurlow J,Zhu T,“Current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Future Climate Change:Estimated Growth and Poverty Impacts for Zambia,”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vol.16,no.3(2012.03),pp.394 -411.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是世界粮食危机的中心,预计21世纪上半叶的气候变化将使这种情况变得更糟糕。①Jeffery M I,“Climate change and poverty in Africa:Mapping hotspots of vulnerability,”Carbon &Climate Law Review,vol.2,no.1(2008.03),p.40.

在中国,贫困地区主要是农业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相应的基础设施不足,防御气候变化的能力较弱。2005年国家环境保护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95%的绝对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老少边穷地区,这部分地区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②绿色和平,乐施会:《气候变化与贫困——中国案例研究》,2014 年3 月 16 日,http://www.doc88.com/p -2942078179136.html,2014年12月20日。中国的贫困县分布与生态脆弱区的分布有很大的耦合性。在西北地区,冰川退缩、蒸发量增加,加剧了荒漠化现象;在青藏高原地区,冻土融化,荒漠化加剧,径流量也发生变化;在华北和东北地区,气温上升明显,水资源短缺;在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台风、风暴潮导致海水入侵,涝渍严重;在南方,洪灾的发生频率增加,季节性干旱加剧;在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受影响,暴雨导致的山地灾害,如泥石流、滑坡等给当地带来严重危害。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中国,气候变化对贫困地区影响较大的领域有粮食生产、用水条件、房屋设施、牲畜养殖等,这些领域直接关系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由于脆弱性,气候变化和贫困问题相联系,产生了最难解决的平等问题。并且,气候变化将会持续地提高脆弱性,适应政策的延迟将会使减贫目标更加难以实现。

(二)气候变化下气候贫困的产生

气候变化到底给贫困地区带来哪些影响?IPCC对科学数据进行分析,对气候变化做出了详尽的总结和评估,认为许多自然系统正在受到区域气候变化尤其是温度上升的影响。全球气温上升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加速、冰川融化、极寒或极热气候等现象的出现,还有许多潜在的危机,诸如干旱、洪涝灾害、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给人类带来极大的损失,给自然界带来巨大的破坏——一旦全球平均温度上升2℃,将会完全改变地球的基本生活。乐施会的报告指出,若“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升幅超过两摄氏度的警戒线,灾难性的恶果将出现,近二百万人缺水;打击全球农业生产;每年将有三百万人缺粮而性命受到威胁。若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三摄氏度,情况就更差,数十亿人将面对严重的缺水问题;农作物失收;大面积地区变得不适宜耕作和岛国被海水淹没。”③乐施会:《遏止全球气候危机加剧贫困 富国责无旁贷》,2008年12月5日,http://www.oxfam.org.cn/www/news_s.php?id=126,2014年12月20日。气候变化使中国地表气温持续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暴雪、冰冻、极端高温天气等现象增多。据统计,我国“从1980年以来,已有6500起与气候相关的灾害。”④绿色和平,乐施会:《气候变化与贫困——中国案例研究》,2014 年3 月 16 日,http://www.doc88.com/p -2942078179136.html,2014年12月20日。气候变化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利用两个方面。

贫困群体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薄弱,气候变化对穷人的影响更大。例如极端气候会对农业生产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粮食短缺和粮价突然上涨。粮食或食品价格的上涨会对穷人产生较大的影响,使穷人没有足够的钱维持生存。女性、老年人和病人更容易在突发天气灾害中受伤或丧生。

总体而言,自然灾害对穷人而言主要是一种潜在风险,有可能导致他们失去住所或失去谋生的手段乃至丧命。这种影响可以表现为直接的影响,也可能表现为间接的影响。直接的影响往往是可以看到的损失,比如人员受伤以及房屋倒塌、基础设施被破坏等财产损失。间接的影响包括灾难过后,由于生产活动中断,人们失去收入或者无法生产,还有由于死亡、疾病或受伤而导致的损失,以及全社会公共财政支出的增加。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地区,农业和基础设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较弱,因此,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将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对当前国际社会和发展中国家努力进行的扶贫计划产生影响,降低经济增速,延缓减贫进程,进一步危害食品安全,诱发新的贫困陷阱,贫困人口有可能愈加贫穷。用一句话概括,即气候变化会令穷人陷入受灾和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气候贫困的特殊性与国际正义诉求下的全球减排

气候贫困是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贫困,有其特殊性。面对这种对贫困地区和人口带来更大威胁的贫困,国际社会应给予更多的正义关怀,促进国际层面“共同而有区别责任”的减排。

(一)气候贫困的特殊性

世界银行将贫困界定为每人每天的生活标准低于1.25美元。气候贫困的出现,大大扩展了未来国际社会对于贫困的理解范围。

气候贫困与收入贫困、教育贫困和制度性贫困等相比有其特殊之处,被称为多维贫困中最难以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同时也是最严重的贫困。主要因为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较高,气候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特点,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无法确定。在气候贫困的识别方面,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识别难度也很高,因为气候贫困的地理范围、规模等都无法确定。在Steve Rayner和 Elizabeth L.Malone看来,“气候贫困的产生是因为气候变化和政策对贫穷的人和较为富裕的人的影响有本质的差异,贫穷并不只能被理解为缺少财产或收入,或者甚至是缺少基本的需要,更应该被理解为从人的能力的角度而言,能够参与社会对话以决定他们自己的生活。”①Rayner S,Malone E L,“Climate change,poverty,and intragenerational equity:the national level,”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vol.1,no.2(2001),p.175.尤其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贫困群体,他们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和决定自身命运的能力更加微弱。气候变化导致的气候贫困越来越严重,气候变化给贫困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在气候贫困的评估和测量方面,我们虽然可以统计受气候灾害影响的气候贫困人口数量,但是这远不能反映气候贫困的全貌。对气候贫困的衡量应使用多维的尺度,不仅包括收入,还应该包括影响人们维持生计的条件、基础设施和物资,甚至应该包括气候变化对穷人的潜在影响。所以,消除气候贫困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减少收入贫困或教育贫困等。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劳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限制,穷人和穷国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是最小的,他们大多依赖农业生产,工业发展水平较低,碳排放水平也较低,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也是最小的。但是,他们的低碳排放却承担着高风险,气候变化导致贫困地区的穷人必须改变生活方式以谋求生存。非洲大陆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率最低,而非洲许多国家正在承受和将要承受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以及大量不可预料的、经常性的极端天气事件。在尼日尔,由于气候变化,饲养牲畜变得不再可能,农民们被迫寻找新的收入来源。而在我国,“长期的气候变化会造成春季严重的干旱,加速荒漠化发展的自然过程,荒漠化的趋势会更严重”,②绿色和平,乐施会:《气候变化与贫困——中国案例研究》,2014年3月16日,http://www.doc88.com/p-2942078179136.html,2014年12月20日。从而给西北华北的农户及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国际社会对于贫困问题已经有相当多的探讨。从全球来看,贫困大多集中在非洲、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依据功利主义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为了整体福利,富国有道德责任向穷国提供帮助。在Henry Shue的基本权利理论中,基本权利是享有其他权利的基础,生存的权利就是一种基本权利,罗尔斯也认为生存和安全是生活的基本权利。①Graafland J,Bosma M,“World poverty and the duty to aid,”in Merle J C,Spheres of Global Justice,Amsterdam:Springer,2013,p.618.所以发达国家应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援助。

气候变化已成为减贫的最大威胁之一。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温度上升,进而影响农业的生产,穷国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大,气候变化最终会导致贫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如果缺少共同行动将会导致更大的社会不公平,世界上最贫困人口养家糊口、有尊严地活着的权利将会受到侵害,他们的生存权无法得到保障。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做到了低碳排放却承担着高风险,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不公平的。从社会正义和国际正义的角度出发,应该对处于相对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和贫困人口给予更多的道义关怀和政策倾斜。

对于富国和穷国、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责任分配,“污染者付费”原则和“人均”原则之间存在激烈的争论。前者强调国家的历史责任、历史碳排放,追求矫正正义;后者强调所有个体的分配责任,追求分配正义,但没有从历史维度进行考虑,也没有考虑气候变化对最贫穷的人影响最大。②Bentz- Holzl J,Brocker M,“Climate change and global justice,”in Kals E,Maes J,Justice and Conflicts,Berlin,Heidelberg:Springer-Verlag,2012,pp.257 -260.Henry Shue和 Steven Vanderheiden修正了“人均”原则,区分了生存排放和奢侈排放,他们认为只有生存排放才可以解释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只有“人均”原则才可以保障每个人的生存排放。但是,不管哪种争论,都很难在现实政策中被各个国家一致接受,调和两种原则,追求责任的公平和正义就显得非常必要。

从国际正义的角度,在处理全球碳排放问题上,必须坚持贫困人口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否则就会影响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的基本的生存排放。“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较好地区分了不同国家所需承担的责任,既体现了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责任,同时依据历史排放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不同的责任要求。

(二)促进国际层面的合作减排

从根源上看,应对和治理气候变化是解决气候贫困的关键。所以,仍然要把目光聚焦于全球层面的共同减排,总结近几十年全球在减排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找出缓解气候贫困的有效途径。可以说,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就是减贫行动。

就目前而言,国际社会在《哥本哈根协议》中的承诺是相比于前工业化时代将全球平均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2℃之内,长期目标是控制在1.5℃以内。要达到这个目标,到205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需降到1990年水平的80%。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化进程较早,温室气体的历史排放量最多。目前,工业化国家占当前排放量的60%,占历史排放量的80%。从国际正义的角度来看,按照《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的要求,发达国家应更早地承担起历史排放的责任,发展中国家暂时不承担减排责任,这符合“污染者付费”的基本原则。同时,发达各国的减排幅度也应该与各国的历史排放量、造成的污染和损害及本国自身的能力相一致。发达国家应该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协助发展中国家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包括在诸多领域帮助政府、社区和个人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尤其在资金支持方面,应当建立固定的约束机制,确保发达国家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

当前国际社会在气候谈判中主要强调“污染者付费”的矫正正义,但是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等国不支持、不认同这一原则,认为未来较大的排放量将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Eric Ponser认为,一味要求发达国家减排会加大减排的成本,而事实上发展中国家也会有很多低成本的减排措施。③[美]埃里克·波斯纳,戴维·韦斯巴赫:《气候变化的正义》,李智,张键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02页。此外,发达国家有富人和穷人,发展中国家也有富人和穷人,富国的穷人是否有义务为穷国的富人承担责任?面对这样的争论,必须将国家责任和个人责任区别开,全球减排协议的首要实施主体是国家而不是个人。在国家内部有其他的机制保证富人对穷人的补偿。关于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必须进行清楚的划分,清楚地界定责任的层次。最主要的是,必须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同时辅以相应的适应政策,如发展清洁能源技术等。

在2011年的德班世界气候大会上,《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规定要求发达国家在2013—2020年继续大幅度减排。由众多学者和国际组织倡议的“绿色气候基金”终于正式启动,要求到2020年,发达国家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清洁能源技术,从而帮助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最贫穷的国家、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期待2015年的巴黎世界气候大会能够形成更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的减排协议。

欧盟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发起建设“总量与控制”体系,这一体系已经被实施并且被扩展到其他工业化国家。在欧盟的框架下,政府以拍卖的形式将排放证书发放给排放者,例如发电厂等。德国已经在利用这份额外的收益支持国际气候项目。其他高排放国家也应该通过法律程序,使用各种方法或者资源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行动。政府和决策者们必须努力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对能源进行更有效的开发,减缓气候变化。

三、气候贫困的适应对策——新老问题的策略互动

气候贫困的应对包括减缓和适应两个部分。减缓政策主要是针对全球减排,需要全球合作努力,考虑国际的和国家的公平正义,代内的和代际的公平正义。适应政策主要集中在国家和地方层面的行动。治理气候贫困要取得成效,需要靠地方层面的行动者和由此形成的全球网络。同时,制定气候影响贫困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十分重要,便于政府能够前瞻性地进行预防性决策。治理体系中的公民社会,尤其是非政府组织已经在应对气候贫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气候贫困问题本身比较复杂,尽管是在气候变化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但可以与已有的扶贫减贫方案相结合。应对气候贫困需要多元治理机制,减贫和发展的目标要统一。

(一)提高地方层面的气候适应能力,重视地方气候适应政策

消除贫困是政府和政府间合作组织早已确立的长期目标,应对气候变化是新近设立的目标。气候变化将会加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使得千年发展目标更难达到。在贫困问题上,大多数人的研究集中在国家层面,但是,国家离真正的贫困人群非常远,国家的具体政策与贫困人口的真正需要比较远。所以,在国家层面的气候政策制定中,一定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将缓解气候贫困及适应对策融入已有的环保、扶贫和社会发展等工作中。

在国际层面,贫困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之一是在2015年之前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从根本上说,贫穷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契合了千年发展目标。

减缓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适应气候变化更需要扎根于地方的行动。许多政策在降低气候变化对贫困的影响方面是有效的,在减少贫困人口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也是有效的。许多政策本来就具有相通性,在短期内,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应当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建设和完善应对气候灾害的相关基础设施。在公共服务方面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如防止洪涝发生的基础设施、提高灌溉能力的基础设施等),贫困地区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减少灾害发生的机会,降低可能造成的影响。

第二,设立生计基金和信贷服务,为贫困人群建立一定的安全网络。建立微金融制度,通过社会保护项目帮助农村和城市中的穷人,同时降低穷人进入信贷和保险市场的门槛。

第三,提高农作物的气候适应能力。通过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增强其抗涝、抗旱、抗寒等能力,抵御气候变化的消极影响;同时,更好的流域管理、水资源管理和土地使用管理,适应性的农作物种植和耕作方法等都可以提高农作物的适应能力。

第四,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增加农业投资,提高政府的气象灾害应急能力。政策扶持和农业投资包括拓宽农业从业人口的职业流动渠道和收入渠道,加强相关的职业培训,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等。在生产分配方面进行适当的政策调整,减少粮食价格波动,维护食品安全。各个地区应向居民提供符合该地区实际的气候适应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并将这些知识和信息及时传递出去。提高地方政府的气象灾害应急能力,在风险预报、防灾减灾、通讯系统等各个方面提高灾害预测预警和灾害管理的能力,加强风险管理。

第五,降低贫困地区的生态脆弱性,减少气候贫困的发生。气候变化会提高脆弱性,贫困地区往往是生态脆弱区,更容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地方政府在自然生态保护方面需要出台更多、更科学的政策,大力改善生态脆弱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二)科学制定气候贫困的评价指标体系

气候贫困的测量、评估需要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便于决策者前瞻性地做出预防性决策。气候贫困与脆弱性相联系,建构气候贫困的指标体系,不能照搬贫困的货币指标,脆弱性评估也应该是气候贫困评估的一部分。脆弱性表现在农业和粮食生产、水资源、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卫生和居民健康等各方面。由于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脆弱性各有不同,比如临海的国家或地区就必须考虑海岸沿线的脆弱性。脆弱性评估应该分成不同的层次,即国际、国家和地方层次的脆弱性。

第一,按照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用广泛经济增长模型(economy wide growth models)结合气候变化的影响来计算未来几十年气候变化影响贫困的可能路径。第二,可以用农业部门的监测数据分析长期气候变化对贫困的影响、影响的规模、影响的潜在异质性等问题,分析减轻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政策类型。这些信息不仅对当前的应对气候贫困是有用的,并且对适应未来的气候变化也是有用的。第三,研究当前的气候脆弱性怎样加剧贫困,分析增长的脆弱性对未来贫困的影响。①The World Bank,“The Poverty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A Review of the Evidence,”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5622,2011,p.4.当前,对气候变化影响农业、导致农户贫困的探讨及对脆弱性评估的研究相对较多。如根据预测粮食产量的水文作物模型(Hydrological-Crop Model)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 Models)来评估气候对经济发展和家庭经济收入的影响。②Thurlow J,Zhu T,“Current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Future Climate Change:Estimated Growth and Poverty Impacts for Zambia,”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vol.16,no.3(2012.03),p.394.不过,国内对于气候贫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气候变化对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和生态脆弱性评价等方面。

气候变化的相关因素很多,很多使贫困人口处于危险和脆弱境地的因素都应该成为衡量的指标。除了自然条件、基础设施之外,社会保险、政府的灾害管理能力等因素也应该纳入考虑的范围。衡量气候贫困需要融合不同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性的评估,以利于各级政府预测气候变化对贫困人口和贫困程度的具体影响,为适应工作提供依据。

(三)积极发挥公民社会的力量

解决气候贫困问题,需要积极发挥公民社会的力量,政府应当与非政府组织展开合作,重视国内外非政府组织对解决贫困问题的贡献。非政府组织作为中立角色,积极倡导缓解气候贫困问题,已然对公民的态度和行动产生影响。在公民社会中,社会资本越强,公民对气候政策的接受程度越高。

例如国际非政府组织乐施会长期关注国际贫困问题,其设立之初的目标就是为贫困人口提供食物、药品等,长期致力于减少国际贫困人口。面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问题,乐施会最早提出“气候贫困”这一概念,并对气候变化引起的贫困问题进行评估。乐施会在印尼还与当地团体——“综合乡村发展计划”合作,推行灾害风险管理和救援工作,使乡村和地区政府之间进行磋商和联系,使乡村人口获得有效的支援。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也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应对气候贫困的活动。“气候组织(中国)”特意启动了针对气候贫困的“百万森林”计划,采用“五元钱一棵树”的方式倡导民众参与植树造林,援助甘肃通渭贫困地区。①《B023—绿色推动者—气候组织(中国)》,2011年4月14日,http://news.sina.com.cn/green/2011-04-14/142322292651.shtml,2014年5月20日。7家活跃在扶贫领域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共同发起成立“全球消除贫困联盟(中国)”,并在北京举办了“千年发展目标论坛”,核心议题之一就是消除贫困。所以,我国政府应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气候贫困问题上的作用,拓宽非政府组织参与的渠道,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

总之,由于气候贫困问题本身的特性以及与脆弱性的关系,气候贫困的测量难度很大。气候贫困可以融入已有的贫困问题应对策略,应对气候贫困是全球性的正义诉求,必须依靠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同时,发挥公民社会第三方的力量,进行协作治理。

猜你喜欢

脆弱性气候变化贫困人口
工控系统脆弱性分析研究
探索气候变化起源真相的艺术作品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隐形贫困人口
基于DWT域的脆弱性音频水印算法研究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煤矿电网脆弱性评估
基于攻击图的工控系统脆弱性量化方法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