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2015-02-11蒋能美

医疗装备 2015年14期
关键词:醛固酮特发性腺瘤

蒋能美

(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江苏海门226100)

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蒋能美

(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江苏海门226100)

目的:深入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APA)以及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0例肾上腺醛固酮瘤患者和20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与特醛症患者相比,腺瘤组患者的基础血醛固酮水平和尿醛固酮水平更高,血钾水平相对较低。结论:腺瘤组生化异常较特醛症患者更为明显,体位试验在腺瘤组和特醛症组中会出现部分重叠的情况,立位血醛固酮增加并无法完全排除肾上腺醛固酮瘤,而血醛固酮下降则可以被确诊为肾上腺醛固酮瘤。

特发性醛固酮综合症;醛固酮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主要是以高醛固酮和低血浆肾素活性致高血压、低血钾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肾上腺醛固酮瘤(APA)与特发性肾上腺醛固酮症(IHA)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则是最为常见的两个亚型[1]。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说,APA能够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而IHA通过手术治疗的效果则相对较差;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有效的诊断,对于疾病的治疗就显得意义重大;基于此,我院就将以实例分析的方式为切入点,深入分析肾上腺醛固酮症以及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研究取得一定的收获,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肾上腺醛固酮瘤患者和20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为研究对象,50例患者中,包括男性2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4.15±8.35)岁,平均病程(3.8±2.2)年,其中42例患者患有高血压,44例患者患有低血钾,血钾最低1.65mmol/L。

1.2 方法:对所有受检者均行3mm薄层CT扫描。然后测定醛固酮水平、血管紧张素、血浆肾素活性、24h尿钾和血清钾。在试验开始前2~3周受检者均停止所有服用药物,其中对于服用安体舒通的患者,该药物必须严格停用6周或以上[2]。清晨抽取受检者的静脉血测定醛固酮、血管紧张素和肾素。

1.3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来检验,采取Q检验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差别意义。

2 结果

经过资料整合,腺瘤组患者(n=30)的尿钾为(50.51 ±29.44)mmol/L,特醛症组患者(n=20)的尿钾为(66.12 ±29.13)mmol/L,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t=1.8444,P=0.0713);腺瘤组患者的血钾为(2.48±0.39)mmol/L,特醛症组患者的血钾为(2.91±0.59)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81,P=0.0032);腺瘤组患者的尿醛固酮为(54.12±21.22)nmol/L,特醛症组患者的尿醛固酮为(41.87±15.12)n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2287,P=0.0306);腺瘤组患者的血醛固酮为(1289.41±985.46)pmol/L,特醛症组患者的血醛固酮为(768.35±313.68)p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2819,P=0.0270)。

3 讨论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因是APA,结合本次研究来看APA占同期原发性酮固醇增多症患者的80%以上,这一数据与已有的文献记载资料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腺瘤组患者血钾有比较大幅度的降低,而在尿醛固酮和血醛固酮上比较,特醛症组明显低于腺瘤组(P<0.05)。从临床实践经验分析上来看,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其分型上的诊断,影像学检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来说,影像学检查依旧是被定义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术前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国外研究数据显示,CT在原发性醛固酮诊断中的准确率在85.0%~95.0%之间[3]。

此外,体位激发实验也是当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分型诊断使用相对较多的手段,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我们更多的是认为APA患者醛固酮的分泌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受到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影响非常小[4];另一方面,IHA患者分泌非自主性,而且受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影响比较大;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APA患者体位激发后血醛固酮水平升高也不能将其排除APA,而血醛固酮下降则可将其定义为APA。从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来看,全部IHA患者体位激发后血醛固酮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这一点与已有的研究资料一致。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定,将生化指标、体位激发实验以及CT进行有机的结合,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过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经过临床试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并予以推广。

[1]李新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KCNJ5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13(12):133-134.

[2]朱笑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高血压临床特点[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6(12):178-180.

[3]高启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3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9(12):117-118.

[4]廖二元,楚超生.内分泌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2):908-920.

R58

B

1002-2376(2015)10-0109-01

2015-08-22

猜你喜欢

醛固酮特发性腺瘤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特发性腹痛一例
评价卡托普利试验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价值
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梗患者脑利钠肽、醛固酮水平和近期预后的影响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