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学教学的人文精神底蕴
2015-02-12黄志华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天津市300380
黄志华(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天津市 300380)
论美学教学的人文精神底蕴
黄志华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天津市 300380)
在美学教学中,应注重美学的人文精神底蕴,积极主动地加强美学知识的传授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要找寻更为合宜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能力,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完善其人文个性。
美学;审美教育;人文精神;人文素养
一、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
(一)人文精神的缺失,造成文化素养低下
人文精神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的意识对自身的尊重和反思、对真善美和自由的追求精神。在个体层面上表现为:珍爱生命、求真务实,自强、自立、自主;在人与人层面上表现为: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人,人际和谐;在人与社会层面上表现为:遵守社会规范,热心社会公益活动,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人与自然的层面上表现为:热爱大自然,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在当下大学校园中,许多同学对于专业以外的人文知识相对贫乏,文化素养多有待提高。正是由于人文知识的缺失、人文精神底蕴的浅薄,造成了很多同学理解领悟力不高,缺少想象力和创造力,思路片面,思维方式刻板。
(二)人文精神的缺失,造成价值观扭曲
面对当今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大学生们的是非辨析能力和价值取向受到了严峻挑战,有些人价值观扭曲,善恶是非观模糊,迎合低俗心理,喜欢批判一切、否定一切,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缺乏鉴赏能力;有些人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甚至在一部分学生眼里金钱至上,人性、人伦、人格等最宝贵、最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的东西成为金钱的等价物。
由于人文精神的缺失,使得一些学生从来不把责任归咎自己,往往喜欢找理由推卸责任,自己永远是正确的。他们或一味怨天尤人,毫无人生理想,斤斤计较,喜欢记恨;或把偶然的人或事的个案当作自己的目标和楷模,总希望自己与众不同,不甘于平庸;或喜欢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他人,不喜欢教科书里的知识,总喜欢追求自己的所谓思想,由此,使自己与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背道而驰。例如发生在上海高校某教授遭学生泼开水事件,2014年11月11日上午,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一名大四女生上课迟到40分钟被老师批评,竟在下课时将滚烫的开水泼向老师面部,造成50多岁的教授面部、颈部、背部烫伤,将一年无法正常上课。事发后,学生王某还说:“你诅咒我考不上研,我让你见不到明天的阳光。”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老师、同学乃至对自己的生命,都缺少热情,要求自己周围的人都要为自己服务,满足自己的需求,从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心理偏激,易走极端。例如2013 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人投毒死亡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是被害人黄洋的同学兼室友。该案件于2014年2月18日由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15年1月8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林森浩故意杀人上诉一案进行公开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对法律缺乏应有的认知,对生命缺乏应有的爱惜,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教授遭泼开水等典型事件令人深思。
人文精神作为人生价值、道德观念的内在动力,对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和促进作用。培养人才,有知识更要有美的德性。对大学生的培养,要重学术,更要重视人文精神的滋养。
二、 美学以人文精神为支撑
面对大学校园人文精神的危机,美学找到了自身的用武之地。美学属于人文科学,把探讨人文精神放在首要位置。人文是丰富的,既包括生活方式,也包括思维方式。相对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更以人为中心,更追求理想、信念和精神境界,更追求美好的精神价值。从心理角度看,人的审美几乎囊括人的全部心理要素,组成审美直觉、审美想象、审美感性、审美气质、审美创造、审美享受等。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心理空间有多大,审美心理空间就有多大。美学所具有的精神对物质的超越、理性对感性超越的本性,使它能更本真地把握人的精神世界。美学可以更好的协调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自然与必然之间的矛盾,重新构建生命的意义世界。由此可见,人类渴望认识客观现实,就需要更深入的了解我们自身;人类渴望处理好棘手的社会问题,就必须首要解决好人类自身的问题。
美学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支撑,一旦丧失人文精神,美学就会丧失其灵魂。美学的研究对象始终就是对人生意义的哲学探讨。就西方美学史看,美学作为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主要经历了哲学美学、艺术美学和审美心理学三个发展阶段,即美学起源于哲学,展示于艺术美学和审美心理。人类意识结构,古典心理学分为知(认识)、情(情感)、意(意志)三个方面:“知”即理性认识的真,“情”即“感性”和“感觉”的美 ,“意”即伦理层面的善。由此可见,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诞生之初,就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
审美是从精神层面促进人全面健康的发展,是达到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审美情境以人的生命和人的生存和谐状态的现实情境为基础的,即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审美离不开人,人创造了美并欣赏美。美学的“美”,从来不是与人无关的物的纯客观属性,而是与人密切相联的。美学蕴含丰富的人的生命世界以及感情世界,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美学是贯穿于人文精神的学科。因此,通过美学课程的学习,我们能更全面认识人的心灵世界,更能充分地体验人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
三、 美学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提升人文精神
审视美的过程虽是社会活动,但并不属于社会物质层面,而是属于人类的精神层面,是一种精神活动,也就是说美学属于人文科学。美学作为人文精神尤其是审美精神的代表,展示人的审美精神价值,即从审美凸现人文精神价值,分析人的本真存在、人生的终极追求,促使人的生命获得意义和价值。人生有许多选项,它希望人生走向真善美,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在审美中变得更美、更生动、更自由,超越功利对人生的束缚,化解物欲对人精神的压迫,通过审视美、创造美以及领悟美,潜移默化地获取真善美的统一。美学教学对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突出的优势。
(一)提升美学知识的传授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启迪人的智慧、激发人的潜能、滋养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情商、协调人与人的关系、规范人的行为等。美学作为审视美的教育,是一种人文知识的教育,它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利于大学生顺利成人。
首先,在美学知识的讲授中,突出大学美学课的教学特点,精心制作图文并茂的PPT课件,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美学课课件的制作以美为主导,以教学大纲知识点的讲授为主线,根据课程讲授的知识点,选择新颖且典型的图片、文字、音视频素材,吸引学生融入教学情景,在体验美的过程中提升学习的兴趣。例如“自然美”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可以将我国著名摄影家陈复礼的黄山摄影作品以及九寨沟的风光片《云水谣》视频等放在课件中;在“艺术美”的教学中,可以将莫扎特的《月光》以及芭蕾舞剧《天鹅湖》片断等音频、视频制作到教学课件中。通过精心的筛选审美对象,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审美体验中,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效果,同时也突出强化了学生对课程中知识点的记忆。
其次,在美学知识的传授中,通过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加深对美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美学课过多的理论讲授容易让同学们感觉枯燥无趣。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学的积极性,讨论式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学课程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需要课堂讨论时,教师要事先制定好讨论的话题并做出预案,让学生通过讨论开动脑筋、去伪存真、理清思路。例如,在关于“美学范畴”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讨论区分优美与壮美、优美与崇高,同时,通过对比莎士比亚的悲喜剧的赏析,讨论悲剧性与喜剧性的审美特征;在有关“美感”的教学中,可设计学生讨论区分“快感与美感”;在“艺术美”的教学中,针对目前流行的行为艺术,引导学生从美学视角审视并理性看待行为艺术;针对审美的生活化趋势,引导学生反思审美生活化、大众化后所带来的社会利弊;在“美育”的教学中,启迪学生讨论生命美学的意义等。总之,在教学中要深化课程知识的深度,更要拓展课程知识的广度, “以美育人”、“以情感人”。
另外,讲授美学课程之初就提示学生们,学习美学不能仅限于课堂的学习,要深刻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更要在课下注重培养磨练自己审视美的能力。因此,每个章节应给学生列出若干相关的书目、曲目、戏剧等,让学生课下赏阅。例如讲解审美范畴的丑陋,开列课下阅读书目:《恶之花》、《荒原》、《陪衬人》及《白痴》等文学作品,读书心得可作为平时成绩。
(二)培养健康的审美心理,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中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欣赏美是一种心灵体验,审美是通过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作诗意体验的结果。诗意来自审美主体的日常生活,审美主体怀抱审美理想,把自己的情感移注到审美对象之中。因此说,大学美学课教学在注重学生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审美趣味和审美性情的培养熏陶,增强学生对审美社会意义的认知,从而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以及塑造审美意义上的美丽人生。
审美心理具有直觉性、个体性、情感性、创造性和自养性的特点。审美心理的个体性表现为审美体验具有鲜明的个体差异,例如实验表明,不同的审美主体对同一首音乐所表现的情感或观念的性质极少有一致的看法。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背景、社会经验、情感体验、成长经历等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特点、学习状态,从而使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关心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教学举例或讨论时,应择机巧妙地把不同学生关切的某些审美对象结合起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鼓励他们把自己的个性化的审美心得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给每个同学充分的肯定以及善意的引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审视美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
审美教育能影响一个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能影响人的一生。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创造生命的意义,有意义的人生才是审美的人生。因为人在审美活动中,总是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审美活动对人生的意义,最终会提升人的人生境界,使人们在艺术创造以及艺术欣赏活动中产生美感的愉悦—悲伤、喜悦、忧愁等,并且在这种种复杂的体验中,认识人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从而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进入一种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美丽境界。境界是人对待人生的态度,是浓缩一个人的过去、现在、未来而形成的精神世界的整体。人的境界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意义和价值。通过凸现美学课程的人文精神底蕴,逐渐培养学生形成高远的人生境界和完善的人格,从而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存在方式。
总之,人文精神是美学的灵魂。美学教学应积极主动地加强美学知识的传授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找寻更为合宜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审美心理,更有效的培养学生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完善学生的人文个性,滋养学生美好的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1]杨春时.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夏永林,赵伯飞,刘莉萍.论生命美学对人文精神的价值倡导[J].理论导刊,2006(1).
[3]石长平.大众文化语境下美学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夏玲.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与培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1(1).
[5]刘恒健.论中国美学的发展趋势[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6]张首映.新人文主义美学观[EB/OL]. http:// media.people.com.cn/GB/192301/192303/192681/1 94318/14662246.html,2012-10-07.
【Key Words】aesthetics; aesthetic education; humanity spirit; humanity accomplishment
责任编辑 冯亚非
On Humanity Spirit Foundation of Aesthetics Education
Huang Zhihua
(Tianjin Trade Union Administrators' College Tianjin 300380)
In aesthetics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emphasize the humanity spirit foundation of aesthetics,proactively foster the effort of aesthetic knowledge and develop students' humanity accomplishment. Therefore, we should work on pursuing a more appropriate teaching strategy and method to more effectively develop students' qualifi ed, complete aesthetic mind and ability so as to upgrade college students' humanity spirits and complete their humanity characters.
B83
A
1008-8636(2015)03-0053-04
2015-05-13
黄志华(1972- ),女,山东威海人,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