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9例抢救体会
2015-02-11王东海确山县中医院内科河南确山463200
王东海确山县中医院内科,河南确山 46320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该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死亡率高,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极为重要,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治疗方法。该急诊科自2005—2010年间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39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诊治方法和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9例患者,其中男患24例,女患15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8.3岁。1型糖尿病30例,2型糖尿病9例,病程1~11年。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23例,“三多”加重21例,发热15例,神志不清15例,少尿11例,深大呼吸11例,呼气烂苹果味10例,昏迷不醒5例。诱因:感染23例,其中呼吸道感染14例,肠道感染5例,泌尿系感染4例;中断胰岛素治疗6例;创伤5例;饮食不当4例;诱因不明1例。诊断标准[2]:血糖≥16.7 mmol/L;血酮体>4 mmol/L或尿酮体强阳性;血浆pH<7.35;HCO3-≤18 mmol/L。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持续监测血压、脉搏、心电、血样饱和度,对于昏迷不醒和呕吐频繁的患者给予气管插管,保证气道通畅。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按照1 u/mL浓度配制胰岛素氯化钠溶液50 mL,初始以4~6 mL/h泵入。每30 min监测血糖,根据血糖下降速率调整胰岛素泵入速率,血糖下降速度应当控制在每小时3.3~5.6 mmol/L[3]。若开始治疗1 h后血糖下降<10%,胰岛素剂量可以加倍。当血糖<13.9 mmol/L时,改为5%葡萄糖+胰岛素(2~4g葡萄糖+1u胰岛素)静脉点滴,维持血糖11.1 mmol/L,直到酮体转阴,酸中毒纠正,病情稳定能够自行进食的时候,改为胰岛素常规治疗。需要通过另一条静脉通路进行补液、纠正酸中毒、纠正电解质紊乱。一般采取先快后慢、先盐后糖的方法,在最初的1~2 h内补液2000 mL,而后减慢补液速度,当血糖<13.9 mmol/L时,改为5%葡萄糖+胰岛素。除肾功能衰竭患者外,所有病例均应早期补钾,24 h内补钾6~8 g,持续补钾3~5 d。重度酸中毒患者给予5%Na2CO3100 mL,纠正酸中毒。在给予酮症酸中毒治疗的同时,需要对于诱因和并发症进行相应的治疗。
2 结果
39例患者中21例在24 h内血糖<11.2 mmol/L,血酮体、尿酮体、尿糖、血钾均恢复正常,其余16例在治疗3 d后均生化指标恢复正常。综合治疗结束后,37例抢救成功,住院2~3周后顺利出院。共出现2例死亡,死亡率为5.1%,死亡原因均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3 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是体内胰岛素严重不足导致高血糖、高血酮、酸中毒等病症,主要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也可发生于2型糖尿病患者。任何加重胰岛素不足的因素均可能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如感染、创伤、中断胰岛素治疗、饮食不当等等,其中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4]。该病起病急、进展快、变化快、病情重、病死率高,早期诊治对于愈后及其重要。
目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主要采用胰岛素静脉滴注、大量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胰岛素治疗是整个治疗的关键。小剂量持续胰岛素泵注对于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具有肯定的效果,还可以避免血糖下降过快而导致低血糖、低血钾、脑水肿[5-6]。而早期迅速补液是治疗的基础,能够改善高渗状态,降低血糖,增加血容量,避免休克和肾功能衰竭。治疗过程中除了肾功能衰竭导致的高钾状态外,均应进行补钾,因为随着大量补液血容量的扩充必然导致血钾降低出现低血钾、心率失常等并发症。针对性的补钾补碱是治疗的重点。对于诱因需要积极处理,才能防止酮症酸中毒复发。
综上所述,对于酮症酸中毒患者而言,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十分重要,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胰岛素静脉滴注、大量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55.
[2]朱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诊病例临床治疗方法[J].当代医学,2012,18(12):92.
[3]叶山东.临床糖尿病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46-147.
[4]张翠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救治体会[J].医学信息,2010,23(10):3586-3587.
[5]程恩河,朱玉琢,彭红丹,等.微量泵注入胰岛素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4):344-346.
[6]崔旭红,孙雅萍.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09,15(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