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糖尿病人的药物治疗
2015-02-11曹志国
曹志国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黑龙江七台河 154600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有多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糖尿病患者的人数还会逐渐增多,因此需要不断深入认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在现有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基础之上,加大科学研究力度,进行整合与分析,研制更多有效的新型药物,给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1 胰岛素促泌剂
1.1 磺脲类
治疗糖尿病时,最早使用的药物是磺脲类药物,它可以刺激B细胞分泌胰岛素,对于胰岛功能尚存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可以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使用磺脲类药物经常会出现低血糖症状,这是十分常见的,在刚开始治疗的时候,医生要小剂量给药,然后逐渐增加药量,尽可能使其维持在最小药量但具有治疗效果的水平,治疗中不应当同时使用两种磺脲类药物。
1.2 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是一种血糖调节剂,药物通过作用于钾通道的活性来促进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可以用来调节患者用餐时的血糖水平。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能够改善B细胞脂毒性、模拟人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等,这些都是磺脲类药物所不具备的,常用的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有苯甲酸类(瑞格列奈)、氨基酸类(那格列奈)等。
2 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增敏剂的主要作用是改善人体肝脏、肌肉以及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其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从而降低患者的血糖含量。胰岛素增敏剂主要包括双胍类和噻唑烷二酮类两大类。
2.1 双胍类
双胍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二甲双胍,主要作用于胰外组织,可以促使周边组织中糖的无氧酵解,抑制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有利于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从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后不会出现低血糖反应,肥胖患者可以使用,但是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妊娠等患者不能使用。
2.2 噻唑烷二酮类
噻唑烷二酮类主要包括罗格列酮、 吡格列酮等,罗格列酮可以激活胰岛素所作用组织的PPARY核受体,能够调节胰岛素应答基因的转录,控制血糖的生成、转运和利用,用药一年之内,患者每两个月都要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以防止出现肝功能的损坏。目前,这一药物还存在很多的未知性,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与试验。吡格列酮的功效与罗格列酮相似,具有很好的降血作用,不会直接损害肝功能,但是患者会出现体重增加、身体浮肿等不良反应。
3 胰岛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胰岛素的提取、纯度、剂型、给药方式以及类似物的发明等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十分有效的药物,在糖尿病的早期和晚期,胰岛素都能够直接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3.1 传统胰岛素制剂
传统胰岛素制剂有动物源性胰岛素、生物合成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可以分为速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和长效胰岛素等。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胰岛素的吸收性质而维持其降糖性质不变就制成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餐前注射,药效可维持4 h,可以很好控制糖尿病患者用餐之后的血糖含量,且不会造成低血糖,较为常见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包括优泌乐、诺和锐等。替换或者增加人体胰岛素结构内的氨基酸可制成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主要用来补充基础胰岛素,可以延长作用时间,患者每天只需要注射一次就可以补充全天的基础胰岛素分泌,常见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有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
3.2 胰岛素类似物的预混制剂
常用的胰岛素类似物的预混制剂包括双向门冬胰岛素30和双向赖脯胰岛素,比较不同种类的胰岛素可以发现,速效胰岛素可以提供更为迅速的胰岛素高峰,精蛋白与胰岛素结合的成分就可以提供人体每日所需的基础胰岛素,患者要在用餐之前立即注射胰岛素,一方面可以避免患者用餐前血糖过低;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控制用餐之后的血糖含量。
3.3 胰岛素新给药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胰岛素的给药途径也在不断优化与创新,新的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和口服两种。吸入式还可以细分为3种方式:肺吸收、口腔吸收、鼻腔黏膜吸收,肺吸收是研究热点,将胰岛素制剂变为干粉状和可溶性液体,经过雾化之后可以被肺泡吸收。因为胰岛素的本质是一种蛋白质,难以通过胃肠道内的消化吸收关卡,但是脂质体、毫微囊、生物载体等剂型却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将胰岛素搭载这些载体经患者口服进入人体,也可以达到治疗效果,这一给药方式目前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4 结语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人们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就是其中之一,在未来,降血糖药物的研制趋势是寻找新的胰岛素增敏剂、胰岛B细胞功能修复剂、内生糖抑制剂,寻找更加合理、简便易行的胰岛素给药方式,从而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延长患者的生命。
[1]苏青,邢惠莉,左静南.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异常者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25(1):68-69.
[2]叶中德.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4,31(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