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的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与评价

2015-02-10李向利

关键词:因子分析法大学生就业

李向利

摘要: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各省市的就业环境进行分析与评价,了解各省市的就业情况,并针对全省的就业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因子分析法 大学生就业 就业环境

在进入人才竞争时代的今天,大学生作为国家人才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越发突显。与此同时,高校实行的扩招政策,使我国的精英教育发展到了大众化教育,数量的增长也导致了质量的下降,双重原因导致了如今的大学生就业难题。根据调查显示,从2001年到2013年,我国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增加了近5倍,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好坏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发展和家庭的幸福。河北省是教育大省,政治经济发展适中,近年京津冀一体化政策的强力推进,也使得省内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旺盛,所以就业难题亟待解决。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各省市的就业环境进行分析与评价,了解各省市的就业情况,并针对全省的就业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1 因子分析法简介

1.1 因子分析的概念 因子分析是根据相关性对所有变量分组,把相关性较高变量分为一组,作为一个公共因子,目的是用几个不可观测隐变量来解释原始变量间的协方差关系。

1.2 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①计算所有变量的相关矩阵。根据计算结果判断应用因子分析方法是否合适,如果各变量独立性较强,则不适合。②提取因子。该步要确定求因子解的方法,和提取因子的个数。③进行因子旋转,对旋转后的新因子作出实际意义解释。④计算因子值。即每个方案的因子值(称为因子得分值)。

2 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环境的因子分析

2.1 指标的选取 本文站在大学生角度,从就业机会、就业后成本、就业竞争和就业前景四个方面考虑,最终选出9个代表性的指标,分别为年末单位就业人员(X1)、GDP(X2)、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X3)、全社会投资总额(X4)、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X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6)、专利授权数量(X7)、人力资源总量(X8)、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X9)。因为最新公布的年鉴为2012年河北经济年鉴,所以评价对象为2012年的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环境。结果如表1。

2.2 指标的处理 因为各个指标的单位不一致,为了使结果更科学与客观,进行归一化处理,即消除量纲的影响,设原始变量为ai,处理后的变量为bi,则处理公式如下:

bi=ai/∑ai(i=1…9)

经过标准化处理的数据,这里以0来表示所研究样本的平均水平,而之后处理过程若因子得分出现正值则表示其高于平均水平,出现负值则表示其低于平均水平。关于得分情况下文会有所解释。处理后的结果如表2所示。

2.3 因子分析过程

2.3.1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及检验

由上表3可以看出极少指标值接近于零,说明各指标相关性较高,且由表4知KMO为0.505大于0.5,Bartlett球度检验的Sig=0,可以判定锁定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2.3.2 提取“公共因子”。本文按照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或超过80%的所对应的因子个数为准,釆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公共因子”。如表5和图1所示。

由表5可见,前2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已大于80%,说明前2个因子已经可以解释原始数据中83.395%的信息。由图1可见,曲线在第3个因子处开始,曲线较为平坦,因此本文选取2个公共因子是比较合理的。

2.3.3 进行因子旋转。为了使每一个公共因子代表的含义,能更好地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因此我们对因子进行正交旋转。旋转后的结果如表6所示。

接下来对因子解释并命名,从表6可以看出,F1指标在年末单位就业人员(X1)、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X2)、GDP(X4)、全社会投资总额(X7)、专利授权数量(X8)、人力资源总量(X9)这六个指标上的载荷较大,这六个指标较好体现了就业的机会环境,称为“机会因子”,F2指标在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X3)、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X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6)这三个因子上的载荷较大,这三个因子充分体现了大学生进入一个城市就业的生活成本,成为“成本因子”。

2.3.4 因子得分矩阵。经过上述处理得出的分值矩阵如表7所示。

F1=0.156X1+0.169X2-0.058X3+0.231X4-0.144X5

-0.124X6+0.193X7+0.282X8+0.192X9

F2=0.058X1+0.023X2+0.312X3-0.07X4+0.415X5+

0.411X6-0.047X7-0.188X8-0.046X9

由以上两个式子可知,F1与X3、X5和X6呈负相关关系,F2与X4、X7、X8和X9呈负相关关系。

2.3.5 因子权重的计算和得分排序。各因子权重(Wi)计算为各因子所对应的方差贡献率除以累积方差贡献率,即F1的权重W1=51.647/83.395=0.619,

W2=1-0.619=0.381。则综合得分S=

W1*F1+ W2*F2,具体得分如表8所示。

由表8可知,只有石家庄市、唐山市、保定市和邯郸市这四个城市的分值大于零,说明这四市的就业环境居于平均水平以上,其中石家莊市分值最大为1.45,其次为唐山市、邯郸市、保定市,较差为衡水市。

3 优化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环境的建议

因为由前述分析可知,F1指标的权重较大为0.619,F1值的各个成分系数绝对值相差不大,且X3、X5和X6与F1值呈负相关关系,如果评价城市就业环境的九个指标中,X3、X5和X6指标的值比其他指标值大,则就业环境的得分值就很有可能为负值,根据这一假设,验证上述结果。由表2 可知,除石家庄市、唐山市、保定市和邯郸市四市,剩余七个市的X3、X5和X6指标相较于另外六个指标来说,数值较大,所以证实上述假设,说明导致七市就业环境得分低于平均水平的原因在于大学生进入该城市就业的生活成本要高于就业机会可带来的收益,也间接说明这些城市缺乏就业吸引力。

总的来说,11个地级市中,7市的得分低于平均值,说明河北省整体就业环境状况欠佳,因此下文从政府、高校、企业和大学生自身这四方面出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优化河北省就业环境的建议。

3.1 在政府的层面 首先,河北省政府应该对相关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优化,致力于打破行业壁垒、地区壁垒,河北省高校主要集聚于石家庄、保定、唐山和秦皇岛四市,所以政府要尽可能统筹并减少这四市与其他市人力资源流动障碍,合理分配人才,实现全省人力分布均匀,有的放矢。其次,政府应该以经济政策为核心,GDP是衡量一省市经济发展水平最常用的指标,该指标的增长会带来就业空间和机会,但是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不能盲目简单地推动GDP 增长来实现这一目的。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严重失调,2012年河北省GDP为8790.2亿元,第一产业为241.1亿元,第二产业为4409.7亿元,第三产业为4139.5亿元,工业增加值仍居于首位,河北省是钢铁大省,钢铁行业是支柱产业,是机械化的重工业,所以河北省的经济政策应该通过改变产业结构推动就业弹性大的行业,制定优惠政策,充分发掘河北省第三产业的潜力。再次,也应加大对中小企业和自主创业的扶持,在大学生的创业过程中,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应制定相对宽松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来规范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缓解就业紧张的局面。最后,各地级市政府也应兼顾就业吸引力与大学生就业成本的均衡,避免出现有良好的就业机会但是由于生活成本过高而导致人才流失。

3.2 在高校的层面 为改善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环境,河北省各大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根据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材施教,定向化培养人才,促进大学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重点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市场需求和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

3.3 在企业的层面 首先,要摒弃就业歧视的眼光。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人才各方面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单位、所有的岗位都要求985、211高校的学生,在改善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单位要根据岗位的实际情况、应聘者的实际情况来考虑用人,不应简单的以学历作为招聘标准,努力营造一个相对公平的就业环境。其次,企业也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理念,采取和学校联合办学的模式,培养企业适用人才,也可以减少岗前培训的成本。

3.4 在大学生自身的层面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首先要树立健康的就业观,在就业中要结合市场实际及自身实际来适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与就业期望,不要执意地追逐高薪高福利的大单位。其次应正视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时刻关注社会与经济的动态发展,为就业做好准备,合理并有序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实现就业的最佳状态。再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求职过程中的各种挫折和问题,确立适当的择业目标。最后也是最基本的,大学生要有系统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也应注重培养综合能力。

4 结论与不足

本文综合考虑河北省各地级市的情况,科学地选取了九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大学生的就业环境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是除了石家庄市、保定市、唐山市和邯郸市以外,其他七市的就业环境水平均处于平均水平以下,故从政府、高校、企业和大学生自身这四方面出发,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但是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指标的选取上,比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像唐山、邯郸等重工业城市来说,该指标的百分比值会较大,而衡水、承德这些轻工业城市就较小,所以本文选取的指标综合性有待加强。

參考文献:

[1]李瀚林.大学生就业环境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6.

[2]刘健林.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3]刘相明,张恩生,李辉.大学生求职择业指导[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4]黄才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5]陈啸.大学生就业难之我见[J].教育与职业,2007(1).

猜你喜欢

因子分析法大学生就业
基于因子分析对乡村旅游者乡愁感知的研究
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快递服务配送环节的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评价体系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