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定额定员新体系 适应行业发展新常态

2015-02-12

冶金经济与管理 2015年3期
关键词:劳动定额定员定额

□ 路 宁

打造定额定员新体系 适应行业发展新常态

□ 路 宁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异常困难。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钢铁企业只有深挖体制机制的动力和活力,打造劳动定额定员的全新体系,夯实人力资源基础管理,提升管理效能和水平,在减员增效中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不断适应钢铁行业新常态,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定额定员体系;减员增效;钢铁行业;新常态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较大,整个钢铁行业出现大面积微利经营甚至亏损,如何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成为亟需研究的问题。劳动定额定员工作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工作,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打造劳动定额定员新体系,实现企业定额定员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是适应钢铁行业发展新常态、推动企业解危脱困的重要保障。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定额定员新理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人觉得定额定员工作可有可无,忽视了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劳动定额定员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企业编制计划的重要依据,是合理安排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市场经济越发达,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就越重要,对于忽视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的思想越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牢固树立定额定员管理的新理念,要加大教育宣传,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实现认识的彻底转变。第一,要认识到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由日常松散型向规范科学型转变;第二,要认识到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由强制型向指导型转变;第三,要认识到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由循环型向循环动态型转变;第四,要认识到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由操作岗位向全员效率管理转变。企业全员效率管理是指对企业的全体员工实行全面的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和效率考核,并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建立健全必要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提出了要加强标准化工作,加快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标准化管理体制,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加强标准化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改革的有效衔接。钢铁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国家要求和和当前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在劳动定额定员管理中树立体系思维,为打造新的体系奠定基础,用体系思维促进工作升级。

二、务实创新,全面构筑定额定员体系框架

在实施劳动定额定员管理过程中,要注重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增强定额定员管理的权威性,多措并举,构建系统全面的体系框架。

1. 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企业的领导干部要亲自挂帅,带头宣讲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定额定员管理意识,将定额定员标准体系作为激发企业活力和挖掘职工潜能的基本手段,增强定额定员管理的权威性和可执行性。

2. 落实主体责任,激发工作动力

明确各个单位是提高劳动效率的责任主体,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使规划、管理和指导职能,各单位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

3. 精简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能

严格按照卓越绩效管理的要求,通过劳动定额定员体系建设,推动各单位梳理、优化管理流程和组织架构,解决管理部门与二级单位部门职责不清、职责交叉等问题,逐步规范管理层次,缩短信息传递途径,发挥信息化平台作用,避免重复、无效的劳动,减轻工作量,努力实现组织机构的精干和高效。

4.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减员增效

与人工成本相结合,引起企业领导的重视、关注和支持,从而有利于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工作真正发挥作用,真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通过这些具体实际的工作,企业可以在全公司上下明确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的重要性,并及时下发文件通知作为开展工作的纲领,统领全局,为劳动定额定员体系建设的实施奠定强大的基础。

三、规范标准,充实劳动定额定员体系内容

在建立健全劳动定额定员体系过程中,钢铁企业应该着重加强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各项工作的紧密联系性、协调性,先由各单位借助信息化系统,梳理本单位经营管理流程、系统整合优化,结合生产实际提出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意见。钢铁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把握好劳动定额定员体系中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劳动定额定员标准

在对岗位现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使用合理的定员方法或者多种定员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引入生产全过程工时效率管理、全员效率管理、以产定人及以效率、效益、成本定员的宏观定员方法思维,对岗位正常运行所需要的人员数量进行确定,形成标准。由于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现代管理的重点应该逐渐转移到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对管理人员的管理上来。

2. 各类岗位职责体系

通过工作分析,研究某项工作所包含的内容及工作人员必需的技术、知识、能力和责任,并区别本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差异,进而建立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岗位调查表、岗位说明书等。岗位调查表应包括该岗位的工作区域和主要设备、工作职责和内容、主要工作或业务流程、协作关系等,真正做到人人有岗位、事事有人管;岗位说明书主要包括岗位编码、工种名称、岗位名称、岗位性质、职务、专业名称、作业区域、定员人数、定员方式、在岗人数、作业班制、岗位分类、岗位等级等内容。

3. 工种岗位规范

在遵守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着重按照生产、工艺、设备情况和实际管理需要,推行区域大工种和主控加巡岗模式,合岗并岗,加强协作,对技术较低、职责弱化和工作量较低的岗位向关键岗位靠拢,明确新岗位规范。

4. 工种岗位序列标准

着重对工种、岗位以及对应的主要工作内容等项目按照标准化要求进一步解释说明,便于管理人员对照使用。

5. 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将劳动定额定员体系的各方面内容进行数字化,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字典库及自动比对、查询、筛选、流程管理等手段,对企业管理进行规范。

四、与时俱进,抓好定额定员体系动态管理

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战略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劳动定额定员体系也应该及时调整,不断完善,动态管理。在抓好体系动态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满足岗位要求的需求性

注册会计师一定要对审计成果负责,注册会计师又管控风险的主观思想,注册会计师自主落实好审计任务,减少审计风险的发生,还可以降低自己的责任。

随着新生产技术和管理思维的引入,新岗位与原有体系规定的标准相差较大,需要对其及时调整。

2. 注重修改完善的准确性

当定额定员体系不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及时做出修订。

3. 提高修订体系的时效性

在编制新体系过程中,要不断引入新的方法,借助先进的方法,尽可能缩短实施时间,提高使用价值。

4. 增强修订体系的科学性

注重工时、工序研究,充分提高工时利用率,最大限度地节约劳动力,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不能只注重劳动定额定员水平的提高,要在水平和结构上下功夫,扩大覆盖面,优化结构,充分反映出劳动定额定员标准的先进性、合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原则。

面对经验发展新常态和钢铁行业发展新常态,钢铁企业只有抓好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用活、用好定额定员的功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员工的责任感、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才能够有力保障企业牢固地站稳市场阵地,走出当前的困境,持续发展壮大。○

[1]闫安军,许小雨.安钢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4(1).

[2]冶金工业部.冶金劳动定员定额标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

[3]郑晓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凌培全.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绩效考评体系的研究 ——DS公司绩效考评体系研究与方案设计[D].天津:天津财经学院,2004.

[5]贾晓希.基于精益管理的配电营业劳动定额制定与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3.

(作者单位: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安阳455004)

F272.92

A

1002-1779 (2015) 03-0046-02

猜你喜欢

劳动定额定员定额
日本政府“普遍减、重点增”定员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公立医院零修工程预算与定额库编制问题探讨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三新三化”在LNG接收站概算定额标准中应用的探讨
提升劳动定额管理,促进企业人才培养
煤炭企业井下劳动定员方法优化研究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 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以扁平高效智能信息化流程为依托打造国内领先的劳动生产率
门禁管理系统在民爆生产中的应用
损害赔偿举证责任的双刃作用——对提高定额赔偿立法趋势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